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对微重力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玉田 轩莹莹 +6 位作者 高玉海 王龙飞 唐汉琴 马智慧 李亮 武艺 陈克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微重力作用下建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3D回转仪构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给予细胞槲皮素后进行相关蛋白检测、氧化指标检测对药物抗衰老作用进行评估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微重力组细胞...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微重力作用下建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3D回转仪构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给予细胞槲皮素后进行相关蛋白检测、氧化指标检测对药物抗衰老作用进行评估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微重力组细胞的衰老相关蛋白p21、p16、p53、RB的表达显著性上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核纤层蛋白lamin B1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微重力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细胞ROS蓄积量明显上升(P<0.05),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明显上升(P<0.05)。相较于微重力组细胞,槲皮素组细胞的衰老相关蛋白p21、p16、p53、RB的表达显著性下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核纤层蛋白lamin B1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槲皮素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上升(P<0.05),细胞ROS蓄积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上升(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槲皮素可抗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保护细胞周期正常进行,从而延缓微重力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衰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槲皮素 氧化应激 lamin B1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2
作者 牛鹏 吕洋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眼部表面由多种组织构成,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祖细胞(LSCs)对于维护眼表的稳定状态至关重要。一旦LSCs发生病变,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眼表上皮细胞将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转分化和去分化等过程改变其细胞身份。细胞分化受到遗传程序的... 眼部表面由多种组织构成,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祖细胞(LSCs)对于维护眼表的稳定状态至关重要。一旦LSCs发生病变,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眼表上皮细胞将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转分化和去分化等过程改变其细胞身份。细胞分化受到遗传程序的严格控制,在细胞状态的转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使得上皮细胞展现出间充质细胞的特征,在角膜疾病中可能引起上皮下纤维化,并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转分化是指一种分化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在眼表应激反应中,结膜上皮可能转变为角膜上皮,非眼表细胞亦有可能转化为角膜上皮细胞,但这一过程面临伦理和细胞稳定性等挑战。去分化则是指分化细胞恢复其分裂和分化的能力,眼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也会经历去分化,可能参与眼表的修复过程。对这些细胞变化的深入研究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微环境信号在这一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时必须谨慎,以避免引发其他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细胞 分化 上皮-间质转化 转分化 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变化及药物干预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晓红 万东君 +4 位作者 冯小明 陆璐 王红义 王春雨 牛廷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8-939,944,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和血必净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内毒素(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乌司他丁和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和血必净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内毒素(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乌司他丁和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CD4^+CD25^+Treg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的水平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但二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大鼠MODS中的百分比升高,并参与了MODS的病情调节;乌司他丁和血必净能调升CD4^+CD25^+Treg的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乌司他丁 血必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万东君 赵波 +4 位作者 罗芸 王晓辉 张新宇 尹榕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hUCMSCs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ELA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乙酰胆碱(Ach)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神经巢蛋白(Nse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碱乙烯转移酶(ChAT)表达水平。