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大麦条纹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葆春 司二静 +3 位作者 杨淑莲 孟亚雄 马小乐 王化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为了解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明治法进行菌株致病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7个RAPD标记从45个菌株中扩增出126条... 为了解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明治法进行菌株致病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7个RAPD标记从45个菌株中扩增出126条带,平均每个标记7.41条带,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68 3~0.984 1,平均值为0.830 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23 6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41、2、1和1个菌株;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QWC较菌株QQ致病力强,两菌株除在品种‘甘啤2号’和‘GP-3’上无致病力外,在其他供试品种上致病力均存在差异。表明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且菌株QWC和菌株QQ存在致病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致病力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区试产量数据的AMMI模型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亚杰 白江平 +1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83,共7页
研究利用AMMI模型对2007—2008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0个马铃薯品种、7个试点进行综合评价,分析10个马铃薯品种的稳定性及丰产性,以及7个试点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稳定性大小为L0206-6>L0227-17>L0227-18>天2... 研究利用AMMI模型对2007—2008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0个马铃薯品种、7个试点进行综合评价,分析10个马铃薯品种的稳定性及丰产性,以及7个试点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稳定性大小为L0206-6>L0227-17>L0227-18>天2008-8-2>富薯3号>CK>34-126>98-6-2>35-62>陇薯6号,其中L0206-6,98-6-2品种的稳定性最强,陇薯6号的稳定性较差;L0227-17,L0206-6,L0227-18以及天2008-8-2的产量最高,98-6-2品种的产量最低。各个试点的鉴别力也具有差异性,各试点的鉴别力顺序为天水>会川>安定>静宁>临夏>秦王川>宕昌,其中天水地区对品种的选择性最高,宕昌地区对品种的鉴别力低。AMMI模型中的主成分值,共解释总互作平方和的93%,比线性回归模型能更有效地分析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AMMI模型 品种稳定性 试点鉴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的RAPD分析及Su11-4小种SCAR标记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孟亚雄 仲军 +5 位作者 马小乐 李葆春 赖勇 司二静 尚勋武 王化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0-186,共7页
本研究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的8个生理小种进行多态性标记分析,旨在寻找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标记,共选用2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中有147条可得到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14... 本研究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的8个生理小种进行多态性标记分析,旨在寻找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标记,共选用2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中有147条可得到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147条引物对甘肃省流行的8个条锈菌的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发现各致病小种间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引物S301在条中33号中扩增得到约507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9在条中32扩增得到长度约183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6在Hybrid46-8扩增得到约510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2140在Su11-4扩增得到约317 bp的特异条带。另外,本研究还对扩增得到的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并进行测序分析,其中依据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Su11-4特异条带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成功将其转化为对Su11-4小种特异的SCAR标记,这对不同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快速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RAPD SCA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响应干旱胁迫差异蛋白质组学和HSC70-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米超 赵艳宁 +3 位作者 刘自刚 孙万仓 邹娅 徐明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为探索白菜型冬油菜抗旱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抗旱冬油菜品系DR-5差异蛋白质组变化,克隆其差异蛋白热激同源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基因HSC70-1,研究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HSC70-1表达的影响。... 为探索白菜型冬油菜抗旱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抗旱冬油菜品系DR-5差异蛋白质组变化,克隆其差异蛋白热激同源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基因HSC70-1,研究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HSC70-1表达的影响。质谱鉴定出23个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刺激响应(5)、糖/能量代谢(6)、脂代谢(2)、信号转导(1)、氨基酸/蛋白质代谢(2)、核酸代谢(1)、细胞骨架(1)、光合作用(2)、伴侣蛋白(3)。同源克隆得到1 911bp的HSC70-1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37个氨基酸残基。所编码的蛋白HSC70是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质,含有HSP蛋白家族特有的核酸结合功能区及底物结合功能区,有5个活性口袋,氨基酸序列与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HSC70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98%。实时荧光定量和半定量分析HSC70-1基因干旱胁迫下表达,发现HSC70-1在叶片中上调表达。本研究结果为冬油菜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干旱胁迫 蛋白质组学 热激同源蛋白70 HSC7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苗期氮利用效率评价及TaSPX1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顾鹏程 姚立蓉 +5 位作者 张宏 汪军成 王昊 马艳 李玉刚 李葆春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2-912,共11页
