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苔藓和凋落物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解欢欢 马文瑛 +5 位作者 赵传燕 高云飞 王清涛 葛红元 林梅 黄晖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9-1390,共12页
于2012—2014年生长季在青海云杉林下开展了地表覆盖物(苔藓和凋落物)对林下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的研究。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苔藓覆盖、凋落物覆盖和裸土(去除地表覆盖物)的土壤呼吸进行观测,对比分析林下3种覆盖处理下的... 于2012—2014年生长季在青海云杉林下开展了地表覆盖物(苔藓和凋落物)对林下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的研究。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苔藓覆盖、凋落物覆盖和裸土(去除地表覆盖物)的土壤呼吸进行观测,对比分析林下3种覆盖处理下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苔藓覆盖土壤、凋落物覆盖土壤和裸土土壤的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为(3.88±0.26)μmol m^(-2)s^(-1),(3.31±0.19)μmol m^(-2)s^(-1),(2.28±0.31)μmol m^(-2)s^(-1),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3组处理的地表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地表温度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苔藓组和凋落物组的土壤温度分别比裸土组高8.13%和10.24%;3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性(0.53≤R^2≤0.91),且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更高;苔藓覆盖、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分别为5.47,3.67,均高于裸土土壤呼吸的Q_(10)(2.23);裸土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VWC)呈高斯函数关系,VWC=34%是临界值,苔藓覆盖、凋落物覆盖土壤的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苔藓和凋落物对裸土土壤呼吸的月均贡献率分别为29.33%和24.06%,可见,苔藓和凋落物在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凋落物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体积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露水凝结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高云飞 赵传燕 +3 位作者 王清涛 杨晓凯 葛红元 林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选择祁连山中段黑河上游天涝池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在草地、灌丛冠层和下层、青海云杉林1.8、1.0 m和地面(苔藓)处进行露水凝结量的观测,并用相应的公式对草地、灌丛冠层和青海云杉林实际露水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非降雨日露日数较多,... 选择祁连山中段黑河上游天涝池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在草地、灌丛冠层和下层、青海云杉林1.8、1.0 m和地面(苔藓)处进行露水凝结量的观测,并用相应的公式对草地、灌丛冠层和青海云杉林实际露水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非降雨日露日数较多,露日频数大.除青海云杉林下层(苔藓)外,其他观测到的露水强度都有两个峰值,一个出现在6月下半月,另一个出现在8月.草地、金露梅和鬼箭锦鸡儿冠层生长季估算露水量所占同期降雨量的比例分别为5.58%、6.67%、3.65%;青海云杉林距地面1.8、1.0、0 m观测的露水量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2.28%、2.82%、3.16%.总体来看,研究区降雨事件较多,非降雨日中出现露水的概率较大.草地和灌丛的露水量大于青海云杉林地面层(苔藓)的,青海云杉林1.8、1.0 m处的露水量最小.草地、灌丛和青海云杉林3种生态系统进行比较,露水对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苔藓是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水强度 露水量 不同植被类型 天涝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青海云杉林冠层空隙度的时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解欢欢 彭守璋 +4 位作者 赵传燕 乔雨 葛红元 王红义 杨晓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8-633,共6页
以祁连山区天涝池流域的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使用数码相机对林冠进行拍照,获取林分结构在不同太阳位置下的数码照片,利用图像处理方法估算不同图像的空隙度.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某一固定位置的空隙度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有较大的时间变异.... 以祁连山区天涝池流域的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使用数码相机对林冠进行拍照,获取林分结构在不同太阳位置下的数码照片,利用图像处理方法估算不同图像的空隙度.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某一固定位置的空隙度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有较大的时间变异.提供了一种将太阳位置因素考虑到空隙度测定中的方法,为生态水文模型的研究提供高精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照片 太阳位置 林分空隙度 青海云杉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生长季地下水动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方圆 杨晓凯 +5 位作者 赵传燕 张建飞 黄晖云 葛丽娟 解欢欢 乔雨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9-783,791,共6页
选择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为研究区,于2015年生长季(5-10月),利用HOBO U20-001-04自计式水位计对流域出口地下水位进行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流域地下水动态.结果表明:距河道由近及远,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从平均状况看,5-6月中... 选择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为研究区,于2015年生长季(5-10月),利用HOBO U20-001-04自计式水位计对流域出口地下水位进行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流域地下水动态.结果表明:距河道由近及远,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从平均状况看,5-6月中旬,地下水位缓慢抬升,6月中旬-7月水位抬升最为明显,7月初达到最大值;7月中下旬-8月,地下水位波动,9月以后处于稳定状态;5-10月整个雨季的总降水量为299.95 mm,水位变幅为1.374 m.地下水位埋深5-6月中旬受降水和气温共同影响,气温占主导作用,6月中旬-9月主要受降水量的制约.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具有滞后和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降水量 天涝池流域 动态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生长季河川径流变化及主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毛亚花 赵传燕 +3 位作者 王方圆 黄晖云 席亚丽 魏生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0-524,532,共6页
以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12.8 km^2)为研究区,对2016-2017年生长季(4-9月)河川径流量及其主控因子(气象因子)进行观测,获得河川径流量和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径流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以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12.8 km^2)为研究区,对2016-2017年生长季(4-9月)河川径流量及其主控因子(气象因子)进行观测,获得河川径流量和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径流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日均径流量为2.93×10~4m^3,月均径流量为7.39×10~5m^3,月径流量最小值出现在4月(8.90×10~4m^3/月),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8月达到最大值(1.33×10~6m^3/月),之后降低.生长季月径流量与月均温、月降水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0.74.径流量与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径流量对降水有较明显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量 降水 气温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