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旱作区10个炸片马铃薯品系品质表现分析
1
作者 余斌 刘娟 +3 位作者 黄锐 袁剑龙 叶夕苗 段惠敏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8期53-59,共7页
炸片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产品。对10个马铃薯品系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评价,并分析4℃低温储藏60d后块茎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鲜薯块茎和炸片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储藏(4℃)60d,不同品系还原糖含量显著不同。品系07... 炸片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产品。对10个马铃薯品系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评价,并分析4℃低温储藏60d后块茎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鲜薯块茎和炸片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储藏(4℃)60d,不同品系还原糖含量显著不同。品系0724-11、0722-46、0724-8油炸后薯片表面色泽鲜亮均匀,ΔE值变化小且块茎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炸片加工性状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旱作区 炸片加工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麻间作模式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静 王一帆 +5 位作者 高玉红 王瑛泽 剡斌 文明 王海娣 刘宏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7-1008,共12页
为明确不同胡麻间作系统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贡献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田间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两种间作类型:胡麻||玉米间作(F||M)、胡麻||大豆间作(F||S), 3种带型配置[4∶2 (S1)、6∶3 (S2)和8∶4(S3)],以单作为对照,共计... 为明确不同胡麻间作系统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贡献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田间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两种间作类型:胡麻||玉米间作(F||M)、胡麻||大豆间作(F||S), 3种带型配置[4∶2 (S1)、6∶3 (S2)和8∶4(S3)],以单作为对照,共计9组处理,比较分析了两种间作系统中不同带型配置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作物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胡麻||玉米间作系统显著高于胡麻||大豆间作,且在8∶4行比配置下达到最大值;两种间作系统中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间作产量优势。胡麻||玉米间作系统中,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12.15%~50.38%、44.79%~67.29%和3.90%~25.75%,氮素利用效率高出单作73.20%~78.36%;氮、磷和钾吸收因子对LER的贡献分别为1.33~2.10、1.76~2.08和1.11~1.53,利用因子的贡献分别为-0.30~-0.12、-0.42~-0.25和-0.10~0.07。胡麻||大豆间作系统中,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6.86%~60.06%、11.97%~59.21%和7.34%~65.30%,氮素利用效率高出单作48.77%~71.74%;氮、磷和钾吸收因子对LER的贡献分别为1.17~2.13、1.20~2.10和1.15~2.15,利用因子的贡献分别为-0.53~-0.30、-0.46~-0.15和-0.52~-0.03。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中8行胡麻4行玉米间作带型能提高作物养分吸收利用能力,增加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其间作优势主要来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而非利用效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带型配置 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硅量和播种方式对胡麻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的影响
3
作者 王瑞珺 吴兵 +6 位作者 高玉红 郭丽琢 卢培娜 李玥 薛文芳 马幸康 范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7,共10页
为探索适合黄土高原陇中地区旱作胡麻的高产栽培措施,了解施用硅肥对常规条播和宽幅匀播技术下旱地胡麻养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硅肥施用量0(Si0)、75(Si1)、150(Si2)kg·hm^(-2)为主区,常规条播(R0)和宽幅匀播(R1)两种... 为探索适合黄土高原陇中地区旱作胡麻的高产栽培措施,了解施用硅肥对常规条播和宽幅匀播技术下旱地胡麻养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硅肥施用量0(Si0)、75(Si1)、150(Si2)kg·hm^(-2)为主区,常规条播(R0)和宽幅匀播(R1)两种播种方式为副区,分析了施硅量对不同播种方式下胡麻全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氮、磷、钾素积累及分配规律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条件下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加8.41%,籽粒产量提高9.31%。与此同时,宽幅匀播促进了胡麻整个生育期氮、磷、钾素积累,增幅分别达到7.61%~22.24%、7.14%~44.06%、9.27%~25.80%,进而提升各养分在成熟期生殖器官中的分配。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均表现为Si1>Si2>Si0,其中Si1水平下胡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Si0处理显著增加9.29%~25.81%;氮磷钾积累量呈相似变化,施硅肥对各养分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钾>氮>磷;籽粒产量提高12.31%。干物质积累量对养分积累量贡献率为13.5%~36.0%,养分含量贡献率为63.6%~87.6%。Si1R1处理显著提高胡麻养分收获指数、硅肥偏生产力和产量。综上表明,施75 kg·hm^(-2)硅肥结合宽幅匀播的播种方式可显著促进胡麻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提升氮磷素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硅肥 宽幅匀播 氮磷钾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新品系性状比较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春 刘宏胜 +5 位作者 吴兵 李映 高玉红 牛俊义 杨建红 武江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26-29,共4页
