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松 刘晋文 窦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16-4424,共9页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②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③在时间分布上,5—9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月下旬—8月上旬最为严重;④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调查 发育特征 防灾减灾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泥石流发育特征、成因分析及其危害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秀清 白福 于燕燕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甘肃省是我国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4大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发育有泥石流沟6 260条,这些泥石流沟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河西地区较少。泥石流强烈发育的陇南、甘南山区,地势高差多在1 000m以上,山坡坡度≥30°。区内地质构造复... 甘肃省是我国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4大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发育有泥石流沟6 260条,这些泥石流沟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河西地区较少。泥石流强烈发育的陇南、甘南山区,地势高差多在1 000m以上,山坡坡度≥30°。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广泛分布黄土、泥岩、千枚岩、页岩等软弱易滑岩土体,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地形条件和岩土条件,降雨和地震及人类活动是诱发因素。长期以来,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已给甘肃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造成约3 7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亿。其中,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震惊世界,泥石流地质灾害已严重困扰和和制约着甘肃省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应通过科学规划人类活动,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制约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成因 危害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M^+数据在甘肃省肃北县黑刺沟一带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国荣 芦青山 费一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6-390,共5页
遥感卫星的多光谱数据应用于找矿已取得显著的成效,ETM+数据因涵盖波长范围宽、波段多、价格合理等因素,而逐渐广泛应用。笔者利用ETM+数据到黑刺沟一带进行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提取的蚀变异常与野外地质情况吻合性好,分别提取了铁染和黏... 遥感卫星的多光谱数据应用于找矿已取得显著的成效,ETM+数据因涵盖波长范围宽、波段多、价格合理等因素,而逐渐广泛应用。笔者利用ETM+数据到黑刺沟一带进行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提取的蚀变异常与野外地质情况吻合性好,分别提取了铁染和黏土化蚀变遥感异常,并采用了掩膜技术消除了云、冰雪、盐碱地、盐碱滩和植被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M+数据 蚀变遥感异常 掩膜技术 黑刺沟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地热流体化学及环境同位素特征和形成年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凌鹏 丁宏伟 +2 位作者 张家峰 王玉玺 田辽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6-1504,共9页
利用大量的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δD、δ18O、14C)测试数据,深入分析了隆起山地构造对流型、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流体的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对地热流体的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形成年龄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结... 利用大量的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δD、δ18O、14C)测试数据,深入分析了隆起山地构造对流型、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流体的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对地热流体的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形成年龄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结果表明:隆起山地构造对流型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以断裂上升泉的形式出露,分布于西秦岭-祁连造山带,补给来源为当地及周边大气降水入渗,地热流体形成年龄一般小于5000~30000 a,水质较好,属“开启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层岩性、断裂规模及水热循环方式和深度等明显控制着地热流体化学类型、环境同位素特征和形成年龄。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以管井开采的方式出露;热储埋藏深度小于1600m的地热井,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为当地及周边大气降水入渗,形成年龄一般小于5000~30000 a,水质相对较好,属“半开启-半封闭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埋藏深度介于1600~2600 m之间的地热开采井,主要为地质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古水”,水化学类型复杂且水质较差,地热流体形成年龄介于30000~50000a,属“封闭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层岩性、埋藏深度、地下水在岩层中的滞留时间与循环深度等明显控制着地热流体化学类型、环境同位素富集程度和形成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体 水化学 环境同位素 形成年龄 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直河蛇绿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翔 张本旗 +3 位作者 芦青山 王小平 唐元 杜录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2,共5页
