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型及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嘉晨 任铁柱 +1 位作者 徐媛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1-746,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也是一种基因异质性肿瘤。c-KIT基因或PDGFRA基因突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影响GISTs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像学检查具有无创性,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显示肿...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也是一种基因异质性肿瘤。c-KIT基因或PDGFRA基因突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影响GISTs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像学检查具有无创性,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显示肿瘤,是目前术前评估GISTs的主要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前通过影像学方法对GISTs进行无创且明确的基因分型,对患者选择靶向药物和剂量及评估靶向治疗疗效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本文就GISTs基因型及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基因型 分子靶向治疗 放射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相关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晓强 韩涛 +3 位作者 张斌 邓靓娜 景梦园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已纳入结直肠癌诊疗体系,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及新兴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于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指导靶向治疗等方面具有卓越价值。本文对于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相关...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已纳入结直肠癌诊疗体系,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及新兴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于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指导靶向治疗等方面具有卓越价值。本文对于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相关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影像组学 分子标记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评估左心耳形态与功能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守校 刘建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4-1238,共5页
左心耳是心房颤动患者最常见的血栓形成部位,与血栓栓塞并发症相关。对左心耳形态和功能进行多种影像学评估,了解其解剖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腔内是否存在血栓等情况,有利于指导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决策。本文就左心耳解剖结构、左... 左心耳是心房颤动患者最常见的血栓形成部位,与血栓栓塞并发症相关。对左心耳形态和功能进行多种影像学评估,了解其解剖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腔内是否存在血栓等情况,有利于指导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决策。本文就左心耳解剖结构、左心耳血栓、左心耳影像学评价方法3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超声心动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网络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
4
作者 张斌 黄陈翠 +2 位作者 薛彩强 李昇霖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网络(3D-DenseNet)通过MRI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HGGs)与单发脑转移瘤(BMs)的价值,并比较不同序列建立的模型诊断性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HGGs和... 目的探讨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网络(3D-DenseNet)通过MRI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HGGs)与单发脑转移瘤(BMs)的价值,并比较不同序列建立的模型诊断性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HGGs和111例BMs的T2WI及T1WI对比增强(T1C)影像资料,预先勾画出三维模型下的感兴趣区体积作为输入数据,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254例和验证集87例,基于3D-DenseNet分别构建T2WI、T1C及两种序列融合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和TS-ne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T1C-net、T2-net和TS-net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53,0.802、0.721,0.856、0.745。T1C-net在验证集的AUC及准确度高于T2-net和TS-net,TS-net在验证集的AUC及准确度高于T2-net,T1C-net与T2-net在验证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net与T2-net、T1C-net与TS-ne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3D-DenseNet的T1C-net模型性能最优,验证集的准确度为80.5%,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2.5%。结论基于MRI常规序列的3D-DenseNet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在鉴别HGGs和BMs时T1C-net序列所建模型性能更好,深度学习模型可成为鉴别HGGs和BMs并指导临床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的潜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微囊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秋 柯晓艾 +2 位作者 周青 韩蕾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93-498,共6页