在半干旱区的会宁旱地春麦种植区,对新选育出的9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抗旱性、抗病性等性状鉴定。结果显示,06004-3-1、1105-7-1-8和1102-1-5-3共3个品系抗逆性强、籽粒饱满、产量高,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2.94%以上,差异达极... 在半干旱区的会宁旱地春麦种植区,对新选育出的9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抗旱性、抗病性等性状鉴定。结果显示,06004-3-1、1105-7-1-8和1102-1-5-3共3个品系抗逆性强、籽粒饱满、产量高,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2.94%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06004-3-1保苗、成穗率高,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6.40%,居参试材料1位;1105-7-1-8和1102-1-5-3分别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5.66%、2.94%,分别居参试材料2、3位。综合分析了新选育出的9个参试材料的生育期、产量、抗逆性及田间长势等,06004-3-1、1105-7-1-8共2个品系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建议推荐进入区域试验,1102-1-5-3等材料继续参加品系比较试验进一步鉴定相关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品比试验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景娜 高玉红 +5 位作者 张巧霞 文明 崔政军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T3:1/3基施+1/3分茎初期追施+1/3现蕾初期追施)互作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胡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胡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呈降低的趋势。从同一氮肥水平不同施肥时期来看,上述指标均表现为T2处理最高。氮肥综合运筹表现为N2T2处理的胡麻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较传统模式(N3T1)显著提高。其中,硝酸还原酶提高14.21%~34.93%,亚硝酸还原酶提高18.66%~29.27%,谷氨酰胺合成酶提高14.92%~55.82%,氮素积累量提高10.63%~36.74%;较不施氮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2.75%~54.84%、23.62%~69.81%、43.61%~78.09%和23.33%~57.88%。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N2T2处理较高,分别较其它处理平均提高14.35%、4.20%%、28.45%和17.37%。相关分析表明,胡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氮素转运、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120 kg·hm^(-2)氮肥按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可显著提高胡麻氮代谢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实现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氮肥运筹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密扩幅对胡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规律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晁长艳 高玉红 +4 位作者 胡亚朋 崔政军 王一帆 剡斌 薛文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0-1099,共10页
为进一步挖掘胡麻密植潜力,提高胡麻籽粒产量,于2021年采用田间裂区试验,开展了增密(750×10^(4)粒/hm^(2)、850×10^(4)粒/hm^(2)和950×10^(4)粒/hm^(2))扩幅(10 cm)对胡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为进一步挖掘胡麻密植潜力,提高胡麻籽粒产量,于2021年采用田间裂区试验,开展了增密(750×10^(4)粒/hm^(2)、850×10^(4)粒/hm^(2)和950×10^(4)粒/hm^(2))扩幅(10 cm)对胡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技术下胡麻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分别显著提升34.52%~38.66%、35.60%~36.23%和20.17%~21.60%,其中以行距20 cm时增幅最大。增加幅宽显著增加了胡麻现蕾期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生殖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且不同行距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通过提高单株有效蒴果数显著提高了胡麻籽粒产量,平均增产幅度达13.85%~17.38%。其中,行距20 cm搭配密度950×10^(4)粒/hm^(2)籽粒产量最高,达1884.44 kg/hm^(2)。