直河蛇绿岩是在北祁连造山带中新发现的,该蛇绿岩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以构造岩片为接触关系.蛇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岩具有大洋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同时具有某些岛弧特征,基性岩类的REE球粒陨... 直河蛇绿岩是在北祁连造山带中新发现的,该蛇绿岩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以构造岩片为接触关系.蛇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岩具有大洋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同时具有某些岛弧特征,基性岩类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超基性岩为亏损地幔源和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混合成因,稀土分配型式不同于典型洋脊玄武岩,源区为亏损地幔和富集地幔的混合源.北祁连自寒武纪末大陆裂解,完成大陆裂陷向洋盆的转化,至奥陶纪形成沟弧盆体系.直河蛇绿岩属于弧后盆地扩张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北祁连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集区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史文全 张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0-500,共11页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集区金资源丰富,已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50余吨。本文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以及大比例尺地质剖面、构造蚀变填图等多元勘探手段,总结归纳大水金矿集区成矿特征与规律,并得到以下找矿信息:区内二...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集区金资源丰富,已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50余吨。本文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以及大比例尺地质剖面、构造蚀变填图等多元勘探手段,总结归纳大水金矿集区成矿特征与规律,并得到以下找矿信息:区内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与金矿关系密切,地层对金矿起赋存定位作用;断裂构造对成矿起主导地位;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之间存在成因联系;蚀变对金矿化起控制作用;土壤测量所圈定的金异常与矿体对应程度高,土壤次生晕是该区找金的直接标志;中酸性侵入体能引起磁异常,而金成矿与中酸性岩体有密切时空关系。根据上述找矿标志,在格尔托金矿矿区新增金资源量10t;在格尔珂金矿深部不仅控制已知矿体的延深,并且发现数条厚大盲矿体,新增金资源量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水金矿 矿集区 找矿标志 找矿潜力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在西口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俞胜 蒙轸 +3 位作者 尤关进 柏崇伟 王小春 刘在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8-845,共8页
通过梳理、筛选1∶20万区化异常,结合成矿地质背景,选择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化探异常,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1∶1万土壤测量等地球化学方法及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等地球物理方法,在物化... 通过梳理、筛选1∶20万区化异常,结合成矿地质背景,选择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化探异常,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1∶1万土壤测量等地球化学方法及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等地球物理方法,在物化探异常对应较好及矿化发育地段,择优开展钻探工程验证,最终发现了西口沟钼矿,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这说明综合运用物化探方法找矿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物理找矿 综合 钼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及其南北地区温泉分布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守训 李百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7,共6页
根据天水及其南北地区温泉分布众多的现象,从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场着手,探讨温泉形成的区域与深部地质构造背景以及热缘机制。区内近南北向隐伏断裂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碱性玄武喷发岩构成近南北向岩浆构造带;在深部软流圈埋深变浅,岩... 根据天水及其南北地区温泉分布众多的现象,从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场着手,探讨温泉形成的区域与深部地质构造背景以及热缘机制。区内近南北向隐伏断裂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碱性玄武喷发岩构成近南北向岩浆构造带;在深部软流圈埋深变浅,岩石圈减薄、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引起莫霍面上隆;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同步出现;地表热流值增高,温泉呈网格状分布。该区温泉是甘肃省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资源有利开发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 温泉 地热地质特征 地球物理特征 隆起断裂对流型 沉积盆地传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重力在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与热储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百祥 滕汉仁 郝林凤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9,共7页
通过区域重力调查,揭示了兰州第三系断陷盆地兰州坳陷的基底构造形态和断裂分布;利用二氧化硅水文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井中测温预测地热异常分布范围;进一步分析兰石厂深孔测井资料,提出热储部位;指出兰州坳陷地热资源的前景和勘查有利... 通过区域重力调查,揭示了兰州第三系断陷盆地兰州坳陷的基底构造形态和断裂分布;利用二氧化硅水文地球化学地热温标和井中测温预测地热异常分布范围;进一步分析兰石厂深孔测井资料,提出热储部位;指出兰州坳陷地热资源的前景和勘查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力 地热勘查 基底形态 断裂构造 热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肃北贾公台金矿构造叠加晕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蒙轸 俞胜 +2 位作者 金治鹏 芦青山 杨怀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1-740,共10页
通过对贾公台金矿开展系统的原生晕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矿区原生叠加晕轴向分带(自上而下):W-Mo-Bi-Ni-Co-Cu-Zn-Pb-Ag-Au-Sb-As,认为区内成矿热液具有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特点,深部前缘晕元素异常发育,预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预测深部盲矿... 通过对贾公台金矿开展系统的原生晕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矿区原生叠加晕轴向分带(自上而下):W-Mo-Bi-Ni-Co-Cu-Zn-Pb-Ag-Au-Sb-As,认为区内成矿热液具有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特点,深部前缘晕元素异常发育,预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预测深部盲矿靶位在3200 m标高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台金矿 构造叠加晕 深部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球物理场信息分析西宁盆地地热地质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斌 何世豪 李百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4,165,共7页