目的采用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微囊型脑膜瘤(MCM)与非典型脑膜瘤(AM),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MCM患者与50例AM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比较两种病理亚型脑膜瘤的MRI征... 目的采用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微囊型脑膜瘤(MCM)与非典型脑膜瘤(AM),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MCM患者与50例AM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比较两种病理亚型脑膜瘤的MRI征象及所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MCM组与AM组具有分叶征者分别占24%(6/25)和74%(37/50),发生囊变者分别占76%(19/25)和52%(26/50),瘤脑界面模糊者分别占16%(4/25)和52%(2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组瘤周水肿无-轻度、中度、重度者分别占68%(17/25)、24%(6/25)、8%(2/25),AM组分别占24%(12/50)、40%(20/50)、36%(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组的ADC值为(1.01±0.12)×10^-3 mm^2/s,相对ADC(rADC)值为1.42±0.18,均高于AM组的ADC值[(0.78±0.10)×10^-3 mm^2/s]及rADC值(1.0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ADC阈值取0.91×10^-3 mm^2/s时,其鉴别诊断MCM与AM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92%;rADC阈值取1.10时,其鉴别诊断MCM与AM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4%。结论与AM相比,MCM的瘤脑界面更清晰,瘤周水肿更轻,分叶征少见且更易发生囊变,结合DWI中的定量参数可有效鉴别MCM与AM,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柴彦军 李昇霖 +2 位作者 王雁南 周俊林 赵建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及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KPLA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其中侵袭性KPLA 26例、非侵袭性KPLA 25例,比较两组KPLA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与非侵袭性KPLA相比,侵袭...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及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KPLA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其中侵袭性KPLA 26例、非侵袭性KPLA 25例,比较两组KPLA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与非侵袭性KPLA相比,侵袭性KPLA患者发病年龄更低(t=-2.419),2型糖尿病占比更高(χ^(2)=8.670);血小板、总蛋白水平更低(t=-3.118、-3.229),总胆红素更高、住院时间更长(t=2.535、2.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KPLA和非侵袭性KPLA在肝脓肿部位、数量、大小、质地、分隔、脓腔气体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脓肿周围异常强化发生率较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4、12.253,P<0.001)。结论侵袭性KPLA好发于2型糖尿病年轻患者,血小板及总蛋白水平较低,总胆红素水平较高。出现肝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及动脉期脓肿周围无异常强化时,多提示脓肿已发生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克雷伯菌 肺炎 血栓性静脉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预测胃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时间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海婷 刘宏 +3 位作者 刘显旺 厍映霞 韩引萍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1-1148,共8页
目的探讨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对胃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时间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腺癌372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SHM)44例,异时性肝转移(MHM)53例,无任何转移征象275例(阴性转移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增... 目的探讨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对胃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时间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腺癌372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SHM)44例,异时性肝转移(MHM)53例,无任何转移征象275例(阴性转移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增强CT三期增强扫描,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胃腺癌发生部位、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情况、病理分型、组织分化程度、是否伴血管神经侵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肿瘤标志物及术前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与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类型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预测胃腺癌术后肝转移时间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胃腺癌发生部位(χ^(2)=49.345,P<0.001)、肿瘤标志物升高[甲胎蛋白(χ^(2)=25.760,P<0.001)、癌胚抗原(χ^(2)=19.920,P<0.001)、糖类抗原19-9(χ^(2)=9.270,P<0.05)、糖类抗原125(χ^(2)=10.296,P<0.01)、糖类抗原72-4(χ^(2)=31.592,P<0.001)、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病理T分期(χ^(2)=132.916,P<0.001)、N分期(χ^(2)=86.416,P<0.001)、术后化疗情况(χ^(2)=21.32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峰值强化期相与肝转移组别之间有相关性(χ^(2)=59.884,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强化峰值期相与肝转移Ⅲ期之间的相关性较弱(Cramer V=0.28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当动脉期的最佳截断值为81.5 Hu时,预测SHM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6%、60.0%;当静脉期的最佳截断值为80.5 Hu时,预测MHM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0%、42.0%。