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低共熔溶剂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明明 陈根振 +5 位作者 胡锦霞 曾韦丹 王晗 裴栋 曲清莉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1,335,共9页
橄榄苦苷酶水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本研究通过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NADES)对纤维素酶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形成NADES-纤维素酶溶剂系统促进橄榄苦苷的酶水解。以橄榄苦苷酶水... 橄榄苦苷酶水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本研究通过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NADES)对纤维素酶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形成NADES-纤维素酶溶剂系统促进橄榄苦苷的酶水解。以橄榄苦苷酶水解率为指标,考察温度、pH和DES种类及浓度对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pH=5时水解3 h,以10%(V/V)DES-5(甜菜碱∶1,4-丁二醇=1∶2,n/n)为溶剂系统的橄榄苦苷酶水解率是缓冲液的1.7倍;证明以氯化胆碱或甜菜碱为氢键受体(hydrogen bond acceptor,HBA),多元醇为氢键供体(hydrogen bond donor,HBD)的NADES对增强纤维素酶稳定性、促进橄榄苦苷酶水解具有良好的效果,为高效制备橄榄苦苷酶水解产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橄榄苦苷 纤维素酶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芪黄酮对AngⅡ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梁连生 余静 +3 位作者 宋瑞霞 贺秀红 常鹏 汪汉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上述两种黄酮单体(0.01、0.1、1.0、10mg.L-1)分别与AngⅡ(10-6mol.L-1)和HUVECs作... 目的探讨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上述两种黄酮单体(0.01、0.1、1.0、10mg.L-1)分别与AngⅡ(10-6mol.L-1)和HUVECs作用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仪检测细胞凋亡,并观察凋亡基因Fas表达的变化。结果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AngⅡ(10-6mol.L-1)孵育24h后,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芒柄花素(1.0mg.L-1)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1.0mg.L-1)可抑制AngⅡ(10-6mol.L-1)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1),并减少Fas的表达(P<0.05);以上实验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两化合物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可减轻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Fa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凋亡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萃取-解吸土壤中7种芳香族化合物
3
作者 李丙阳 王钊 +1 位作者 陈佳 邱洪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修饰固相微萃取(GO@SPME)针,结合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建立了检测土壤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包括甲苯、氯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和萘)的快速萃取和解吸策略。考察了萃取液... 利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修饰固相微萃取(GO@SPME)针,结合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建立了检测土壤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包括甲苯、氯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和萘)的快速萃取和解吸策略。考察了萃取液体积、搅拌速率、萃取温度、加盐量、解吸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对目标物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在土壤样品中加入内标物质(氘代甲苯),经甲醇提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快速富集,再结合GC-FID进行检测,基质匹配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15 s内可实现对目标物的快速萃取与解吸(萃取时间12 s,解吸时间3 s)。土壤样品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9,方法检出限(LOD,S/N=3)为1.71~11.60μg/g,定量下限(LOQ,S/N=10)为5.70~38.67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60、120、180μg/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7.3%~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成本较低,数据稳定可靠,适用于土壤样品中芳香族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及其衍生物 氧化石墨烯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快速萃取-解吸策略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定相纯水洗脱分离碱基、酚类和药物化合物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旭生 邱洪灯 +1 位作者 刘霞 蒋生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采用N-甲基咪唑和氯丙基咪唑反应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定相,并利用该固定相中的咪唑环阳离子和被分析物之间存在的多重作用机理如疏水作用、静电吸引和排斥及氢键作用等,以纯水作为流动相,成功地分离了碱基(胞嘧啶、胸腺... 采用N-甲基咪唑和氯丙基咪唑反应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定相,并利用该固定相中的咪唑环阳离子和被分析物之间存在的多重作用机理如疏水作用、静电吸引和排斥及氢键作用等,以纯水作为流动相,成功地分离了碱基(胞嘧啶、胸腺嘧啶、2-氨基嘧啶和6-氯鸟嘌呤)、酚类化合物(间氨基酚、间苯二酚和间硝基酚)以及3种药物化合物(盐酸吗啉呱、阿昔洛韦和头孢氨苄)。采用没有添加任何有机溶剂和缓冲液的纯水作流动相,既绿色环保,又节约经济,简单方便。对该固定相分离这些化合物的保留机理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改性硅胶 固定相 纯水流动相 液相色谱 碱基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萃取法提取甘肃棘豆中的苦马豆素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新异 赵宇 +2 位作者 柳军玺 蒋生祥 邸多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以甘肃棘豆为原料,采用φ(CH3CH2OH)=75%的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调节pH至3-4。离心,取上清液用氯仿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除去小极性杂质。再用浓度为2 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9-10,用... 以甘肃棘豆为原料,采用φ(CH3CH2OH)=75%的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调节pH至3-4。