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招崇 毛景文 +2 位作者 杨建民 左国朝 吴茂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7-51,共5页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毛景文杨建民左国朝吴茂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00...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毛景文杨建民左国朝吴茂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中元古代蛇绿岩北祁连山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蛇绿岩 北祁连山西段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勒巴泉群时代的新认识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永忠 左国朝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甘肃北山地区的勒巴泉群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组成,局部夹大理岩、片麻岩及磁铁矿,对其时代归属长期存在争论。作者通过野外工作,查明该群与志留系公婆泉群呈断层接触关系,对侵入该群的角闪岩脉采集样品测... 甘肃北山地区的勒巴泉群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组成,局部夹大理岩、片麻岩及磁铁矿,对其时代归属长期存在争论。作者通过野外工作,查明该群与志留系公婆泉群呈断层接触关系,对侵入该群的角闪岩脉采集样品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644.5±49Ma数据;并据该群的岩石组合、变形与变质程度、含沉积变质铁矿等特征进行区域对比。作者认为该群层位与相邻白湖群基本相当,其时代应属于长城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巴泉群 地层 时代 北山地区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晚震旦世山岳冰川沉积 被引量:2
3
作者 左国朝 张惟国 +2 位作者 张淑玲 刘春燕 冯永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1-46,共6页
甘肃西北和内蒙古西端的北山地区,发育有罗圈冰期和南沱冰期的古冰成岩沉积,在白湖—马鬃山一带构成长达数百公里的山岳冰川隆起带,并分隔了南北两个断陷沉积盆地。其南侧沉积盆地南缘的塔里木古陆当时并没有大陆冰川覆盖,而北侧盆地的... 甘肃西北和内蒙古西端的北山地区,发育有罗圈冰期和南沱冰期的古冰成岩沉积,在白湖—马鬃山一带构成长达数百公里的山岳冰川隆起带,并分隔了南北两个断陷沉积盆地。其南侧沉积盆地南缘的塔里木古陆当时并没有大陆冰川覆盖,而北侧盆地的北部与洋区相连。冰碛物皆来源于山岳冰川隆起带,常以冰筏形式携带到盆地远处坠落,构成环境多样的含冰碛岩的海相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震旦世 冰川 沉积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河北省兴隆一带东西向走滑断裂系统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新虎 宋鸿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2期180-187,共8页
河北省兴隆县一带地处燕山造山带的中段,是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典型地区。该区广泛发育了东西向和北东向联合构造,东西向主走滑断裂呈右行右阶式(P断裂),北东向次级构造由北盘的雁列式褶皱、分枝断裂及南盘次级断裂等组成。燕山台褶... 河北省兴隆县一带地处燕山造山带的中段,是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典型地区。该区广泛发育了东西向和北东向联合构造,东西向主走滑断裂呈右行右阶式(P断裂),北东向次级构造由北盘的雁列式褶皱、分枝断裂及南盘次级断裂等组成。燕山台褶带变形是由尚义─平泉断裂和密云─洪山口断裂在侏罗纪时发生右行走滑形成的,其间的剪切变形带,总体特征类似于一个大型S─C构造或平面对冲构造。区内古基底断裂不仅控制中晚元古代的沉积地层和岩浆活动,而且对中生代的构造变形方式也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走滑断裂系统 复活古断裂 燕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山地区古板块及地体构造的划分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新虎 芶国朝 +2 位作者 田培昭 田黎平 周会武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共5页
祁连山、北山地区在显生宙分属柴达木—祁连、华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等5个古板块。各板块初期均有一元古界陆核组成,陆核边缘及周围即为地斜。地体是以蛇绿岩带及深大断裂围限的岩石组合体。每个地体都是增生于古陆缘带最... 祁连山、北山地区在显生宙分属柴达木—祁连、华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等5个古板块。各板块初期均有一元古界陆核组成,陆核边缘及周围即为地斜。地体是以蛇绿岩带及深大断裂围限的岩石组合体。每个地体都是增生于古陆缘带最基本的一个大地构造单元。从而划分出1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和15个地体。在区域地层层序及分布、构造类型和古地理变化等方面,论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特征及划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古板块 地斜 地体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山古裂谷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新虎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13,共8页
在阿拉善地块南部边缘的龙首山、合黎山地区,发育一套中、晚元古代的沉积-火山岩系。该套岩系是在早元古代克拉通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断陷槽沉积,沉积建造较为特征,火山岩碱质偏高,同时代的酸性侵入岩具有富硅、钾、铝、镁、钙的特点。形... 在阿拉善地块南部边缘的龙首山、合黎山地区,发育一套中、晚元古代的沉积-火山岩系。该套岩系是在早元古代克拉通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断陷槽沉积,沉积建造较为特征,火山岩碱质偏高,同时代的酸性侵入岩具有富硅、钾、铝、镁、钙的特点。形成有深成侵入的镁铁岩-超镁铁岩杂岩体及大量基性岩墙群,产有超大型铜镍(铂族)矿床及一些铀矿床,这一系列特点均与陆缘裂谷带特征有相近之处。该裂谷带是在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元古代早期由于受异常地幔活动,地壳成穹、破裂、扩张,形成中、晚元古代裂谷,并在晚元古代末演变为宽阔的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裂谷基底 火山岩 古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