结论多期增强CT定量参数可用于预测胃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时间。当强化峰值出现在动脉期更倾向于SHM,强化峰值出现在延迟期更倾向于阴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征象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魏晋艳 刘静妮 +4 位作者 张学凌 王丹 刘显旺 赵建洪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5-939,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鉴别肾脏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ES/PNET)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ES/PNET与15例PRCC的术前临床及CT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出现肉眼血尿及CT征象... 目的探讨CT征象鉴别肾脏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ES/PNET)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ES/PNET与15例PRCC的术前临床及CT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出现肉眼血尿及CT征象的差异。结果 RES/PNET组患者年龄小于PRCC组[(29.5±11.9)岁比(59.6±12.8)岁;t=-6.274,P<0.001];两组性别及是否出现肉眼血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定性指标中,肿瘤形态、边界、坏死囊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病灶部位、出血及钙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定量指标中,RES/PNET组肿瘤最大直径大于PRCC组[(7.98±4.54)cm比(4.07±1.81)cm;t=3.063,P<0.05];此外,RES/PNET组肿瘤平扫CT值小于PRCC组[(39.00±4.75)Hu比(45.87±8.04)Hu;t=-2.610,P<0.05],而髓质期强化值(ΔCT_V)大于PRCC组[(32.25±11.41)Hu比(24.20±8.86)Hu;t=2.323,P<0.05];但两组肿瘤皮质期CT值、髓质期CT值及皮质期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征象可用于鉴别诊断RES/PNET与PRCC;与PRCC相比,RES/PNET发病年龄小,病灶体积大,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较模糊,且更容易发生坏死囊变,平扫CT值相对较低,但ΔCT_V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尤文肉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乳头状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的MRI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巧莹 柯晓艾 +3 位作者 张文娟 黄晓宇 梁小红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胶质母细胞瘤 IDH1 突变状态的 MRI 征象。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 70 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 IDH1 野生型 57 例、突变型 13 例。分析患者的临床指标、MRI 定性及定量指标与 IDH1 突变状态的关系。结果 IDH1 野生型与突... 目的分析胶质母细胞瘤 IDH1 突变状态的 MRI 征象。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 70 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 IDH1 野生型 57 例、突变型 13 例。分析患者的临床指标、MRI 定性及定量指标与 IDH1 突变状态的关系。结果 IDH1 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3±15.81)岁比(40.45±10.01)岁,P=0.041];瘤脑界面模糊者 IDH1 野生型与突变型分别占 48.6%、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轻、中、重度强化者 IDH1 野生型分别占 38.6%、35.7%、7.1%,突变型分别占 8.6%、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IDH1 野生型囊变最大径大于突变型[(14.47±18.73)mm 比(4.36±14.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IDH1 野生型最大 ADC 值大于突变型[(0.93±0.23)s/mm2比(0.75±0.21)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1 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囊变最大径为 IDH1 突变状态的独立预测指标(OR=0.075,95% CI 0.006~0.874,P=0.039)。结论患者年龄、瘤脑界面、强化程度及囊变最大径、最大ADC 值与 IDH1 突变状态有关,囊变最大径可以作为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磁共振成像 突变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显旺 刘宏 +4 位作者 薛彩强 李昇霖 邓娟 魏晋艳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占所有肉瘤的比例不足1%,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胸壁、脊柱旁,原发于腹盆腔者少见[1-2]。PNET侵袭性强、恶性程...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占所有肉瘤的比例不足1%,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胸壁、脊柱旁,原发于腹盆腔者少见[1-2]。PNET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PNET发病率低,目前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本研究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腹盆腔PNET的临床、CT及病理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盆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在化疗相关性脂肪肝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嘉晨 景梦园 +4 位作者 刘宏 刘苏卫 李政晓 任铁柱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能谱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诊断化疗相关性脂肪肝(CRFLD)中替代真实平扫(TNC)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能谱CT、MRI及超声检查的155例患者,根据化疗后MRI及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RFL... 