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晓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6期61-62,共2页
提高农田产量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必须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采用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并充分参考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工程的总体成本。认真整合管理机制,对于重要的关键环节应当发挥多方面力量进行控制... 提高农田产量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必须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采用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并充分参考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工程的总体成本。认真整合管理机制,对于重要的关键环节应当发挥多方面力量进行控制,保证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完善保障体系,做好运营管理维护工作,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最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 农田水利 工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的河道多级单元网格划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夏 武雪 +2 位作者 董博 张芮 尚小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对于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一条中小河流关川河为例,采用河道分段网格划分方式进行多级单元网格划分,依据岸线功能区对东河、西河交汇口—红岘儿河段进行了一级网格划分,共划分了11... 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对于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一条中小河流关川河为例,采用河道分段网格划分方式进行多级单元网格划分,依据岸线功能区对东河、西河交汇口—红岘儿河段进行了一级网格划分,共划分了11个4类岸线功能区网格,依据岸线控制线对巉口水文站—称钩河汇合口河段进行了二级网格划分,并根据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间的带状区域确定了二级网格面积,单元网格划分结果与河道实际情况相符合。依据单元网格划分结果进行河道监测设施布设可以及时掌握河道的动态信息,为河道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单元网格划分 岸线功能区 岸线控制线 关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施加垄沟集雨种植对水土流失及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进辉 赵武成 +9 位作者 Erastus Mak-Mensah 王琦 张登奎 周旭姣 赵晓乐 戚文佳 马文 崔循臻 李旭春 刘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4-1326,共13页
为缓解我国黄土高原区干旱胁迫和控制水土流失,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生物炭施加模式(生物炭施加和无生物炭施加)为主区,耕作模式(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为副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流失、养分流失、... 为缓解我国黄土高原区干旱胁迫和控制水土流失,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生物炭施加模式(生物炭施加和无生物炭施加)为主区,耕作模式(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为副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流失、养分流失、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和2020年紫花苜蓿生育期,与平作处理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20.1%~37.7%和60.1%~64.7%,54%~75.5%和77.1%~87.6%,44.4%~65.5%和49.0%~81.8%,36.7%~75.3%和48.6%~87.3%,48.2%~72.9%和58.6%~85.4%,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9.5~52.1和31.2~60.5 mm,26.2%~31.7%和26.5%~35.2%,10.07~14.86和12.14~16.55 kg·hm^(-2)·mm^(-1)。与无生物炭施加处理相比,生物炭施加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48%~69%,94%~125%,12%~24%,28%~46%和35%~48%,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2.93~26.09 mm,106%~111%和1.96~6.90 kg·hm^(-2)·mm^(-1)。本研究表明,生物炭施加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是该区域适宜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添加模式 耕作模式 径流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豆科牧草间作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元伟 吕陇 +4 位作者 王琦 赵晓乐 张登奎 周旭姣 崔循臻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4-892,共9页
为探究我国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豆科牧草适宜间作模式,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紫花苜蓿单作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3种豆科牧草(毛苕子(Vicia villos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豌豆(Pisum sativum))间作对土壤水分... 为探究我国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豆科牧草适宜间作模式,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紫花苜蓿单作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3种豆科牧草(毛苕子(Vicia villos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豌豆(Pisum sativum))间作对土壤水分、杂草、捕食性节肢动物、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食物当量的影响。与紫花苜蓿单作相比,紫花苜蓿/毛苕子、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和紫花苜蓿/豌豆间作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干草产量分别提高30.2%,45.2%和61.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1,8.8和12.1 kg·hm^(-2)·mm^(-1),食物当量分别提高26.74%,19.96%和53.28%。紫花苜蓿/豆科牧草间作显著降低土壤贮水量(P<0.05)、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显著提高田间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食物当量,尤其紫花苜蓿/豌豆间作。紫花苜蓿/豌豆间作更有益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持作物产量,可作为我国半干旱区可持续农业1种可行有效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间作 生物多样性 食物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武雪 牛最荣 +2 位作者 张芮 张永胜 尚小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河长制”从全面建立阶段转换到全面见效阶段的必要桥梁,结合计算机、遥感、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从水文水资源、水质、物理结构、视频监控、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6个模块研究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河长制”从全面建立阶段转换到全面见效阶段的必要桥梁,结合计算机、遥感、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从水文水资源、水质、物理结构、视频监控、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6个模块研究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分析关川河的洪水流量、生态流量、水质特征、河流弯曲程度、河岸带植被覆盖度等变化情况,以期加强关川河流域管理,促进河流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模块 黄土高原干旱区 关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水窖容积及集流场面积的水量供需平衡设计分析
6
作者 吕旭红 刘文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第13期81-83,共3页
根据已建工程应用实例介绍水窖容积及集流场面积的水量平衡设计分析思路,确定设计参数的选取、集流面面积的设计、水窖容积的确定等,结合项目区居民人口状况及每户居民现有瓦房投影面积分析了降雨量、集流面面积、水窖容积以及需水量四... 根据已建工程应用实例介绍水窖容积及集流场面积的水量平衡设计分析思路,确定设计参数的选取、集流面面积的设计、水窖容积的确定等,结合项目区居民人口状况及每户居民现有瓦房投影面积分析了降雨量、集流面面积、水窖容积以及需水量四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对同类工程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水窖 集流场面积 降水量 水量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