综上,在西北旱区,宽幅播种行距20 cm与种植密度950×10^(4)粒/hm^(2)搭配可有效提高胡麻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实现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增密扩幅 光合特性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黄土高原春小麦耕层土壤磷组分及植株磷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殷小东 齐鹏 +4 位作者 焦亚鹏 王晓娇 张燕江 薛江龙 李华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以旱作农田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0(CK)、75、115、190 kg·hm^(-2),利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和Bowman-Cole法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测定收获后0~20 cm耕层土壤的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综合分析氮添加对土壤磷组... 以旱作农田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0(CK)、75、115、190 kg·hm^(-2),利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和Bowman-Cole法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测定收获后0~20 cm耕层土壤的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综合分析氮添加对土壤磷组分、植株器官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土壤磷转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氮添加增大了土壤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2019年增幅为1.02%~4.93%、2020年增幅为1.31%~4.92%;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降幅分别为0.74%~4.92%(2019年)和2.50%~4.92%(2020年)。与对照处理相比,N115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缓效和难以吸收利用的磷源,其中在2019年和2020年无机磷组分Ca_(8)-P分别降低了8.55%和19.53%,Al-P分别降低了9.26%和12.88%,Fe-P分别降低了10.34%和39.21%,Ca_(10)-P分别降低了2.87%和16.27%;有机磷组分MROP分别降低了18.18%和16.53%,MLOP分别降低了23.29%和14.59%。氮添加导致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了2.85%~5.54%(2019年)和8.54%~15.35%(2020年),但土壤pH值显著降低了0.47%~0.83%和1.85%~2.42%。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890.26~1961.91、1886.19~2263.42 kg·hm^(-2)(2019年),4726.41~5905.79、5283.62~5755.19 kg·hm^(-2)(2020年),均在N0处理最小,N115处理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Ca_(2)-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磷MLO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无机磷O-P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氮添加可能通过增加碱性磷酸酶和微生物量碳、氮、磷的有效性,降低土壤中缓效和难以吸收利用的磷源—无机磷Al-P、Fe-P、Ca _(8)-P、Ca_(10)-P的含量,促进有机磷MLOP、MROP的矿化,进而促进黄土高原春小麦耕层土壤有效磷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春小麦 耕层土壤磷组分 植株磷分布 黄绵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麻氮素营养及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文明 高玉红 +5 位作者 吴兵 王一帆 剡斌 崔政军 徐鹏 王海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1231,共10页
氮肥的施用虽然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但是不合理的施氮会造成作物减产、资源浪费和一系列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胡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协同提高是生产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介绍了胡麻的生物学特性及氮素需求,阐... 氮肥的施用虽然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但是不合理的施氮会造成作物减产、资源浪费和一系列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胡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协同提高是生产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介绍了胡麻的生物学特性及氮素需求,阐明了施氮对胡麻生长发育、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综述了影响胡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因素,总结了胡麻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生产及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氮素 生长 氮素利用 生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王春艳 孟浩峰 +5 位作者 李玲玲 谢军红 王林林 刘秉鑫 田鑫 包小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7,138,共11页
