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黄渚关幅1∶50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 被引量:2
1
作者 贾祥祥 王树明 +2 位作者 贾儒雅 夏云 任志翔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37-148,10196-10213,共30页
甘肃省黄渚关幅(I47E013015)1∶50 000矿产地质图根据《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2)和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50 000、1∶2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专项填图,并应... 甘肃省黄渚关幅(I47E013015)1∶50 000矿产地质图根据《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2)和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50 000、1∶2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专项填图,并应用室内与室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完成。本图幅矿产地质图重点对泥盆系西汉水群的建造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建立了泥盆纪成铅锌期3个建造单元,即含铅锌碳酸盐岩建造(D1a1a)、富铅锌碳酸盐岩建造(D1a1c)、贫铅锌千枚岩夹灰岩建造(D1a2);建立了图幅内EW向褶皱–断裂构造系统;突出表达铅锌矿含矿建造及与铅锌矿成矿密切相关的特殊岩性层,辅以岩相古地理略图和构造纲要图,创新表达了喷流沉积阶段及热液改造阶段与铅锌矿成矿有关的地质要素。本数据库包含16个地层单位、5期侵入岩、3期构造相关数据、4个同位素年龄数据、12个岩石全分析数据、30个矿点数据,数据容量约为30.6 MB。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示范性成果,可对其他类似区域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成矿田 厂坝 黄渚关幅 1∶50000 喷流沉积 数据库 地质调查工程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在甘肃山羊坝地区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连琛芹 姚佛军 +2 位作者 封志明 杨建民 贾祥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5-1612,共8页
针对单一遥感数据已难以满足地质找矿工作需求的问题,本次研究综合使用雷达数据、光学数据及其他非遥感数据共同服务于地质找矿。以甘肃山羊坝地区为研究区,选择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采用植被抑制法+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研究区的... 针对单一遥感数据已难以满足地质找矿工作需求的问题,本次研究综合使用雷达数据、光学数据及其他非遥感数据共同服务于地质找矿。以甘肃山羊坝地区为研究区,选择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采用植被抑制法+特征向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研究区的蚀变信息;选择PALSAR雷达数据,采用聚焦、多视、滤波、辐射定标、地理编码和增强处理等一系列处理方法制作雷达强度图,提取研究区构造信息。最后利用GIS平台进行遥感、地质及化探等信息的集成与综合分析,最终圈定了具有找矿前景的矿产资源靶区,野外查证发现一处金矿点。此次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表明同时使用雷达数据、光学数据及其他非遥感数据的综合找矿方法,对本地区金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PALSAR 山羊坝 遥感找矿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西秦岭阳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金矿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苏秋红 贾儒雅 +1 位作者 刘鑫 王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4-1211,共8页
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 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细理清构造控矿样式,利用矿区探矿工程资料,提取大量的构造要素,利用构造统计分析及应力分析方法,结合野外现场观察,提出了全新的构造控矿模式。通过研究认为,阳山金矿位于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文县安昌河-观音坝逆冲断裂推覆构造体系前锋断褶带的葛条湾-草坪梁复背斜东部转折端,矿体受褶皱两翼的韧脆性断裂破碎带及其核部楔入式断层控制,总体以北东东向展布为主,平面上呈“网结状”展布,剖面上倾向既有向北,也有向南,还有近水平的。从而解决了阳山金矿的控矿构造和矿体圈连问题,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中金矿勘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阳山金矿 勉略构造混杂岩带 西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祥祥 贾儒雅 +1 位作者 王树明 胡晓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7-1000,共14页
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云台-迷坝成矿带东段,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卓乌阔组第4段灰岩夹硅质岩建造、灰岩-硅质岩建造2套含矿建造中。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通过开展大石湾钴锰矿区建造构造专项填图,结合探槽揭... 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云台-迷坝成矿带东段,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卓乌阔组第4段灰岩夹硅质岩建造、灰岩-硅质岩建造2套含矿建造中。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通过开展大石湾钴锰矿区建造构造专项填图,结合探槽揭露和老硐编录,分析建造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钴锰矿。研究结果表明,卓乌阔组第4段硅质岩与灰岩接触带(硅钙面)为主要赋矿空间,其次为灰岩-硅质岩建造中层间断裂带。主要控矿构造方向为近EW向;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相对应;加里东晚期是该矿床最主要的初始富集成矿期,印支期是该矿床一个重要的构造期,该期近EW向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对原始沉积层进行叠加改造;燕山期NE向、NNE向压扭性断裂对早期含矿地质体截切错动,并为后期钴锰再次淋滤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为成矿期后构造单元,控制钴锰最终成矿的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锰矿床 含矿建造 黑色岩系 沉积型矿床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银虎 尹刚 +1 位作者 龚泽强 郭明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3-1535,共13页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稀土元素分析发现,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与地层围岩有明显差异。