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13
1
作者 李来祥 刘广才 +2 位作者 杨祁峰 赵小文 朱永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使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1 m土壤贮水分别较常规播前半膜平铺增加50.2mm和31.7 mm;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达到70.0%;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8 kg/(mm.hm2),平均达到33 kg/(mm.hm2)。从而有效解决了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玉米等大秋作物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使玉米产量平均达到8 374.5 kg/hm2,增产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流 沟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区全膜覆盖脱毒早熟马铃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为例
2
作者 马宝花 杨建太 +1 位作者 白云 马宝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22期57-60,共4页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部为秦岭山地,是长江流域的西汉水上游。由于地形复杂,夏季短促,冬季干燥,雨量稀少,雨热同季,降雨集中且相对变率较大,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最大因素,导致全区马铃薯产量低而不...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部为秦岭山地,是长江流域的西汉水上游。由于地形复杂,夏季短促,冬季干燥,雨量稀少,雨热同季,降雨集中且相对变率较大,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最大因素,导致全区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实践表明,天水市秦州区马铃薯大幅度增产,可实现全区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可带动全区向小康社会迈进,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全膜覆盖 脱毒 马铃薯 现状 优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发展天水市秦州区旱作农业的思考
3
作者 唐成林 《中国种业》 2011年第2期34-36,共3页
旱作农业是秦州区农业的主体。如何加快发展本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升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是目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旱作农业 天水市 综合生产能力 新农村建设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秦州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4
作者 何军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8期52-54,共3页
玉米是天水市秦州区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产量与全区粮食总产直接相关,而品种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初步筛选出了伟隆105、吉祥1号等8个适宜于全区海拔1 800 m以下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结果分析 秦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秦州区复种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及性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宝花 杨建太 +1 位作者 白云 马宝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23期55-58,共4页
糯玉米做为乳熟期采收鲜食的蔬果玉米,其穗长、穗粗、鲜穗重都有严格的分级标准,作者对引入的11个糯玉米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中糯2号、BFN768、白糯2号农艺性状最好,其鲜穗长均为21 cm,级别均达到k级标准;鲜穗粗分别为4.75 cm... 糯玉米做为乳熟期采收鲜食的蔬果玉米,其穗长、穗粗、鲜穗重都有严格的分级标准,作者对引入的11个糯玉米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中糯2号、BFN768、白糯2号农艺性状最好,其鲜穗长均为21 cm,级别均达到k级标准;鲜穗粗分别为4.75 cm、4.7 cm、4.6 cm;鲜穗重分别为344 g、325 g、250 g,级别达k级、k级、L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比较 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马铃薯生产潜力的开发途径
6
作者 潘连公 陈彩能 《马铃薯杂志》 1992年第4期250-252,共3页
1 自然条件我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北纬34°04′至35°11′,东经106°42′。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的交接地带。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属北秦岭山地,东北部属陇南山地。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 管理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高垄侧播马铃薯带状套种糯玉米栽培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义 丁炜 +2 位作者 吕斌 张斌 陈世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89-91,共3页
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要求、施肥、起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全膜高垄侧播马铃薯带状套种糯玉米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 糯玉米 全膜高垄侧播 套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茬口复种天润糯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丁炜 孙义 +3 位作者 杨利兰 卜晓霞 杨帆 马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期9-10,共2页
冬油菜茬口复种天润糯1号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整地、品种选择、科学施肥、覆膜、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文章对栽培技术做了简要概述,以期为促进天水冬油菜产业和糯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冬油菜 茬口 复种 天润糯1号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娟 刘鸿燕 周高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77-77,79,共2页
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起垄铺膜、播种、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98
10
作者 刘广才 杨祁峰 +3 位作者 李来祥 樊廷录 赵小文 朱永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8,共11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 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 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 mm,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0.1%,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 kg/(mm.hm2),平均达到33.63 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州区早熟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党伟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49-50,共2页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具有播种早、收获早、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被普遍推广应用,而在应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拱棚配套而成的双膜栽培技术,可使马铃薯的收获期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再提前25~30 d。该技术适应性强、便于管理、产...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具有播种早、收获早、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被普遍推广应用,而在应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拱棚配套而成的双膜栽培技术,可使马铃薯的收获期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再提前25~30 d。该技术适应性强、便于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早熟马铃薯 双膜栽培 经济效益 技术适应性 收获期 产量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来祥 刘广才 李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具有明显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1.40,具有极显著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明显,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极显著的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中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分别为75%、25%,当玉米覆膜时均为地上部占67%、地下部占33%。当玉米不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磷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分别为67%与33%,钾则地上部与地下部贡献相等(各占5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钾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55%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地上部因素 地下部因素 相对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系)在半干旱山区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卜晓霞 徐文强 +2 位作者 孙义 张斌 杨利兰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50-52,共3页
