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皂苷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红伟 王临艳 +6 位作者 李东辉 张育贵 张淑娟 辛二旦 牛江涛 司昕蕾 李越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5-39,共5页
柴胡皂苷是一类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传统中药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已从柴胡中分离出多种皂苷类成分,其中对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的研究较为深入。笔者等阐述柴胡皂苷类化合物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纤维... 柴胡皂苷是一类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传统中药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已从柴胡中分离出多种皂苷类成分,其中对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的研究较为深入。笔者等阐述柴胡皂苷类化合物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柴胡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b2 柴胡皂苷c 柴胡皂苷D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因素对大黄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东辉 王临艳 +3 位作者 吴红伟 张淑娟 张育贵 李越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82-18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道地产区、产地加工、炮制、饮片对大黄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的差别。方法通过查阅大黄的相关文献,归纳整理以上因素对大黄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黄在产地、加工、饮片、炮制过程其有效含量都会发生显著改变,这将对大黄质... 目的比较不同道地产区、产地加工、炮制、饮片对大黄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的差别。方法通过查阅大黄的相关文献,归纳整理以上因素对大黄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黄在产地、加工、饮片、炮制过程其有效含量都会发生显著改变,这将对大黄质量标准制定带来巨大挑战。结论该文通过归纳总结以上因素对大黄有效成分的影响,可为后续大黄质量标准制定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产地加工 炮制 有效成分 含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波酯化合物TP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增殖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盼 张翀 +5 位作者 董雪梅 颜鲁伟 米乐园 李亚娇 康甲超 王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6-1302,共7页
目的:探讨佛波酯化合物TP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PA在不同时间点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PA处理后NB4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佛波酯化合物TP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PA在不同时间点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PA处理后NB4细胞周期、凋亡情况;高通量微阵列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TPA处理后NB4细胞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KN1A、CDKN1B、CCND1、MYC、Bax、Bcl-2、c-Caspase 3、c-Caspase 9、PIK3R6、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A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向成熟粒-单核系分化;诱导细胞G_(1)期阻滞及凋亡;差异表达的m RNA显著富集在PI3K/AKT通路;TPA能提高NB4细胞中CCND1、CCNA1、CDKN1A的m RNA水平,降低MYC的m RNA水平;TPA能上调NB4细胞中CDKN1A、CDKN1B、CCND1、Bax、c-Caspase 3、c-Caspase 9、PIK3R6蛋白水平,下调MYC、Bcl-2、p-AKT蛋白水平。结论:TPA通过调控PIK3/AKT信号通路诱导NB4细胞周期阻滞于G_(1)期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败酱茎秆二氯甲烷萃取相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米乐园 李克晶 +4 位作者 李珊 刘婷 柴晓静 张颖 李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花败酱茎秆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相(DPSS)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DPSS(0、25、50、100和200μg/ml)分别作用于细胞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黄花败酱茎秆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相(DPSS)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DPSS(0、25、50、100和200μg/ml)分别作用于细胞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DPSS对K562细胞凋亡、周期阻滞的影响;应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DPSS作用后K562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术验证分化相关抗原CD33、CD11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加药组各浓度DPSS均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r=-0.96);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PSS浓度升高,G2/M期细胞增多(r=0.88),细胞被阻滞在G_(2)/M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当200μg/ml DPSS作用48 hK562细胞凋亡率最高;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DPSS作用后K562细胞出现胞体增大,包浆量增多,核浆比减小,核染色质粗糙等分化表现;细胞分化抗原检测发现,DPSS作用后CD33、CD11b呈阳性表达。结论:DPSS可以通过周期阻滞诱导K562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并且能够诱导K562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具有潜在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败酱茎秆 二氯甲烷萃取相 K562细胞 诱导分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多组学方法揭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脑-肠互动
5
作者 王晶 韩乐 +5 位作者 康甲超 蒙洁 陈冬梅 吴萍民 田一虹 段永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2-1345,共14页
衰老过程中会有多个器官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而大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一种称为“脑-肠互动”的直接双向通信,这对研究衰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脑-肠互动背景下机体衰老的机制。小鼠的一般体征... 衰老过程中会有多个器官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而大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一种称为“脑-肠互动”的直接双向通信,这对研究衰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脑-肠互动背景下机体衰老的机制。小鼠的一般体征结果显示,衰老小鼠的运动量减少,体重及摄食量也明显下降(P<0.001,P<0.05)。衰老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且胸腺病理结果显示衰老小鼠胸腺组织皮质变薄,髓皮质边界模糊,细胞排列较松散。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粪便中有317个差异代谢物,海马中有100个差异代谢物。微生物组学结果显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衰老后拟杆菌门水平呈上调趋势,厚壁菌门水平呈下调趋势。KEGG通路结果显示,有26条代谢途径与衰老研究相关,其中对脑肠轴有重要意义的分别为半乳糖代谢、ABC转运体和嘌呤代谢。三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的代谢物类型主要为脂质及类脂分子和有机酸及衍生物,涉及的肠道菌群主要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总之,本研究证明,衰老小鼠大脑和肠道之间存在的协同变化与衰老机制有关,这为发现机体衰老过程的机制提供了新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16S rDNA D-半乳糖 衰老 脑-肠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