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羊河流域水文地质环境与水资源利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理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石羊河流域上游有8条河流,年出山径流总量14.69×10~8 m^3.流域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换关系非常密切.水资源利用的最大特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反复转化重复利用.目前全流域利用地表水量11.514×10~8 m^3,开采地下水13.25... 石羊河流域上游有8条河流,年出山径流总量14.69×10~8 m^3.流域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换关系非常密切.水资源利用的最大特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反复转化重复利用.目前全流域利用地表水量11.514×10~8 m^3,开采地下水13.25×10~8 m^3,总用水量达(含泉水)29.47×10~8 m^3.由于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出现了地下水水质恶化、植被衰亡、下游绿洲萎缩,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地质环境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城区和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及其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荷生 尹政 崔振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13,共10页
根据对地下水的均衡状况、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气象水文条件、地下水流场、区域地质构造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张掖市甘州城区及其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错断了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内的隔水层,使中心地带的基底与祁连山... 根据对地下水的均衡状况、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气象水文条件、地下水流场、区域地质构造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张掖市甘州城区及其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错断了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内的隔水层,使中心地带的基底与祁连山区相连的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变为导水通道,增大了越流补给量,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关于地下水位上升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为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在城区范围内实施水平排水工程措施,在急需解决城区地下建筑物降水的地段和城区东北部的重灾区实施垂直管井排水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上升 地质灾害防治 甘肃省张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质成因及与南方丹霞地貌之对比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宏伟 王世宇 +3 位作者 尹政 姚兴荣 冯建宏 张旭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8,共10页
利用实际调查测试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在简述丹霞暨彩色丘陵区自然地理条件、地层构造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祁连造山带前古生代、古生代—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变化过程。认为丹霞暨彩色丘陵成景地层大约形成于中生代末期100~14... 利用实际调查测试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在简述丹霞暨彩色丘陵区自然地理条件、地层构造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祁连造山带前古生代、古生代—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变化过程。认为丹霞暨彩色丘陵成景地层大约形成于中生代末期100~140 Ma BP前后的早白垩纪,沉积环境为河流-湖泊相红色及杂色层状碎屑岩沉积,总厚度大于5000m。以青藏高原隆升为契机,宏观分析了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青藏、昆(仑山)黄(河)、共和四大构造运动及其由此引起的外动力条件的变化对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各个阶段的演化并最终成型的影响和控制。认为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末期8 Ma BP前后,隆升效应波及到祁连山区,成景地层受到挤压抬升和变形缩短,进而发生轻微褶曲并被长期风蚀、水侵及夷平;6~7 Ma BP上新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的雏形基本形成;昆(仑山)黄(河)运动结束后,大约0.2~0.4 Ma BP中更新世,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已完全形成;共和运动期间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区祁连山平均上升幅度为1.32~2.34 mm/a。微观分析了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及消亡期丹霞地貌的形成机理和外观特征;从沉积物Fe3+/Fe2+含量及当时环境下的氧化—还原程度诠释了彩色地层的形成原因;从沉积环境、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层时代及类型等方面剖析了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与我国南方丹霞地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 彩色丘陵 地质构造 成因 特征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地热流体化学及环境同位素特征和形成年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凌鹏 丁宏伟 +2 位作者 张家峰 王玉玺 田辽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6-1504,共9页
利用大量的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δD、δ18O、14C)测试数据,深入分析了隆起山地构造对流型、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流体的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对地热流体的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形成年龄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结... 利用大量的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δD、δ18O、14C)测试数据,深入分析了隆起山地构造对流型、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流体的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对地热流体的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形成年龄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结果表明:隆起山地构造对流型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以断裂上升泉的形式出露,分布于西秦岭-祁连造山带,补给来源为当地及周边大气降水入渗,地热流体形成年龄一般小于5000~30000 a,水质较好,属“开启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层岩性、断裂规模及水热循环方式和深度等明显控制着地热流体化学类型、环境同位素特征和形成年龄。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以管井开采的方式出露;热储埋藏深度小于1600m的地热井,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为当地及周边大气降水入渗,形成年龄一般小于5000~30000 a,水质相对较好,属“半开启-半封闭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埋藏深度介于1600~2600 m之间的地热开采井,主要为地质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古水”,水化学类型复杂且水质较差,地热流体形成年龄介于30000~50000a,属“封闭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层岩性、埋藏深度、地下水在岩层中的滞留时间与循环深度等明显控制着地热流体化学类型、环境同位素富集程度和形成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体 水化学 环境同位素 形成年龄 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黑河干流中游地区泉水动态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宏伟 徐大录 +1 位作者 赵玉苹 杨建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6-732,共7页
