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爆破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玉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4期61-61,68,共2页
边坡灾害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环保项目,对保护自然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乱砍滥伐等因素,对山体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山体留下陡峭的边坡结构,滋生了很多自然灾害。由于边坡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在治理过程中往... 边坡灾害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环保项目,对保护自然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乱砍滥伐等因素,对山体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山体留下陡峭的边坡结构,滋生了很多自然灾害。由于边坡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在治理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爆破技术。科技的发展,让爆破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边坡治理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边坡治理以及爆破技术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以及环境,爆破技术难点、设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边坡治理中爆破工程安全防护,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地质灾害 爆破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等尺度物理模型试验的地埋管换热性能关键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春磊 张佳乐 +3 位作者 李玉山 何剑波 谭松成 骆进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地埋管换热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由于现场测试难度大、耗时长和费用较高,前人大多仅针对单一因素展开研究,缺乏对其关键因素的系统了解。提出了一种水平等尺度模型平台,该平台可多次重复测试不同影响因素对地埋管换热效果的影响,在验... 地埋管换热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由于现场测试难度大、耗时长和费用较高,前人大多仅针对单一因素展开研究,缺乏对其关键因素的系统了解。提出了一种水平等尺度模型平台,该平台可多次重复测试不同影响因素对地埋管换热效果的影响,在验证了水平等尺度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测试了三进一出型和单U型地埋管的换热效率,并进一步测试了管间距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地埋管换热效率的机制。结果表明:在1.0和2.0 kW 2种功率下,与单U型地埋管相比,三进一出型地埋管的钻孔热阻分别降低了10.2%和35.9%,平均能效系数分别提高了3.4%和28.8%;当三进一出型埋管间距由60 mm增加至120 mm时,钻孔热阻降低了28.7%;管壁厚度的增大导致地埋管出口水温呈线性升高,管壁热阻也呈线性增大;扩大管间距时,出口流体温度和钻孔中心点处温度降低,这说明扩大管间距可以充分降低管间热干扰,达到提升换热效率的目的。因此,三进一出型地埋管充分利用了减薄进水管壁以减少热阻、增加出水管壁厚度以减少热损失的特点,且通过多管增大换热面积、增加管间距、减少管间热干扰等综合措施,显著提升了地埋管的整体换热效率。研究成果可为地埋管换热性能分析提供重要的实践手段,并为提升地埋管换热效率提供关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性能 水平等尺度物理模型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融合建模和热−流耦合模拟的张掖盆地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
3
作者 尹政 陈庆祥 +2 位作者 何剑波 王春磊 骆进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2,共10页
传统基于已有钻孔数据插值的温压场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地热资源渗流−传热耦合过程,造成对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认识不足。首先基于钻孔信息、物探信息、高程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相互融合,建立了张掖盆地高精确度三维地质模型。对比传... 传统基于已有钻孔数据插值的温压场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地热资源渗流−传热耦合过程,造成对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认识不足。首先基于钻孔信息、物探信息、高程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相互融合,建立了张掖盆地高精确度三维地质模型。对比传统插值模型表明,多源数据融合建模能提升钻孔间地层精度50~300 m。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开展了盆地渗流−传热场耦合数值模拟,对比关键点空间插值法,多场耦合分析更合理地揭示研究区储层温压特征。研究区地热水头在盆地中心靠东南处较高,逐渐向盆地北东方向降低,呈现整体由南东向北西渗流,经断层补给储层,渗流过程中被地温场充分地加热,随后由于储层埋深变浅和盖层变薄失去热量,温度场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中心温度可达78℃。最后,建立了三维地热概念模型,结合构造、水文地质和地热地质条件等综合解释了盆地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较之以往的二维模型,本研究三维概念模型和热−流耦合的方法更准确地描述了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更合理地解释了资源成因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储层地下水由南东向北西渗流过程及盆地地热资源菱形叶状分布的成因机制,为精确圈定地热靶区和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三维地质模型 地热资源 温压特征 成因机制 热−流耦合 多源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稳态线源传热理论的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4
作者 梁昌明 高强 +1 位作者 何剑波 骆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和热耦合剂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通过室内测试对比,验证仪器的测试误差小于5%,表明其准确性满足要求。此外,深入分析砂岩表面粗糙度对结果的影响,有无耦合剂的导热系数测试差异为14.1%。形貌分析揭示样品表面粗糙度较大,证明探头与岩体较接触不良会显著影响测试精度。因此,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为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结构岩体 线热源理论 导热系数测试 表面粗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张掖段不同主体功能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具文 王金哲 +4 位作者 巴淼 黄小龙 姜建旭 汪嘉逸 刘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90-4800,共11页