为筛选陇中旱农区马铃薯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陇薯1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施氮量:200 kg·hm^(-2)(N1)和300 kg·hm^(-2)(N2),3个种植密度:3.75(D1)、5.25(D2)、6.75(D3)万株·hm^(-2),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 为筛选陇中旱农区马铃薯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陇薯1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施氮量:200 kg·hm^(-2)(N1)和300 kg·hm^(-2)(N2),3个种植密度:3.75(D1)、5.25(D2)、6.75(D3)万株·hm^(-2),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积累期,N1D2处理叶面积指数较N1D1处理提高11.91%;在块茎膨大期,N1D2处理Rubisco活性较N1D3处理提高9.05%;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N1D2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两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29%~31.12%和8.82%~27.49%;N1D2处理下产量和净收益最高,2022年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6.14%~36.21%和5.13%~169.16%,2023年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4.11%~29.46%和21.56%~76.55%。在陇中旱农区,‘陇薯16号’生产中推荐施氮量为200 kg·hm^(-2),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能够保证马铃薯产量,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氮密互作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诱变膜荚黄芪种质资源表型特征变异分析
10
作者 李红玲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许宏亮 李瑞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以膜荚黄芪太空搭载种子建立的33D、22H群体及未搭载原种(CK)群体的SP2代成药株为研究对象,对19个表型性状进行特征变异及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具有优异性状的膜荚黄芪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诱变后代群体的19个性状变异幅度、遗传多样性存在... 以膜荚黄芪太空搭载种子建立的33D、22H群体及未搭载原种(CK)群体的SP2代成药株为研究对象,对19个表型性状进行特征变异及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具有优异性状的膜荚黄芪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诱变后代群体的19个性状变异幅度、遗传多样性存在不同程度差异,33D、22H群体及CK群体地上部分的4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0.35~0.78、0.38~0.84、0.41~0.64,即变异幅度表现为22H>33D>CK,遗传多样性指数H′范围分别为1.67~2.13、1.66~2.02、1.44~2.21,即变化幅度为CK>33D>22H;7个数量性状的CV范围分别为0.17~0.62、0.17~0.67、0.20~0.83,H′范围分别为1.47~2.01、1.72~2.04、1.59~2.11,即变异幅度表现均为CK>22H>33D;8个产量构成性状的CV范围分别为0.09~0.53、0.15~0.55、0.09~0.97,即变化幅度为CK>22H>33D,H′范围分别为1.81~2.09、1.73~2.06、1.59~2.03,即变化幅度为33D>22H>CK。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将诱变后代群体植株的12个数量性状指标简化为4个主因子,33D和22H群体数量性状累计贡献率均大于CK,分别达68.669%和70.414%,并筛选出二级分枝数、单根干质量、有效根长、侧根数、根长、折干率可作为膜荚黄芪评价代表性指标;诱变后SP2代地上部性状隶属函数值小于CK,产量构成性状隶属函数值大于CK。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诱变后SP2代的2个群体分别归为3类不同类型植株(即Ⅰ、Ⅱ和Ⅲ型),第Ⅰ类群为良好类、第Ⅱ类群为优势类、第Ⅲ类群为后备类,综合评价筛选出性状优异种质39份、产量构成性状优异种质16份、矮株型高产种质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太空诱变 表型特征 变异分析 种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燥工艺对比两种寄主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
11
作者 高培文 郭晔红 +2 位作者 赵法法 张丹 张芳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3-278,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UPLC-QQQ-MS)比较2种寄主肉苁蓉经过不同干燥处理后的10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将肉苁蓉干燥品粉碎...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UPLC-QQQ-MS)比较2种寄主肉苁蓉经过不同干燥处理后的10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将肉苁蓉干燥品粉碎,粉末过60目筛,用50%(体积分数)甲醇溶解后超声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 mm, 1.8μm)分离,以A相(0.1%甲酸水溶液)-B(乙腈)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在UPLC-QQQ-MS的动态多反应模式下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的寄主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冷冻干燥处理所得的肉苁蓉中10种苯乙醇苷类含量最高,其次为80℃烘干样品。虽然冷冻干燥对于肉苁蓉所保留10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最高,但基于大规模生产考虑,80℃烘干更具有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法 肉苁蓉 梭梭 四翅滨藜 苯乙醇苷类 干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和SA处理对玉米苗期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12
作者 万文华 白明兴 +5 位作者 雷恭鑫 杨小雯 姬祥卓 庄泽龙 张云芳 彭云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6,128,共10页
