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筹甘肃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竟虎 石培基 孙鹏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4,共6页
研究目的:对甘肃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和管制分区,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方向、战略对策和管制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目的:对甘肃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和管制分区,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方向、战略对策和管制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法进行管制分区。研究结果:将甘肃省划分为7个土地利用区和7个管制区。研究结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在综合分析与主要因子评价和地理区划相对一致性基础上,增加了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水平。甘肃省今后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区管制措施及调控指标,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分区 主成分分析 GIS空间分析 统筹土地利用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耕地保有量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鹏举 郑拥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8-512,共5页
耕地具有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确保我国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根本。拟对甘肃省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研究和分析,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考虑规划期间耕地减少和增加的各种... 耕地具有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确保我国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根本。拟对甘肃省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研究和分析,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考虑规划期间耕地减少和增加的各种可能性,估算了耕地的可供给量,最终确定了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并据此提出相关耕地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有量 粮食安全 预测 对策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南部武都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舒和平 齐识 +2 位作者 宁娜 马金珠 张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以甘肃省南部武都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内25个乡镇为评价单元,利用区域危险度及易损度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进行了区域风险评价。区域危险度通过历史灾害资料和野外调查资料整合,同时采用信息量法,以栅格250m×250m基础单元进行评价,获... 以甘肃省南部武都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内25个乡镇为评价单元,利用区域危险度及易损度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进行了区域风险评价。区域危险度通过历史灾害资料和野外调查资料整合,同时采用信息量法,以栅格250m×250m基础单元进行评价,获得了武都区各乡镇的危险度;区域易损性考虑到承灾体的暴露性、敏感性和恢复能力,借助DEA模型和C-D函数计算了武都区各个乡镇的易损值,进而得到了研究区各乡镇的易损分区。通过危险度与易损度耦合,引入区域风险系数,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划分了区域风险等级,绘制了武都风险区划图,同时提出了区域防灾减灾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武都区的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城关镇、东江镇、马街镇、柏林乡、安化镇以及汉王镇的大部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 GIS 易损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平衡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滨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1期179-183,251,共6页
构建了建设用地开发平衡指数评价体系,采用离散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评价甘肃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开发规模的合理性,对部分市(州)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除兰州市外,整体低水平无差异,建设用地供给... 构建了建设用地开发平衡指数评价体系,采用离散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评价甘肃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开发规模的合理性,对部分市(州)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除兰州市外,整体低水平无差异,建设用地供给能力全省具有低水平同质性,建设用地开发平衡度河西地区—陇东南地区—中部地区递减;失衡原因为以兰州市为中心向东南与西北方向表现出开发过度—开发严重不足—开发不足的空间格局;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最平衡城市为金昌市、嘉峪关市,严重失衡城市为定西市。提出平衡化建议:对于过度开发城市的土地利用需"控制规模,提升效率",尝试减量化发展;对于开发不足城市,可从规模和效率两方面保障城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用地 平衡度 开发强度 供给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是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
作者 刘莎 孙鹏举 毛翔南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期60-61,68,共3页
作者阐述了甘肃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论述了现阶段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甘肃省土地整理的主要对策,强调了当前土地整理工作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邓红蒂 李宏 +3 位作者 王恒 汪延彬 李莉 魏菁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以规划评估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以往土地规划实施评价情况,提出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中国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提供思路及参考。研究方法:资料比较与归纳。研究结果: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 研究目的:以规划评估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以往土地规划实施评价情况,提出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中国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提供思路及参考。研究方法:资料比较与归纳。研究结果: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规划评估制度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结合需求、围绕目标,提出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建设的具体建议。研究结论:(1)在《土地管理法》修订及《土地利用规划条例》制定中,应对土地利用规划评估制度的目的、时限、主体、程序予以明确;(2)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完善创新,应扎实开展规划评估工作体系、技术体系等基础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评估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天中 王雯 +1 位作者 刘春芳 赵强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41-147,F0002,共8页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选取指标因子初步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并从水资源供给、水系分布及行政区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使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命名的土地整治两级分区体系,二级分区较为详细。兰州市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5个二级区。[结论]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域在土地综合整理过程中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分区进行整治。各分区应该针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特征,基于生态保护视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西北部生态脆弱区 典型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退耕还草的村域农牧结构优化生产模式——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鹤龄 王润元 +2 位作者 刘春芳 牛俊义 黄文德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0-75,共6页