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可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为精准查明张掖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基于各区县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区和农产品主产区3种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从水资源、排放强度、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4个维度选取合理指标... 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可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为精准查明张掖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基于各区县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区和农产品主产区3种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从水资源、排放强度、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4个维度选取合理指标,构建了复合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了2018—2020年各区县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2018年各区县评价指数介于63.9~79.4,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19年评价指数介于63.2~86.9,临泽县、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20年评价指数介于70.6~88.6,六县区均处于不超载状态,总体张掖市的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良好,且逐年提升。但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和高台县刚脱离“临界超载”,“不超载”状态优势不存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功能区4个指标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重点开发区影响程度较大评价指标为排放强度和水环境质量指数,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水生态指数和水环境质量,农产品主产区为水资源和排放强度指数,在改善提升不同功能区水环境承载力时应注意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张掖市 主体功能区 水环境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近40年来地下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嘉兴 蒙琪 王茜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长期的监测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河中游张掖地区地下水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笔者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遥感解译等方法分析近40年来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化学、黑河出山径流量、气象要素、绿洲面积演变规律,识别... 长期的监测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河中游张掖地区地下水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笔者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遥感解译等方法分析近40年来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化学、黑河出山径流量、气象要素、绿洲面积演变规律,识别地下水环境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部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出山径流量相关性显著,与张掖地区降水量相关性差,气候变化通过影响黑河上游径流量进而对研究区中部地下水水位产生影响,研究区降水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微弱;研究区西部、东部地下水水位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东部山前区受河流弃水量持续增大影响,近年来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西部明花乡至骆驼城一带井灌区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仍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研究区南部山前带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多年保持稳定,其余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直径对旋转圆盘装置空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山 宁望望 +4 位作者 蔡建国 韩洋 赵雷 张雷 葛新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5-138,共4页
空化会造成水力机械发生振动,效率下降,而影响空化的因素有很多。为了研究不同泥沙直径对旋转圆盘空化性能的影响,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某一卧式旋转圆盘进行全流道三相流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圆... 空化会造成水力机械发生振动,效率下降,而影响空化的因素有很多。为了研究不同泥沙直径对旋转圆盘空化性能的影响,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某一卧式旋转圆盘进行全流道三相流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圆盘空蚀源附近压力最大值随泥沙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泥沙直径小于0.040 mm时,压力差随泥沙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当泥沙直径大于0.040 mm时,压力差随泥沙直径先快速增大后基本不变;泥沙分布最少的区域为试件所放置的位置,且随着泥沙直径的增大,旋转圆盘空蚀源附近的最大泥沙体积分数和面积均快速增大;当泥沙直径小于0.060 mm时,旋转圆盘的空化受抑制,当泥沙直径大于0.060 mm时,旋转圆盘的空化受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盘 泥沙直径 空化性能 泥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月牙泉湖水位下降治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平平 王晓丹 +3 位作者 黎涛 刘心彪 缪云腾 刘德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171,共7页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是甘肃省著名风景名胜区。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党河水库的修建,河道断流,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月牙泉湖水位急剧下...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是甘肃省著名风景名胜区。