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牦牛乳苦味肽RK7和KQ7的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1
作者 王鹏 梁琪 +1 位作者 赵保堂 宋雪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8-215,I0013-I0020,共16页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限速酶。该试验以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PKHPIK(RK7)和KVLPVPQ(KQ7)为研究对象,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对照样品,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研究RK7和KQ7的理化性质,运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试验测定RK7和KQ7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RK7与KQ7的分子质量分别为874.90 Da和779.50 Da;RK7与KQ7以及4种他汀类药物均能与HMG-CoA还原酶生成配体-受体复合构象;将RK7和KQ7与抑制HMG-CoA还原酶肽数据库比对之后发现,KQ7与已知的抑制肽段相似度为75%,RK7为具有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新型抑制肽;体外试验表明,RK7和KQ7 HMG-CoA还原酶的IC50分别为1.045 mg/mL和1.228 mg/mL。该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平台及体外验证试验高效快速的获得牦牛乳源HMG-CoA还原酶抑制肽,并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HMG-CoA还原酶抑制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干酪 苦味肽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牦牛发酵乳中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细菌素特性
2
作者 刘丰铭 陶生俭 +3 位作者 梁琪 范萍 陈湑慧 赵保堂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2-130,共9页
为了筛选具有广谱细菌素合成能力的菌株,该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从甘肃甘南传统牦牛发酵乳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EL2。经qPCR鉴定发现该菌株具有多... 为了筛选具有广谱细菌素合成能力的菌株,该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从甘肃甘南传统牦牛发酵乳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EL2。经qPCR鉴定发现该菌株具有多种细菌素合成基因,其合成的细菌素粗提物不仅具备常见细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还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真菌。通过测定大肠杆菌胞内物质泄露、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细菌素通过破坏菌株细胞膜完整性造成菌体死亡,抑菌效率呈浓度依赖性。EL2产细菌素对温度和酸碱性耐受能力较好,在生产应用中具有稳定的活性和广泛的使用范围,其对消化蛋白酶敏感且不具有溶血活性,在中低浓度时对Caco-2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因此,该菌株的发现及其细菌素的初步探究为开发天然防腐剂提供了新的资源和理论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深入挖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广谱抑菌 分离筛选 植物乳植杆菌 基因鉴定 抑菌机制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和酸诱导对鲜牦牛乳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国骄 甘伯中 +6 位作者 文鹏程 郭慧媛 任发政 杨敏 乔海军 张卫兵 梁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研究了酸处理和热处理对鲜牦牛乳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乳酪蛋白的功能特性表现为酸和热的共同依赖性.在远离酪蛋白的变性温度(140℃)及pH 6.6附近,酪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以及疏水性;当酸度达到6.8,温... 研究了酸处理和热处理对鲜牦牛乳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乳酪蛋白的功能特性表现为酸和热的共同依赖性.在远离酪蛋白的变性温度(140℃)及pH 6.6附近,酪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以及疏水性;当酸度达到6.8,温度接近其变性温度时,由于蛋白质分子变性程度增加,分子发生聚集,牦牛乳酪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及疏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热处理 牦牛乳酪蛋白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牦牛乳曲拉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史莹 杨敏 +3 位作者 梁琪 文鹏程 张卫兵 张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6-179,共4页
以曲拉和荷斯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利用安全、高效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其进行交联修饰,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测定交联前后样品的持水性、持油性、热稳定性、黏度、起泡性。结果表明,牦牛乳曲拉酪蛋白和荷斯坦牛乳酪... 以曲拉和荷斯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利用安全、高效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其进行交联修饰,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测定交联前后样品的持水性、持油性、热稳定性、黏度、起泡性。结果表明,牦牛乳曲拉酪蛋白和荷斯坦牛乳酪蛋白经过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后,两种酪蛋白的交联度分别可达到20.04%(p<0.05)和25.15%(p<0.05),曲拉酪蛋白的持水性、热稳定性、黏度和泡沫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荷斯坦酪蛋白的黏度和热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其余性质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能为酶法改性酪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氨酶 酪蛋白 交联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含量对牦牛乳清蛋白浓缩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高瑞平 梁琪 白莉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共7页
