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一次地形云降水微物理特征飞机观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鹏 罗汉 +5 位作者 常祎 甘泽文 张丰伟 刘维成 陈祺 冒立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1-705,共15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形云是祁连山主要降水云系,加强对祁连山云微物理过程的认识,对科学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8月29日祁连山一次地形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祁连山地...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形云是祁连山主要降水云系,加强对祁连山云微物理过程的认识,对科学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8月29日祁连山一次地形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祁连山地区夏季云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此次降水过程云系呈明显的分层结构,云底高度为4000 m,整层含水量较丰富,云水大值区出现在4500~5300 m高度,与云滴高浓度区对应,云水含量主要由粒子直径为15~20μm的云滴粒子贡献。小云粒子和大云粒子平均浓度分别为7.54 cm^(-3)和0.86 cm^(-3),有效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1.02μm和198.11μm,呈现出浓度小、直径大的特征。云系翻越祁连山过程中南北坡云微物理特征有明显变化,北坡(背风坡)粒子浓度、直径和液态水含量明显大于南坡(迎风坡)。祁连山地区不同高度小云粒子谱呈单峰型分布,Gamma分布可较好拟合直径小于50μm的云滴谱,直径大于50μm的云粒子谱更符合幂指数分布。凝华和聚并是冰相层冰雪晶的增长机制,混合层冰晶增长以贝吉龙过程为主,并伴有凇附和聚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云微物理特征 液态水含量 云粒子谱 飞机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