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脑半球之间多靶区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曹志刚 冯海霞 +5 位作者 李亚斌 杨佳丽 李姣 王红霞 曲博轩 张亚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iTBS模式)。单靶区刺激组仅刺激患侧脑部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多靶区刺激组先刺激健侧大脑同侧小脑半球皮质,5 s后再刺激患侧大脑M1区。每天1次,每周6 d,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ARAT评分,N20潜伏期和波幅均改善(|t|>3.478,|Z|>2.243,P<0.05),且多靶区刺激组FMA-UE和ARAT评分,N20波幅均明显优于单靶区刺激组(t>2.939,Z=-2.697,P<0.01)。结论多靶区刺激比单靶区刺激更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患侧N20波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靶区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