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进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提升我国农村贫困帮扶效率——基于甘肃农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叶红 张韬 +1 位作者 陈瑞剑 张建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4期8391-8392,8413,共3页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是20世纪后期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鼓励和提倡大众参与社区发展的新型理念和方法,是一种快速收集农村资料信息、资源状况与优势,剖析农民愿望与发展途径的新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经在我国很多国际合作项目的规划、...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是20世纪后期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鼓励和提倡大众参与社区发展的新型理念和方法,是一种快速收集农村资料信息、资源状况与优势,剖析农民愿望与发展途径的新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经在我国很多国际合作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中得到了应用。该研究以PRA方法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白沙乡桑园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行动的运用为例,从自然资源、帮扶对象、发展产业等方面对帮扶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发展规划的可行性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提升我国农村扶贫效率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帮扶 参与式农村评估 甘肃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宏奎 李国林 +2 位作者 张富 鲁丰卫 刘小兵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古法种植技术和富有内涵的梨园文化闻名于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更具有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古梨园比较效益的下降,基础...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古法种植技术和富有内涵的梨园文化闻名于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更具有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古梨园比较效益的下降,基础设施、管理模式落后,已生存500多年的古梨园保护与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本文按照国家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要求,从古梨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入手,融合相关专业规划,对古梨园保护与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农业文化推介进行了研究,为古梨园传承与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川古梨园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猪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冬青 吴建平 段淇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8,共7页
试验选用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杂交育肥猪40头,以水泥地面传统养猪为对照,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养猪相比,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节省5.75%... 试验选用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杂交育肥猪40头,以水泥地面传统养猪为对照,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养猪相比,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节省5.75%,头均纯收益增加89.57元;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F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重金属残留量与传统养殖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国家行业标准;试验组猪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试验,在干旱半干旱区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可保障动物福利,经济效益显著,肉品营养成份和风味优于传统饲养方式,重金属残留低于国家行业标准,品质安全健康。但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高血脂类人群应控制多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生物发酵床 效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段淇斌 姬永莲 +6 位作者 冯强 唐春霞 丁学智 张凡华 韩向敏 赵东青 吴丽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了研究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对在生物发酵床(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坪(对照组)猪舍饲养的猪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肉样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重金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但苯丙氨酸... 为了研究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对在生物发酵床(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坪(对照组)猪舍饲养的猪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肉样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重金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但苯丙氨酸、色氨酸及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较普通圈舍猪肉组高11.65%,试验组猪肉必需脂肪酸总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矿物质元素和重金属残留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 猪肉品质 屠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径流聚集工程云杉人工林土壤水分及生长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国林 张韬 +3 位作者 张建宇 赵越 杨冰 安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3,120,共7页
【目的】评价半干旱区径流聚集工程技术下人工云杉林木的发育状况及生态环境效应.【方法】在定西市安定区对漏斗式聚流抗种植的云杉×沙棘混交林和燕尾式聚流坑种植的云杉纯林的土壤水分状况、林木发育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在年均... 【目的】评价半干旱区径流聚集工程技术下人工云杉林木的发育状况及生态环境效应.【方法】在定西市安定区对漏斗式聚流抗种植的云杉×沙棘混交林和燕尾式聚流坑种植的云杉纯林的土壤水分状况、林木发育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在年均降水量480mm的条件下,径流聚集工程有效拦蓄了降水径流,保障了林木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云杉×沙棘混交林与云杉纯林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云杉混交林相比,云杉纯林具有较大造林密度和林木蓄积量,具有更高的经营利用价值;而云杉×沙棘混交林具有复层拦蓄,具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益;在生长期(2005~2014年)年降水量450.9 mm的情况下,云杉纯林与混交林2 m内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16.91%和12.43%,说明云杉纯林土壤水分适宜性高于混交林,具备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结论】半干旱区漏斗式聚流坑和燕尾式鱼鳞坑径流聚集工程效果显著;在节水工程实施中云杉纯林和云杉×沙棘混效林均表现出了较高适宜性和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聚集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 云杉混交型 云杉纯林 林木生长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