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松 刘晋文 窦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16-4424,共9页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②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③在时间分布上,5—9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月下旬—8月上旬最为严重;④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调查 发育特征 防灾减灾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富赟 张永军 +7 位作者 窦晓东 何斌 田婉婷 祁天君 陈冠 张毅 岳东霞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Ms 6.2级地震,在甘肃省和青海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导致部分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加剧,同时诱发大量新生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类型.震后,通过快速的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获取了此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集,结果显示地震导致新生崩塌灾害多于滑坡,而诱发滑坡数量相对较少,加剧泥石流的数量不多;空间特征表现为受逆冲构造“上下盘效应”和软弱黄土地质环境的显著控制;地貌条件,尤其是坡度、坡向和相对高差显著影响同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次生灾害 类型特征 发育规律 积石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武都区马槽沟泥石流特征及其治理工程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熊木齐 郭富赟 +1 位作者 崔志杰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1-836,共6页
调查了马槽沟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松散物源、降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对比分析1990年竣工和"5.12"汶川地震后新修建的治理工程,研究其工程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马槽沟泥石流属中易发粘性泥石流.1988年... 调查了马槽沟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松散物源、降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对比分析1990年竣工和"5.12"汶川地震后新修建的治理工程,研究其工程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马槽沟泥石流属中易发粘性泥石流.1988年马槽沟实施的拦挡工程使主沟道沟床比降由7.5%降为5.4%,起到了消减洪峰流量和泥沙输移量的作用;2009年新建拦挡工程库区淤满后,主沟道纵比降将变缓为3.77%,沟床平均宽从建坝前6.85 m淤宽到34.9m,百年一遇流量的泥石流在修建拦挡工程前后,经过沟口处的流速将减小54.4%,泥石流输移的最大粒径减小75.5%,说明马槽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减少泥沙输出量,对扼制白龙江武都段河床淤积及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做出贡献,同时为北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以及其他地区类似泥石流沟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坝 工程治理效应 马槽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富赟 孟兴民 +4 位作者 张永军 李松 谢正团 熊木齐 郭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4-610,共7页
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开展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大比例尺风险评估工作部署、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开展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大比例尺风险评估工作部署、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特点,指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递进性的过程.其中致灾体识别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关键环节,易损性评价是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风险区划则是危险性和易损性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区划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岷县耳阳沟“5·10”泥石流基本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富赟 孟兴民 +4 位作者 尹念文 曾润强 王思源 陈冠 谢正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8-632,共5页
耳阳沟泥石流是甘肃省岷县具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沟之一.2010年5月10日,短时强降水导致耳阳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耳阳沟具有支沟泥石流发育、比降大,主沟沟谷宽阔、比降小的特点.泥石流是从其支沟快速冲出,多处堵断主沟又多级溃决、集中冲... 耳阳沟泥石流是甘肃省岷县具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沟之一.2010年5月10日,短时强降水导致耳阳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耳阳沟具有支沟泥石流发育、比降大,主沟沟谷宽阔、比降小的特点.泥石流是从其支沟快速冲出,多处堵断主沟又多级溃决、集中冲出形成大规模泥石流,造成严重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度 耳阳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都匀马达岭地质灾害链的自动化监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禹霏 陈世昌 徐湘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2-488,共7页
贵州省都匀市马达岭地灾体自2003年起间歇发生小规模崩塌,2006年5月18日持续降雨诱发大规模滑坡。崩滑体产生的碎屑流被采空区内蓄积的老窑水卷携并铲刮沟道残坡积物冲向下游形成泥石流。该地质灾害由崩塌、滑坡以及次生泥石流所组成,... 贵州省都匀市马达岭地灾体自2003年起间歇发生小规模崩塌,2006年5月18日持续降雨诱发大规模滑坡。崩滑体产生的碎屑流被采空区内蓄积的老窑水卷携并铲刮沟道残坡积物冲向下游形成泥石流。该地质灾害由崩塌、滑坡以及次生泥石流所组成,呈现连锁反应,形成了崩滑流灾害链。以贵州省马达岭地质灾害链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地质环境条件调研和地质灾害链发育规律研究,确定以雨量、相对位移、倾角、渗压水头、泥位、次声为监测指标,在崩滑体后缘和泥石流沟口部位分别布置了相应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形成了集自动采集、无线传输、数据解析、分析决策和预警预报为一体的地质灾害链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显示,该监测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质灾害链的变形特征,可为该地质灾害链的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流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链 自动化监测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市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 被引量:25
7