培育氮素高效利用的小麦材料是提升氮素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SPX基因家族在植物对氮的响应及逆境应答中起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以20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低氮(0.05 mmol·L^(-1))、正常氮(5 mmol·L^(-1))和高氮(... 培育氮素高效利用的小麦材料是提升氮素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SPX基因家族在植物对氮的响应及逆境应答中起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以20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低氮(0.05 mmol·L^(-1))、正常氮(5 mmol·L^(-1))和高氮(25 mmol·L^(-1))三种氮浓度处理下进行苗期水培试验,测定不同浓度氮处理下小麦苗期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氮高效和氮低效小麦品种,并分析TaSPX1基因在不同氮利用效率小麦中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与正常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不同小麦品种的最大根长、根干重、根冠比等7个指标均升高,且升幅较大;株高、地上部干重、叶绿素含量等6个指标均降低,其中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地上部干重降幅较大;各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3.16%~38.71%。高氮处理下,不同小麦品种最大根长、株高、根干重等8个指标均降低,其中叶绿素含量、最大根长和根干重降幅较大;根表面积、根体积、可溶性糖等5个指标均升高,根体积增幅最大,各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2.51%~36.53%。通过对13个指标主成分分析,低氮处理下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4%、26%和12%,累积贡献率达到91%;高氮处理下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4%、16%和9%,累积贡献率达到88%。利用隶属函数值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分为四类: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qRT-PCR分析表明,低氮胁迫下,在双高效型和低氮高效型材料中TaSPX1相对表达量上升,而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材料中TaSPX1相对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氮胁迫下,在双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材料中TaSPX1基因相对表达量有所降低,而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材料中其相对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氮素 聚类分析 TaSP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孟亚雄 孟祎林 +7 位作者 汪军成 司二静 张海娟 任盼荣 马小乐 李葆春 杨轲 王化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利用92个SSR标记对108份青稞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青稞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挑选48个多态性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 利用92个SSR标记对108份青稞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青稞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挑选48个多态性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共检测出156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2~6个等位变异。供试群体的Shannon指数为0.6727~1.136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250~1.0000,平均0.7585。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亚群。以GLM分析,发现12个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分蘖数相关联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1.5%~17.6%、19.4%~45.4%、15.4%~22.1%和29.2%;以MLM分析,发现8个与株高、分蘖数和小穗数相关的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31.7%~49.8%、28.1%~37.2%、22.7%~32.7%。关联标记分布在基因组全部6个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SSR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差异蛋白质组学及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自刚 袁金海 +7 位作者 孙万仓 曾秀存 方彦 王志江 武军艳 方园 李学才 米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1-1550,共10页
分离鉴定白菜型冬油菜低温差异表达蛋白质,从蛋白质组角度为揭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奠定基础。以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比较低温(4℃、–4℃)和常温(25℃/20℃)下叶片蛋白质组差异;对差异蛋白... 分离鉴定白菜型冬油菜低温差异表达蛋白质,从蛋白质组角度为揭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奠定基础。以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比较低温(4℃、–4℃)和常温(25℃/20℃)下叶片蛋白质组差异;对差异蛋白进行K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下陇油7号生长点下陷、植株匍匐,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2-DE和PDQuest8.0.1软件分析表明,常温和4℃低温下叶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726、738;相对于常温处理,4℃低温下陇油7号叶片10个蛋白点特异表达、5个蛋白点未表达;MALDI-TOF-TOF MS质谱分析鉴定出11个蛋白质,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有机酸代谢、核酸代谢、信号转导与细胞通讯等细胞过程。冰晶形态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陇油7号叶片蛋白质提取液中含有高活性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鉴定的11个蛋白质中,有5个蛋白质点与光合作用有关,低温下陇油7号叶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 BPCase)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叶片Pn下降与Ru BPCase表达抑制和活性降低有关,非气孔限制是Pn下降的主要因素;高活性抗冻蛋白在白菜型冬油菜抗寒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低温胁迫 蛋白质组学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8