目的探讨能谱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诊断化疗相关性脂肪肝(CRFLD)中替代真实平扫(TNC)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能谱CT、MRI及超声检查的155例患者,根据化疗后MRI及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RFLD组131例和非CRFLD组24例。基于能谱CT多物质分解算法获得三期VNC图像,于TNC与三期VNC图像上分别测量肝脏和脾脏CT值及肝/脾CT值比(LSR),比较不同成像类型之间LSR对CRFLD的诊断效能。结果CRFLD组在TNC和三期VNC图像上测量的肝脏平均CT值[53.90(49.48,56.75)~55.50(49.50,61.25)Hu]和LSR[(0.91±0.14)~1.00(0.90,1.03)]均明显低于无CRFLD组[61.80(58.40,66.65)~65.00(59.00,73.00)Hu,1.12(1.05,1.20)~(1.16±0.19);Z/t=6.102~7.921,均P<0.001]。肝脏和脾脏平均CT值在三期VNC图像上均显著低于TNC图像[(61.90±8.46)~(62.98±7.92)Hu比(64.32±9.68)Hu,55.00(52.70,58.70)~56.00(53.60,60.45)Hu比58.00(52.00,64.00)Hu;Z/t=2.616~7.606,均P<0.05]。LSR在TNC和三期VNC图像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1.10(1.02,1.19)~1.11(1.03,1.18)比1.10(0.97,1.24);Z/t=0.362~0.183,均P>0.05]。在TNC和VNC三期图像上用于诊断CRFLD的LSR曲线下面积均>0.80。应用VNC后,辐射剂量减少约24.10%。结论在三期VNC图像上测量的LSR与TNC图像上测量的LS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成为临床诊断CRFLD的可靠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化学疗法 辅助 虚拟平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参数对不同分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青 韩蕾 +1 位作者 柯晓艾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中,单能量CT值、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对低危型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分型的鉴别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患者35例,其中低危型胸腺瘤(A、AB、B1)17例,高危型胸腺瘤(B2、B3)11例,胸腺癌(C)7例。所...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中,单能量CT值、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对低危型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分型的鉴别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患者35例,其中低危型胸腺瘤(A、AB、B1)17例,高危型胸腺瘤(B2、B3)11例,胸腺癌(C)7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双期增强能谱CT扫描,分别获得40~140 keV单能量CT值和碘(水)基物质浓度,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碘浓度。分析40~100 keV单能量、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碘浓度能谱CT参数对不同分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40~10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40~100 keV单能量CT值在低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100 keV单能量CT在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40~70 keV单能量CT值在低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100 keV单能量CT值在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标准化碘浓度(N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低危型胸腺瘤NIC分别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低危型胸腺瘤NIC与胸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动脉期及静脉期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低危型胸腺瘤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低危型胸腺瘤能谱曲线斜率与胸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能谱CT参数40~100 keV单能量、能谱曲线斜率、碘基值对TETs术前具有评估价值,可用于术前不同分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及灌注CT成像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邓靓娜 张国晋 +4 位作者 林晓强 景梦园 张斌 韩涛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比较能谱及灌注CT成像在鉴别周围型肺癌(PLC)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中的准确度。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怀疑为肺恶性肿瘤患者,行胸部一站式能谱联合灌注扫描并经病理证实,最终纳入PLC患者45例、FOP患者33例。测量两组病灶在动... 目的比较能谱及灌注CT成像在鉴别周围型肺癌(PLC)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中的准确度。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怀疑为肺恶性肿瘤患者,行胸部一站式能谱联合灌注扫描并经病理证实,最终纳入PLC患者45例、FOP患者33例。测量两组病灶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能谱参数,包括CT_(40 keV)值、CT_(70 keV)值、CT_(100 keV)值、碘(水)浓度(IC)、水(碘)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Zeff),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_(70 keV))。同时测量两组病灶的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比较两组病灶的能谱参数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组病灶能谱参数及灌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在动脉期和静脉期,FOP组的能谱参数CT_(40 keV)、CT_(70 keV)、能谱曲线K_(70 keV)、IC及Zeff大于P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2.57、-3.10、-3.06、-3.00,P均<0.05)。FOP组灌注参数BV、BF、MTT及PS低于P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56、4.58、2.43,P均<0.05)。双期能谱参数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大于灌注参数的0.80,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6、0.83和0.84。