通过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再生纤维素膜过滤纯化牦牛原乳清液和牦牛甜乳清液,分别制取牦牛原乳清蛋白浓缩物(native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NWPC)和牦牛甜乳清蛋白浓缩物(sweet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SWPC),研究蛋白含量不同的乳... 通过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再生纤维素膜过滤纯化牦牛原乳清液和牦牛甜乳清液,分别制取牦牛原乳清蛋白浓缩物(native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NWPC)和牦牛甜乳清蛋白浓缩物(sweet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SWPC),研究蛋白含量不同的乳清蛋白浓缩物(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主要成分(乳糖含量、pH值和总蛋白质含量)和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及热稳定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0 000 Da再生纤维素膜透析得到的牦牛WPC中总蛋白含量达到80%以上,不含乳糖,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及热稳定性)均显著高于经3 500 Da卷式膜、5 000 Da再生纤维素膜透析得牦牛WPC,WPC蛋白含量越高,其功能特性越好;不同蛋白含量的牦牛SWPC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P<0.05)高于牦牛NWPC。牦牛乳WPC最不稳定温度为85℃,高于荷斯坦牛乳WPC的80℃,热处理会适当改善牦牛WPC的起泡性能、乳化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膜牦牛处理获取的高蛋白含量的WPC,功能特性较好,应用广泛,对解决牦牛乳清资源的利用问题、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原乳清蛋白浓缩物 牦牛甜乳清蛋白浓缩物 主要成分 功能特性 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对甘肃紫斑牡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雪芳 梁琪 +2 位作者 唐红 张丝曼 徐宝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4,140,共7页
目的:揭示干燥工艺对甘肃紫斑牡丹花冠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FHCD)、变温热风干燥(VH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对紫斑牡丹鲜花进行干燥,测定3种干燥工艺下紫斑牡丹花冠茶的活性成分(花青素含量)和质量属性(水分含... 目的:揭示干燥工艺对甘肃紫斑牡丹花冠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FHCD)、变温热风干燥(VH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对紫斑牡丹鲜花进行干燥,测定3种干燥工艺下紫斑牡丹花冠茶的活性成分(花青素含量)和质量属性(水分含量、皱缩率和复水性),结合干燥工艺的能量消耗和紫斑牡丹花冠茶的感官特性(外观、茶色、口味等)对3种干燥工艺进行比较。结果:3种干燥工艺下的紫斑牡丹花冠茶花青素含量分别为8.63%,4.68%,12.26%,复水性分别为491.52%,433.28%,531.75%。与VHD相比,FHCD的紫斑牡丹花冠茶花青素含量增加了3.95%、复水性增加了58.24%、皱缩率减小了13.82%;与VFD相比,FHCD的效率提高了1倍,且能耗降低了51.79%。花冠茶的花青素含量与复水性和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38。花冠茶的颜色与花青素含量有关,花青素含量规律为玫红色花冠茶>粉色花冠茶>白色花冠茶。结论:FHCD的紫斑牡丹花冠茶优质、高效、节能,其花冠茶花青素含量、水分含量、皱缩率和复水性分别为8.63%,9.46%,52.85%,49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花冠茶 干燥工艺 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FH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彩霞 梁琪 +1 位作者 王湘竹 刘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2,共9页
为了研究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本试验以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3份发酵牦牛乳的16S rRNA中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 为了研究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本试验以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3份发酵牦牛乳的16S rRNA中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甘肃甘南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最终获得720221条高质量16S rRNA基因序列,共鉴定出4种不同细菌门、4种不同细菌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高丰度菌属,不同来源的发酵牦牛乳在门属水平上呈现不同的丰度。基于每个样品的16S rRNA测序数据进行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基本预测功能占主导地位,占所有基因的11.76%。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甘肃甘南传统发酵牦牛乳中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牦牛酸乳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乳酸菌自溶及氨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雪梅 张炎 +1 位作者 张卫兵 梁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3,共6页