在简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1986-2007年泉水流量系列观测资料,详细论述了区内下降泉、上升泉的年内和多年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1967年、1984年、2006年测区各泉域泉水量和泉水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利用已有的潜... 在简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1986-2007年泉水流量系列观测资料,详细论述了区内下降泉、上升泉的年内和多年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1967年、1984年、2006年测区各泉域泉水量和泉水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利用已有的潜水二维流水量数学模型,推递并建立了利用泉点周围节点水头(水位)预报泉水流量的数学模型,并对测区泉水总量未来15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在现状节水灌溉条件下,由于出山径流量的增加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减少,未来黑河干流中游地区的泉水资源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水资源 动态变化 二维数学模型 预报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舟曲瓜咋沟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瑞 彭杨宏 +1 位作者 王其杰 付江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1488,共8页
2010年,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泥石流的发生及其易发性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分析不同因素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程度,基于对甘肃舟曲瓜咋沟内不同泥石流沟道野外调查资料的总... 2010年,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泥石流的发生及其易发性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分析不同因素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程度,基于对甘肃舟曲瓜咋沟内不同泥石流沟道野外调查资料的总结与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泥石流灾害易发性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与各影响因素间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程度与野外调研结果相一致;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等的影响显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和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沟道长度、岸坡坡度及沟道宽度等分别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研究成果为类似地区泥流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泥石流灾害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理论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哈济党”工程对敦煌盆地地下水位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剑波 李玉山 +2 位作者 胡立堂 尹政 胡彦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3,共10页
国务院批准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旨在缓解敦煌盆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规划的实施,近年来盆地内水面的面积增大,作为规划骨干工程之一的“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必要性得到质... 国务院批准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旨在缓解敦煌盆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规划的实施,近年来盆地内水面的面积增大,作为规划骨干工程之一的“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必要性得到质疑。地下水是盆地重要的水源,也是影响西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的关键因素。为定量分析引哈济党工程不同调水量下盆地地下水位时空演化态势,本研究建立了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型,结合长期观测井和统测井水位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模型应用发现:2010—2018年区域年均地下水储量亏空约0.40×10^(8) m^(3),主要分布于党河洪积扇区和党河灌区北部,但党河灌区和西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地下水储量亏空分别约2.62×10^(6),9.99×10^(6) m^(3)。采用模型预测了调水量为0.80×10^(8),0.90×10^(8),1.00×10^(8),1.20×10^(8) m^(3)/a时,50年后地下水位动态,发现党河洪积扇地下水位回升5.0~20.0 m,月牙泉区地下水位回升7.0~15.0 m,而西湖自然保护区在模拟期内地下水位回升0.5 m以内。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是西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重要和持续的补给水源,“引哈济党”工程将确保西湖地下水位的缓慢回升。研究结果可为“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论证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储量 数值模拟 湿地 敦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田辽西 刘德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4-1844,共11页
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地下水水化学方面的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调查、勘探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 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地下水水化学方面的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调查、勘探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以及硬度值较高,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_(4)^(2-)-Na^(+)型。地下水水质总体能够满足生态屏障区种植旱生、耐盐植被的需要。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超标的高硝酸盐氮水与牲畜粪便污染有关,高氟水的形成受原生地质环境背景影响。成果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程度,亦可为民勤绿洲区保护、北方防沙带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荒漠区 地下水化学特征 高硝酸盐氮水 高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肃南喇嘛湾滑坡特征及其治理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宏伟 李莉 +3 位作者 姚兴荣 赵建宇 毛岳 赵玉苹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67-173,共7页
以野外实际调查及勘探资料为依据,在全面阐述滑坡分布、结构、类型、规模及变形历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震、地层岩性、降水、水文地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对滑坡的影响和控制。根据坡体典型地质剖面,采用传递系... 以野外实际调查及勘探资料为依据,在全面阐述滑坡分布、结构、类型、规模及变形历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震、地层岩性、降水、水文地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对滑坡的影响和控制。根据坡体典型地质剖面,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表明,现状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降雨、地震条件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提出了滑坡的工程治理思路和方案,以期对类似地区的滑坡治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特征 影响因素 稳定性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卫星解译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量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乐 聂振龙 +4 位作者 姜高磊 刘敏 贺鹏 童立强 王具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45,共6页
