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及康复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海霞 何君芳 +6 位作者 胡晓斌 李亚斌 曹宏泰 白佳佳 徐弢 姚惠侠 何连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例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各种危险因素中,知晓率最高的为高血...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例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各种危险因素中,知晓率最高的为高血压(61.55%),全部危险因素知晓率为6.42%;防治方法中,合理饮食知晓率最高(56.18%),其次为戒烟戒酒(52.92%);早期症状中,偏侧肢体发麻知晓率最高(53.88%),其次为头痛头晕(50.14%),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舌部发硬等症状的知晓率均低于30%;60%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22%不清楚是否需要康复治疗;无论家庭月收入高低,约80%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选择药物治疗,进行康复的比率不足30%。结论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知识的普及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早期症状 康复 知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对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海霞 李亚斌 +5 位作者 胡晓斌 何君芳 白佳佳 曹宏泰 徐弢 姚惠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医务人员对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对甘肃省10家省市县级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其他科室的52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χ2=17.50)、文化程度(χ2=66.35)、职称(χ2=16.81)、专业(χ2=124.39... 目的了解甘肃省医务人员对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对甘肃省10家省市县级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其他科室的52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χ2=17.50)、文化程度(χ2=66.35)、职称(χ2=16.81)、专业(χ2=124.39)、岗位(χ2=29.99)的医护人员对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结论医疗卫生管理者要重视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康复基本知识及康复基本理念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医务人员 知识 知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在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明莉 刘西纺 +3 位作者 张葆欣 杨佳丽 朱平 谢尊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5-382,共8页
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是膝关节损伤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并成为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因此,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是促进其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建议,在进行以增强肌力为目的的抗阻训练时,阻力负荷... 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是膝关节损伤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并成为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因此,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是促进其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建议,在进行以增强肌力为目的的抗阻训练时,阻力负荷至少应达到单次重复最大负荷(1-repetition maximum,1RM)的60%-70%以上,而要增加肌肉体积的阻力负荷应达到70%-85%1R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功能障碍 抗阻训练 美国运动医学会 功能恢复 最大负荷 膝关节功能康复 股四头肌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寄婧 王正盛 +1 位作者 王建文 芦菊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2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吞咽行为治疗,B组采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C组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 目的观察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2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吞咽行为治疗,B组采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C组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10次为1个疗程。结果 1~2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72.7%,B组总有效率82.6%,C组总有效率94.5%。且C组经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恢复分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00)。结论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吞咽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海霞 何君芳 +5 位作者 胡晓斌 李亚斌 白佳佳 徐弢 姚惠侠 何连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危险因素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61.55%)、高脂血症(40.27%)、饮酒(32.21%)、吸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危险因素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61.55%)、高脂血症(40.27%)、饮酒(32.21%)、吸烟(30.11%)、糖尿病(28.67%)、心脏病(23.11%);对6种危险因素全部知晓者占6.42%,全不知晓者占20.13%。各年龄组间,糖尿病知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对常见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 知晓率 患者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姚惠侠 刘立 +3 位作者 冯海霞 何君芳 徐弢 李亚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索整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偏瘫抑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及康复治疗,干预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 目的探索整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偏瘫抑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及康复治疗,干预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采用改良巴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BI)、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SDS、MBI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合性心理治疗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偏瘫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心理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化功能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海霞 杨克虎 +3 位作者 石秀娥 刘雅莉 何君芳 潘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8-659,共2页
卒中患者的生存者中约75%遗留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1]。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及可重组性。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减少卒中患者的误用、废用和异常的运动模式^[2],从而减轻卒中后的残疾程度。有报道脑卒中患者强化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 卒中患者的生存者中约75%遗留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1]。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及可重组性。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减少卒中患者的误用、废用和异常的运动模式^[2],从而减轻卒中后的残疾程度。有报道脑卒中患者强化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经过强化康复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其下肢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下肢功能 功能训练 早期 介入康复治疗 急性 功能障碍 大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疗效 被引量:14
8
作者 景玉珍 周青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CE)对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98例3~12个月高危儿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CE干预,每天2~3 h,每周5 d,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首都儿科研...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CE)对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98例3~12个月高危儿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CE干预,每天2~3 h,每周5 d,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编制的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0~6岁)进行发育商(DQ)测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的CE干预,观察组DQ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E可有效促进高危儿在运动、认知、言语、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高危儿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家属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君芳 冯海霞 +3 位作者 白佳佳 姚惠侠 李亚斌 徐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100名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家属对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晓率最高,且各年龄组间...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100名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家属对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晓率最高,且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常见的6种危险因素全部知晓率为7.32%,而全不知晓率为14.23%;本科文化程度的患者家属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认知率最高,在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认知率有显著性差异;各职业患者家属对心脏病、吸烟、饮酒等是脑卒中危险因素认知普遍较低。结论甘肃省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常见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属 危险因素 知晓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景玉珍 周青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83-1184,共2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CE)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3~8岁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E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CE)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3~8岁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E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脑瘫儿童实用技能记录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ADL及实用技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CE可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认知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CE) 脑性瘫痪 能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方法: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采用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给予PT、OT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抗痉挛药物及抗痉挛技术为主的神... 目的:观察强化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方法: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采用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给予PT、OT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抗痉挛药物及抗痉挛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对治疗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ADL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抗痉挛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痉挛 脑卒中 偏瘫 A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君芳 冯海霞 +4 位作者 姚惠侠 曹宏泰 李亚斌 徐弢 白佳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4-975,共2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脑卒中住院患者对脑卒中发病早期症状知晓情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的省、市、县级医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2010年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100例进行调查。结果各个年龄段患者对脑卒中早期症状... 目的了解甘肃省脑卒中住院患者对脑卒中发病早期症状知晓情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的省、市、县级医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2010年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100例进行调查。结果各个年龄段患者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的知晓率均普遍较低。结论甘肃省脑卒中患者缺乏对早期发病症状的了解,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期就诊,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症状 患者 知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联合维生素D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顾建辉 景玉珍 +3 位作者 路军锋 杨丽娜 魏清琳 贾永男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33期4180-4186,共7页
背景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核心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大部分ASD儿童存在便秘、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共患病,严重影响了ASD儿童的身心健康。揿针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维生素D(VitD)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免疫调节,与... 背景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核心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大部分ASD儿童存在便秘、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共患病,严重影响了ASD儿童的身心健康。揿针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维生素D(VitD)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免疫调节,与ASD儿童症状及功能密切相关;而揿针联合VitD治疗ASD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疗效有待研究。目的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揿针联合VitD对ASD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ASD儿童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依据剔除标准最终各组纳入40例。对照组运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揿针联合VitD2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ASD儿童治疗前后孤独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社交反应量表(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以此评定2组干预方法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ASD儿童治疗后ABC、CARS、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SD儿童ABC、CARS、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SD儿童治疗后25-(OH)D水平下降,观察组治疗后25-(OH)D水平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ASD儿童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36例(90.0%),对照组总有效30例(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VitD治疗ASD儿童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社会交往及行为能力,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维生素D 揿针 儿童 行为症状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