对矿石中的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硫化物δ^(34)S值介于-5.7‰~2.0‰之间,均值为0.38‰,δ^(34)S值频数分布比较集中,具有以近零为中心的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矿石中硫的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湘潭子金矿区矿石的δ^(18)O_(H_(2)O)值介于3.44‰~9.65‰之间,均值为6.29‰,δD介于-120.10‰~-79.00‰之间,均值为-100.47‰,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铅同位素特征显示湘潭子金矿区铅的演化与岩浆作用和造山运动关系密切。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湘潭子金矿的主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湘潭子金矿是印支晚期含成矿物质和流体的岩浆上侵,受浅部断裂系统控制的脉状矿体。湘潭子金矿的发现及成因研究对西秦岭地区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湘潭子金矿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2 位作者 赵海涛 胡晓隆 王利晓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2-91,共10页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红层地层与下伏老地层以及不同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红层沉积序列及岩石学特征和红层地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重新厘定了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的红层沉积地层地质格架。研究表明,西秦岭漳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系统,即①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砾岩。②中新统红色砾岩、砂岩、黏土岩和深紫色-灰色泥岩、灰色泥灰岩、蒸发岩系。③上新统河流相砾岩层(韩家沟砾岩)和F1断层以北的红色洪积砾岩层。三套红层地层之间都为角度不整合面分割,相对地质关系清晰,沉积岩石特征差异明显,尽管由于断层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地层格架。三套红层地层系统反映了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环境和古地貌演化过程,为研究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向东北缘的扩展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中一新生代 红层地层 角度不整合 砾岩 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1 位作者 胡晓隆 赵海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0-244,共15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远程构造响应的时间与方式等科学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地质约束。本文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渐新世—中新世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序列和沉积旋回特征以及盆地边界断裂之间的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分析,认为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具有拉张伸展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渐新世—中新世断陷盆地的确定,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青藏高原构造挤压缩短作用至少在盆地沉积充填阶段尚未扩展到西秦岭北缘及以北地区。而漳县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地层褶皱缩短变形以及之后角度不整合在漳县含盐红层盆地之的上新统韩家沟粗砾岩,可能记录了西秦岭北缘由伸展边界向挤压缩短逆冲边界的转换过程。因此,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成为青藏高原体系组成部分是在上新世的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封闭-构造反转之后。这一认识对地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高原隆升和构造挤压早在渐新世就已经波及西秦岭北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漳县含盐红层盆地 沉积序列 伸展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东段秦岭大堡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构造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温志亮 李普涛 +1 位作者 郭周平 吴金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26-133,共8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以及岩石学、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将西秦岭东段天水地区原秦岭大堡花岗岩岩基进一步解体为加里东期百花岩体和印支期大堡岩体。百花岩体具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大堡岩体岩石化学...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以及岩石学、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将西秦岭东段天水地区原秦岭大堡花岗岩岩基进一步解体为加里东期百花岩体和印支期大堡岩体。百花岩体具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大堡岩体岩石化学以高酸度(平均为73.71%)、高碱度(8.50%~9.19%)、低铁镁为特征,次铝-过铝质岩石类型,属钙碱性-偏碱性系列;∑REE=183.27×10^(-6)~267.05×10^(-6),以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7~0.63)为特征;(^(87)Sr∕^(86)Sr)_0介于0.706 3~0.7077,氧同位素δ^(18) O介于+9.12%^+9.86‰,属壳源花岗岩类,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大陆抬升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岩基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西秦岭 大堡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地质构造与地热资源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龙登红 周小龙 +4 位作者 杨坤光 辜平阳 高银虎 王树明 陈桂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1-731,共11页