作者 姚丽霞 刘丽苹 +5 位作者 万广有 王化俊 汪军成 姚立蓉 李葆春 孟亚雄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63,共15页
本研究以240份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大麦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一年两点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8个主要... 本研究以240份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大麦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一年两点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8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使用Admixture软件对240份大麦品种(系)质控后的基因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240份材料大致分为10个亚群。GWAS共检测到118个分别与株高、穗长、芒长、有效分蘖数、总分蘖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布在1H、2H、3H、4H、5H、6H和7H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SNP位点可同时控制两个农艺性状,2个SNP位点可同时控制3个农艺性状。确定了24个与SNP位点对应的QTL,其中控制株高的QTL有2个,穗长QTL有1个,芒长QTL有2个,有效分蘖数QTL有2个,总分蘖数QTL有1个,穗粒数QTL有4个,穗粒重QTL有10个,千粒重QTL有8个。在黄羊和永昌环境点中,稳定的QTL有1个,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和总分蘖数只在一个环境点存在QTL位点,其余4个农艺性状分布在两个环境点不同的QTL位点中。根据关联分析结果,以显著位点上下游150 kb范围作为置信区间,在1H、2H、3H、4H、5H和6H染色体上共寻找到32个基因,基于前人研究和Blast基因注释共筛选到2个最有可能与大麦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相关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标记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玉米耐旱自交系与旱敏感自交系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云玲 王涛 +2 位作者 李燕 张为龙 方子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为了探讨玉米(Zea mays)的耐旱机理,为玉米耐旱种质改良提供材料,本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旱自交系廊黄、昌7-2和旱敏感自交系TS141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用盆栽法对其形态与生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 为了探讨玉米(Zea mays)的耐旱机理,为玉米耐旱种质改良提供材料,本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旱自交系廊黄、昌7-2和旱敏感自交系TS141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用盆栽法对其形态与生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玉米自交系的存活率降低,叶片中的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保护酶SOD和POD的活性增加。干旱胁迫下,与旱敏感自交系TS141相比,耐旱系廊黄和昌7-2存活率较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保护酶SOD和POD的活性也比较高,相对电导率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玉米自交系 苗期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主要性状的差异性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亚雄 马增科 +7 位作者 任盼荣 司二静 汪军成 杨轲 张海娟 马小乐 王育才 王化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合理评价110份青稞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对参试种质材料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分蘖数和千粒重进行了调查统计,同时用分布于大麦全基因组的48对SSR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 为合理评价110份青稞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对参试种质材料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分蘖数和千粒重进行了调查统计,同时用分布于大麦全基因组的48对SSR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2.92%~42.33%,其中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范围分别为53~122cm、2.5~7cm、2~19个、20~90粒和25.46~60.34g。SSR标记共检测到168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6个。110份青稞种质材料分成三大类群。SSR标记的1 128个位点成对组合中,不论是共线性成对组合还是非共线性成对组合,都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D′统计概率(P<0.01)支持的LD成对位点438个,占全部位点的38.8%,D′的平均值为0.36,整体LD水平较高。较高水平的LD位点(D′>0.5)主要分布在2H、4H、6H和7H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农艺性状 SSR标记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彭云玲 赵小强 +1 位作者 任续伟 李健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4,共6页