作者 黎志恒 张永军 梁收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8-593,共6页
兰州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地矛盾突出,地质灾害发育,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占到致灾总数的90%以上.由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平山造地、绿化灌溉、污水不合理排放、城市垃圾无序堆置,以及矿... 兰州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地矛盾突出,地质灾害发育,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占到致灾总数的90%以上.由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平山造地、绿化灌溉、污水不合理排放、城市垃圾无序堆置,以及矿产资源开采等为主的人类工程活动,成为城市地质灾害频发的触发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各类人类工程活动对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影响,现状台塬坡脚建筑、平山造地等工程形成的黄土边坡,是城市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段,是防治的重点.充分认识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科学合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是有效预防和避险兰州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灾害 人类工程活动 防治对策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滑坡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7
8
作者 黎志恒 文宝萍 +3 位作者 贾贵义 张永军 董抗甲 杨亚兵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776,共9页
以近期开展的区域性调查、勘查项目所得的1031处滑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白龙江流域地质背景和外部环境主要因素中滑坡分布的敏感区段,以及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敏感区段,探讨了各个因素控制和影响滑坡分布的内在机理.研... 以近期开展的区域性调查、勘查项目所得的1031处滑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白龙江流域地质背景和外部环境主要因素中滑坡分布的敏感区段,以及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敏感区段,探讨了各个因素控制和影响滑坡分布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流域内滑坡在以下地段集中分布:中山区、地形坡度15°~45°斜坡区、层状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干段断层10 km范围内、地震烈度Ⅶ~Ⅷ度区、小时最大降雨量35~40 mm地区、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人/km^2地区.巨型滑坡更加密集于中山区、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要断裂带不足5 km范围内以及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中小型滑坡在低山丘陵区、松散土层分布区、白龙江二级及以下支流岸坡上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地区更为集中;大型滑坡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中间.巨型滑坡对断裂、地形、软岩敏感性最强,中小型滑坡对降雨、松散土体、人类活动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滑坡 主控因素 地质背景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东乡县下坪山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许泰 鄂崇毅 蒋兴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225-8235,共11页
黄土滑坡是西北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正确认识黄土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对于开展滑坡灾害风险评价、预测预警、工程治理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保障黄土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解决滑坡在... 黄土滑坡是西北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正确认识黄土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对于开展滑坡灾害风险评价、预测预警、工程治理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保障黄土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解决滑坡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对规划和建设的影响,在对甘肃省东乡县陈家下坪山滑坡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面调查、钻探和探槽等多种手段,结合区域环境详细研究滑坡发育的特征,阐明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水文地质、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滑坡的影响。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评价了下坪山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下坪山滑坡为老滑坡整体复活,属于中型黄土-泥岩滑坡,其运动特征为间隙性下错的牵引式低速滑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该滑坡稳定性的敏感因素;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受裂缝大量发育的影响,局部有发生滑动的可能性,但未来环境变化会导致滑坡整体滑移失稳的可能性大;依据滑体原始冲沟为界将下坪山滑坡分为东西两块,西侧整体稳定性好于东侧,东西两处滑坡块体在遇暴雨或地震沿现有滑面发生再次滑动的可能性较大。在西北内陆暖湿化的大背景下,该区黄土老滑坡存在复活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特征 影响因素 稳定性 下坪山滑坡 东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市区工程地质分区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永军 李松 谢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9-603,共5页
运用兰州市最新地质构造、地震研究成果,结合城镇化进程中兰州市区南北山前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发育,对城市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客观因素.在已有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划分基础上,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重新进行兰州市区工程... 运用兰州市最新地质构造、地震研究成果,结合城镇化进程中兰州市区南北山前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发育,对城市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客观因素.在已有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划分基础上,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重新进行兰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将城区划分为岩(土)体稳定性好、中等及差三个区、六个亚区.其中安宁区迎门滩、七里河区崔家大滩高漫滩岩(土)体稳定性好,工程地质条件好;安宁堡至十里店一带、七里河区职工医院至文化宫一带的Ⅰ、Ⅱ级阶地岩(土)体稳定性中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这些区域可作为城市区今后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分区 兰州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20