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分布大量地热田,主要有青海共和—贵德地热田、甘肃张掖盆地地热田、甘肃天水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等,所有地热田系统整体围绕青藏高原边缘呈带状展布,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对该区域多个地热田进行分析,均... 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分布大量地热田,主要有青海共和—贵德地热田、甘肃张掖盆地地热田、甘肃天水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等,所有地热田系统整体围绕青藏高原边缘呈带状展布,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对该区域多个地热田进行分析,均具有深部热源垂直传导供热、深大断裂和其发育的次级断裂为有利通道等特性。青藏高原深部分布多个通道流,在地震层析成像观测结果、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资料上均有显著反映,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壳低速-高导层是部分熔融层的岩石学证据亦被证实。主要地热田均分布在通道流沿线,根据地热田的研究成果,认为下地壳的通道流不仅为地热田提供热源,形成明显的大地热流异常区带,通道流区域的地壳厚度减薄、构造活动增强,热流易于向上传导运移。文章综合分析后初步建立了地热分布与通道流关系模型、与通道流相关的地热田地热模型,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分布的多个地热田均受控于其深部的通道流;通过对该区域地热资源前景进行分析,认为甘肃天水地区位于通道流的交汇部位,地热资源前景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青藏高原 通道流 天水地热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厂坝矿集区十里铺幅和黄渚关幅1∶50000地球化学数据集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云 贾祥祥 邴明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19-136,10173-10195,共41页
甘肃省厂坝地区位于厂坝-页水河华力西、印支期铅锌金银成矿带,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厂坝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化处理了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矿产分布和找矿标志数据,重点在十里铺幅和黄... 甘肃省厂坝地区位于厂坝-页水河华力西、印支期铅锌金银成矿带,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厂坝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化处理了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矿产分布和找矿标志数据,重点在十里铺幅和黄渚关幅开展1∶50 000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共采集8 694件样品,为2 911件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样品做了含量分析,主要采样介质为构造充填物与蚀变岩石,平均采样密度13.02个/km^(2)。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垂直电极–发射光谱法(ES)分析了19种元素(Au、Ag、Cu、Pb、Zn、As、Sb、Bi、Hg、W、Sn、Mo、Cd、Cr、Co、Ni、Mn、Ba、B),总体查明了主成矿元素铅锌金及伴生元素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元素与地层、构造的关系,提出了3个找矿远景区,最终形成1∶50 000甘肃十里铺幅、黄渚关幅地球化学数据集。数据集包含有2 911件样品、每件样品19种元素的原始分析数据表1个,图集1套(含有1张采样点位图、19张元素地球化学图、5张元素组合异常图、1张综合异常图和1张推断解释图)。区内共新发现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344处,综合异常24处。结合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圈出金矿找矿靶区1处、铅锌找矿靶区2处。该数据集为矿产地质调查提供了地球化学信息,对厂坝及周边地区深部找矿预测和基础地质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里铺幅 黄渚关幅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 数据集 地质调查工程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重磁场特征及北中祁连构造边界划分
11
作者 杨柳 冯旭亮 +2 位作者 张健 柴培琪 马佳月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4,共12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技术,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布格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力异常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一级断裂4条,二级断裂54条,一级断裂为构造单元边界。在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中祁连与北祁连的构造边界以平安-乐都-定西-张家川一线为界,即中祁连北缘断裂所在。中祁连与北祁连之间存在1个一级构造单元—北祁连增生楔,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可划分为北祁连岛弧带、北祁连增生楔和中祁连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单元 重磁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覆盖区 祁连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两当县火漆沟地区新发现超大型单体方解石矿床
12
