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作区全膜覆盖脱毒早熟马铃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为例
1
作者 马宝花 杨建太 +1 位作者 白云 马宝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22期57-60,共4页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部为秦岭山地,是长江流域的西汉水上游。由于地形复杂,夏季短促,冬季干燥,雨量稀少,雨热同季,降雨集中且相对变率较大,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最大因素,导致全区马铃薯产量低而不...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部为秦岭山地,是长江流域的西汉水上游。由于地形复杂,夏季短促,冬季干燥,雨量稀少,雨热同季,降雨集中且相对变率较大,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最大因素,导致全区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实践表明,天水市秦州区马铃薯大幅度增产,可实现全区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可带动全区向小康社会迈进,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全膜覆盖 脱毒 马铃薯 现状 优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发展天水市秦州区旱作农业的思考
2
作者 唐成林 《中国种业》 2011年第2期34-36,共3页
旱作农业是秦州区农业的主体。如何加快发展本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升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是目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旱作农业 天水市 综合生产能力 新农村建设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秦州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3
作者 何军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8期52-54,共3页
玉米是天水市秦州区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产量与全区粮食总产直接相关,而品种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初步筛选出了伟隆105、吉祥1号等8个适宜于全区海拔1 800 m以下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结果分析 秦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秦州区复种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及性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宝花 杨建太 +1 位作者 白云 马宝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23期55-58,共4页
糯玉米做为乳熟期采收鲜食的蔬果玉米,其穗长、穗粗、鲜穗重都有严格的分级标准,作者对引入的11个糯玉米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中糯2号、BFN768、白糯2号农艺性状最好,其鲜穗长均为21 cm,级别均达到k级标准;鲜穗粗分别为4.75 cm... 糯玉米做为乳熟期采收鲜食的蔬果玉米,其穗长、穗粗、鲜穗重都有严格的分级标准,作者对引入的11个糯玉米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中糯2号、BFN768、白糯2号农艺性状最好,其鲜穗长均为21 cm,级别均达到k级标准;鲜穗粗分别为4.75 cm、4.7 cm、4.6 cm;鲜穗重分别为344 g、325 g、250 g,级别达k级、k级、L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比较 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州区早熟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党伟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49-50,共2页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具有播种早、收获早、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被普遍推广应用,而在应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拱棚配套而成的双膜栽培技术,可使马铃薯的收获期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再提前25~30 d。该技术适应性强、便于管理、产...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具有播种早、收获早、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被普遍推广应用,而在应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拱棚配套而成的双膜栽培技术,可使马铃薯的收获期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再提前25~30 d。该技术适应性强、便于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早熟马铃薯 双膜栽培 经济效益 技术适应性 收获期 产量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高垄侧播马铃薯带状套种糯玉米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义 丁炜 +2 位作者 吕斌 张斌 陈世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89-91,共3页
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要求、施肥、起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全膜高垄侧播马铃薯带状套种糯玉米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 糯玉米 全膜高垄侧播 套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茬口复种天润糯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丁炜 孙义 +3 位作者 杨利兰 卜晓霞 杨帆 马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期9-10,共2页
冬油菜茬口复种天润糯1号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整地、品种选择、科学施肥、覆膜、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文章对栽培技术做了简要概述,以期为促进天水冬油菜产业和糯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冬油菜 茬口 复种 天润糯1号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新全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5-37,共3页
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以正德30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2 727.3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4.1%,居第1位;登海3251、登海3622次之,分别为12 171.7、12 070.7 kg/... 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以正德30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2 727.3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4.1%,居第1位;登海3251、登海3622次之,分别为12 171.7、12 070.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18.7%、17.7%,居第2、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品比试验 全膜双垄沟播 初报 秦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州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初报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新全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秦州区玉泉镇进行的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冬小麦生育期的水分利用率、产量差异较大。折合产量以10月7日播种的最高,为6 533.33 kg/hm2;10月14日播种的次之,为5 838.89 kg/hm2。进一步解析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 在秦州区玉泉镇进行的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冬小麦生育期的水分利用率、产量差异较大。折合产量以10月7日播种的最高,为6 533.33 kg/hm2;10月14日播种的次之,为5 838.89 kg/hm2。进一步解析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最佳播期为10月7—9日,最高产量为5 635.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全膜覆土穴播 播期 秦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系)在半干旱山区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卜晓霞 徐文强 +2 位作者 孙义 张斌 杨利兰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50-52,共3页
在天水市秦州区南部半干旱山区对12个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18~134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其中PR2301产量达到3733.50kg/hm2,较对照品种法A18增产63.69%,F2、TK3307、Q5... 在天水市秦州区南部半干旱山区对12个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18~134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其中PR2301产量达到3733.50kg/hm2,较对照品种法A18增产63.69%,F2、TK3307、Q5160、垦油8号、F08-2、TK3303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在10%以上,其他品种(系)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油用型 新品种 引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天润糯1号“3414”肥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义 丁炜 +3 位作者 张俊鹏 雷晓琴 李培蓉 王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5期57-58,共2页