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大面积调查监测手段,在湖泊演化、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解译国产GF-1、GF-2卫星遥感影像信息,结合实地勘测,解译了巴丹吉林沙漠110个湖泊地质历史时期与现代的湖面高程和边界,总结了湖泊萎缩规律,估算... 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大面积调查监测手段,在湖泊演化、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解译国产GF-1、GF-2卫星遥感影像信息,结合实地勘测,解译了巴丹吉林沙漠110个湖泊地质历史时期与现代的湖面高程和边界,总结了湖泊萎缩规律,估算了两期水量变化。结果显示:湖面高程平均降低9.76 m,面积共减少61.052 km^2(占古湖总面积的75.49%),湖泊群水量共减少4.9亿m^3,说明湖泊萎缩程度高,沙漠干旱化趋势明显;研究区古、今地下水等水位线均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宏观特征,反映了古、今沙漠区地下水相同的补给来源与径流条件;基底凹陷区湖泊萎缩程度较低(如苏木吉林湖),基底隆起区湖泊萎缩程度较高(如雅布赖山前湖泊),萎缩程度的差异性受区域构造基底的控制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古湖高程 湖泊萎缩 水量变化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地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瑞 彭杨宏 +2 位作者 王其杰 汪涛 冯旭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5-623,共9页
矿产资源开发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区域土地资源带来严重影响。基于对甘肃敦煌某花岗岩矿开采状况实地调研,利用灰熵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露天采矿对土地资源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度,建立了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参数的... 矿产资源开发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区域土地资源带来严重影响。基于对甘肃敦煌某花岗岩矿开采状况实地调研,利用灰熵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露天采矿对土地资源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度,建立了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参数的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预估模型。结果表明:采坑对矿区内土地资源影响最为显著,矿堆和矿渣堆的影响接近且较为显著,剥离表土堆和矿区内建筑物的影响接近且较小,矿山道路的影响最小;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采坑开挖面积,并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基于露天采矿挖损和压占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露天采矿对土地资源影响预估模型,其可为预测和评价类似地区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露天采矿 灰熵理论 主成分分析法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瑞 马富存 +1 位作者 郭一兵 毛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结合甘肃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实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5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工程实例表明,所建模型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灾害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逻辑... 结合甘肃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实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5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工程实例表明,所建模型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灾害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且体现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过程中的层次性和全面性;该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泥石流的易发性状况,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较吻合;所建模型为舟曲其它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评价和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克祖 王金哲 +2 位作者 刘学全 宋淑红 孟令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61-64,103,共5页
[目的]确定黑河流域不同地区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状况,对不同区位的地下水污染设防情况给出建议。[方法]采用DRASTIC模型,选择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综合岩性、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净补给量、水力传导系数和地形梯度6个评价因子,构建区... [目的]确定黑河流域不同地区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状况,对不同区位的地下水污染设防情况给出建议。[方法]采用DRASTIC模型,选择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综合岩性、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净补给量、水力传导系数和地形梯度6个评价因子,构建区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黑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差和较差区占平原区面积的52.2%,主要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和沿河道地带;防污性能好和较好区占平原区面积的17.4%,主要分布在各盆地的中部区域;防污性能中等区占平原区面积的30.4%,分布在评价区的剩余地区。[结论]黑河流域的整体防污性能较差,尤其南部山前平原和河道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浅层地下水 防污性能 评价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地下水位上升区环境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来源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丁宏伟 姚吉禄 何江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大量的稳定环境同位素(2H、3H、18O、14C)测试数据和氟利昂(CFC)测年技术,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了张掖盆地及上游山区的大气降雨、冰雪融水、山区基岩裂隙水(泉水)、地表水、盆地内水位上升区泉水、地下水(潜水、浅层承压... 利用大量的稳定环境同位素(2H、3H、18O、14C)测试数据和氟利昂(CFC)测年技术,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了张掖盆地及上游山区的大气降雨、冰雪融水、山区基岩裂隙水(泉水)、地表水、盆地内水位上升区泉水、地下水(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环境同位素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并采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氚值含量衰减规律、氟利昂测年技术方法估算了地下水的水源组成和补给年代,初步探讨了水位上升区深层承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途径。研究结果对于重新认识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氟利昂 地下水位上升 深层承压水 地震 导水断层 张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的赋存和开发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宏伟 张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勘探资料,将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划分为早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下更新统5个层状含水岩组,分别论述了不同含水层的地质构造、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埋藏特征、富...