【目的】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和水杨酸(SA)单独及复配施用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表型及抗氧化特性的调控效应。【方法】本研究以盐敏感自交系PH4CV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以180 mmol/L NaCl溶液作为胁迫条件,设置两个对照蒸馏水(CK+)、盐胁迫(C... 【目的】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和水杨酸(SA)单独及复配施用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表型及抗氧化特性的调控效应。【方法】本研究以盐敏感自交系PH4CV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以180 mmol/L NaCl溶液作为胁迫条件,设置两个对照蒸馏水(CK+)、盐胁迫(CK-),盐胁迫下单独和复配根施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纳(SNP)和SA,旨在探讨SNP和SA对玉米苗期盐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与盐处理相比,根施1/2×(0.05 mmol/L SNP+0.5 mmol/LSA)对PH4CV的各指标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其苗长、根长、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根数分别增加了64.83%、73.00%、73.81%、71.43%、58.63%,CAT、POD、SOD活性分别增加了69.60%、22.40%、32.90%。然而根施0.05 mmol/L SNP其苗长、根长、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根数分别增加了61.62%、72.64%、67.65%、62.50%、58.63%,CAT、POD、SOD活性分别增加了32.14%、20.47%、5.69%,根施0.5 mmol/LSA其苗长、根长、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根数分别增加了63.27%、68.68%、70.67%、68.97%、57.13%,CAT、POD、SOD活性分别增加了44.93%、3.76%、21.76%。【结论】单独和复配施用最佳浓度的外源SNP和SA均可缓解PH4CV受到的盐胁迫,且以复配处理效果更好,说明复配根施SA和SNP在提高玉米幼苗抗盐能力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氧化氮 水杨酸 盐胁迫 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酸胁迫对云杉叶细胞膜及其保护系统损伤机制的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业民 马兰 李朝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2,共7页
以含有较多硫酸的硫酸、硝酸混合液(sulphur-rich acid,SRA)和较多硝酸的硫酸、硝酸混合液(nitric-rich acid,NRA)浸泡云杉针叶,研究这2种类型酸溶液在不同酸度下对云杉叶细胞膜及其保护系统损伤的机制。结果表明:酸胁迫24h,当溶液酸度... 以含有较多硫酸的硫酸、硝酸混合液(sulphur-rich acid,SRA)和较多硝酸的硫酸、硝酸混合液(nitric-rich acid,NRA)浸泡云杉针叶,研究这2种类型酸溶液在不同酸度下对云杉叶细胞膜及其保护系统损伤的机制。结果表明:酸胁迫24h,当溶液酸度在pH5.0~3.0时,细胞膜受伤害程度和脂质过氧化程度较低;当溶液酸度增加至pH2.0和pH1.0时,云杉叶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稳定指数显著降低。对比这2种类型酸胁迫,在酸溶液的酸度增加至pH1.0时,CAT和POD活性在2种酸胁迫间没有显著差别,但NRA酸胁迫云杉叶片SOD活性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SRA酸胁迫。这2种类型的酸胁迫以NRA酸胁迫的云杉叶活性氧水平和乙烯产生速率较高,而多胺含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上述结果与稀硝酸相对稀硫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密切相关,并与在强酸度下(pH2.0,pH1.0)NRA酸胁迫相对降低云杉叶细胞膜稳定指数和提高MDA含量的特点相一致。在较强的酸度下,NRA酸胁迫比SRA酸胁迫对云杉叶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能力,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损害其抗氧化酶、多胺、类胡萝卜素等构成的细胞膜保护系统,加重细胞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胁迫 硝酸型酸雨 云杉 细胞膜 活性氧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胡麻籽粒蛋白质和钾、钙、钠、镁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亚萍 王利民 +6 位作者 齐燕妮 李闻娟 党照 赵玮 张建平 王兴珍 崔政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4-1041,共8页
探究不同施磷量对胡麻籽粒蛋白质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为构建磷肥高效管理提供依据。通过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施磷水平(0、40、80、120、160 kg P_(2)O_(5)·hm^(-2)),3个品种(陇亚杂1号、陇亚14号和张亚2号)两因... 探究不同施磷量对胡麻籽粒蛋白质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为构建磷肥高效管理提供依据。通过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施磷水平(0、40、80、120、160 kg P_(2)O_(5)·hm^(-2)),3个品种(陇亚杂1号、陇亚14号和张亚2号)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对胡麻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钾、钙、钠、镁含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胡麻籽粒产量、籽粒钾、钙、镁含量不同程度增加;相比不施磷,施磷处理籽粒产量、籽粒钾、钙、镁含量,分别平均提高17.6%、11.6%、17.6%和12.5%;籽粒蛋白质和钠含量不受磷影响。综合考虑胡麻籽粒产量、籽粒钾、钙、镁含量和生态环境,该区域施磷80 kg P_(2)O_(5)·hm^(-2)较佳,可协同增加胡麻籽粒产量及籽粒钙、镁含量;降低环境风险,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籽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弱光胁迫下芸豆叶片光抑制与类囊体膜脂构成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玉萍 郜春晓 +1 位作者 王盛祥 何晓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125,共10页
