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的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翠霞 颉继珍 +1 位作者 包琼 雷元奇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53-58,I0001,共7页
甘肃省黄河流域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最终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开展甘肃... 甘肃省黄河流域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最终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开展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安全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并构建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甘肃省黄河流域较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面积较大,健康状态的面积最小;(2)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以较低安全和中度安全为主,较高安全和高度安全面积较小;(3)识别出的生态源地共30块、总面积为8 807.99 km2,生态廊道51条、总长度为3 155.83 km;(4)基于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结果,以及生态源地、生态廊道识别结果,构建了甘肃省黄河流域“四屏七区多组团”的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 生态安全格局 黄河流域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的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包琼 颉继珍 +1 位作者 吴翠霞 雷元奇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13,25,共6页
为明确区域内植被覆盖状态,揭示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进而为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奠定基础,本文利用像元二分法计算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2000-2022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州植被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低植被覆盖度... 为明确区域内植被覆盖状态,揭示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进而为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奠定基础,本文利用像元二分法计算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2000-2022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州植被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低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北部,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甘南州东南部和西南部;2)2000-2022年,植被高覆盖度区域面积减少了88168.75hm^(2);植被低覆盖区域面积增加了3268.75hm^(2);3)2000-2005年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2005-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小于植被覆盖度退化面积;2015-2022年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总体来看,2000-2022年间,甘南州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改善面积为716237.50hm^(2),而退化面积为857193.75hm^(2),植被覆盖度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像元二分法 植被覆盖度 生态环境质量 甘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龙彬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4期139-140,共2页
财政投资是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了保障专项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耕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质量,需要提高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为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和造价控制提供指导。基于此,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 财政投资是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了保障专项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耕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质量,需要提高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为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和造价控制提供指导。基于此,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项目 预算编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翠霞 颉继珍 +1 位作者 包琼 雷元奇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为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1990、2000、201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为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1990、2000、201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结果表明:1)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林地次之,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占甘南州总面积的94.84%;2)1990-2022年甘南州林地、水域、雪/冰、荒地、不透水面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03226.67hm^(2)、3555.72hm^(2)、254.61hm^(2)、2646.18hm^(2)和353.97hm^(2);农田、灌丛、草地和湿地总体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22309.47hm^(2)、34404.66hm^(2)和46829.34hm^(2);3)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60%,且在1990-200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最大,为0.32%;4)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别为202.9812、203.0783、202.9245和202.3178,其土地利用水平呈“增加-减少-减少”的趋势;5)1990-2022年,林地转入面积最大,面积为124098.30hm^(2);草地转出最多,面积为139700.61hm;林地净转入最多,面积为103226.67hm^(2);草地净转出面积最大,为4682.34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甘南州 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程度 动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研究--以榆中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春芳 刘立程 何瑞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随着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生产功能增强同步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的定量化评估成为"生态型"农田建设措施优化与决策的技术前提。论文以榆中县已实施完成的三个典型高标准农... 随着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生产功能增强同步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的定量化评估成为"生态型"农田建设措施优化与决策的技术前提。论文以榆中县已实施完成的三个典型高标准农刚建没项目为例,应用In VEST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生境维持、土壤保持、食物供给和景观美学四项生态系统服务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的变化响应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得研究区田坎系数降低,沟渠道路布局更为合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化程度。但北、中、南部项目由于建设内容的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及格局变化存在较大差异。(2)通过重新分配十地资源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田面坡度,降低了土壤侵蚀,进而改善或提高了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但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却呈现小差异,除了景观美学服务能力变化不明显外,生境维持服务能力稳定中略有提升,土壤保持服务能力得到增强,粮食产量则表现出大幅度提升。(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具有明显的北、中、南部空间差异性,且在项目区内部田块尺度上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景观美学服务能力往北部、中部和南部项目区的响应差异较大。论文最后初步探讨了黄土丘陵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化策略,强调需根据"区域—项目—田块"不同尺度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组合的差异,着眼于生态服务正效应的提升及负效应的降低,确定系统化、差别化、精准化、绿色化的建设内容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土壤碳氮储量 被引量:4
6
作者 包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灌丛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动态特征。【方法】在甘肃舟曲白龙江干旱河谷自然恢复灌丛群落中布设样地,开展群落调查和土壤分层取样,采用环刀法测量土壤容重、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 【目的】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灌丛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动态特征。【方法】在甘肃舟曲白龙江干旱河谷自然恢复灌丛群落中布设样地,开展群落调查和土壤分层取样,采用环刀法测量土壤容重、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结果】随着灌丛群落自然恢复时间的增长,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从恢复5a时的58.18Mg/hm2,经82.48Mg/hm2(8a)、127.24Mg/hm2(15a),逐步增加到原生阶段的213.41Mg/hm2;全氮储量从4.42Mg/hm2(5a),经5.75Mg/hm2(8a)、6.59Mg/hm2(15a),增加到原生阶段的11.85Mg/hm2;土壤碳氮比在5a、8a、15a、原生阶段分别为13.15、14.35、19.31、18.00。【结论】随着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的自然恢复,其土壤结构改善明显,有机碳储量和全氮储量增加明显,干旱河谷灌丛群落土壤储碳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下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薛强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2期39-40,共2页
社会安定、国家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这一重要战略资源,这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受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理念、粗放化的发展模式等影响,使得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极为明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及回收不及时或回收残... 社会安定、国家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这一重要战略资源,这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受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理念、粗放化的发展模式等影响,使得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极为明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及回收不及时或回收残留的农用地膜等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展开相应的研究,并针对常态下农田土壤污染的防治提出针对性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态 农田土壤 污染防治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