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吲哚菁绿示踪剂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白海亚 刘慧民 +3 位作者 杨萍 龚晓军 姚东刚 卢俊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及两者联合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7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171例随机分为ICG组、...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及两者联合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7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171例随机分为ICG组、联合组、MB组,每组57例。均按常规行SLNB,然后行Ⅰ、Ⅱ水平腋窝淋巴清扫。结果159例成功检出SLN,共检出SLN 501枚,平均3.2枚/例。ICG组检出SLN 191枚,平均3.5枚/例;联合组检出SLN 186枚,平均3.3枚/例,SLN中荧光显影为184枚,同时蓝染131枚,仅显示荧光未显示蓝染53枚;MB组检出SLN 124枚,平均2.6枚/例。ICG组检出率96.5%(55/57),与联合组98.2%(56/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MB组检出率84.2%(48/57),明显低于ICG组(χ^2=4.930,P=0.026)和联合组(χ^2=5.371,P=0.020)。SLN检出数目ICG组和联合组分别为(3.5±1.0)、(3.3±1.2)枚,明显多于MB组(2.6±1.4)枚(P值分别为0.000,0.001),但ICG组与联合组无统计学差异(P=0.484)。准确率ICG组98.2%(54/55)、联合组98.2%(55/56)、MB组93.8%(45/48),3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177,P=0.337)。假阴性率ICG组3.8%(1/26)、联合组4.5%(1/22)、MB组14.3%(3/21),3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234,P=0.327)。结论含有ICG示踪剂荧光定位,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定位准确、检出率高,优于单用MB法。单独使用ICG定位,即可达到理想的SLN检出率,不需要联合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剂 吲哚菁绿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增加与绝经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彬 马秀芬 毛红岩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0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评价成年后体质量增加(adult weight gain,AWG)与绝经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从... 目的评价成年后体质量增加(adult weight gain,AWG)与绝经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5月。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地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筛选文献,并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前瞻性研究,包括445 453例参与者,其中有17 285例发生乳腺癌。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最高AWG组的绝经后乳腺癌发生风险增加(RR=1.42,95%CI=1.33~1.51,P〈0.05)。2AWG与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呈非线性关系(P〈0.05)。3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图提示:当AWG超过12kg时,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开始升高(P〈0.05)。结论 AWG是发生绝经后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二者呈非线性相关关系,当AWG超过12kg时,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开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下选择性乳管冲洗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研究
3
作者 独晓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7期12-12,1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乳管镜下,经乳管注入药物,冲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经乳头乳管口注入药物冲洗乳管,局部清洁并消炎病变导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乳腺疼痛及乳头溢液症状较前缓解,有效率为91.2%,治愈率... 目的探讨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乳管镜下,经乳管注入药物,冲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经乳头乳管口注入药物冲洗乳管,局部清洁并消炎病变导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乳腺疼痛及乳头溢液症状较前缓解,有效率为91.2%,治愈率85.6%。讨论经乳腺导管内注入药物,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浆细胞性乳腺炎 介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下乳管冲洗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秀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82-,共1页
关键词 乳管镜 乳汁淤积 哺乳期 芒硝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协助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定位切除乳管内病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慧民 王金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62-363,共2页
目的探讨乳管镜协助下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定位切除乳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纤维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肿瘤45例,定位其深度及体表方向。拔出乳管镜,在同一溢液导管内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撑引导,插入深度与纤维乳管镜插入深度一致。沿标... 目的探讨乳管镜协助下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定位切除乳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纤维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肿瘤45例,定位其深度及体表方向。拔出乳管镜,在同一溢液导管内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撑引导,插入深度与纤维乳管镜插入深度一致。沿标记方向放射状切开乳头乳晕皮肤,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引导,解剖病变导管并切除。结果乳管镜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1例,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2例,乳头状瘤病2例。乳管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乳头状瘤95%(39/41),多发性乳头状瘤50%(1/2),乳头状瘤病50%(1/2);诊断不符合者:病理诊断导管扩张,上皮增生2例,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部分重度增生1例,乳腺癌1例。术后乳头乳房形态良好。结论乳管镜协助下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行乳管内病变切除术,定位准确,病变切除容易,美容效果好,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纤维乳管镜 硬膜外麻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