11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2”岷县漳县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与影响因子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冠 孟兴民 +3 位作者 乔良 谭龙 郭富赟 张永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0-760,共11页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M S6.6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基础设施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并诱发了一系列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对此次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分...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M S6.6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基础设施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并诱发了一系列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对此次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分布与主要特点进行概括。利用边坡地质灾害数量和面积发育率两个统计指标,对受灾最为严重的岷县灾区的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地质、地震因子变量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地质灾害隐患在高程为2200~2800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0°~15°缓坡内分布最多,坡向为S、SW和W的斜坡在地震作用下易诱发地质灾害,坡位为中坡的边坡内分布地质灾害数量最多;(2)软弱岩层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内泥盆系和二叠系板岩、灰岩岩组内分布近50%的地质灾害,面积发育率最大的则为新近系中厚层软弱泥岩、砂岩岩组。地质灾害主要沿发震断裂通过或距离较近的地方成片集中分布,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距离发震断裂20km以内的范围内;(3)震中距和PGA与地质灾害数量对应关系不明显,但是面积发育率整体趋势是随着震中距增加而减小,随着PGA增大而增加;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随烈度增大而增强;(4)越靠近公路和河流,地质灾害越易发生,集中分布区间分别为距公路0~800m和距河流0~6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分布 主要特征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皋兰山铁三小滑坡形成条件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曾润强 王思源 +4 位作者 曾宇桐 郭富赟 李松 赵岩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3,350,共6页
陡峭的地形条件、软弱的岩土体组合、新构造运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地震及极端季候条件是导致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而人类不合理的开挖、人工绿化灌溉、地震及持续降水则是今后滑坡体局部复活的重要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法,对滑... 陡峭的地形条件、软弱的岩土体组合、新构造运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地震及极端季候条件是导致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而人类不合理的开挖、人工绿化灌溉、地震及持续降水则是今后滑坡体局部复活的重要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发现铁三小Ⅰ,Ⅱ,Ⅱ_1,Ⅲ号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均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地震及暴雨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形成条件 稳定性分析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活动的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蒋秀姿 文宝萍 +3 位作者 蒋树 冯传煌 赵成 李瑞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8-1807,共10页
锁儿头滑坡是甘肃舟曲县城附近一个巨型老滑坡,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处于缓慢活动之中。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表明,锁儿头滑坡长期缓慢滑动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滑坡物质在自重、边界断层活动、白龙江侧蚀和地下水四大因素联合作用下的结... 锁儿头滑坡是甘肃舟曲县城附近一个巨型老滑坡,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处于缓慢活动之中。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表明,锁儿头滑坡长期缓慢滑动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滑坡物质在自重、边界断层活动、白龙江侧蚀和地下水四大因素联合作用下的结果。然而,除自重这个基础因素外,其余三个因素在该滑坡中的作用程度如何,目前尚无定论。笔者在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定量分析了三个因素对滑坡活动速率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组成物质松软的锁儿头滑坡而言,除了其流变性质外,地下水和断层活动是导致滑坡长期缓慢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地下水位上升的作用略大于断层活动;尽管滑坡在不同因素作用后的位移模式基本一致,但位移速率有明显差异;相较于单独自重作用,边界断层活动使滑坡位移速率增大20%~47%;地下水位上升1 m后,滑坡位移速率增大20%~97%,且随着水位上升量的增加,滑坡位移速率进一步增大;白龙江侧蚀仅对滑坡临江前缘部分的位移速率影响较大,但位移速率的增大幅度与白龙江水流速度并无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儿头滑坡 缓慢活动 地下水 断层活动 河流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杜国梁 张永双 +2 位作者 高金川 孙於春 郭长宝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评价,将研究区滑坡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9%,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白龙江两侧以及软弱岩土体分布的区域;中易发区占27.85%;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支流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低易发区占33.09%,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基本上无断裂带通过的区域;其余区域为极低易发区,占25.46%。对比分析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GIS 层次分析法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成良霞 苏生瑞 +1 位作者 李松 张宁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震后崩塌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广泛、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威胁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其形成机理,本文结合对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115条实测剖面的分析,首先把震后公路边坡崩... 