离心,取上清液用氯仿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除去小极性杂质。再用浓度为2 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9-10,用正丁醇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萃取液回收正丁醇后上硅胶柱分离,氯仿-甲醇-氨水洗脱,并用甲醇-氯仿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经MS和NMR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提取率为2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苦马豆素 逆流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方方 师彦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6-633,共8页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采用一般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资源样品前处理过程,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基质中的...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采用一般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资源样品前处理过程,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基质中的目标成分。本文对近几年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物包括黄酮类、多元酚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萜类以及其他一些类型的生物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天然药物资源 天然产物 分离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
7
作者 裘董琦 赵引弟 +2 位作者 裴栋 黄新异 邸多隆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2,共5页
为提高生育酚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玉米油、花生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等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方... 为提高生育酚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玉米油、花生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等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为将1.0 g油样充分溶解于40 mL甲醇-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5∶3∶2)混合溶剂中,然后在-18℃下低温冷冻24 h,抽滤、减压蒸干、复溶后上机检测,HPLC采用C30色谱柱,以乙醇-异丙醇(体积比8∶1)和水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外标法定量;4种生育酚在2~1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最低为0.179μg/mL,定量限最低为0.59μg/m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57%~4.98%和1.67%~4.34%,加标回收率为96.57%~109.14%。综上,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结果准确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结晶法 生育酚 定量分析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芪对阿霉素引起大鼠病变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余静 王琼瑛 +2 位作者 常鹏 索有瑞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用RT-PCR法探讨甘肃黄芪对阿霉素(DOX)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的表达的影响;并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表达... 用RT-PCR法探讨甘肃黄芪对阿霉素(DOX)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的表达的影响;并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增高(ACE2:0.94±0.27 vs 0.48±0.21,P=0.001;ACE:3.73±0.59 vs 1.37±0.66,P=0.006);黄芪+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的表达均比DOX组降低(ACE2:0.64±0.23 vs 0.94±0.27,P=0.007;ACE:2.21±0.71 vs 3.73±0.09,P=0.0012)。说明DOX诱导心肌病变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ACE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光镜下显示黄芪+DOX组心肌细胞损害程度较DOX组轻;电镜下可见黄芪+DOX组可见心肌细胞核肿胀、线粒体肿胀,肌质中肌丝溶解、中断,但上述变化较DOX组少见。甘肃黄芪对DOX诱导的心肌损害大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阿霉素 心肌病变 大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架材料在固相微萃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丙阳 陈佳 邱洪灯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10,共16页
固相微萃取(SPME)是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萃取剂是影响萃取效果的核心要素。骨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径,非常适合用作SPME纤维涂层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农业、法医鉴定、环境处理、分离分析以及... 固相微萃取(SPME)是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萃取剂是影响萃取效果的核心要素。骨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径,非常适合用作SPME纤维涂层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农业、法医鉴定、环境处理、分离分析以及催化传感等领域的样品前处理中。诸多研究表明,骨架材料与SPME的结合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不仅局限于材料和方法本身,同时也有望在更多前沿新型的应用领域中大放异彩。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骨架材料在固相微萃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阐明了SPME技术的原理支撑,再从应用性、多样性、创新性以及前瞻性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不同种类骨架材料在SPME技术中的应用,最后对这些工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材料 固相微萃取 纤维涂层 样品前处理 共价有机骨架 金属有机骨架 氢键有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剑喜 李丽 +3 位作者 刘晔玮 黄新异 柳军玺 邸多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80-19180,19226,共2页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和试验组(甘肃棘豆水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其中试验组以最大给药量(6.0 g/ml,0.8 ml/20 g)对小鼠灌服7 d,每天2次。[结果]小鼠对甘肃棘豆水提浸...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和试验组(甘肃棘豆水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其中试验组以最大给药量(6.0 g/ml,0.8 ml/20 g)对小鼠灌服7 d,每天2次。[结果]小鼠对甘肃棘豆水提浸膏的最大耐受量大于480 g/kg。在短时间内(7 d)大量饲喂甘肃棘豆不会引起小鼠死亡,肉眼也未见小鼠脏器有明显病变。[结论]为充分利用甘肃棘豆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急性毒性 最大耐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天然产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霞 黄新异 +1 位作者 郝泉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1-1627,共7页