以退耕还草工程示范区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应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规划调整,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优化后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谷子、糜子、大豆Glycine max... 以退耕还草工程示范区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应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规划调整,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优化后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谷子、糜子、大豆Glycine max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31%、36.75%、71.67%、92.65%、75.32%和67.03%;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97.34%;牛、羊、猪和鸡的养殖数量分别增加53.36%、49.73%、104.87%和19.64%。优化后全村年纯收入可达209 856万元,比优化前2005年(124 628万元)增长了68.38%。优化后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 农业生态系统 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区废弃窑洞复垦潜力分析——以甘肃省西峰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景生鹏 陈亚伟 +1 位作者 郭思岩 缐国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329-331,共3页
以甘肃省西峰区为研究区域,在对研究区域靠崖式窑洞、胡同式窑洞及地坑院窑洞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和法与适宜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价,按照潜力系数进行潜力级别划分,进而分析研究区域废弃窑洞的复垦潜力。结果表明... 以甘肃省西峰区为研究区域,在对研究区域靠崖式窑洞、胡同式窑洞及地坑院窑洞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和法与适宜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价,按照潜力系数进行潜力级别划分,进而分析研究区域废弃窑洞的复垦潜力。结果表明:废弃窑洞的复垦利用方向主要取决于窑洞的类型、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复垦技术和投入水平,按此评价,西峰区废弃窑洞土地总面积为4 731.96 hm2。靠崖式窑洞复垦潜力相对较小,胡同式及地坑院窑洞复垦潜力巨大,废弃窑洞的复垦可有效增加研究区域耕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窑洞 复垦 潜力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晓西 孙鹏举 +1 位作者 陈富 张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针对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保护研究的要点以及生态保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分析了前2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生态保护的保障措... 针对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保护研究的要点以及生态保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分析了前2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生态保护的保障措施.为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插值的农用地单产水平差异性分析——以甘肃省陇东黄土旱塬区为例
11
作者 汪延彬 胡燕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4,36,共6页
利用农用地产能核算外业调查数据,对甘肃省陇东黄土旱塬区农用地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采用了地统计分析法、泛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对比研究法。结果表明:(1)陇东黄土旱塬区南部县区的理论单产普遍高于... 利用农用地产能核算外业调查数据,对甘肃省陇东黄土旱塬区农用地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采用了地统计分析法、泛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对比研究法。结果表明:(1)陇东黄土旱塬区南部县区的理论单产普遍高于北部县区,中部县区的理论单产最高;(2)陇东黄土旱塬区可实现单产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崆峒区中部的可实现单产最高,合水县东北部、宁县西南部、西峰区南部、泾川县中部及灵台县北部的可实现单产次之;(3)在崆峒区、崇信县、灵台县和泾川县境内存在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较高单产水平带状区域。研究结论:(1)基于地统计分析法的空间插值可用于了解区域农用地单产水平的空间分布特性;(2)陇东黄土旱塬区中部地区应作为未来农用地管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单产 空间插值 陇东黄土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类型划分——以甘肃省176个建设项目为例
12
作者 郭思岩 赵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200-202,共3页
合理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是从用地源头上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手段。如何识别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特点,划分项目用地类型,对于宏观调控各类项目用地、制定差别化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2013—2015年实际发生的176个建设项... 合理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是从用地源头上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手段。如何识别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特点,划分项目用地类型,对于宏观调控各类项目用地、制定差别化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2013—2015年实际发生的176个建设项目为基础,通过选取影响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主要规模因素,利用回归分析测算各类项目单位用地,并对项目用地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各类建设项目规模用地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可以将4类建设项目划分为规模集约型、规模低效集约型、规模线性扩展型3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提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节约集约利用 用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甘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海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3期25-28,共4页
随着甘肃省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土地问题,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质量有所退化。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省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保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诱因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单... 随着甘肃省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土地问题,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质量有所退化。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省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保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诱因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单一、耕地保护政策滞后。要解决当前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基于此,本文以服务甘肃经济发展为目的,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趋势,分析耕地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总结出甘肃省耕地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经济发展 耕地保护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