结果:hUCMSCs细胞表型具有干细胞的表型特征,丹酚酸B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大对hUCMSC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分化后的hUCMSCs可见神经元样分化及轴突形成的网状结构;上清液Ach浓度和细胞Nestin、NSE及ChAT表达率,在中、高剂量联合组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剂量联合组和BDNF组(P<0.05),而中、高剂量联合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丹酚酸B联合BDNF能提高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效率,丹酚酸B的最宜诱导分化浓度为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钙整合素结合蛋白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包装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辉 惠玲 +4 位作者 吕同德 哈小琴 王剑峰 张军莉 杨霄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构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IB)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包装细胞系。方法:质粒pet32-CIB经EcoRI和XhoI双酶切后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PCR及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包装细胞p... 目的:构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IB)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包装细胞系。方法:质粒pet32-CIB经EcoRI和XhoI双酶切后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PCR及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抗性克隆,NIH3T3细胞进行逆转录病毒颗粒滴度测定。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一致,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获得了大约574bp的基因片段,且正确插入pLXSN-CIB载体中;建立了pA317-CIB包装细胞系,采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6.81×105CFU/mL。结论:pLXSN-CIB结构正确,成功构建了CI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pLXSN-CIB包装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B 载体构建 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6
作者 哈小琴 姜东红 +4 位作者 邓芝云 董菊子 赵勇 彭俊华 杨志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4-659,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xsi-GFP-HIF),观察其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低氧处理A549细胞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以之作为模板,依据基因库公布的HIF-1αcDNA设计引物,分别引入KpnI和BamHI酶切... 目的:构建携带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xsi-GFP-HIF),观察其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低氧处理A549细胞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以之作为模板,依据基因库公布的HIF-1αcDNA设计引物,分别引入KpnI和BamHI酶切位点,PCR扩增后将目的基因HIF-1α连接到载体pShuttle-CMV-EGFP上,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GFP-HIF。采用细菌内重组方法将目的序列重组到pAdxsi病毒骨架载体上构建携带HIF-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检测重组腺病毒效价后,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检测目的基因的转染表达。结果:通过对构建质粒克隆进行测序及酶切,证实携带HIF-l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xsi-GFP-HIF构建成功,且构建的重组腺病毒纯度好、效价高。以100 MOI转染ECV304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有较强的绿色荧光表达,转染48 h时荧光表达更强,且培养上清液中HIF-1蛋白表达水平为(48.93±3.86)ng/mL。结论:本实验构建的携带HIF-1α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xsi-GFPHIF转染效率及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有望应用于缺血缺氧组织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一1仅 遗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阿糖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魏玉萍 白海 +3 位作者 孙延庆 包慎 茜瑞 刘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72-157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阿糖胞苷(Ara-C)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凋亡影响及其机制。体外分离培养hBMMSC,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特异性染色鉴定hBMMSC体外向成骨、成脂... 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阿糖胞苷(Ara-C)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凋亡影响及其机制。体外分离培养hBMMSC,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特异性染色鉴定hBMMSC体外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验分4组:对照组、Ara-C组、salidroside组、Ara-C+salidroside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表达。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hBMMSC;细胞表达CD44、CD29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成骨、成脂诱导21 d,茜素红染色可见钙化结节,油红O染色有质滴出现;Ara-C对红景天苷处理的hBMMSC的增殖抑制程度较未经红景天苷处理的hBMMSC明显减低(P<0.05);在凋亡方面,Ara-C作用48 h后hBMMSC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而中剂量红景天苷处理的细胞凋亡率较Ara-C组降低,BCL-2基因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Ara-C诱导的hBMMS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间充质干细胞 阿糖胞苷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侯勇哲 张琴 +4 位作者 赵霄晨 何苗 鱼玲玲 白海 吴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0-394,共5页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病情危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可发展为高致命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尽管对ALI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ALI治疗防治方法。间充质干细...