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勘探资料,将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划分为早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下更新统5个层状含水岩组,分别论述了不同含水层的地质构造、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埋藏特征、富水性、地热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重点研究了新近系—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层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自南而北将该含水层划分为山麓褶皱带、中央向斜带、单斜带三个贮水构造带。认为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上游祁连山区水文切割网基准面以下的基岩裂隙水,在地形和重力作用下,通过区域深大水资源循环系统,将山区地下水输送至盆地深部,但由于水循环深度达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径流十分缓慢,深部地下水的补给年龄可能大于1000a,并在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中形成地热,取水温度一般可达60~70℃,预计单井出水量500~80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富水性 水质 补给来源 地热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建忠 魏莉莉 +1 位作者 赵玉苹 丁宏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20-126,共7页
地处我国干旱内陆区的黑河流域,其地表水与地下水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发生着大数量的、有规律的、重复的转化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早在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地矿局等单位率先开展了有关黑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过程研究的国... 地处我国干旱内陆区的黑河流域,其地表水与地下水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发生着大数量的、有规律的、重复的转化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早在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地矿局等单位率先开展了有关黑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过程研究的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丰富的勘查研究成果,促进了这一地区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勘查研究理论的丰富和环境同位素技术的广泛应用,黑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及其循环转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相继完成并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干旱区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但仍存在着水资源转化关系和转化规律还缺乏流域系统研究、中下游盆地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尚不能确定等方面的不足,不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用水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 研究进展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在黑河出山径流量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举 丁宏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1-755,共5页
黑河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中游地区是流域内工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种基地,也是水资源利用量最大和利用率最高的地区,下游是阿拉善高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也是河西走廊等一些重要经济区的生态屏障。... 黑河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中游地区是流域内工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种基地,也是水资源利用量最大和利用率最高的地区,下游是阿拉善高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也是河西走廊等一些重要经济区的生态屏障。文章以黑河莺落峡出山年径流量实测数据系列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拓扑预测方法,建立了GM(1,1)拓扑预测模型群,对2004-2030年莺落峡出山径流量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预报阶段黑河年均径流量为16.11×10m8/a,较现状径流量实测多年均值增加1.24%。预报结果表明:在21世纪开始的若干年内,随着天气系统的变化引起的祁连山中西部降水量的增加和冰川融水的增多,会使包括黑河在内的河流出山径流将呈现一个缓慢的上升趋势,预计这段时间年均流量将高于多年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拓扑预测 GM(1 1) 径流预报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掘进中同步注浆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樊有俊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2-144,共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兴建,盾构施工法被广泛应用并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以某隧道工程施工为背景,介绍了同步注浆技术的应用。根据地层地质条件、地面构建物的情况,就同步注浆原理、目的、工艺、技术参数、浆液配合比及施工注意事项...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兴建,盾构施工法被广泛应用并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以某隧道工程施工为背景,介绍了同步注浆技术的应用。根据地层地质条件、地面构建物的情况,就同步注浆原理、目的、工艺、技术参数、浆液配合比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地铁隧道 同步注浆 技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暴雨型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丽娅 韩丽君 +2 位作者 樊姝芳 张启新 周爱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7-955,共9页
台风暴雨是诱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3年8月台风"尤特"在广东省登录,造成广东兴宁市铁山嶂矿区爆发大型泥石流灾害,下游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实验,对铁山嶂矿区泥... 台风暴雨是诱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3年8月台风"尤特"在广东省登录,造成广东兴宁市铁山嶂矿区爆发大型泥石流灾害,下游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实验,对铁山嶂矿区泥石流的物源组成、沟谷特征、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开采形成的弃填土边坡及矿渣的随意堆放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基础,强降水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台风暴雨作用下,矿渣型物源受沟道限制发生堵塞溃决,放大了泥石流规模,其起动模式为滑塌—堵塞—溃决型。定期清理淤积在行洪通道的废渣可降低该类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泥石流 形成条件 起动模式 台风暴雨 广东兴宁市铁山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变化简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荷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3,共3页
简要介绍了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流域内近5 0年来地表水出山迳流量、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补给量、泉水溢出量、地下水开采量的历史变化,对不同时期地下水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减少的原因。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水资源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