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丢失的自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爱保 谢珮 +3 位作者 潘超超 田喆 谢君伟 刘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以及在视听整合任务中面孔对声音身份识别(同性和异性)的影响,选取3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被试,分别进行单通道动态自我面孔识别任务、单通道自我声音识别任务和视听整合任务的3个实...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以及在视听整合任务中面孔对声音身份识别(同性和异性)的影响,选取3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被试,分别进行单通道动态自我面孔识别任务、单通道自我声音识别任务和视听整合任务的3个实验。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单通道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和自我声音识别能力与健康组无区别,但在视听整合任务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声音身份识别受到视觉通道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自我面孔会促进自我声音的识别,并抑制对同性他人声音和异性他人声音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面孔识别 自我声音识别 视听整合 面孔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GAD1和GABRB3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娜 安宇 +3 位作者 张永录 丁志杰 吴柏林 兰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氨酸脱羧酶1(glutamate decarboxylase 1,GAD1)基因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β亚基[γ-aminobutyric acid (GABA)A receptorβ-3,GABRB3]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精...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氨酸脱羧酶1(glutamate decarboxylase 1,GAD1)基因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β亚基[γ-aminobutyric acid (GABA)A receptorβ-3,GABRB3]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545例SZ患者(病例组)及624例正常个体(对照组)的GAD1基因rs3791878和rs3749034位点、GABRB3基因rs4906902位点进行分型,结合SNPstats在线软件比较总体样本和性别分层后样本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应用生存分析研究rs3791878位点风险基因型G/T与男性SZ患者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在超显性遗传模式下,在男性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rs3791878位点G/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P值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在总体样本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rs3749034和rs4906902位点的等位基因及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层后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性SZ患者在rs3791878位点携带风险基因型G/T与不携带风险基因型G/T在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结论·GAD1基因启动子区rs3791878位点与中国汉族男性SZ患者的发病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GAD1基因 GABRB3基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与氨磺必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穆小梅 王秀梅 +3 位作者 牛慧明 王小全 魏长礼 李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58-259,共2页
目的评价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奥氮平与氨磺必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 目的评价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奥氮平与氨磺必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奥氮平与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ANSS总分,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HO)、SAS、SD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5.29%)高于对照组(64.7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总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MI、LDL-C、TCHO、SAS、SDS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奥氮平与氨磺必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指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一步保障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氨磺必利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的MSCT与MRI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君伟 王小燕 +2 位作者 王文莉 姚毅 左庆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MSCT、MRI联合诊断胸腺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MSCT和20例MRI表现。结果:36例中,MS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9例,MRI诊断侵袭性胸腺瘤13例(13/20),手术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17例。结论:CT是... 目的:探讨MSCT、MRI联合诊断胸腺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MSCT和20例MRI表现。结果:36例中,MS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9例,MRI诊断侵袭性胸腺瘤13例(13/20),手术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17例。结论:CT是检出和诊断胸腺瘤的较佳方法之一,如怀疑侵袭性胸腺瘤,MRI检查能更准确地观察肿瘤边缘的改变与邻近组织间的关系,较明显地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多层螺旋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 被引量:28
5
作者 谢君伟 党连荣 +2 位作者 左庆国 吴刚 曹牧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位于腹膜后12例、肠系膜2例、四肢肌肉6例和其它部位6例。不同部位的病灶其影像...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位于腹膜后12例、肠系膜2例、四肢肌肉6例和其它部位6例。不同部位的病灶其影像特征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异性。结论:CT和MRI综合检查能较明显地提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螺旋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党连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临床CT特征。方法:对83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患者临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旁软化灶型14例,其中位于双侧枕角旁5例;右侧脑室体部及前、后角旁各2例;左侧脑室体旁3例,枕角旁2例,同时伴有软化灶旁...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临床CT特征。方法:对83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患者临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旁软化灶型14例,其中位于双侧枕角旁5例;右侧脑室体部及前、后角旁各2例;左侧脑室体旁3例,枕角旁2例,同时伴有软化灶旁白质减少和皮层灰质变薄;弥漫性白质减少型69例,其中发生于枕角旁39例,前、后角旁15例,弥漫性白质减少15例;合并脱髓鞘病灶7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9例。CT表现为脑室旁见斑点状或条索状软化灶,个别病例呈球囊状改变;双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容量减少,重者半卵圆中心残留少量白质,枕角呈直角状扩大,边缘僵直,灰质层逼近脑室外侧缘。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孕期胎龄生产史对病变类型的分布有差异(χ2=52.28,P<0.05),弥漫性白质减少分布部位与孕期胎龄生产史间有差异(χ2=25.89,P<0.05)。围产期脑白质损伤严重程度与胎龄有相关,孕期胎龄愈小,脑白质损伤愈严重。结论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具有特征性,CT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脑白质损伤的病理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软化病 脑室周围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