结论与灌注CT成像相比,能谱CT成像鉴别PLC和FOP的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因不明的肺炎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灌注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爱琪 王建林 +3 位作者 王育珠 郭国蓉 范丑丑 柳江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1-865,共5页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明显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提示明确EGFR状态至关重要。^(18)F-FDG PET/CT以无创性的双模态显像方式,在EGFR状态预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本文对^(18)F-FDG PET/C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明显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提示明确EGFR状态至关重要。^(18)F-FDG PET/CT以无创性的双模态显像方式,在EGFR状态预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本文对^(18)F-FDG PET/C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体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分析术前预测少突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显旺 王育珠 +7 位作者 黄晓宇 周青 薛彩强 邓娟 李昇霖 孙秋 刘宏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0-314,32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瘤体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术前预测少突胶质细胞瘤(OG)病理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WHO 2级少突胶质细胞瘤(OD)和26例WHO 3级间变性少突... 目的探讨基于瘤体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术前预测少突胶质细胞瘤(OG)病理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WHO 2级少突胶质细胞瘤(OD)和26例WHO 3级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D)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使用MaZda软件在轴位ADC图像上进行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第1、10、50、90和99百分位数等9个直方图参数。比较OD和AOD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直方图参数对OD和AOD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AOD组直方图参数中平均值、第1、10和50百分位数均小于OD组(t/Z=−2.751、4.948、4.304、−2.953,P均<0.05);两组变异度、偏度、峰度、第90和99百分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第1百分位数的分级诊断性能最优,截断值取108.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40,此时区分OD和AO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84.00%、80.39%、83.30%和77.80%。结论基于瘤体实质区ADC直方图分析对术前预测OG病理分级具有一定价值,第1百分位数的分级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增强CT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肝转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昇霖 李政晓 +5 位作者 陈俐君 刘显旺 薛彩强 邓娟 孙秋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究术前增强CT多参数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肝转移影像学特征的152例PDA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 目的探究术前增强CT多参数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肝转移影像学特征的152例PDA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和增强CT图像,其中训练集98例、验证集54例。根据PDAC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45例和非肝转移组107例。获取确诊时患者的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比较术前增强CT肿瘤(T)与周围血管的最大夹角[T/动脉(A)夹角、T/门静脉(V)夹角、T/肠系膜上静脉夹角]、最小距离(TA距离、TV距离)、瘤周脂肪间隙模糊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影像结合模型的列线图预测PDAC肝转移。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在肿瘤最大横径(t=−1.404、−1.943)、癌胚抗原(Z=−3.004、−2.794)、CA125(Z=−5.260、−2.298)、T/门静脉夹角(χ^(2)=13.688、5.409)、T/肠系膜上静脉夹角(χ^(2)=13.177、24.635)、肿瘤部位(χ^(2)=11.483、2.639)、瘤周脂肪间隙(χ^(2)=48.751、26.403)、淋巴结肿大(χ^(2)=9.834、4.941)、TA距离(Z=−3.009、−4.283)及TV距离(Z=−3.326、−4.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OR=1.02,95%CI 1.01~1.03,P<0.05)、瘤周脂肪间隙不清晰(OR=42.98,95%CI 7.91~416.69,P<0.05)、TV距离(OR=0.55,95%CI 0.33~0.79,P<0.05)是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变量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679)、放射特征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0.972)及临床-影像特征结合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31)能有效区分PDAC肝转移。临床-影像结合模型拟合优度检验χ^(2)=0.71,P=0.70,一致性指数为0.95。结论术前高CA125、瘤周脂肪间隙不清晰和TV短距是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影像特征结合的模型能有效预测PDAC肝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MRI语义特征预测颅内Ⅱ~Ⅲ级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后肿瘤进展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斌 李昇霖 +6 位作者 张鹏 王艺格 韩涛 林晓强 景梦园 邓靓娜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1-658,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语义特征预测颅内Ⅱ~Ⅲ级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术后肿瘤进展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Ⅱ~Ⅲ级SFT/HPC 37例患者术前MRI资料,并连续随访是否复发、转移或死亡,将其分为肿瘤进展... 