在对西宁盆地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全面探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重力、地震、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等物探资料综合解释,揭示了西宁盆地隆坳构造格局和盆地性状,据地温场分布特征探讨了热储类型,指出西宁盆地中西宁坳陷... 在对西宁盆地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全面探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重力、地震、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等物探资料综合解释,揭示了西宁盆地隆坳构造格局和盆地性状,据地温场分布特征探讨了热储类型,指出西宁盆地中西宁坳陷属张性、张扭性,具有地温场高、地温梯度大的特点,且热储类型具盆地传导兼断裂对流型特征;大通、平安坳陷属压性、压扭性坳陷,地温场、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热储类型为盆地传导型。西宁断陷是地热开发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盆地 地球物理场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地热地质条件 断裂对流型 盆地传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祁连陆块德勒诺尔大型磁铁矿发现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新虎 张翔 +2 位作者 张铖 杨文敏 刘建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9-130,共2页
1区域地质背景德勒诺尔铁矿勘查区,其构造属性位于祁连山造山带中祁连陆块区。属中祁连铁、铜、铬、镍、钨、钼、铅锌成矿带,该带位于平达坂深大断裂带两侧,中、上元古界地层发育,主要分布有长城系南白水河组(Chn)、蓟县系花儿地组(Jxh... 1区域地质背景德勒诺尔铁矿勘查区,其构造属性位于祁连山造山带中祁连陆块区。属中祁连铁、铜、铬、镍、钨、钼、铅锌成矿带,该带位于平达坂深大断裂带两侧,中、上元古界地层发育,主要分布有长城系南白水河组(Chn)、蓟县系花儿地组(Jxh)、青白口系五个山组(Qnw)和哈什哈尔组(Qnh)、寒武系香毛山组(∈xm)及新生界覆盖层。地层褶皱轴向以EW向或NEE向为主,南北翼基本对称,倾角60~70°。伴随强烈的挤压褶皱,形成了一组与褶皱轴向大致平行的压性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造山带 区域地质背景 钙质板岩 祁连山 蓟县系 长城系 碳酸盐岩 地层 褶皱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向阳煤矿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永波 蒙轸 金治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95-105,共11页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向阳煤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45~438Ma,时代属晚奥陶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高硅、富碱、富钙;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弱负Eu异常,显示岩...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向阳煤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45~438Ma,时代属晚奥陶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高硅、富碱、富钙;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弱负Eu异常,显示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La、Th等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U、Nb、Ta、Ti、P、Sr等相对亏损。对花岗岩源区判断,属于S型花岗岩区。微量元素Nb/U值为6.19~9.06,Nb/Ta为9.8~11.1,Zr/Hf为31.5~34.00,La/Nb为2.29~4.49,基本和上地壳平均值接近,进一步说明区内花岗闪长岩主要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南祁连地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强烈,通过构造环境分析认为向阳煤矿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南祁连地体 向阳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砂体预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化清 苏明军 +5 位作者 倪长宽 洪忠 崔向丽 胡凯峰 李政阳 毛俊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格架、地震岩性分析(地震子波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制作等核心研究内容之外,认为以细分岩性为基础的压实校正及古地貌恢复、邻层干涉压制、井-震联动的地层切片浏览、非线性地层切片等技术可准确预测薄砂体平面形态。在精细地层划分方面,地震同相轴的等时性分析技术有助于优选与地质等时界面吻合的同相轴作为层序界面,而基于精细合成记录制作和时深转换的井-震精细对比,可以实现高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追踪解释。薄砂层厚度预测方面,除常用的振幅-厚度分析技术和峰值频率技术之外,认为振幅-频率融合和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等综合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对薄砂体厚度的半定量或定量预测。该方法对准确刻画薄互层中的单砂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单砂体 地震预测 地震沉积学 平面形态 厚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成矿带地球化学块体含矿性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翔 刘建宏 +2 位作者 黎志恒 苏建平 王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8,共7页
北祁连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主要构造单元由微陆块、混杂岩带、蛇绿岩、洋脊—洋岛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及岛弧型沉积岩组成。该成矿带的成矿元素Au、Cu、Fe、Mn、As、Sb、Ba、Cr、N i、Co、V具有强富集特征。文章运用“地球化学块... 北祁连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主要构造单元由微陆块、混杂岩带、蛇绿岩、洋脊—洋岛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及岛弧型沉积岩组成。该成矿带的成矿元素Au、Cu、Fe、Mn、As、Sb、Ba、Cr、N i、Co、V具有强富集特征。文章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对北祁连区域地球化学块体的分布及其与矿产资源潜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利用块体分级建立块体内部结构系列,形成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追索成矿元素逐步浓集的过程,讨论了Au、Cu、Cr、N i、W、Sb等地球化学块体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该成矿带不同建造发育的地球化学块体含矿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块体 含矿性 北祁连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陆内到陆缘:中国东部古近纪断陷盆地的深部背景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威 蒙轸 +8 位作者 许淑梅 李灵波 李建伟 冯怀伟 徐琦松 李萌 张海洋 吴鹏 刘智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7期1-10,共10页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讨论了我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群的深部构造背景,在相对统一的板块构造背景中初步分析了陆缘断陷盆地和陆内断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周边板块主...