在天水市秦州区南部半干旱山区对12个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18~134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其中PR2301产量达到3733.50kg/hm2,较对照品种法A18增产63.69%,F2、TK3307、Q5... 在天水市秦州区南部半干旱山区对12个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18~134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其中PR2301产量达到3733.50kg/hm2,较对照品种法A18增产63.69%,F2、TK3307、Q5160、垦油8号、F08-2、TK3303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在10%以上,其他品种(系)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油用型 新品种 引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天润糯1号“3414”肥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义 丁炜 +3 位作者 张俊鹏 雷晓琴 李培蓉 王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5期57-58,共2页
为探索糯玉米新品种"天润糯1号"在天水南部山区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施效果,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其结果表明,尿素的最佳施肥量为305.22 kg/hm^2,过磷酸钙的最佳施肥量为981.25 kg/hm^2,硫酸钾的最佳施肥量为100... 为探索糯玉米新品种"天润糯1号"在天水南部山区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施效果,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其结果表明,尿素的最佳施肥量为305.22 kg/hm^2,过磷酸钙的最佳施肥量为981.25 kg/hm^2,硫酸钾的最佳施肥量为100.2 kg/hm^2,可获得最佳产量17 850.3 kg/hm^2。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天润糯1号"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施肥比为1:0.84: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天润糯1号 肥效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品种对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牛亚胜 谢鸣 +4 位作者 汪恒兴 朱忠 张瑞芳 辛俊峰 王秀芳 《北方果树》 2010年第4期5-7,共3页
作者用标准差法研究了20个核桃品种(系)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均可感病,但品种(系)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陇32’和‘西林2’等2个品种(系)为高抗品种,‘陇11’‘陇15’‘维纳’‘扎343’‘辽3’等5个品种(系)为中... 作者用标准差法研究了20个核桃品种(系)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均可感病,但品种(系)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陇32’和‘西林2’等2个品种(系)为高抗品种,‘陇11’‘陇15’‘维纳’‘扎343’‘辽3’等5个品种(系)为中抗品种,‘中林1’、A02、‘元丰’‘丰辉’‘西洛3’等5个品种为抗病品种,‘中林5’‘阿7’‘鲁光’‘辽1’‘辽4’‘西扶2’等6个品种为感病品种,‘香玲’和‘中林3’等2个品种为高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黑斑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食用向日葵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龙 李天祥 +2 位作者 孙义 何军良 陈世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17-19,共3页
2014年在天水市秦州区研究了向日葵在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的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效果最好,其籽粒平均产量达到4 223.06 kg/hm2,比露地平播增产1 223.36 kg/hm2,增产率40.78%;净产值比露地平播增加了5 731.84元/hm2... 2014年在天水市秦州区研究了向日葵在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的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效果最好,其籽粒平均产量达到4 223.06 kg/hm2,比露地平播增产1 223.36 kg/hm2,增产率40.78%;净产值比露地平播增加了5 731.84元/hm2,生育期比露地平播提早1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双膜全垄沟播 覆膜方式 秦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栽培方式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晓琴 杨利兰 +1 位作者 王芳 李培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2期25-26,共2页
冬油菜是天水市秦州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探索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提高冬油菜的产量,特结合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的实施,在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关键词 冬油菜 栽培方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早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帆 董新全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6期50-50,56,共2页
通过黑白两种地膜的全膜、半膜垄作侧播对比试验,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白色全膜垄作侧播的商品薯率最高,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达38 188.5 kg/hm2,较露地产量19 674 kg/hm2,增加18 514.5 kg,增幅达94.13%... 通过黑白两种地膜的全膜、半膜垄作侧播对比试验,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白色全膜垄作侧播的商品薯率最高,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达38 188.5 kg/hm2,较露地产量19 674 kg/hm2,增加18 514.5 kg,增幅达94.13%,是最佳的覆盖播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 覆盖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播期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娟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0期13-14,共2页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的最佳播期,在秦州区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二茬穴播冬油菜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月下旬播种的冬油菜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
关键词 穴播 冬油菜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密度试验初报
20
作者 史娟娟 杨利兰 +3 位作者 孙义 孟芳 张斌 张俊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1期10-12,共3页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最佳种植密度,在其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密度为55.5万株/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 000.15 kg/hm^...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最佳种植密度,在其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密度为55.5万株/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 000.1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使得油菜花期整齐,有效角果数、实粒数均最多,油菜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其生育期短,产量高,可实现油菜的丰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二茬 穴播 白菜型冬油菜 密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