震后崩塌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广泛、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威胁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其形成机理,本文结合对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115条实测剖面的分析,首先把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从孕育形成到失稳破坏的演化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原始结构面的形成阶段、潜在变形体的形成阶段、震裂岩体的形成阶段和失稳破坏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可归纳为震裂-滑移式、震裂-倾倒式、震裂-溃屈式和震裂-错断式4种模式,研究成果为灾后公路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崩塌 公路边坡 演化发展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接娘坪变形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韬 徐湘涛 陈世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8-435,共8页
接娘坪变形体位于贵州省都匀市,鉴于该地区的严重变形和可能失稳造成的严重后果,决定对该地区的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对该类型变形体监测预警指标的探讨,结合国内相关项目的经验和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条件,选择了基于GPS的自动化监测技术,... 接娘坪变形体位于贵州省都匀市,鉴于该地区的严重变形和可能失稳造成的严重后果,决定对该地区的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对该类型变形体监测预警指标的探讨,结合国内相关项目的经验和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条件,选择了基于GPS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并辅以表面裂缝监测和降雨量监测。通过对该项目的建设,介绍了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并对一机多天线的技术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通过表面裂缝和表面位移监测数据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印证了GPS在该项目的适用性。自2013年3月至今,该系统的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点累计变形和沉降量最大的点都位于G2号监测站上,且4个监测点的平面变形方向都向煤矿集中开采的南西向,这反映了该坡体的变形主要是与山体下部煤矿开采有关,与当地降雨量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变形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盆地生态脆弱区缓变型地质灾害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涛 杨俊仓 宁立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5-709,共5页
运用生态地质学系统方法,通过对敦煌盆地内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存在月牙泉湖水位下降、天然绿洲和湿地萎缩,以及土地盐渍化、沙漠化等缓变型地质灾害.结合干旱区生态特征分析认为农业生产与水系统循环密切关联,水土平衡... 运用生态地质学系统方法,通过对敦煌盆地内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存在月牙泉湖水位下降、天然绿洲和湿地萎缩,以及土地盐渍化、沙漠化等缓变型地质灾害.结合干旱区生态特征分析认为农业生产与水系统循环密切关联,水土平衡矛盾是主要控制因素.恢复敦煌河道自然水循环系统,建立合理水土的开发利用方式,是缓解盆地内上述地质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缓变型地质灾害 生态灾害 保护对策 敦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FLOW的苏干湖盆地地下水动态数值模拟
19
作者 魏新平 刘兴荣 +3 位作者 王玉昆 黄金燕 马彦杰 李启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651-8658,共8页
利用MODFLOW对苏干湖盆地地下水动态进行数值模拟,并对4种不同调水方案进行50年预测。MODFLOW模拟结果与实测情况拟合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苏干湖盆地地下水动态的预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MODFLOW模拟结果表明:预测50年时间,随着调水... 利用MODFLOW对苏干湖盆地地下水动态进行数值模拟,并对4种不同调水方案进行50年预测。MODFLOW模拟结果与实测情况拟合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苏干湖盆地地下水动态的预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MODFLOW模拟结果表明:预测50年时间,随着调水量的增大,大苏干湖面积缩减率随之增大,且苏干湖盆地地下水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跨流域调水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和空间异质性;综合考虑调水需求以及调水工程对苏干湖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调水方案1.0×10^(8) m^(3)/a较为合适。研究成果可为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苏干湖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及调水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干湖盆地 MODFLOW 调水工程 地下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安宁区凤凰山上洼子滑坡形成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伦国星 崔志杰 +1 位作者 贾昊冉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3-808,814,共7页
兰州市安宁区凤凰山上洼子滑坡是近期首次发生在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且在人类工程活动下直接诱发的特大型滑坡.在野外调查勘察、钻孔及室内土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对上洼子滑坡的形成条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上洼子滑坡体... 兰州市安宁区凤凰山上洼子滑坡是近期首次发生在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且在人类工程活动下直接诱发的特大型滑坡.在野外调查勘察、钻孔及室内土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对上洼子滑坡的形成条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上洼子滑坡体是一处典型的黄土泥岩切层滑坡,属推移式牵引混合滑坡;上洼子滑坡体在天然状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状况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地震加速度为0.2 g时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失稳下滑.通过对滑坡发生条件的研究,以期对西部其他此类地层条件下的工程活动,特别是北环路建设过程中其他地段的开挖及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 稳定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