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旱地藜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罗裕卿
申俊忠
-
机构
甘肃省宕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省宕昌县科学技术局
-
出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18期29-31,共3页
-
文摘
藜麦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栽培效益的作物,本文简要概述了藜麦的营养价值、栽培环境要求,并介绍了旱地藜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破膜播种、苗期管理、病虫防治、采收留种、采后管理等,以期对旱地藜麦地膜覆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藜麦
旱地
地膜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板蓝根在定西市适播期试验
被引量:6
- 2
-
-
作者
罗裕卿
王兴政
杜弢
杨薇靖
-
机构
甘肃省宕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
-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36-38,共3页
-
基金
2013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国中医药办规财发[2013]41)
-
文摘
对板蓝根在6个不同播期下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早播种会降低板蓝根对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从而降低产量;过迟播种会减小板蓝根生长期时间,造成减产。综合分析,板蓝根播种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
-
关键词
板蓝根
播种期
采收次数
产量
-
分类号
S567.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不同刺孔时间对香菇生长及出菇的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杨仁录
付爱芳
刘明军
李通
韩爱民
任爱民
-
机构
宕昌县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中心
宕昌县兴宕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甘肃省宕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9期41-45,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食用菌菌种扩繁及节本增效技术集成应用”(2021YFD1100503)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菌种扩繁及节本增效技术集成应用”(CARS-20)。
-
文摘
为了明确菌棒不同刺孔时期对香菇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4个不同刺孔处理时期,T_(1):在菌丝长满期刺孔,T_(2):在瘤状物期刺孔,T_(3):在转色初期刺孔,T_(4):在转色后期刺孔。通过对不同处理时期香菇生育期、产量、商品菇率的比较,结果显示,T_(1)处理后瘤状物出现最早且量最多、转色期、出菇期最早,分别为83 d、92 d、176 d,总产量和商品菇率最高,分别为0.560 kg/袋、65.8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_(2)、T_(3)次之,T_(4)最小。以上结果说明,最佳刺孔时期为菌丝刚满袋时,且香菇刺孔时期越早,产量越高,商品菇率越高。
-
关键词
香菇
刺孔时期
产量
商品菇率
-
分类号
S646.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两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当归麻口病的田间防效
- 4
-
-
作者
韩爱民
张金奎
李继平
马生彪
-
机构
甘肃省宕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5年第4期975-979,共5页
-
基金
甘肃省宕昌县强科技计划项目(2024-005)。
-
文摘
当归是重要中药材,甘肃是重要产区,但近年因轮作年限缩短致由线虫和多种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麻口病严重发生。本研究在甘肃省宕昌县的重病地测试有效成分为金龟子绿僵菌、哈茨木霉菌和球孢白僵菌的“保稼灵”与有效成分为枯草芽胞杆菌和粉红粘帚霉菌的“粉钻”两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当归移栽时以该两种复合生防菌剂不同剂量穴施处理土壤均可显著促进当归生长和减轻麻口病的发生,但并非用量愈高,促生和防效愈好。在所测试的“保稼灵”三个用量中,以低剂量(75 kg/hm^(2))处理土壤时,防效和增产效果最好,分别为63.66%和54.84%;同样,在所测试的“粉钻”三个用量中,也以低剂量(37.5 kg/hm^(2))时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最好,分别为45.78%和40.30%。但两种复合菌剂的用量分别提升到225和112.5 kg/hm^(2)时,特等归的比例均显著提高,分别达30%和33%。总之,不论剂量大小和使用何种监测指标,所测试的两种复合菌剂均对当归显示明显的促生作用和对麻口病的明显防效,建议今后在当归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当归
麻口病
防治效果
促进生长
-
Keywords
Angelica sinensis
makou disease
control effect
growth-promotion
-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