以对低温弱光敏感性有差异的两个红芸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弱光胁迫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中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降低(P<0... 以对低温弱光敏感性有差异的两个红芸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弱光胁迫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中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降低(P<0.05);Fv/Fm、Fv′/Fm′、qP、ΦPSⅡ和ETR下降(P<0.05),Chl a/b和NPQ上升(P<0.05);类囊体膜脂MGDG、DGDG和SQDG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降低(P<0.05),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升高(P<0.05),PG中的棕榈酸(C16:0)和反式十六碳-烯酸[C16:1(3t)]含量降低(P<0.05),而亚麻酸(C18:3)和亚油酸(C18:2)含量升高(P<0.05),在叶片抵御低温弱光胁迫过程中维持一定的膜脂不饱和度的重要作用。随胁迫时间延长,类囊体膜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及膜脂不饱和度(U/S)显著降低,恢复期则相反。在胁迫处理和恢复期,“英大红”和“小红芸豆”的U/S变化差异不明显,PUFA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且与Fv/Fm的相关性分别达到86.21%和83.92%,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光抑制后PSⅡ功能的修复与PUFA含量增加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低温弱光胁迫下“英大红”光抑制程度较“小红芸豆”轻,可能是较高含量的PUFA增加了类囊体膜的不饱和度,维持膜的稳定性,减轻了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 低温弱光 类囊体膜 多不饱和脂肪酸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淑芳 柴守玺 +1 位作者 蔺艳春 常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9-10,12,共3页
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西旱1号为材料,在春覆膜和秋覆膜2种不同的覆盖时间下,设置3种不同的地膜覆盖方式,分别对其产量、烘干千粒重和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较露地条播对照平均增产55.5%。不同覆膜... 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西旱1号为材料,在春覆膜和秋覆膜2种不同的覆盖时间下,设置3种不同的地膜覆盖方式,分别对其产量、烘干千粒重和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较露地条播对照平均增产55.5%。不同覆膜方式中,膜上覆土增产效果最好、全膜穴播次之、膜侧沟播增产幅度最小,其中秋覆膜膜上覆土产量显著高于所有春覆膜处理;全膜穴播的籽粒烘干千粒重最大而膜上覆土最小,覆膜处理的籽粒烘干千粒重均小于露地条播对照,但秋覆膜高于春覆膜;覆膜处理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和最大灌浆持续期与露地条播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秋覆膜 春覆膜 灌浆速率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悬浮细胞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斌 黄锐 +4 位作者 南运有 孔娜娜 党仁美 拜占玲 刘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7期15-19,共5页
选择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甘农薯5号的悬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5℃、20℃及40℃环境下的细胞相对生长量、质膜离子渗漏率、细胞活力值、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光合系统ⅡFv/Fm来阐明马铃薯在温度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选择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甘农薯5号的悬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5℃、20℃及40℃环境下的细胞相对生长量、质膜离子渗漏率、细胞活力值、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光合系统ⅡFv/Fm来阐明马铃薯在温度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性不同,环境温度为5℃时马铃薯悬浮细胞的生长状态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悬浮细胞 温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对不同磷素水平下胡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智 高玉红 +6 位作者 牛俊义 阮文浩 赵邦庆 王一帆 剡斌 崔政军 谢亚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为探究磷素养分和外源赤霉素(GA_(3))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0、67.5和135 kgP_(2)O_(5)·hm^(-2))下于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喷和喷施15 mg·L^(-1)、30 mg&... 为探究磷素养分和外源赤霉素(GA_(3))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0、67.5和135 kgP_(2)O_(5)·hm^(-2))下于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喷和喷施15 mg·L^(-1)、30 mg·L^(-1) GA_(3)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花前、花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素营养和GA_(3)均对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二者存在正交互效应,其中磷素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GA_(3)。