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病情危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可发展为高致命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尽管对ALI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ALI治疗防治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分化潜力和低免疫原特性,逐渐被研究用于治疗ALI。MSCs的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释放细胞外囊泡(EVs)发挥作用的,MSC-EVs包含多种mRNA、miRNA、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且MSC-EVs免疫排斥性低、易于储存和安全性较高,在ALI的治疗和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MSC-EVs的生物学特性、治疗ALI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以望MSC-EVs成为ALI未来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胞外囊泡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PINE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德合 李登玉 +3 位作者 郭刚 王杰 周倩 李洪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51-1762,共12页
目的探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starBase和TISIDB数据库分析471个结肠癌及41个正常结肠组织中SERPINE1的表达及... 目的探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starBase和TISIDB数据库分析471个结肠癌及41个正常结肠组织中SERPINE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预后生存的关系;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ERPIN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构建SERPINE1过表达与干扰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进行结肠癌RKO和LoVo细胞株转染,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评估SERPINE1过表达和干扰表达的效果,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Hoechst凋亡细胞核染色评估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和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SERPINE1对磷脂酰激酶3(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发现SERPINE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正相关,与预后总生存期负相关(P<0.05)。转染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强,而细胞的凋亡减弱;反之,在转染干扰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减弱,而细胞的凋亡增强(P<0.05)。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转染SERPINE1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后细胞PI3K和AKT表达无明显变化,而磷酸化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增加,反之转染SERPINE1干扰表达的慢病毒载体细胞PI3K和AKT表达无明显变化,而p-PI3K和p-AKT表达减少,灰度值定量分析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RPINE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SERPINE1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胃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殷楠 石嘉琪 +4 位作者 王俊科 李斌 李初谊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87-2294,共8页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 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低表达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7 位作者 邢国静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阐述其在AIH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胎盘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宋慕格 杨世超 +4 位作者 高玉海 魏振龙 王立强 安梓栋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2-1298,共7页
目的探讨口服羊胎盘粉能否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羊胎盘粉低(L)、中(M)、高剂量组(H)和炔雌醇组(EE)。每两周检测一次全身骨密度,1个半月后处死所有大鼠,称量并... 目的探讨口服羊胎盘粉能否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羊胎盘粉低(L)、中(M)、高剂量组(H)和炔雌醇组(EE)。每两周检测一次全身骨密度,1个半月后处死所有大鼠,称量并计算主要脏器系数,检测离体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骨组织形态变化。结果6周后OVX组大鼠的全身骨密度显著低于Sham组(P<0.01),但EE组未明显下降,羊胎盘三个组均显著高于OVX组(P<0.01)。离体股骨骨密度的变化呈相似趋势;Micro-CT扫描分析发现,羊胎盘三个组中只有M组的各项参数与Sham组和EE组接近,股骨脱钙后的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显示出与Micro-CT相似的结果;股骨三点弯曲试验发现,M组的最大载荷及强度均显著高于OVX组(P<0.01,P<0.05);血清骨代谢指标中,M组的骨形成指标BAP和PINP显著高于OVX组,骨吸收指标CTX-I和TRACP则显著低于OVX组。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始终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的外观无明显异常,器官系数除炔雌醇组的子宫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羊胎盘粉[300 mg/(kg?d)]可以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双向作用,共同调节骨密度来预防切除卵巢大鼠发生骨质疏松,且羊胎盘粉没有产生使子宫内膜增厚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胎盘粉 切卵巢大鼠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提高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研究
13
