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水市核桃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牛亚胜 《甘肃农业科技》 2005年第8期64-65,共2页
介绍了天水市核桃病虫害发生种类,并从清洁田园,合理施肥、加强管理,合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核桃 病虫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桃品种仓方早生套双层纸袋试验
2
作者 张登福 任列花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3年第6期13-14,共2页
仓方早生是日本选育的早熟桃品种,果个大,果形端正,品质好,但在甘肃省清水县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正值高温高湿季节,病虫容易滋生,需经常喷药防治,加之枝擦叶磨,造成果面粗糙、阳面暗红,严重影响了外观品质。为此,我们进行... 仓方早生是日本选育的早熟桃品种,果个大,果形端正,品质好,但在甘肃省清水县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正值高温高湿季节,病虫容易滋生,需经常喷药防治,加之枝擦叶磨,造成果面粗糙、阳面暗红,严重影响了外观品质。为此,我们进行了仓方早生桃果实套袋试验,以确定该品种在甘肃省天水地区最佳的套袋和摘袋时间,保证套袋最佳效果,增加果农经济收入。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套袋试验 仓方早生桃 早熟桃 双层纸袋 品种 甘肃天水 高温高湿季节 外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瑞芳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7期19-20,共2页
联系教学实践,从"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热爱学生,以情育情"、"情境设疑,激发兴趣"和"学生为本,挖掘潜力"四个方面对《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 中职学生 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旱地冬小麦开花后干物质转运特征、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礼军 鲁清林 +4 位作者 张文涛 白玉龙 周刚 汪恒兴 杨长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53-1464,共12页
为探讨耕作方式和氮肥对旱地小麦的互作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CTI)、全膜覆土穴播(PM)、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方式为主区,75、150、225、300kg·hm^(-2)4个... 为探讨耕作方式和氮肥对旱地小麦的互作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CTI)、全膜覆土穴播(PM)、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方式为主区,75、150、225、300kg·hm^(-2)4个施氮量(分别用N1~N4表示)为副区,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组合处理下旱地冬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糖含量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式中,PM的株高最高,叶面积最大,籽粒产量最高,较CT增产14.50%。PM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穗长和穗粒数来实现,也归因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在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CT显著增加,特别是增加了叶片和颖壳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CTI的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虽然最高,但产量与CT无显著差异;NTS的株高、千粒重、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较CT降低16.74%。施氮显著增加了旱地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平均产量表现为N4>N2>N3>N1。CT、CTI、NTS下,施氮的增产作用显著,但PM下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PMN2的籽粒产量最高,比最低的NTSN1增加70.55%。施氮增产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开花后干物质转运。NTS提高了各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但其效应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异,茎秆主要表现在开花后20~30d,叶片和颖壳在开花后10~40d,叶鞘在开花后20~40d,籽粒在开花后10~30d。施氮显著降低了开花后0~30d茎秆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开花后20d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甘肃旱地雨养农业区,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下冬小麦高产的氮肥施用量以中等水平(150kg·hm^(-2))最佳,免耕秸秆覆盖下需增加氮肥施用量(3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施氮量 冬小麦 干物质转运 开花后糖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持久抗条锈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强 井金学 杜久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测定甘肃陇南持久抗条锈性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对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条中32号苗期、成株期的抗性,探讨和分析了它们持久抗条锈性的特点。结果表明,里勃留拉、咸农4号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中32号均表现感病,在苗期抗性组分潜伏... 通过测定甘肃陇南持久抗条锈性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对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条中32号苗期、成株期的抗性,探讨和分析了它们持久抗条锈性的特点。结果表明,里勃留拉、咸农4号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中32号均表现感病,在苗期抗性组分潜伏期、孢子堆密度、产孢强度、产孢期等指标上,里勃留拉与咸农4号和高感对照品种辉县红明显不同,咸农4号与辉县红基本相当。在成株期病害田间流行速率、病情指数、千粒重损失率等指标上,里勃留拉显著低于咸农4号和辉县红,咸农4号亦明显低于辉县红。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的持久抗条锈性机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持久抗病性 抗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高峰”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瑞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0,共2页
本文从呼吸作用入手,就呼吸高峰的概念、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呼吸高峰 成因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秘植物的刺
7
作者 张瑞芳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9期56-56,共1页
本文从类型、功能以及识别要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植物的刺。
关键词 植物刺 成因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K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冬前叶片含糖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牛一川 杨秀兰 +2 位作者 张慧敏 刘文 皇甫满喜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3期25-27,共3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冬小麦施用氮、磷、钾对籽粒产量、冬前叶片中糖分含量、苗期单株干重等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取样调查、测产,建立了上述性状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有关因子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提出了施肥方...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冬小麦施用氮、磷、钾对籽粒产量、冬前叶片中糖分含量、苗期单株干重等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取样调查、测产,建立了上述性状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有关因子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提出了施肥方案,即在保证产量每公顷4000kg的条件下,每公顷施N172.27~204.22kg、P2O587.93~112.45kg、K2O44.2~63.46kg,N:P2O5:K2O为1:0.51:0.26~1:0.55:0.31。苗期如缺氮、磷、钾,叶片中糖分就会积累,表现出分蘖少,单株干重低,尤其缺磷时显得更为严重。苗期N:P2O5:K以1:0.69:0.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籽粒干重 含糖量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牛奶酸败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彦勤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5期307-308,共2页
对鲜牛奶酸败的机理、微生物对鲜牛奶的侵染途径进行了探讨和调查,提出了可行性措施防止鲜牛奶酸败,以期供广大奶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鲜牛奶 酸败 原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仔猪腹泻重在预防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燕 《中国畜牧业》 2012年第10期94-94,共1页
在养猪过程中,猪只死亡主要集中在仔猪饲养阶段,其中,哺乳仔猪腹泻造成的死亡数占比例最大。在生产中,仔猪腹泻发病快、传染快、反复性强,治疗稍不及时或不对症就会造成死亡率高或出现大批僵猪。防止哺乳仔猪腹泻重在前期的预防。
关键词 哺乳仔猪腹泻 预防 饲养阶段 死亡数 死亡率 养猪 发病 僵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十”字形芽接法
11
作者 陈建仓 《山西果树》 2009年第4期55-55,共1页
苹果“十”字形芽接适用于砧木枝龄2~3年生,粗度在6cm以下.以3~4cm为佳。嫁接部位在枝的上侧面。嫁接时间在7~8月.连续3d(天)以上的阴天或雨后嫁接成活率高。该嫁接方法接后不用塑料条绑缚。简便、快捷.芽体发育良好,当年即... 苹果“十”字形芽接适用于砧木枝龄2~3年生,粗度在6cm以下.以3~4cm为佳。嫁接部位在枝的上侧面。嫁接时间在7~8月.连续3d(天)以上的阴天或雨后嫁接成活率高。该嫁接方法接后不用塑料条绑缚。简便、快捷.芽体发育良好,当年即可长成短枝。具体方法为:①取接芽。选枝条中部的饱满芽,在芽上方约1.2cm处半圆形横切一刀。再在芽下方1.2cm处向上由浅入深削入.深达木质部1/3,待削过接芽达横刀口时,用大拇指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接法 字形 苹果 嫁接部位 成活率高 嫁接时间 嫁接方法 塑料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防止哺乳仔猪腹泻重在预防
12
作者 张晓燕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3期46-47,共2页
在养猪生产中,哺乳仔猪腹泻发病快,传染快、反复性强,治疗稍不及时或不对症就会造成死亡率高或出现大批僵猪,因此防止哺乳仔猪腹泻重在前期的预防。
关键词 哺乳仔猪 腹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