以耐旱性不同的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耐旱系廊黄和昌7-2与旱敏感系TS141的花期耐旱性差异。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以及株高下降,枯叶率升高,相对含水... 以耐旱性不同的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耐旱系廊黄和昌7-2与旱敏感系TS141的花期耐旱性差异。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以及株高下降,枯叶率升高,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渗透调节剂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增加。但是各个指标在不同自交系内变化的幅度不同。与旱敏感系TS141相比,耐旱系廊黄和昌7-2的生长受抑制程度较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幅度较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升高的幅度较大。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开花时间间隔(ASI)延长,雄穗一级分枝数减少,产量降低。与旱敏感系TS141相比,耐旱系廊黄和昌7-2的ASI延长时间较短,雄穗一级分枝数减少的幅度较小,产量下降幅度较小,特别是单穗重和穗粒数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玉米自交系 开花期 生理生化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表达csp2基因提高玉米苗期耐盐性
12
作者 王国旭 许忆葳 +6 位作者 张莹莹 李瑞 李健 陈雨欣 韩新运 彭云玲 郑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37-2048,共12页
玉米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盐胁迫严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因此改良玉米耐盐性尤为重要。以csp2基因过表达的玉米CAL纯合株系为材料,对盐胁迫处理后苗期表型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CAL相比,盐胁迫下csp2过表达株系存活率显... 玉米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盐胁迫严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因此改良玉米耐盐性尤为重要。以csp2基因过表达的玉米CAL纯合株系为材料,对盐胁迫处理后苗期表型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CAL相比,盐胁迫下csp2过表达株系存活率显著升高,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降低,且具有更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同时地上部Na+含量和Na+/K+显著低于CAL,表明csp2过表达株系的盐胁迫耐受性高于CAL,揭示csp2基因正向调控玉米耐盐性。为进一步解析csp2基因耐盐胁迫可能的调控机制,对CAL与csp2OE-72株系在正常水处理和盐胁迫12 h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外围、代谢过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同时也参与了对脱落酸的响应、淀粉和蔗糖代谢及氨基酸跨膜运输等途径。研究结果证实了csp2基因在玉米耐盐方面的重要功能,有望用于玉米耐盐性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csp2基因 耐盐性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乃馨锈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巧兰 陈刚 +2 位作者 徐秉良 徐琼 彭志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0,共5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对引起甘肃省康乃馨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28℃、100%相对湿度、1%的葡萄糖液和无菌蒸馏水、黑暗、pH7等有利于康乃馨锈病病原菌夏孢子的萌发,夏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2℃(20min)或43℃(10min);对冬... 采用孢子萌发法对引起甘肃省康乃馨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28℃、100%相对湿度、1%的葡萄糖液和无菌蒸馏水、黑暗、pH7等有利于康乃馨锈病病原菌夏孢子的萌发,夏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2℃(20min)或43℃(10min);对冬孢子采用与夏孢子相同的研究方法,但均未见有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乃馨 锈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甘草对荒漠盐渍土改良效应及药材产量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晔红 田聪慧 +2 位作者 黄翔 马淑菡 张祝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5期5-10,共6页
通过在盐碱地上栽培甘草,分别测定其耕作层0~15 cm、15~30 cm、30~45 cm、45~60 cm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以及甘草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指标,探查甘草的耐盐抑盐效果以及盐渍土对栽培甘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甘草后,盐渍化土壤中p H... 通过在盐碱地上栽培甘草,分别测定其耕作层0~15 cm、15~30 cm、30~45 cm、45~60 cm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以及甘草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指标,探查甘草的耐盐抑盐效果以及盐渍土对栽培甘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甘草后,盐渍化土壤中p H值、总盐量,K^+、Na^+、Ca^(2+)、Mg^(2+)、Cl^-和SO_4^(2-)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还表明:中轻度盐碱地对甘草产量和有效成分无明显影响。结论:栽培甘草后,盐渍化土壤中K^++Na^+/Ca^(2+)+Mg^(2+)明显下降,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中轻度盐碱地适合甘草栽培并有利于甘草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盐碱地 耐盐抑盐 理化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盐生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何建军 姚立蓉 +8 位作者 汪军成 边秀秀 司二静 杨轲 王化俊 马小乐 李葆春 尚勋武 孟亚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140,共12页
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生草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以不同浓度的4种钠盐(NaCl、Na 2SO 4、NaHCO 3、Na 2CO 3)进行盐胁迫,探讨其对盐生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盐生草种子发芽率、发芽... 