作者 李亮 唐汉琴 +5 位作者 马智慧 轩莹莹 杨玉田 高玉海 申栋帅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对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影响,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选取1月龄的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等体积的蒸馏水)、PDG-L组[PDG,36 mg/(kg·d)]和PDG-H组[PDG,72 m... 目的探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对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影响,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选取1月龄的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等体积的蒸馏水)、PDG-L组[PDG,36 mg/(kg·d)]和PDG-H组[PDG,72 mg/(kg·d)],每组15只,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进行Micro-CT成像分析、生物力学检测、双荧光标记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骨组织相关蛋白表达分析等。结果PDG给药对小鼠主要脏器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与Control组相比,PDG-L组胫骨的Tb.BMD显著增加(P<0.01),Tb.N、Tb.Th、Tb.BV/TV明显增加(P<0.05),Tb.Sp显著降低(P<0.01),PDG-H组Tb.BMD明显增加(P<0.05);PDG-L组股骨的最大载荷和弯曲模量显著提高(P<0.01),弯曲强度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PDG-H组最大载荷和弯曲强度也高于Control组(P<0.05);PDG各组胫骨皮质骨荧光间距显著增加(P<0.01),骨形成速率提高,骨矿化沉积速率加快;PDG-L组OPG水平相比于Control组显著提高(P<0.01),RANKL水平显著降低(P<0.01);PDG各组成骨相关蛋白BMP2、OSX和Runx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骨调节蛋白OPG显著提高(P<0.01),RANKL显著降低(P<0.05)。结论PDG能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质量,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提高生长期小鼠的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强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庆华 杨霄鹏 +2 位作者 惠玲 哈小琴 王晓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RMC,分别采用含0、5、10、20μmol/L醋酸铅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于6、12、24、48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于培养24h后采用Hochest33342-PI染...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RMC,分别采用含0、5、10、20μmol/L醋酸铅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于6、12、24、48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于培养24h后采用Hochest33342-PI染色法观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5、10、20μmol/L的醋酸铅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RMC的增殖(P<0.01)。Hochest33342-PI染色显示醋酸铅作用后HRMC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数量减少,核染色质凝集,核膜破裂。RT-PCR显示醋酸铅作用后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细胞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醋酸铅作用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醋酸铅可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Caspase-3参与了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肾小球系膜细胞 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及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中CD44^+/Ki-67^-癌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军平 刘斌 +1 位作者 林艳丽 王丽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中CD44+/Ki-67-癌细胞的形态特点、数量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HE染色,连续切片,同部位观察。结果正常肠黏膜中CD44蛋白不表达,Ki-67蛋白低表达;腺...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中CD44+/Ki-67-癌细胞的形态特点、数量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HE染色,连续切片,同部位观察。结果正常肠黏膜中CD44蛋白不表达,Ki-67蛋白低表达;腺瘤中CD44蛋白低表达,Ki-67蛋白表达率为5.06%,CD44+/Ki-67-细胞数为0.58%。结直肠癌中CD44+/Ki-67-癌细胞数平均为5.82%,主要分布在腺体基膜缘或腺体共壁侧,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大核细胞,另一种细胞核较小,形似淋巴细胞;在SW620中CD44+/Ki-67-主要表达在小圆细胞和单极细胞中,其它细胞中表达少;细胞数比率与组织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比值接近;Ki-67-的癌细胞中,CD44+癌细胞占67%,CD44-癌细胞占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大多CD44+癌细胞处于G0期或静息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细胞G1、S、G2、M期。结论 CD44+/Ki-67-癌细胞特征和从癌干细胞理论方面考虑,更适合作为癌干细胞的标记,为癌干细胞的分离、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癌干细胞 SW620 CD44+/Ki-67-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KGF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庆华 哈小琴 +1 位作者 吕同德 刘春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从pcDNA3-KGFpIRES2-EGFP-KGF质粒中扩增出目的片段KGF,定向克隆至穿梭质粒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pShuttle-KGF。... 目的:构建携带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从pcDNA3-KGFpIRES2-EGFP-KGF质粒中扩增出目的片段KGF,定向克隆至穿梭质粒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pShuttle-KGF。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再将KGF定向克隆至重组腺病毒骨架载体pAdxsi,构建携带KG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xsi-GFP-KGF)。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进行重组腺病毒的包装、生产及纯化,半数组织感染量法(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用重组腺病毒及空病毒Ad-null(作为阴性对照)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ELISA鉴定KGF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KGF的重组腺病毒,纯化后病毒滴度达1.6×1010 pfu/ml。