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党河水库的修建,河道断流,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月牙泉湖水位急剧下降,泉湖底多次部分露出水面,造成周围地质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敦煌旅游业的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自1986年开始,有关部门多次对月牙泉湖实施抢救措施。笔者阐述了月牙泉湖水文地质条件、水位下降的原因及治理过程,运用FEFLOW软件模拟分析预测月牙泉湖不同治理方案情况下,月牙泉湖水位及面积变化情况。2018年4月,月牙泉湖治理工程实施后,月牙泉湖水面逐渐上升扩大,效果良好。月牙泉湖水位下降治理的成功经验对于西北干旱地区环境治理与修复具有典型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月牙泉 水位下降 治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尹政 柳永刚 +2 位作者 张旭儒 李玉山 冯嘉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张掖盆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已有勘探资料显示,张掖盆地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通过研究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地温测量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分析了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 张掖盆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已有勘探资料显示,张掖盆地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通过研究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地温测量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分析了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其成因模式。张掖盆地地热田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田,热储为呈层状分布的新近系白杨河组砂岩、砂砾岩,选择钾镁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热储温度为47~82°C,盖层为新近系上新统疏勒河组泥岩及第四系松散地层;地热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水,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南部祁连山区大气降水;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和盆地内NNW向基底断裂是地热流体深循环良好的导水通道,地下水接受补给后沿导水断裂带或岩层孔隙裂隙运移,在深部热传导的增温作用下,赋存于碎屑岩类孔隙之中形成了本区的地热资源。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热水属于溶滤型的陆相沉积水,水化学类型为Cl·SO_(4)—Na型,F-、SiO_(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区内地热水3H值普遍小于2.0 TU,说明形成年代较早;^(14)C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区域地热水形成年龄超过20 ka,反映出地热流体补给路径长、径流缓慢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为张掖盆地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热储 水文地球化学 地热成因 地下水年龄 张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月牙泉湖近百年水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平平 王晓丹 +2 位作者 缪云腾 陈海龙 王舒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19-1625,共7页
敦煌月牙泉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距今约12 ka。因泉湖地处鸣沙山环抱之中,形似月牙并兼具沙水共生的淡水泉湖特征,成为世界瞩目的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地质遗迹。对月牙泉湖近百年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月牙泉湖水位动态变化的... 敦煌月牙泉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距今约12 ka。因泉湖地处鸣沙山环抱之中,形似月牙并兼具沙水共生的淡水泉湖特征,成为世界瞩目的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地质遗迹。对月牙泉湖近百年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月牙泉湖水位动态变化的综合原因可归结为气候和人为因素。1960年开始农业打井灌溉、党河水库和渠系的修建导致地下水补、排失衡,到2001年月牙泉湖水位下降9.98 m,年均下降0.24 m,致使区域性地下水位的下降是造成月牙泉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气温的升高加大蒸发量是月牙泉湖水位动态变化的次要原因。通过月牙泉人工补水工程,2018~2019年月牙泉湖水位上升1.58 m,湖水域面积由9472.59m^2逐渐扩大到13334.75m^2,昔日古人心中美丽的月牙泉面貌再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月牙泉 百年水位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盆地东段“三水”转化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振卿 杨丽萍 赵艳娜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7,25,共4页
利用传统手段与环境同位素技术结合的方法,以水源地建设为例,分析研究了张掖盆地东段地下水资源的可更新性,揭示了水源地及其外围地下水含水层系统之间的补、径、排条件,初步分析了地下水水流系统,由此得出结论:深层承压水越流补给浅层... 利用传统手段与环境同位素技术结合的方法,以水源地建设为例,分析研究了张掖盆地东段地下水资源的可更新性,揭示了水源地及其外围地下水含水层系统之间的补、径、排条件,初步分析了地下水水流系统,由此得出结论:深层承压水越流补给浅层水,同时也是泉水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含水层 深层承压水 环境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山岩体中小“褶皱”的成因探讨
12
作者 郭克超 莫乃明 +2 位作者 姚双福 彭杨宏 袁玲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3-149,共7页
房山岩体中发育一种特殊的"弯曲"现象,它们呈不同于流线、流面的似波状形态,部分地段形成明显的小型尺度的"褶皱"构造,这些"褶皱"仅"单层"局部出现,上下不协调。本文对这些小"褶皱"... 房山岩体中发育一种特殊的"弯曲"现象,它们呈不同于流线、流面的似波状形态,部分地段形成明显的小型尺度的"褶皱"构造,这些"褶皱"仅"单层"局部出现,上下不协调。本文对这些小"褶皱"的形态及产状进行了观测,一方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褶皱"周边地质现象,从宏观上分析它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后期岩体侵位有无成因联系;另一方面根据"褶皱"与围岩(涉及"褶皱"处,围岩均指"小褶皱"的承载岩体,花岗闪长岩)的成分对比和镜下微观"变形"分析,同时结合简单的"应变"测量,针对其成因提出了三种假设分析:挥发分对岩浆组分的迁移、对流条件下的索列特效应、少量基性岩浆与主体花岗质岩浆的不完全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褶皱” 房山岩体 形成机制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