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天然产物的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中分离制备天然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其作为高速逆流色谱两相溶剂改性剂在天然产物分离制备领域的应用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并... 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天然产物的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中分离制备天然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其作为高速逆流色谱两相溶剂改性剂在天然产物分离制备领域的应用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高速逆流色谱 天然产物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振寰 刘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4-1448,共5页
关键词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 天然产物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蜂胶囊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滕宝霞 陈燕 +1 位作者 谢楠 刘遒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72-1674,共3页
关键词 景蜂胶囊 应激 LA LAH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转化法间接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研究
14
作者 张圆圆 赵盼 +4 位作者 朱芙琴 潘文浩 徐健辉 余琰 柳军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通过化学转化法建立间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药材的HPLC-DAD特征图谱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该转化反应可将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完全转化为环丙藁本,并通过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反应液中环丙藁本的准确含量... 通过化学转化法建立间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药材的HPLC-DAD特征图谱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该转化反应可将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完全转化为环丙藁本,并通过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反应液中环丙藁本的准确含量间接计算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通过乙腈/0.1%磷酸水溶液建立梯度洗脱的HPLC-DAD方法,以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及藁本内酯指标测定川芎药材的主要苯酞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并通过特征图谱法中藁本内酯峰面积和化学转化法所得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化学转化法的准确性,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两种方法的线性方程(Y=0.0005X+0.0792,R=0.9961)支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51份产地川芎样本的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确定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平均含量为1.622%±0.310%。本研究表明化学转化法可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通过大量川芎样本的含量测定结果可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芎项下的定量控制指标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藁本内酯 含量测定 特征图谱法 化学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反-对香豆酸甲酯的醛基化普鲁兰多糖抗真菌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崔文壮 王伟峰 +6 位作者 孟宪华 刘玉杰 张鑫宇 曹永红 王君 宫矗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以反-对香豆酸甲酯和醛基化普鲁兰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浇铸-烘干法制备抗真菌薄膜。结果表明,抗真菌薄膜的透明性与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呈负相关;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抗真菌薄膜的力学性能,发现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越多,抗... 以反-对香豆酸甲酯和醛基化普鲁兰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浇铸-烘干法制备抗真菌薄膜。结果表明,抗真菌薄膜的透明性与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呈负相关;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抗真菌薄膜的力学性能,发现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越多,抗真菌薄膜的刚性越强而韧性越差。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抗真菌薄膜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且其抗灰葡萄孢菌活性随着反-对香豆酸甲酯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综上,抗真菌薄膜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力学性能适中、抗真菌活性强等优点,有望用于果蔬采后的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薄膜 醛基化普鲁兰多糖 反-对香豆酸甲酯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棘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海燕 沈丹丹 +2 位作者 黄新异 葛斌 孟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3-670,共8页