通过动态监测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乳酸菌总数、乳酸脱氢酶和氨肽酶活性等变化,探究提高成熟温度对其乳酸菌自溶和氨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温度对p H值影响显著(P〈0.05)。干酪中乳酸菌在1~... 通过动态监测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乳酸菌总数、乳酸脱氢酶和氨肽酶活性等变化,探究提高成熟温度对其乳酸菌自溶和氨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温度对p H值影响显著(P〈0.05)。干酪中乳酸菌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其数量呈现降低趋势。p H值与乳酸菌总数之间存在负相关性。5、10、15℃成熟干酪中乳酸脱氢酶活力依次呈现增加趋势,15、10℃成熟干酪中氨肽酶活性高于5℃成熟干酪中氨肽酶活性。因此,15℃成熟干酪中乳酸菌自溶程度最强,其次为10℃成熟干酪,5℃成熟干酪中乳酸菌自溶程度最弱。15℃成熟干酪中广谱性氨肽酶(broad-specificity aminopeptidase,Pep N)和脯氨酸氨肽酶(X-prolyl-dipeptidlylaminopeptidase,Pep X)活性分别是10℃成熟干酪中Pep N和Pep X活性的2.19和2.64倍。5℃成熟干酪中Pep N、Pep X活性较低,分别没有超过0.29 U/g和0.4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自溶 乳酸脱氢酶 氨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龄对甘南牦牛肉中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骋 梁琪 +2 位作者 文鹏程 张炎 徐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61-365,共5页
为探讨甘南牦牛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随岁龄的变化规律,按照6个岁龄段随机选取牦牛60头,分别进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是牦牛肉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随岁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不饱和... 为探讨甘南牦牛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随岁龄的变化规律,按照6个岁龄段随机选取牦牛60头,分别进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是牦牛肉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随岁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岁龄的增长而降低,各岁龄段的P:S(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在0.1左右,n-6∶n-3在〉3-4和〉4-5岁的牦牛肉中达到了推荐标准;氨基酸总量随岁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除〉2-3岁的牦牛肉以外,其他各岁龄段的牦牛肉的EAA/TAA与EAA/NEAA均达到了FAO/WHO的模式标准。通过综合分析,〉3-4岁牦牛肉中的脂肪酸与氨基酸结构更为合理,更适宜屠宰加工。综合以上结果说明,岁龄对牦牛肉中的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是对牦牛肉进行营养品质评定及分级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岁龄 脂肪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酰化修饰改善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结构及疏水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敏 梁琪 +3 位作者 毕阳 文鹏程 张卫兵 杨继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7-292,共6页
琥珀酰化是改善食品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常用手段,牦牛乳是青藏高原特色乳资源。为了揭示琥珀酰化对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结构的修饰作用,以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研究了琥珀酰化修饰对其结构及疏水性的影响。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 琥珀酰化是改善食品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常用手段,牦牛乳是青藏高原特色乳资源。为了揭示琥珀酰化对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结构的修饰作用,以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研究了琥珀酰化修饰对其结构及疏水性的影响。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修饰前后酪蛋白胶束二级结构变化,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析了修饰前后酪蛋白胶束粒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酰化反应对酪蛋白的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牦牛乳酪蛋白胶束二级结构为33.1%β-转角、23.2%无规卷曲,32.0%β-折叠和11.7%大环结构,α-螺旋结构未检出。琥珀酰化修饰后,α-螺旋结构形成,含量为12.4%,其他二级结构含量变化不大。琥珀酰化修饰使酪蛋白胶束粒径减小,由不规则的球形转变为规则的球形,疏水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牦牛乳酪蛋白的改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修饰 蛋白质 红外光谱 牦牛乳酪蛋白 琥珀酰化 胶束结构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与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雪梅 宋国顺 +2 位作者 梁琪 张炎 张忠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7-33,共7页