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生草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以不同浓度的4种钠盐(NaCl、Na 2SO 4、NaHCO 3、Na 2CO 3)进行盐胁迫,探讨其对盐生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盐生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呈现下降的趋势,幼苗鲜重、干重、株高以及根系活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6%PEG-6000为结点,将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聚为两类,鲜重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干旱的重要参数;随着4种钠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鲜重、干重、株高以及根系活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盐胁迫对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当Na+浓度相同时,4种钠盐对盐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小为Na 2CO 3>NaHCO 3>NaCl>Na 2SO 4,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50.00 mmol·L-1 NaHCO 3,62.50 mmol·L-1 Na 2SO 4,25.00 mmol·L-1 Na 2CO 3和100.00 mmol·L-1 NaCl为结点,将各钠盐胁迫浓度聚为两类,其中发芽指标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NaHCO 3、Na 2SO 4的重要参数,根系活力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Na 2CO 3的重要参数,干重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NaCl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草 盐胁迫 干旱胁迫 萌发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RuBisCo蛋白亚基基因rbcL和rbcS的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12
16
作者 米超 赵艳宁 +5 位作者 刘自刚 陈其鲜 孙万仓 方彦 李学才 武军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82-1890,共9页
应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筛选得到干旱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与光合作用相关差异蛋白质RuBisCo小亚基。根据已发表白菜型油菜(Brassicarapa)RuBisCo亚基rbcL和rbc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扩增陇油7号的cDNA,获... 应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筛选得到干旱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与光合作用相关差异蛋白质RuBisCo小亚基。根据已发表白菜型油菜(Brassicarapa)RuBisCo亚基rbcL和rbc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扩增陇油7号的cDNA,获得rbcL和rbcS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095 bp和549 bp,编码364和18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rbcL与大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 chinensis)的蛋白质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其保守序列属于RuBisCoLarge超家族,该蛋白质理论相对分子量及等电点分别为40.29kDa和6.70,不稳定指数(instabilityindex,II>40为不稳定蛋白质)为41.67,属于不稳定蛋白;脂融指数(aliphaticindex)为83.63,平均亲水性值(grand average of hydropathicity)为-0.232,属于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38.74%α-螺旋(alpha helix)、10.99%延伸链(extendedstrand)及50.27%自由卷曲(randomcoil);三级结构具有5个不同的活性口袋。rbcS与甘蓝(Brassicaoleracea)蛋白质同源性达到99%,其保守序列具有rbcS超家族和RuBisCo Small Like超家族,理论相对分子量为20.32 kDa,理论等电点为8.23,不稳定指数为33.66,属于稳定蛋白质;脂融指数为74.86,平均亲水性值为-0.142,属于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16.02%α-螺旋、28.73%的延伸链及55.25%自由卷曲;三级结构具有4个不同的活性口袋。实时荧光定量和半定量分析显示,干旱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叶片rbcL和rbcS基因表达量下调是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并且,冬油菜叶片Pn下降与RuBPCase表达抑制和活性降低有关,非气孔限制是Pn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RBCL RBCS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发芽期耐盐性种质鉴定及其生理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建 徐晓芸 +9 位作者 马增科 何建军 汪军成 姚立蓉 李葆春 马小乐 司二静 杨轲 王化俊 孟亚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3,共8页
为了解大麦发芽期耐盐性差异和生理响应特征,对126份大麦材料进行200 mmol·L^-1 NaCl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及生长实验,并对极端耐盐性材料和盐敏感性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水培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麦发芽期各指标测量值较对照相比... 为了解大麦发芽期耐盐性差异和生理响应特征,对126份大麦材料进行200 mmol·L^-1 NaCl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及生长实验,并对极端耐盐性材料和盐敏感性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水培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麦发芽期各指标测量值较对照相比均下降,且处理与对照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发芽势、发芽率、株高、根长和根数的变异系数值分别为73.81%、58.00%、47.22%、39.39%和31.79%,说明不同材料盐胁迫处理具有较大差异;并且除株高和发芽率、根长之间无相关性之外,其它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4个耐盐等级,其中ZDM655等33个品种为高度耐盐性,MAVRIIP等28个品种为中度耐盐性,GN241等16个品种为中度盐敏感性,莆田17号等49个品种为盐敏感性。在盐胁迫水培条件下,大麦主要通过调节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表型特征来适应盐胁迫,高度耐盐性材料ZDM655地上部和根系中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63倍和2.55倍,而盐敏感性材料ZDM222地上部和根系中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95倍和2.92倍;同时,ZDM655较对照相比地上部K+含量显著提高,地下部K+含量显著下降,而ZDM222地上部K+含量显著下降,地下部较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高度耐盐性材料具有更好适应盐胁迫的表型特征和生理响应功能。种子发芽期耐盐性强弱是在盐渍地生长的关键,发芽势、发芽率、株高、根长、根数可以作为大麦发芽期耐盐性评价的合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发芽期 耐盐性 生理响应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铭 张金福 +13 位作者 司二静 孙莉莎 魏建敏 刘海颖 乔岩 姚立蓉 汪军成 李葆春 杨轲 孟亚雄 马小乐 朱靖环 尚勋武 王化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2,共11页