甘肃棘豆是疯草的一种,所含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药理活性。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古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lsevier、CNKI、CBM、维普、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中有关甘肃棘豆的文献,从营养成分... 甘肃棘豆是疯草的一种,所含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药理活性。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古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lsevier、CNKI、CBM、维普、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中有关甘肃棘豆的文献,从营养成分、化学成分、毒理学、药理作用、内生菌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正确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 毒理学 药理作用 内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勤 邸多隆 蒋生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9-1202,共4页
关键词 大黄 中成药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皮多肽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恩惠 王宁丽 +2 位作者 李维民 赵改青 王晓波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1,共9页
采用酶解和大孔树脂分离技术从渔业废弃物中提取了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研究了多肽在水乙二醇溶液中溶解性、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在水乙二醇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 采用酶解和大孔树脂分离技术从渔业废弃物中提取了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研究了多肽在水乙二醇溶液中溶解性、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在水乙二醇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摩擦学研究表明,多肽可显著提升水乙二醇溶液在钢/钢摩擦副间的减摩、抗磨性能,有效保护摩擦副表面,其中小极性的多肽抗磨性能最强,磨损体积比水乙二醇溶液降低55.49%,并且3种多肽均可显著提升水乙二醇的抗承载性能.多肽的分子结构中存在较多的极性基团,有助于多肽与金属摩擦副表面发生物理吸附,而且多肽在摩擦副表面还形成1层以含碳、氮有机化合物、铁氧化物为主的化学反应膜.因此,多肽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是摩擦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润滑剂 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 多肽 摩擦学性能 摩擦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羟基酪醇和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对衰老小鼠影响的比较
19
作者 叶文斌 陈文东 +3 位作者 王昱 何九军 黄新异 邸多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6,30,共8页
【目的】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和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zeaxanthin,OZ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0.5 mL/10g剂量颈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42 ... 【目的】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和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zeaxanthin,OZ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0.5 mL/10g剂量颈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42 d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Model group)、维生素E对照组(VE group)、普通橄榄油组(olive oil group,OL)、OHT组和OZT组,以生理盐水对照组CK(0)。连续灌胃28 d后,检测小鼠体质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生成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中,OHT和OZT均能控制衰老小鼠体质量(P<0.05),降低血清中的SOD、CAT、GSH-Px、ALT和AST的活性(P<0.05,P<0.01),能显著提高IL-2和IFN-γ生成(P<0.05,P<0.01),降低MDA含量(P<0.05,P<0.01),肝脏病理变化得到改善,OZT干预效果显著优于OHT。【结论】OHT和OZT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均有很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提高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玉米黄质色素 橄榄油 衰老小鼠 抗氧化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压条不定根发生的转录组分析
20
作者 赵敏 刘坤 +4 位作者 王毅 胡青 邸多隆 裴栋 陆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探明油橄榄生根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规律,可为控制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以油橄榄品种‘田园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根粉1号(1500 mg/kg)处理油橄榄压条,并在压条后的第0、10、20、30和40 d取样(记为YT0、YT10、YT2... 探明油橄榄生根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规律,可为控制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以油橄榄品种‘田园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根粉1号(1500 mg/kg)处理油橄榄压条,并在压条后的第0、10、20、30和40 d取样(记为YT0、YT10、YT20、YT30、YT40)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油橄榄生根过程不同阶段的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挖掘出参与油橄榄生根过程的重要代谢通路及生根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1)压条生根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在YT0与YT10间共1218个,包括829个上调和389个下调;在YT10与YT20间共有1157个,包括567个上调和590个下调;在YT20与YT30间共1163个,包括499个上调和664个下调;在YT30与YT40间共1458个,包括952个上调和506个下调。(2)通过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显著富集的类名包括细胞膜、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辅因子结合、转运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等。(3)通过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参与生根过程的主要通路包括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核糖体、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结果表明:在压条生根过程中,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包括ARF、GH 3、AUX1、SAUR、JAZ、CYCD3、MYC 2等;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包括β-葡萄糖苷酶、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参与生根过程的转录因子包括bHLH、MYB、ERF、NAC、C2H2和WRKY等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压条 不定根形成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