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市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来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鹏 常莉敏 +8 位作者 潘成珂 李宏宇 范好岳 黄娟 张丽园 马海波 高宏 黄韬 陈立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93-3003,共11页
张掖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相关研究未见公开报道,文章基于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间采集的张掖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样本(每种粒径100个以上有效样本),对其中8种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_(4)^(2-)、NO... 张掖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相关研究未见公开报道,文章基于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间采集的张掖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样本(每种粒径100个以上有效样本),对其中8种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_(4)^(2-)、NO_(3)^(-)、Na^(+)、NH_(4)^(+)、K^(+)、Mg^(2+)、Ca^(2+))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PMF模型对其来源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显示,SNA(NH_(4)^(+)、NO_(3)^(-)和SO_(4)^(2-))在PM_(2.5)和PM_(10)的水溶性离子中年均占比分别达到63.96%和57.50%,表明大气中存在较高程度的气态前体物排放及大气光化学反应;其中NH_(4)^(+)冬季离子浓度和占比均为四季中最高,推测张掖市冬季存在较高的因取暖导致的非农业如电力、工业等化石燃料燃烧氨的排放;大气酸碱度分析表明大气中PM_(10)和PM_(2.5)均呈碱性,推测与较高水平的Mg^(2+)、Ca^(2+)、NH_(4)^(+)阳离子浓度相关;SOR和NOR值显示大气中SO_(2)和NO_(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一次排放是影响张掖市水溶性离子浓度水平的主控因素;NO_(3)^(-)与SO_(4)^(2-)浓度比值为均小于1,表明固定源相较于移动源对大气颗粒物中二次离子贡献更大.张掖市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源解析结果显示,PM_(2.5):二次转化源(47.1%)>扬尘源(23.0%)>燃煤燃烧源(17.7%)>生物质燃烧源(12.2%);PM_(10):二次转化源(42.7%)>扬尘源(28.4%)>燃煤燃烧源(17.6%)>生物质燃烧源(11.3%).建议张掖市应首先加强工业点源前体物排放管控,进而加强各类扬尘源(主要包括建筑、道路、堆场和自然扬尘)、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的管控,同时对PM_(2.5)和O_(3)的共同前体物(NO_(x)和VOCs)进行科学减排以达到PM_(2.5)和O_(3)的协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减排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晓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7-941,共5页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ASE)联合Qu ECh 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净化,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甲呋酰胺、吡噻菌胺、麦锈灵、灭锈胺、呋吡菌胺等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取风干并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ASE)联合Qu ECh 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净化,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甲呋酰胺、吡噻菌胺、麦锈灵、灭锈胺、呋吡菌胺等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取风干并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00 g,加入5 g硅藻土,研磨均匀后转移到萃取池中,以体积比1∶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进行萃取,萃取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10 m L,全部转移至Qu ECh 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的净化管中,振荡5 min,以转速8 000 r·min^(-1)离心5 min,将2 m L上清液于50℃水浴中氮气吹至近干,用正己烷定容至1 m L。在Rxi-5Sil MS色谱柱上按照柱升温程序分离,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质量浓度在0.005~0.1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0 7~0.001 1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9.6%~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方法用于分析5份不同作物的种植土壤样品,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土壤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改性污泥生物炭/聚乙烯醇小球的制备及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
3
作者 张文博 张泽宇 +3 位作者 张宇鹏 张宏 陈立军 裴亮 《精细化工》 2025年第9期1933-1940,2037,共9页
为了实现市政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首先,以市政污泥制备的生物炭(MSBC)为骨架,负载纳米零价锌(nZVZ)后得到nZVZ-MSBC,再与聚乙烯醇(PVA)复合,最后用钙离子作为交联剂,制备了nZVZ-MSBC/PVA小球,将其用于水中磷的吸附。利用SEM、... 为了实现市政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首先,以市政污泥制备的生物炭(MSBC)为骨架,负载纳米零价锌(nZVZ)后得到nZVZ-MSBC,再与聚乙烯醇(PVA)复合,最后用钙离子作为交联剂,制备了nZVZ-MSBC/PVA小球,将其用于水中磷的吸附。利用SEM、BET、FTIR和XPS对nZVZ-MSBC/PVA小球的微观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nZVZ-MSBC)∶m(PVA)对nZVZ-MSBC/PVA小球吸附水中磷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推测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以m(nZVZ-MSBC)∶m(PVA)=1∶1制备的nZVZ-MSBC/PVA小球〔nZ-C/PVA(1∶1)〕对pH=5的含磷溶液具有最佳的磷吸附性能,其形貌为三维多孔结构;nZ-C/PVA(1∶1)对磷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318 K下最大吸附量可达274.30 mg/g,其对磷的吸附过程中单层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吸附机理包括静电相互作用、氢键连接、表面沉积及络合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炭 聚乙烯醇 吸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