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啤大麦氮素运移模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盈盈 高晓阳 +3 位作者 武季玲 邵世禄 李红岭 赵子祎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0期98-102,132,共6页
以甘肃啤酒大麦甘啤4号、甘啤6号和甘啤7号为材料,在2013~2015年进行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以75kg/hm2、150kg/hm2和225kg/hm2施肥量,以生育期不灌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等施水量对3个大麦品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素贡... 以甘肃啤酒大麦甘啤4号、甘啤6号和甘啤7号为材料,在2013~2015年进行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以75kg/hm2、150kg/hm2和225kg/hm2施肥量,以生育期不灌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等施水量对3个大麦品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素贡献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大麦的籽粒和秸秆产量,但是过量施用对籽粒和秸秆增产不明显。同一生育期,叶片和茎鞘的氮素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氮量影响氮素的转运效率,当施氮量增加时氮素运转效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大麦生育期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能够提高籽粒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营养器官累积氮素向大麦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甘啤大麦合理施肥量为150kg/hm2,同时在大麦生长过程中灌底墒水和拔节水对大麦生长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氮素 灌水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pH值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岳 蔡立群 +2 位作者 陈晓龙 王勇智 周生虎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探究不同初始pH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为尾菜沼气工程预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自制小型发酵装置,以白菜尾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羊粪防止发酵系统酸化,导致产气停滞,将白菜尾菜与羊粪按总固体含量(TS)2∶1进行混合,... 探究不同初始pH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为尾菜沼气工程预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自制小型发酵装置,以白菜尾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羊粪防止发酵系统酸化,导致产气停滞,将白菜尾菜与羊粪按总固体含量(TS)2∶1进行混合,设置4个不同初始pH值处理(T1:pH值未调节,pH=7.1±0.1;T2:pH=6.5±0.1;T3:pH=7.5±0.1;T4:pH=8.5±0.1),高温条件下(55±1)℃进行湿式厌氧发酵。研究不同初始pH值对白菜尾菜和羊粪混合发酵过程中产甲烷效能、发酵基质有机质水解、发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T1相比,T3处理能有效增加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效能;碱性条件下能进一步促进固态有机物的水解,提高发酵液中有机质含量;各发酵系统均能较稳定运行,更有利于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进行。本结论可为白菜尾菜沼气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尾菜 混合发酵 羊粪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土壤调控措施对苹果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萍 邱慧珍 +3 位作者 海龙 董星晨 刘国峰 李梦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5,共7页
针对甘肃省陇东旱塬苹果园缺乏有效的表层土壤管理措施的现状,通过优化表层土壤管理方式,研究了优化化肥施用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和不同有机肥对陇东红富士苹果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常规管理(T1)与表层土壤调控措施(T2:覆膜... 针对甘肃省陇东旱塬苹果园缺乏有效的表层土壤管理措施的现状,通过优化表层土壤管理方式,研究了优化化肥施用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和不同有机肥对陇东红富士苹果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常规管理(T1)与表层土壤调控措施(T2:覆膜+普通有机肥;T3:覆膜+微生物有机肥;T4:覆草+普通有机肥;T5:覆草+微生物有机肥)对苹果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5比T1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各增加了766.61cm、118.51cm2、6.64cm3和2216条,T5的根系活力比其他处理高,最高值达364.7μg/(g·h);相同有机肥条件下覆草处理效果优于覆膜处理;相同覆盖方式下微生物有机肥效果优于普通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表层土壤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玉米间作豌豆耗水特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3
4