作者 龙登红 杨忠明 +2 位作者 王泽俊 牟银军 柳鑫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5-29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方解石是天然碳酸钙的一种结晶矿物,是重质碳酸钙最主要原料,被业内称为“工业粮食”、“工业味精”,在化工、医药、食品、纺织、造纸、塑料、橡胶、饲料、水泥、涂料等产品中广泛使用。目前作为重质碳酸钙原料的... 1研究目的(Objective)方解石是天然碳酸钙的一种结晶矿物,是重质碳酸钙最主要原料,被业内称为“工业粮食”、“工业味精”,在化工、医药、食品、纺织、造纸、塑料、橡胶、饲料、水泥、涂料等产品中广泛使用。目前作为重质碳酸钙原料的方解石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碳酸钙 重质碳酸钙 结晶矿物 工业味精 西北地区 方解石矿床 超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猪婆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焦阳 冯俊环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猪婆沟金矿位于西秦岭之北秦岭鸳鸯镇-关子镇蛇绿混杂岩带的反“S”形构造的转折端,金矿体赋存在早古生代李子园群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和NE向韧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矿床热液期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 猪婆沟金矿位于西秦岭之北秦岭鸳鸯镇-关子镇蛇绿混杂岩带的反“S”形构造的转折端,金矿体赋存在早古生代李子园群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和NE向韧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矿床热液期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为-4.8~-4.3℃;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为-5.3~-0.1℃。该阶段含子晶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1.3~198.6℃,平均为160.7℃;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8.9~285.3℃,平均为174.1℃。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值为130~170℃,峰值范围较宽。流体盐度为1.40~8.28%NaCleqv,平均为5.84%NaCleqv,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征;石英δ18OH2O值为-3.29‰~4.42‰,δD值为-110.1‰~-86.6‰,成矿流体来源于原生岩浆水,在岩浆分异成矿的过程中,大气降水的含量逐渐增多。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和毒砂δ34S值为10.7‰~11.5‰,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岩浆岩和地层;Pb同位素组成相似,主要来源于造山带铅,有部分上地壳铅和地幔铅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和地层两个端元,具有多期次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猪婆沟金矿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同位素地球化学 猪婆沟金矿 西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土壤修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峰 翟良良 +1 位作者 杨霄 杜凭国 《河北农机》 2024年第8期87-89,共3页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来危害人体健康。据统计,在众多污染物中,重金属污染是污染面积最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严重...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来危害人体健康。据统计,在众多污染物中,重金属污染是污染面积最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本文就针对受Cd(镉)、Pb(铅)、Cr(铬)、As(砷)、Hg(汞)5种常见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土壤,提出农艺调控技术和生物改良技术两类技术方法,以及喷施叶面阻控剂、深翻耕、增施有机肥、生物改良剂、土壤重金属修复剂5种修复治理措施。通过以上修复治理措施的实施发现,土壤中游离态的重金属离子活性明显降低,较好地控制和减少了重金属离子通过农产品根系向可食部位的迁移和富集,保障了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污染耕地土壤 农艺调控技术 生物改良技术 农产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湘潭子金矿深部找矿取得新发现(6.358 t)
15
作者 宋欣 严康 +3 位作者 王超 李伟 马俊兴 罗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5-210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湘潭子金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北中秦岭褶皱带接合部位的商丹蛇绿混杂岩带中。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发现李子、湘潭子、柴家庄、水硐沟、大店沟、九条沟等... 1研究目的(Objective)湘潭子金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北中秦岭褶皱带接合部位的商丹蛇绿混杂岩带中。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发现李子、湘潭子、柴家庄、水硐沟、大店沟、九条沟等大中型金矿床10余处。湘潭子金矿自1996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以来,截至2008年6月30日,累计探明金资源量6760 kg,经历了多年的开采后,采矿权范围内资源面临枯竭,迫使矿山必须在深部找矿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中型金矿床 秦岭褶皱带 西秦岭 成矿条件 大地构造 地质勘查工作 采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区寻找隐伏矿的地球化学方法:构造地球化学测量 被引量:13
16
作者 程志中 袁慧香 +4 位作者 彭琳琳 卢国安 贾祥祥 邴明明 林成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是在基岩出露区发现深部矿化信息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构造地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发展历程。为解决岩石样(构造岩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提出了方格采样法,即在每个采样网格内多点...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是在基岩出露区发现深部矿化信息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构造地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发展历程。为解决岩石样(构造岩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提出了方格采样法,即在每个采样网格内多点采样组合分析采样方法,采集以构造破碎带物质、裂隙充填物、蚀变岩石、矿化岩石等为主的能反映深部矿化信息的样品。