为探索糯玉米新品种"天润糯1号"在天水南部山区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施效果,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其结果表明,尿素的最佳施肥量为305.22 kg/hm^2,过磷酸钙的最佳施肥量为981.25 kg/hm^2,硫酸钾的最佳施肥量为100... 为探索糯玉米新品种"天润糯1号"在天水南部山区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施效果,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其结果表明,尿素的最佳施肥量为305.22 kg/hm^2,过磷酸钙的最佳施肥量为981.25 kg/hm^2,硫酸钾的最佳施肥量为100.2 kg/hm^2,可获得最佳产量17 850.3 kg/hm^2。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天润糯1号"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施肥比为1:0.84: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天润糯1号 肥效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食用向日葵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龙 李天祥 +2 位作者 孙义 何军良 陈世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17-19,共3页
2014年在天水市秦州区研究了向日葵在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的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效果最好,其籽粒平均产量达到4 223.06 kg/hm2,比露地平播增产1 223.36 kg/hm2,增产率40.78%;净产值比露地平播增加了5 731.84元/hm2... 2014年在天水市秦州区研究了向日葵在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的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效果最好,其籽粒平均产量达到4 223.06 kg/hm2,比露地平播增产1 223.36 kg/hm2,增产率40.78%;净产值比露地平播增加了5 731.84元/hm2,生育期比露地平播提早1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双膜全垄沟播 覆膜方式 秦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栽培方式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晓琴 杨利兰 +1 位作者 王芳 李培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2期25-26,共2页
冬油菜是天水市秦州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探索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提高冬油菜的产量,特结合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的实施,在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关键词 冬油菜 栽培方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早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帆 董新全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6期50-50,56,共2页
通过黑白两种地膜的全膜、半膜垄作侧播对比试验,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白色全膜垄作侧播的商品薯率最高,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达38 188.5 kg/hm2,较露地产量19 674 kg/hm2,增加18 514.5 kg,增幅达94.13%... 通过黑白两种地膜的全膜、半膜垄作侧播对比试验,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白色全膜垄作侧播的商品薯率最高,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达38 188.5 kg/hm2,较露地产量19 674 kg/hm2,增加18 514.5 kg,增幅达94.13%,是最佳的覆盖播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 覆盖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播期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娟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0期13-14,共2页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的最佳播期,在秦州区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月下旬播种的冬油菜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
关键词 穴播 冬油菜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密度试验初报
16
作者 史娟娟 杨利兰 +3 位作者 孙义 孟芳 张斌 张俊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1期10-12,共3页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最佳种植密度,在其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密度为55.5万株/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 000.15 kg/hm^...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最佳种植密度,在其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密度为55.5万株/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 000.1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使得油菜花期整齐,有效角果数、实粒数均最多,油菜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其生育期短,产量高,可实现油菜的丰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二茬 穴播 白菜型冬油菜 密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不同覆膜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试验探讨
17
作者 贾文婷 杨建太 +5 位作者 胡小浩 王香玉 白云 霍建平 雷晓琴 李培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3期49-50,52,共3页
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了玉米不同覆膜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不同覆盖方式都表现比露地栽培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18.95%~50.52%。以双垄全膜模式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到10863.3 kg/hm^2,自然降水利用率36.3 kg/mm... 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了玉米不同覆膜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不同覆盖方式都表现比露地栽培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18.95%~50.52%。以双垄全膜模式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到10863.3 kg/hm^2,自然降水利用率36.3 kg/mm·hm^2,降水生产效益45.75元/mmmm·hm^2;生育时期比露地缩短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覆膜方式 集雨增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不同覆膜时期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宝宏 杨建太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4期68-70,共3页
大豆不同覆膜时期产量的构成因素株数、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处理间株高、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均以顶凌覆膜的顶凌覆膜、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全膜覆土穴播,顶凌覆膜、全膜垄作沟播,三个处理为最好... 大豆不同覆膜时期产量的构成因素株数、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处理间株高、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均以顶凌覆膜的顶凌覆膜、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全膜覆土穴播,顶凌覆膜、全膜垄作沟播,三个处理为最好,分枝数则以秋覆膜的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为最多。株高则以秋覆膜、全膜垄作沟播最高,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次之,对照最低。总的来看,不论产量还是产量因素均以顶凌覆膜的三个处理最高和最好,播前覆膜次之,秋覆膜最差。播前覆膜、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4 797 kg/hm2,居第1位;播前覆膜、全膜垄作沟播产量4 012.5 kg/hm2,居第2位。顶凌覆膜、全膜覆土穴播,秋覆膜、全膜覆土穴播,秋覆膜、全膜垄作沟播,分别居3~5位对照处理露地条播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不同覆膜时期 产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19
作者 贾文婷 杨建太 +5 位作者 胡小浩 王香玉 白云 史娟娟 霍建平 雷晓琴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2期55-55,58,共2页
冬油菜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是冬油菜生产的关键性增产因素,结合天水市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有目的在秦州区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示范推广的冬油菜优良品种。
关键词 冬油菜 品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报告
20
作者 贾文婷 杨建太 +4 位作者 胡小浩 王香玉 白云 霍建平 李培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4期53-54,共2页
覆膜栽培能够明显的改善小麦生长发育环境,增加小麦产量,三种覆膜模式中,以全膜平铺产量最高,全膜覆土穴播次之,膜侧沟播最差。
关键词 覆盖方式 冬小麦 产量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