为了解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的抗性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三明治法”通过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抗性评价,并通过31对SSR标记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后共鉴定... 为了解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的抗性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三明治法”通过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抗性评价,并通过31对SSR标记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后共鉴定出4份免疫、6份高抗、33份抗病、43份感病和5份高感大麦材料;31对SSR标记共检测出等位基因238个,平均每对标记可检测到7.677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19;主基因频率变化范围为0.236~0.951,平均值为0.394;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0.094~0.871,平均值为0.667;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91~0.860,平均值为0.613;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3~1.000,平均值为0.522;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3水平上可将参试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各大类分别包含86份、2份和3份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供试大麦材料分为3个亚群,每个亚群分别包含47份、33份和11份材料,且在91份材料中,Q>0.6的材料占总数的97.80%。本研究经抗病鉴定及分子标记结果综合分析,可为挑选抗病亲本辅助抗大麦条纹病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条纹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鹏程 毕真真 +3 位作者 梁文君 孙超 张俊莲 白江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95-1603,共9页
非生物胁迫下表观遗传对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起重要作用,但是有关马铃薯干旱胁迫下的表观遗传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费乌瑞它、C119、C16和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对照以及分别添加200mmol L^-1甘露醇、60μmol L^-... 非生物胁迫下表观遗传对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起重要作用,但是有关马铃薯干旱胁迫下的表观遗传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费乌瑞它、C119、C16和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对照以及分别添加200mmol L^-1甘露醇、60μmol L^-1甲基化抑制剂(5-azadC)和60μmol L^-1甲基化抑制剂+200mmol L^-1甘露醇,处理24d后对试管苗表型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品种马铃薯对甘露醇和甲基化抑制剂响应程度趋势类似。在干旱和DNA甲基化抑制剂分别处理下,马铃薯植株干鲜重、株高、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SOD、POD、CAT活性和Pro、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分枝数、根长、平均根粗均无明显变化,表明马铃薯不同性状指标在响应干旱胁迫和DNA去甲基化时,受到的调控通路可能不同。进一步比较干旱胁迫和DNA去甲基化共同处理与分别处理下表型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发现,共同处理使马铃薯植株表型性状受到进一步抑制,同时活化了SOD、POD、CAT,并且使Pro、MDA含量增加,表明马铃薯在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部分表型的形成与DNA甲基化调控相关。这将为深入研究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调控网络通路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DNA甲基化 形态生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挖掘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鹏程 毕真真 +7 位作者 孙超 秦天元 梁文君 王一好 许德蓉 刘玉汇 张俊莲 白江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9-612,共14页
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会通过DNA甲基化做出快速反应以帮助其应对胁迫。为探究在干旱胁迫下,DNA甲基化是如何影响基因转录表达,本研究对甘露醇模拟干旱和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下,抗旱性不同的2个马铃薯品种(抗旱型,青薯9号;干旱敏感型,... 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会通过DNA甲基化做出快速反应以帮助其应对胁迫。为探究在干旱胁迫下,DNA甲基化是如何影响基因转录表达,本研究对甘露醇模拟干旱和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下,抗旱性不同的2个马铃薯品种(抗旱型,青薯9号;干旱敏感型,大西洋)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以Fold-change>2和校正后P<0.01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的筛选。GO富集分析发现,2种处理都共同显著富集到氧化应激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相关的GO term。说明不同耐旱性马铃薯在响应干旱胁迫时,与这些GO term相关的基因也受DNA去甲基化调控。对既响应干旱又响应DNA去甲基化的1345个DEG进行KEGG功能富集发现,与植物抗旱相关的通路有植物MAPK信号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植物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糖酵解与糖异生和磷酸肌醇代谢通路。说明这些通路相关基因在大西洋和青薯9号2个抗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中,响应干旱的敏感性受DNA甲基化调控。接着对DEG上游1500 bp启动子区域进行顺式作用原件和甲基化CpG岛分析发现,干旱胁迫下参与植物谷胱甘肽代谢的GST基因通过DNA去甲基化来降低启动子区ABRE和CAAT-box作用元件的甲基化水平,进而激活该基因的表达以应对干旱胁迫。因此,利用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干旱和DNA去甲基化处理下的差异基因,可挖掘到DNA甲基化参与调控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相关基因,为研究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的表观遗传学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DNA甲基化 转录组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