单施磷显著增加了胡麻的千粒重和果粒数,喷施GA_(3)对胡麻的有效蒴果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且二者互作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在不施磷和施67.5 kgP_(2)O_(5)·hm^(-2)水平下,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GA_(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施135 kgP_(2)O_(5)·hm^(-2)的磷素水平下喷施15 mg·L^(-1) GA_(3)胡麻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最高,较不施肥料和激素的处理显著提高55.51%;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58.69%和139.32%(2019)、52.23%和25.10%(2020);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达到最大值,平均较P0G0处理显著增加55.51%和17.25%。表明磷肥与外源激素互作促进了胡麻干物质的积累和花后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了籽粒千粒重和果粒数,进而提高了胡麻籽粒产量。推荐施磷109.35~111.26 kg·hm^(-2)配合喷施22.37~23.08 mg·L^(-1) GA_(3)为旱作农业区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GA3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胡麻同化物积累和分配与产量形成对轮作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海娣 吴兵 +6 位作者 高玉红 李瑛 李文珍 剡斌 崔政军 王瑛泽 赵邦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合理轮作对作物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和前茬作物对旱地胡麻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胡麻-胡麻-胡麻-胡麻(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胡麻-马铃薯-胡麻-小麦(FPFW)、胡麻-... 合理轮作对作物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和前茬作物对旱地胡麻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胡麻-胡麻-胡麻-胡麻(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胡麻-马铃薯-胡麻-小麦(FPFW)、胡麻-胡麻-小麦-马铃薯(FFWP)、胡麻-小麦-胡麻-马铃薯(FWFP)和胡麻-小麦-马铃薯-小麦(FWPW)6种不同轮作模式对胡麻籽粒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轮作影响胡麻籽粒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轮作处理下胡麻籽粒产量较连作显著增加了5.99%~88.49%,且受胡麻种植频率影响显著,25%胡麻种植频率处理较50%胡麻种植频率处理增产17.55%~62.50%,较100%胡麻种植频率处理增产88.49%(P<0.05)。各轮作处理下胡麻株高、蒴果数、分枝数和千粒重分别较连作增加了1.74%~15.15%、12.82%~38.48%、11.02%~24.93%和4.88%~13.56%。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与籽粒产量显著相关。轮作显著增加了胡麻干物质的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较连作显著增加了14.87%~39.57%,且胡麻总干物质积累量随胡麻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总体均表现为25%胡麻种植频率>50%胡麻种植频率(迎茬>重茬)>100%胡麻种植频率。由此表明,轮作处理通过促进胡麻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优化干物质分配,有效促进了株高、分枝数、有效蒴果数或千粒重的增加,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说明适宜的轮作模式和作物茬口能有效解决由于胡麻连作造成的减产问题,本研究中FWPW轮作模式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胡麻高产的最佳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轮作 茬口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郁 程鑫 +5 位作者 叶夕苗 程李香 李高峰 文国宏 王玉萍 张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7,共6页
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会导致炸片炸条的糖化末端呈褐色,严重影响马铃薯油炸加工产品质量.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基部和顶部的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淀粉含量,比较油炸加工后炸片色泽变化,分析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 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会导致炸片炸条的糖化末端呈褐色,严重影响马铃薯油炸加工产品质量.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基部和顶部的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淀粉含量,比较油炸加工后炸片色泽变化,分析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结果表明,14个马铃薯品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末端糖化现象,其中以块茎基部淀粉含量较低而还原糖含量较高为主.除了品系0730-134和H0947,其余供试品系基部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系0730-211、1405-1、0730-156、0730-134和0726-205基部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4.18%、4.87%、18.55%、35.51%和33.48%.品系H0947、H2、0711-67和0726-205基部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6.86%、10.35%、6.95%和22.33%.对薯片色泽变化的分析表明,H2和G77的△E值比对照低44%和52%,0730-211的△E值无显著性差异,其余供试品系的△E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系0730-134和H0947和0730-211是无末端糖化并适合加工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末端糖化 还原糖 游离氨基酸 炸片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