作者 滕园园 赵财 +2 位作者 柴强 胡发龙 冯福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干旱灌区间作发展,间作中以氮调水理论研究的薄弱,生产实践中缺乏氮肥运筹同步提高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等问题。2012-2013年,以河西走廊规模化应用的玉米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且基肥和孕...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干旱灌区间作发展,间作中以氮调水理论研究的薄弱,生产实践中缺乏氮肥运筹同步提高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等问题。2012-2013年,以河西走廊规模化应用的玉米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且基肥和孕穗肥分别占10%和50%条件下,设氮肥后移30%(N_1,拔节肥0+花粒肥40%)、氮肥后移15%(N_2,拔节肥15%+花粒肥25%)、传统制度(N_3,拔节肥30%+花粒肥10%)3个施氮处理,探讨氮肥后移对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优化施氮制度、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对玉米间作豌豆总耗水量(ET)影响不显著,但降低了棵间蒸发量(E)和棵间蒸发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E/ET);与传统施氮处理相比,氮肥后移15%使玉米间作豌豆的E和E/ET降低6%和4%,氮肥后移30%使玉米间作豌豆的E和E/ET均降低2%。在间作系统中,豌豆带、玉米带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329 mm、232 mm,表明豌豆带的无效耗水显著高于玉米带。氮肥后移15%间作的混合籽粒产量、WUE较传统施氮间作分别高出6%、5%,氮肥后移30%间作混合籽粒产量、WUE较传统施氮间作分别提高3%、2%。因此,玉米间作豌豆结合氮肥后移15%,即豌豆开花结荚期(玉米拔节期)追施氮肥67.5 kg hm^(-2)、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225 kg hm^(-2)、玉米花后15 d追施氮肥112.5 kg hm^(-2),可作为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增产和提高WUE的农艺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间作 氮肥后移 耗水特性 绿洲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藜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科 刘文瑜 +3 位作者 王旺田 杨发荣 杨晨 王宝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252,共9页
【目的】探究连作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选取‘陇藜1号’为材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进行不连作(C0)与连作3年(C3)的对比实验,比较不同生育期藜麦生物量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连作对藜麦的生长、产量及生理特性... 【目的】探究连作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选取‘陇藜1号’为材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进行不连作(C0)与连作3年(C3)的对比实验,比较不同生育期藜麦生物量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连作对藜麦的生长、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C3处理的株高、鲜物质质量、干物质质量在显穗期与灌浆期比C0分别降低了16.6%、2.2%、7.6%与7.5%、6.0%、16.4%,根长在显穗期、盛花期和灌浆期增加幅度为68.5%、13%和12.8%,分枝数、有效分枝率、主穗长度和单株穗质量比C0处理分别下降22.2%、7.4%、18.5%和28.1%,千粒质量降低13.9%,单株产量降低37.9%,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了34.78%。而C3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苗期、显穗期、花期和灌浆期明显低于C0,分别降低25.0%、53.6%、5.1%、62.5%,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分别在灌浆期与显穗期分别增长150.1%和74%。连作使藜麦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SOD和POD活性分别在盛花期和灌浆期下降72.8%和94.1%;CAT活性在显穗期和盛花期下降83.5%和73.2%,而APX活性在盛花期和灌浆期升高达250%和246.7%。【结论】连作严重影响藜麦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系统,使植株生产库源关系失调而引起生长与产量的抑制,降低藜麦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因此,在生产中应采用轮作倒茬等农艺措施,降低连作障碍对藜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连作 产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莫西林在农杆菌介导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中的使用和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文慧 安然 +5 位作者 郭海霞 张金文 王朋宝 曹智 王志伟 乔岩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58-62,共5页
旨在寻找一种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转化体系中能替代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的高效抗生素。以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5号的恢复系"1831R"为试验材料,对苗龄4~5 d的下胚轴进行侵染,培养并观察抑菌效果、芽再生... 旨在寻找一种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转化体系中能替代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的高效抗生素。以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5号的恢复系"1831R"为试验材料,对苗龄4~5 d的下胚轴进行侵染,培养并观察抑菌效果、芽再生状况以及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500~600 mg/L)处理下,4种抗生素[Carb、Cef、特美汀(Tim)、阿莫西林(Amo)]都可以很好地抑制农杆菌的生长,浓度低于500 mg/L时,抑菌效果由大到小为Carb>Amo>Cef>Tim。随着4种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芽再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00 mg/L时达到最大,且在相同浓度下,芽再生率由大到小为Amo>Carb>Tim>Cef。经草甘膦抗性筛选及PCR检测,转化体系中使用Amo的转化效率为1.9%,比Carb、Cef转化效率分别高58.33%、90.00%。因此,阿莫西林在有效脱除农杆菌的同时,对芽再生的抑制作用最小,并具有较高转化效率。本研究对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遗传转化效率、加快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根癌农杆菌 甘蓝型油菜 遗传转化效率 抗生素 芽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