目的探讨术前MRI语义特征预测颅内Ⅱ~Ⅲ级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术后肿瘤进展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Ⅱ~Ⅲ级SFT/HPC 37例患者术前MRI资料,并连续随访是否复发、转移或死亡,将其分为肿瘤进展组(复发或转移)与无进展组,随访时间8~120个月,平均(57±31)个月。通过提取37例患者术前MRI的语义特征和测量肿瘤大小、体积、最大表观扩散系数(ADC_(max))、最小ADC值(ADC_(min))、平均ADC值(ADC_(mean))、相对ADC值(rADC)构建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37例患者中,肿瘤进展组16例(43.24%),包括11例复发不合并颅外转移,1例仅颅外转移,4例颅内复发合并颅外转移;无进展组21例(56.76%)。与术后肿瘤无进展组比较,肿瘤进展组中术前MRI表现为宽基底附着硬脑膜、瘤-脑界面模糊、颅骨侵犯语义特征的比例高于非进展组(P均<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分级、宽基底附着硬脑膜、瘤-脑界面模糊、颅骨侵犯、术后无放疗为SFT/HPC术后肿瘤进展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分级(HR=11.42,95%CI 1.832~71.150,P=0.009)、颅骨侵犯(HR=5.72,95%CI 1.421~22.984,P=0.014)、术后无放疗(HR=0.05,95%CI 0.008~0.315,P=0.001)是颅内Ⅱ~Ⅲ级SFT/HPC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前MRI语义特征宽基底附着硬脑膜、颅骨侵犯、瘤-脑界面模糊为颅内Ⅱ~Ⅲ级SFT/HPC术后肿瘤进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辅助临床术前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预后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在不同斑块类型中的差异 被引量:5
18
作者 景梦园 孙建清 +6 位作者 周青 孙嘉晨 林晓强 韩涛 张斌 邓靓娜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斑块类型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共279个钙化斑块,其中153个非钙化斑块,56个混合斑块。分析一般... 目的探究不同斑块类型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共279个钙化斑块,其中153个非钙化斑块,56个混合斑块。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斑块位置及PCAT定量参数如体积、脂肪衰减指数(FAI)在不同斑块类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AI对不同斑块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斑块类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危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斑块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钙化斑块的PCAT体积小于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H=65.649,P<0.001);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FAI大于钙化斑块[分别为−73.0(−80.0,−67.0)Hu、−76.5(−83.8,−70.0)Hu、−85.0(−92.0,−80.0)Hu;H=134.005,P<0.001)。使用FAI区分钙化和非钙化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 0.778~0.864),使用FAI区分钙化和混合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 0.675~0.818)。结论PCAT在不同斑块类型间存在差异,且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FAI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组织 斑块 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政晓 孙嘉晨 +2 位作者 刘苏卫 任铁柱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5-1046,共2页
1病例简介女,69岁,主诉:无明显诱因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周。实验室检查:CA125205 U/ml。CT检查(图1A~F)示:盆腔内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内见片状更低密度影,CT值15 Hu,局部见少量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初步诊断:子宫浆膜... 1病例简介女,69岁,主诉:无明显诱因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周。实验室检查:CA125205 U/ml。CT检查(图1A~F)示:盆腔内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内见片状更低密度影,CT值15 Hu,局部见少量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初步诊断:子宫浆膜下肌瘤。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盆腔内,起源于右侧卵巢,大小约10 cm×12 cm×11 cm,形态规则,局部与周围肠管粘连紧密。病理镜下见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伴明显坏死(图1G)。免疫组化:瘤细胞示Vim(+)、CD34(部分+)、β-联蛋白(部分浆+)、CD99(弱+)、CD117(−)、Dog-1(−)、h-caldesmon(−)、Bcl-2(−)、STAT6(−)、Actin(−)、S-100(−)、结蛋白(−)、SMA(−)、P53(−)、CD10(−)、Ki-67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肌纤维母细胞 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苏卫 李昇霖 +3 位作者 任铁柱 孙嘉晨 李政晓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2-1126,共5页
目前,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骨肌系统的各种疾病,由于其能提供有关组织成分的额外信息,并且能够减轻硬化伪影以及进行图像优化,是一种可将MRI部分功能与CT相结合的技术。本文重点对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基础原... 目前,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骨肌系统的各种疾病,由于其能提供有关组织成分的额外信息,并且能够减轻硬化伪影以及进行图像优化,是一种可将MRI部分功能与CT相结合的技术。本文重点对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基础原理及其在骨肌系统各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旨在使该技术更好地辅助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肌肉骨骼系统 创伤性 骨肿瘤 痛风 骨质疏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