利用该方法在甘肃西和地区进行了1∶50000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试验,采用500 m×500 m的采样网格,在每个采样单元中采集6~8个子样组合,分析了其中的Au、Ag、Pb、Zn等19种元素,圈定了较好的金地球化学异常,经查证发现了金矿体。在江西岩背锡矿外围开展1∶10000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试验,采用100 m×100 m的网格,采集构造裂隙样品,圈定了Sn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圈定的Sn地球化学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发现深部隐伏Sn矿体。不同比例尺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试验表明,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在基岩出露区能有效发现深部矿化信息,在寻找隐伏矿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中国黔西南地区寻找卡林型金矿和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岩覆盖区找矿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覆盖 隐伏矿 构造地球化学 裂隙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中段木垒地区七角井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龙登红 王思成 +4 位作者 郝贺超 慕旭峰 王亮亮 梁明宏 高晓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3,共11页
博格达构造带木垒地区早石炭世七角井组内发育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火山岩的SiO 2含量在48%~65%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具有Daly成分间断。其玄武岩具有贫K富Na、富Ti、富Al和Mg的特征,K 2O/TiO 2、K 2O/P 2O 5值高且变化范围较大,总体显示玄... 博格达构造带木垒地区早石炭世七角井组内发育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火山岩的SiO 2含量在48%~65%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具有Daly成分间断。其玄武岩具有贫K富Na、富Ti、富Al和Mg的特征,K 2O/TiO 2、K 2O/P 2O 5值高且变化范围较大,总体显示玄武质岩浆后期存在轻度地壳混染作用;英安岩具有贫K富Na、低Ti和P,和共生玄武岩的特征不同。玄武岩轻稀土中度富集,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存在中等分异;英安岩相对于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高于2~3倍,轻重稀土分异明显,显示为右倾且斜率较大的配分模式,具有较强的负Eu异常(δEu=0.89~0.93)。玄武质岩浆可能为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形成,英安质岩浆可能为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综合分析认为博格达早石炭世处于弧后裂陷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 木垒 七角井组 双峰式火山岩 弧后裂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中段木垒地区基性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龙登红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9,共15页
博格达造山带大量分布基性岩,其成因研究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博格达造山带中段木垒地区的基性岩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初步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为博格达造山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绿... 博格达造山带大量分布基性岩,其成因研究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博格达造山带中段木垒地区的基性岩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初步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为博格达造山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绿岩的SiO_(2)含量为47.71%~53.7%,K_(2)O含量为0.61%~1.87%,Na_(2)O含量为2.97%~5.14%,显示富钠贫钾特征,属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Mg#值为29.80~47.89,远低于原始玄武质岩浆的参考数值65,表明区内基性岩可能是原始岩浆经历较强程度分异作用后的产物;分异指数(DI)均大于35.00,固结指数均远小于30,均显示辉绿岩分异程度较高。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较高稀土总量、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右倾模式,相对富集Rb、Ba、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i、Hf、Zr等高场强元素。辉绿岩锆石U-Pb年龄为(305.9±3.1)Ma;辉绿岩岩浆可能源于亏损尖晶石橄榄岩相至原始尖晶石橄榄岩相之间,为较低程度部分熔融及分异演化综合作用形成的产物,为晚石炭世博格达弧后裂陷盆地晚期局限性伸展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基性岩 弧后裂陷盆地 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迷坝岩体的含矿性及找矿潜力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勇 龙登红 程鹤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5,共10页
靠近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北侧的迷坝岩体形成于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的陆缘造山带构造环境,长期以来找矿前景不明。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对迷坝岩体含矿性取得重要认识,迷坝岩体2期侵位特征明显,后期侵入体是成矿地质体,有形... 靠近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北侧的迷坝岩体形成于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的陆缘造山带构造环境,长期以来找矿前景不明。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对迷坝岩体含矿性取得重要认识,迷坝岩体2期侵位特征明显,后期侵入体是成矿地质体,有形成斑岩型白钨矿成矿条件;岩体接触带蚀变范围广,是寻找热液充填、交代型钨铜钴矿的有利部位。本区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坝岩体 钨铜钴矿 含矿性 找矿潜力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