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讨论了我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群的深部构造背景,在相对统一的板块构造背景中初步分析了陆缘断陷盆地和陆内断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周边板块主要构造运动事件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的一致性进行了简要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内的陆缘和陆内断陷盆地的沉积建造特点和沉降中心迁移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位于中国东部复杂构造体制内不同位置的陆缘与陆内断陷盆地每个构造演化阶段的沉积响应特征及其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将东部陆内和陆缘断陷盆地的沉积建造渐变特征或变异规律与深部构造过程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对深入理解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群系的盆间关系,深入认识新生代断陷盆地浅部过程与深部过程之间的耦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陆内断陷盆地 陆缘断陷盆地 沉积特征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下拉地超基性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费一清 周贤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8-56,共9页
系统研究了西秦岭下拉地超基性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下拉地超基性岩具有低SiO_2、富Mg和贫碱特点;变质原岩主要属于橄榄岩类;不同岩石类型之间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异;下拉地岩体的原生超基性岩岩浆主要起源... 系统研究了西秦岭下拉地超基性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下拉地超基性岩具有低SiO_2、富Mg和贫碱特点;变质原岩主要属于橄榄岩类;不同岩石类型之间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异;下拉地岩体的原生超基性岩岩浆主要起源于上地幔,成因类型属于俯冲带地幔橄榄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壳源物质的加入和海相碳酸盐物质的加入,造成下拉地超基性岩高Al_2O_3、高CaO的特殊地球化学组成特点。笔者对由于蚀变作用影响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拉地 超基性岩 地球化学 岩浆成因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倾斜角法在位场场源边界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少乐 周可法 +2 位作者 王金林 张志欣 张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4-782,共9页
位场场源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分析解释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相邻异常源由于场的叠加而难以区分,尤其是对于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的场源边界的识别。倾斜角法是位场数据处理中常用的边界增强方法之一,能有效突出低振幅、短波长的异常特征。本... 位场场源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分析解释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相邻异常源由于场的叠加而难以区分,尤其是对于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的场源边界的识别。倾斜角法是位场数据处理中常用的边界增强方法之一,能有效突出低振幅、短波长的异常特征。本文基于倾斜角法定义了新的位场边界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倾斜角方程中位场二阶垂直导数与垂向导数水平导数之比进行计算,能有效区分相邻异常源产生的叠加异常,突出叠加异常中不同深度场源的边界特征。通过综合模型和实测数据,并与现有的基于导数的位场边界探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场源深度的变化不太敏感,它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场源边界,区分相邻异常源的叠加异常,尤其对密集型组合地质构造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即使是在场源埋深较大情况下,也能突出叠加异常中不太明显的微弱变化的线性异常特征,以及弱异常源的形态特征,可为精细研究局部地质构造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场 边界识别 叠加异常 增强的倾斜角法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干流地区水资源宏观调控与优化利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福 李文鹏 刘振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近十几年来,由于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少,致使下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本文依据分水目标,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应用优化配置理论,对水资源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近十几年来,由于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少,致使下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本文依据分水目标,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应用优化配置理论,对水资源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宏观调控方案,阐明了中游应加强引输水工程改造、大力推广田间节水工程、充分利用巨厚含水层的调节功能,优化开采地下水,走开源与节流并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宏观调控 正义峡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对工程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昊冉 黎志恒 +2 位作者 伦国星 崔志杰 金凌燕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7-840,共4页
在对兰州市某滑坡的自然形态、地质特征及滑坡变形特征的分析中,发现原边坡在开挖条件下稳定性较好,通过限定条件的二维刚体极限平衡原理进行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证明岩体结构因素对该滑坡的失稳滑动起关键性作尉.借助赤平投影图对... 在对兰州市某滑坡的自然形态、地质特征及滑坡变形特征的分析中,发现原边坡在开挖条件下稳定性较好,通过限定条件的二维刚体极限平衡原理进行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证明岩体结构因素对该滑坡的失稳滑动起关键性作尉.借助赤平投影图对结构面组合与边坡坡面的空间关系进行直观的解析,证明该种岩体结构对边坡稳定非常不利,解释了边坡的失稳原因.通过工程实例指出目前滑坡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岩体结构条件特殊的滑坡稳定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滑坡 公路边坡 岩体结构 赤平投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