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重组蛋白快速诊断试纸条研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少华 骆学农 +5 位作者 郑亚东 李克生 景志忠 蒋韬 赵松波 才学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68-972,共5页
目的以猪带绦虫六钩蚴重组蛋白(TSOL18)为抗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猪囊虫抗体检测方法,评价其血清学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TSOL18重组蛋白,将兔抗TSOL18-GST-IgG和TSOL18重组抗原分别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的质控线和检... 目的以猪带绦虫六钩蚴重组蛋白(TSOL18)为抗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猪囊虫抗体检测方法,评价其血清学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TSOL18重组蛋白,将兔抗TSOL18-GST-IgG和TSOL18重组抗原分别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的质控线和检测线上,与PVC垫板等部件按顺序装配成猪囊虫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用该试纸条检测猪血清样品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该试纸条与全囊虫抗原ELISA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12/16)和95.2%(40/42),与剖检计数法的相对敏感性达80.0%(12/15)。试纸条在4℃存放12个月,检测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结论基于TSOL18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操作简单、快速敏感、稳定性好,可用于猪囊虫病感染的诊断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虫病 TSOL18重组蛋白 胶体金 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六钩蚴重组蛋白TSOL18与BSA偶连蛋白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少华 李克生 +3 位作者 景志忠 杜惠芬 骆学农 才学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应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MBS(间-马来酰亚胺苯甲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将猪带绦虫六钩蚴18ku重组蛋白(TSOL18)和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连接,制备连接蛋白BSA-TSOL18,用以增强TSOL18的免疫原性.连接蛋白利用快速脱盐柱分离技术进... 应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MBS(间-马来酰亚胺苯甲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将猪带绦虫六钩蚴18ku重组蛋白(TSOL18)和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连接,制备连接蛋白BSA-TSOL18,用以增强TSOL18的免疫原性.连接蛋白利用快速脱盐柱分离技术进行纯化;纯化后应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证明二者的结合情况;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不同摩尔比连接产物中抗原部分的活性.结果表明:TSOL18与BSA偶连摩尔比为1∶3时连接有效,且对抗原活性影响小,可满足进一步免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MBS TSOL18 BSA 蛋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制备寡聚核苷酸 被引量:1
3
作者 廖世奇 周向军 +2 位作者 李安敏 王黎 顾春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3,共5页
建立了用Source 15Q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寡聚核苷酸的方法.在pH 9.0,以20 mmol/L Tris-HCl缓冲液+2.0 mol/L NaCl为流动相,线性浓度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 mL/min的分离条件下,能很好地分离18-78 mer的合成寡聚脱氧... 建立了用Source 15Q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寡聚核苷酸的方法.在pH 9.0,以20 mmol/L Tris-HCl缓冲液+2.0 mol/L NaCl为流动相,线性浓度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 mL/min的分离条件下,能很好地分离18-78 mer的合成寡聚脱氧核苷酸和PCR的单双链产物,探讨了流速和盐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并测得24mer OligoDNA的回收率为90%左右.该方法简便、快捷、分辨率高,可用于寡聚核苷酸、反义核酸药物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SOURCE 15Q强阴离子交换柱 寡聚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的观测
4
作者 王燕琴 李克生 +1 位作者 杜蕙芬 胡永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4-66,共3页
采用细胞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遗传学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在用常规方法制备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融合前后的细胞在细胞活力、细胞形态以及染色体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凯骨髓瘤细胞相比,杂交瘤细胞的细胞活力和细胞形态无明... 采用细胞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遗传学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在用常规方法制备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融合前后的细胞在细胞活力、细胞形态以及染色体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凯骨髓瘤细胞相比,杂交瘤细胞的细胞活力和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当脾细胞与凯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后,其染色体数目接近两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