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非保护地区域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类型分布现状研究
1
作者 王青青 李广宇 +1 位作者 金秋艳 康希睿 《甘肃林业》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土壤、岩石、水文等自然要素。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根据《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所示,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的非保护地区域有60.23万公顷,占祁...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土壤、岩石、水文等自然要素。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根据《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所示,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的非保护地区域有60.23万公顷,占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总面积的17.5%,涉及酒泉市阿克塞县和肃北县、张掖市民乐县、山丹县和肃南县、武威市天祝县和金昌市永昌县等7个县(区)的72个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面 土地类型 分布现状 保护地 自然要素 公园总体规划 肃北县 天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龙胆科1新记录种——伸梗龙胆
2
作者 金秋艳 李广宇 +2 位作者 康希睿 王青青 白增福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7-89,F0002,共4页
在对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的非保护地区域自然资源现状展开调查时,在张掖市肃南县、酒泉市肃北县采集到三份形态特殊的龙胆属植物标本。经鉴定,采集的龙胆属植物是甘肃省新分布植物—伸梗龙胆Gentiana producta,凭证标本保存于... 在对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的非保护地区域自然资源现状展开调查时,在张掖市肃南县、酒泉市肃北县采集到三份形态特殊的龙胆属植物标本。经鉴定,采集的龙胆属植物是甘肃省新分布植物—伸梗龙胆Gentiana producta,凭证标本保存于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新记录 伸梗龙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两种典型森林群落林下灌草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康希睿 李广宇 +1 位作者 王青青 金秋艳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约70年林龄的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两种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群落特征,揭示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 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约70年林龄的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两种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群落特征,揭示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森林群落标准样地调查中,对胸径≥5 cm的乔木每木检尺,调查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草本)及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森林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林下共记录植物57种,隶属25科44属,其中灌木有9科12属16种,草本有18科33属41种。优势灌木物种为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银露梅Dasiphora glabra和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黑褐穗薹草Carex atrofusca subsp.minor为优势草本物种。相较于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更高,灌草层盖度和草本地上生物量更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更高。在祁连圆柏林群落中,土壤含水率、林分密度、郁闭度和冠幅是影响林下灌木多样性的重要因素;青海云杉林内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林下灌草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灌草层 林分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新能源风电场典型植物土壤碳密度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宋达成 李广宇 +9 位作者 樊林 许劲柏 吴昊 赵鹏 韩生慧 张晓娟 王昱淇 王忠文 马全林 靳承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44,共12页
为探明大型新能源风电场植被、土壤碳密度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揭示风电场运行对局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针对民勤红砂岗新能源风电场5个不同监测区域(上风部、中心、下风部、边缘及外部对照)共45个样方开展植被、土壤调查... 为探明大型新能源风电场植被、土壤碳密度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揭示风电场运行对局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针对民勤红砂岗新能源风电场5个不同监测区域(上风部、中心、下风部、边缘及外部对照)共45个样方开展植被、土壤调查及采样,并基于各样品碳含量测定数据,估算风电场运行对不同监测区域典型植物群落生物量积累和土壤碳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场运行能够显著改变区域植物群落,从而增加不同监测区域植物碳密度差异,外部对照区域植物碳密度平均值约为1.63 t·hm^(-2),而风电场内部各区域植物碳密度平均值约为0.69 t·hm^(-2);风电场运行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监测区域均处于相同水平,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总体保持在21.45~29.67 t·hm^(-2);以40 cm土层深度为节点,风电场不同监测区域0~100 cm范围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总体呈现出浅层土壤(<40 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深层土壤(>40 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性变化特征;植物总生物量是影响研究区植物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风电场 生态影响 生物量 碳密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不同纬度青海云杉及林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武锦艳 张华 李兴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08-8519,共12页
深入探讨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子,对于把握元素循环和量化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实验测定了祁连山北坡不同纬度青海云杉组织及土壤碳(C)氮(N)磷(P)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深入探讨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子,对于把握元素循环和量化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实验测定了祁连山北坡不同纬度青海云杉组织及土壤碳(C)氮(N)磷(P)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皮尔逊相关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及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来揭示祁连山北坡不同纬度青海云杉及林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组织和土壤C、N含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而青海云杉组织N∶P、C∶P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土壤N∶P、C∶P则减小。(2)青海云杉组织养分分配不均衡,C、N元素含量,叶>枝>根,而P元素含量,枝>叶>根,且青海云杉枝、根N∶P均小于14,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生长受土壤N元素的限制。(3)土壤因子(含水量、pH值、容重、SOC、TN、TP及SOC∶TN∶TP)及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变化影响青海云杉组织N、P元素含量,且土壤因子对植物组织N、P、N∶P的解释率大于气候因子,其中,植物叶片N、N∶P与土壤TN、TN∶TP呈正相关(P<0.05),而植物根系N、N∶P值与气温呈负相关、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有助于评估祁连山青海云杉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变化,探索不同纬度青海云杉林养分调控分配机理,以期为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祁连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