14
作者 周欣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194-196,262,共4页
基于对甘肃省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地调研,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状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2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区情况,从工程量、项目资... 基于对甘肃省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地调研,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状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2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区情况,从工程量、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项目取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资源条件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rcGIS建立县级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15
作者 周欣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5期259-261,共3页
以古浪县为例,根据当地基本农田现状,运用Arc GIS10.2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年度遥感监测影像数据进行有效核查比对。通过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确定了保护目标,落实了空间位置,实现动态管理,为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永久性基本农田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耕地面积预测及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全喜 孙鹏举 +2 位作者 刘学录 李尚泽 高建存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分析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以便科学预测耕地资源数量,为保护耕地资源服务。[方法]以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尝试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耕地面积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对耕地面积... [目的]分析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以便科学预测耕地资源数量,为保护耕地资源服务。[方法]以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尝试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耕地面积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对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高,结果稳定。它预测出2020,2025,2030年的耕地面积分别为4.515×10~5,4.513×10~5,4.512×10~5 hm^2,呈现减少的趋势;主要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排序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结论]随机森林算法适合于耕地面积预测,且能够测度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 随机森林算法 预测 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效益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滨榕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42-46,62,共6页
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已开展近5年,本文从生态环境改善、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精准扶贫和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实施的综... 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已开展近5年,本文从生态环境改善、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精准扶贫和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显著,为我国西部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地城市生态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和新典范,今后可在类似低丘缓坡黄土沟壑区推广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未利用地开发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消耗指数时空差异分析
18
作者 庞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78-179,202,共3页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基本单元,采用土地消耗指数和变差系数,将建设用地和GDP结合,对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甘肃省土地消耗指数由2006年的500.32hm...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基本单元,采用土地消耗指数和变差系数,将建设用地和GDP结合,对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甘肃省土地消耗指数由2006年的500.32hm^2/万元下降为2013年的152.16 hm^2/万元,降低了69.59%,表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在不断提高;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差异性在逐渐缩小,差异程度由2006年的0.96下降到2013年的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消耗指数 变差系数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永侠 施彦如 +3 位作者 孙婷 孟丹 卜春燕 王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9-247,共9页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适宜性 空间聚类 SKATER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E-CA模型的嘉峪关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任君 刘学录 +2 位作者 岳健鹰 王永豪 张天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119,共9页
以中国西北绿洲工业城市嘉峪关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地理优化模拟系统(Geo SOS)的MCE-CA模型,整合"正规划"和"反规划"理念,研究了嘉峪关城市2020年和2030年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以期为嘉峪关市土地利用... 以中国西北绿洲工业城市嘉峪关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地理优化模拟系统(Geo SOS)的MCE-CA模型,整合"正规划"和"反规划"理念,研究了嘉峪关城市2020年和2030年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以期为嘉峪关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研究的19 a间,嘉峪关市扩张迅速,2014年的城市用地面积是1995年的2.1倍,城市外围轮廓形态的紧凑度呈减小的趋势,由1995年的0.25减小到2014年的0.14,城市蔓延性增长特征明显。斑块密度逐渐增大,由1995年的0.02增加到2014年的0.12,城市发展趋于松散,城市用地破碎度增加,城市用地连通度下降。(2)嘉峪关市2020年和2030年的弹性城市开发边界规模分别为106.78 km2和149.35 km2,刚性城市开发边界为246.92 km2。(3)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提升了嘉峪关市紧凑度和连通度,城市用地紧凑度指数增加了0.014和0.015,斑块密度指数下降了0.003和0.002,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遏制了城市蔓延式的发展趋势,更符合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要求。应用MCE-CA模型实现了影响城市发展因素的量化和空间表达,将"反规划"理念和GIS空间技术应用到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实践中,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准确的结果,且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城市 城市开发边界(UDB) MCE-CA模型 嘉峪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