Ad-KGF转染A549细胞后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48 h表达更强,ELISA实验证实细胞表达KGF。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KGF的重组腺病毒,为下一步研究KGF用于肺纤维化治疗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 腺病毒 构建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大鼠血液及心、脑和肾脏组织中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国军 阎春生 +1 位作者 哈小琴 李双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8-632,60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阶段大鼠循环血及主要脏器包括心、脑和肾脏组织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阐明大鼠体内EPCs数目的变化与生长发育阶段的关系。方法:将选定大鼠分为0.5、2、8及18月龄4组,每组选雄性大鼠各10只,2%戊巴比妥纳麻醉...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阶段大鼠循环血及主要脏器包括心、脑和肾脏组织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阐明大鼠体内EPCs数目的变化与生长发育阶段的关系。方法:将选定大鼠分为0.5、2、8及18月龄4组,每组选雄性大鼠各10只,2%戊巴比妥纳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EDTA-K2抗凝),同时取同部位定量上述各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以CD34-FITC和CD133-PE双染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及组织悬液中EPCs数目;另取各组大鼠心、脑和肾组织的相同部位制备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D34染色阳性的EPCs。结果:2月龄和8月龄大鼠血液及心、脑和肾组织EPCs数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明显高于0.5月龄组(P<0.05);2月龄与8月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组与2月龄和8月龄组比较则明显减少(P<0.05);0.5月龄组与18月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大鼠的生长发育,循环血液及心、脑和肾主要脏器中EPCs数量呈规律性变化,大鼠体内EPCs数目的变化可能与生长发育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生长期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9-3p模拟物对尾吊小鼠发生骨流失的影响
18
作者 武艺 安梓栋 +5 位作者 庞永杰 王立强 王新扬 高玉海 李雪雁 陈克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miR-129-3p模拟物(agomir)是否可对抗后肢废用引起的骨流失,为预防微重力环境骨流失提供新思路。方法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模型组(TS)、尾吊+miR-129-3p agomir给药组(miRNA)和尾吊+miR-129-3...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miR-129-3p模拟物(agomir)是否可对抗后肢废用引起的骨流失,为预防微重力环境骨流失提供新思路。方法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模型组(TS)、尾吊+miR-129-3p agomir给药组(miRNA)和尾吊+miR-129-3p阴性序列agomir对照组(NC)。miRNA组通过内眦静脉注射给予4 mg·kg-1 miR-129-3p agomir,一周2次,NC agomir组的给药剂量、方法和次数与miR-129-3p agomir组一致,CON组和TS组只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所有小鼠取材,进行股骨Micro-CT扫描、股骨三点弯曲试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和骨组织中成骨相关蛋白表达量分析。结果4周后TS组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Tb.BMD、Tb.Th、Tb.N、Tb.BS/TV和Tb.BV/TV明显低于CON组(P<0.01);而Tb.Sp TS组明显高于CON组(P<0.05),股骨最大载荷及弯曲强度明显下降(P<0.01),血清骨形成指标PINP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而骨吸收指标CTX-I含量明显高于CON组(P<0.01),血清氧化损伤指标8-iso-PGF2α和8-OHdG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骨组织中成骨相关蛋白表达量都明显下降(P<0.01),而miRNA组所有指标的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TS组。结论miR-129-3p模拟物可显著降低后肢废用引起的骨流失。该实验为预防微重力环境骨流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9-3p基因 骨质疏松 模拟失重 成骨细胞分化 微重力 内眦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
19
作者 邢国静 王丽菲 +4 位作者 罗龙龙 郑晓凤 高春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的胞质蛋白和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在AILI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机制涉及APAP蛋白加合物、氧化应激、JNK活化、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本文通过阐述自噬在AILI中的生物学机制,为AILI的治疗和自噬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醋氨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骨形态发生蛋白ⅠA型受体调控骨代谢研究
20
作者 庞永杰 高玉海 +4 位作者 安梓栋 武艺 王立强 唐汉琴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骨形态发生Ⅰ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A,BMPRⅠA)在骨代谢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BMP受体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配体结合传递信号,介导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参与骨发育、重塑等骨代谢过程。中药... 骨形态发生Ⅰ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A,BMPRⅠA)在骨代谢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BMP受体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配体结合传递信号,介导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参与骨发育、重塑等骨代谢过程。中药在防治骨代谢疾病方面历史悠久,对骨量、骨质量的促进作用显著。本文综述了BMPRⅠA与骨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总结干预BMPRⅠA及其信号通路调节骨代谢的中药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的药物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ⅠA 骨代谢疾病 信号通路 骨形成 骨吸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