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陇山林区不同类型锐齿槲栎次生林乔木层多样性与碳储量研究
1
作者 萨日娜 杜月伟 +4 位作者 金海炎 胡艳波 张弓乔 刘文桢 赵中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3,共10页
【目的】探究小陇山林区不同类型锐齿槲栎次生林乔木层树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碳储量及分配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经营及精准提升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林分断面积组成将研究区典型锐齿槲栎次生林划分为3个类型(栎阔混交林... 【目的】探究小陇山林区不同类型锐齿槲栎次生林乔木层树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碳储量及分配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经营及精准提升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林分断面积组成将研究区典型锐齿槲栎次生林划分为3个类型(栎阔混交林、栎类林和松栎混交林),计算3类次生林乔木层的树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碳储量及各器官碳分配,并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树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碳储量的关系。【结果】(1)不同类型锐齿槲栎次生林乔木层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栎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栎类林和松栎混交林,其结构多样性均值(4.133±0.595)也显著高于栎类林(3.469±0.537)和松栎混交林(3.201±0.199)。(2)3类锐齿槲栎次生林乔木层在碳储量积累与分配上呈现显著差异,栎类林整体平均碳储量最高((94.528±2.523)t/hm^(2)),栎阔混交林次之((88.855±16.297)t/hm^(2)),松栎混交林最低((82.094±7.527)t/hm^(2));3类次生林碳储量器官分配也呈现显著的干、枝-根系碳储量为主导特征,干、枝碳储量占比合计达67.9%~79.1%,根系碳储量占比12.6%~19.4%,两者合计超过90%。(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结构多样性对碳储量是显著正向影响(0.484,P<0.001),树种多样性对碳储量也是正向积极影响,但并不显著。【结论】3种类型锐齿槲栎次生林树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碳储量都存在显著差异,栎阔混交林的树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碳储量高于栎类林与松栎混交林;结构多样性相较于树种多样性对碳储量的贡献更大,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可能更有利于增加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 次生林 乔木层 树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 碳储量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冠重叠面积的天然混交林林木竞争指数 被引量:6
2
作者 廉琪 张弓乔 +4 位作者 萨日娜 卢彦磊 刘文桢 胡艳波 赵中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7-2068,共12页
构建基于树冠重叠面积和林木混交关系的竞争指数,探究天然混交林林分及主要树种竞争的表达方法,并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锐齿槲栎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胸径、树高、冠幅、距离等信息的2期调查数据,对新构建的基于树冠重叠面积的天然... 构建基于树冠重叠面积和林木混交关系的竞争指数,探究天然混交林林分及主要树种竞争的表达方法,并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锐齿槲栎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胸径、树高、冠幅、距离等信息的2期调查数据,对新构建的基于树冠重叠面积的天然混交林林木竞争(CIM)指数进行验证,并选取Spearman系数,对CIM竞争指数和传统竞争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树冠投影重叠和考虑树高关系确定竞争木的方法能有效避免竞争木多选或漏选;CIM1、CIM2、CIM3能够表达出混交林竞争压力变化,表现出竞争压力越大林木蓄积生长量越小的趋势,将树种混交因子引入竞争指数能够提高蓄积生长量与竞争指数的相关性,更加客观的描述林分中竞争状况。竞争指数与蓄积生长量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序为CIM2>CIM3>CIM1>Bella竞争指数(CIO)>简单竞争指数(CI)>CIO_(2)>CIO1,表明竞争指数CIM2对混交林竞争表达更具参考意义。林分中主要树种锐齿槲栎由于相邻木中同树种相邻木增加,导致竞争压力增大。天然混交林中树种组成复杂多样,林木分布不均匀,在竞争指数中引入树种混交因子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林木竞争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指数 锐齿槲栎 天然混交林 树冠重叠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主要天然林经营模式设计 被引量:14
3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3 位作者 胡艳波 张弓乔 刘文桢 白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研制森林经营模式属于森林经营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将现有的、已被实践检验而富有成效的经营方法与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森林经营模式是目前天然林经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法]将天然林经营的目标设定为保育健康、稳... [目的]研制森林经营模式属于森林经营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将现有的、已被实践检验而富有成效的经营方法与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森林经营模式是目前天然林经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法]将天然林经营的目标设定为保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根据现有林中大径木的多少确定经营类型,基于众多的试验结果或研究成果进行经营措施安排,期望在百年左右的时段内,通过有序调整小树拥挤度、大树均匀性、林分成层性和幼树开敞度,并进行地力维护以及结构化森林经营等技术措施,使现有天然林演变为恒续林。[结果]设计出了3大类20种经营模式,即9种针叶林(松林、云杉林)复层异龄林模式、4种栎类阔叶林模式以及7种松栎(阔)混交林模式。所设计出的天然林经营模式都包含了林分整体经营和单木经营,而在单木经营中均采用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结论]研究设计出的20个经营模式为我国西北地区天然林保育提供了既先进又实用的技术指南,也对我国其它地区天然林经营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经营模式 恒续林 结构化经营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