成熟干酪易产生生物胺,生物胺对人体健康具有影响,因此,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质量安全性,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主要生物胺为腐胺... 成熟干酪易产生生物胺,生物胺对人体健康具有影响,因此,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质量安全性,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主要生物胺为腐胺、2-苯乙胺、酪胺、组胺和尸胺,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干酪中各生物胺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干酪中生物胺含量最高阶段均出现在成熟期5~6个月。干酪中组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低于推荐安全剂量50、100 mg/kg和1000 mg/kg。干酪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除组胺之外的各生物胺含量、总生物胺含量、成熟时间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P<0.05),各生物胺含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不同成熟期干酪包含相同属的微生物,其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优势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84.63%,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次之,平均相对丰度为6.91%,其他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无分类的肠杆菌科(unclassified_Eunnterobacteriaceae)。不同成熟期干酪中各菌属的相对丰度具有差异。本研究可为评估牦牛乳硬质干酪的质量安全性和生物胺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生物胺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气调包装对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骋 梁琪 +1 位作者 文鹏程 张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0-136,共7页
探究在不同含氧气调包装方式中影响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因素。以牦牛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包装为对照组,以O_2含量为40%、60%、80%,CO_2含量为60%、40%、20%的三种不同含氧气调包装组为试验组,在0~4℃的贮藏条件下,每隔4天,对各... 探究在不同含氧气调包装方式中影响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因素。以牦牛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包装为对照组,以O_2含量为40%、60%、80%,CO_2含量为60%、40%、20%的三种不同含氧气调包装组为试验组,在0~4℃的贮藏条件下,每隔4天,对各包装组中牦牛肉的肉色、肌红蛋白百分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乳酸脱氢酶活性(LDH活性)、还原型辅酶Ⅰ(NADH)含量及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MRA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真空包装组相比,含氧气调包装组更利于良好肉色的形成。O_2含量为60%的气调包装组中牦牛肉的肉色稳定性最好,且LDH活性和NADH含量较高。根据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得出,LDH活性和NADH含量与a*值和OMb%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LDH活性和NADH含量是影响各包装组牦牛肉肉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气调包装 肉色稳定性 NADH含量 乳酸脱氢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硬质干酪苦味肽的分离与特征鉴定 被引量:17
13
作者 宋雪梅 张炎 +1 位作者 杨敏 梁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60-164,共5页
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中苦味肽组成特征,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苦味肽,通过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其分离的苦味... 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中苦味肽组成特征,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苦味肽,通过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其分离的苦味较强组分进行特征鉴定。结果表明:经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得到3个不同分子质量的组分,组分Ⅱ具有明显苦味。LC-MS/MS鉴定出组分Ⅱ中存在14种苦味肽,主要为氨基酸残基数目7~17个、分子质量小于2 000 D的小肽,苦味肽序列中存在的疏水性氨基酸主要有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800~1 500 D苦味肽占64.29%,源自β-酪蛋白(β-casein,β-CN)降解产物的苦味肽占92.86%。因此,干酪成熟过程中源自β-CN的具有较强疏水性、分子质量小于2 000 D的混合多肽的积累可能对干酪苦味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硬质干酪 苦味肽 特征 Β-酪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温度对牦牛乳酪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楠 梁琪 +2 位作者 杨敏 张卫兵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18,共5页
研究随着温度(30~90℃)的上升,牦牛脱脂乳和酪蛋白溶液的热稳定性、乳化性及浊度的变化,并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酪蛋白胶束表面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由于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相互作用及酪蛋白自身发生离解... 研究随着温度(30~90℃)的上升,牦牛脱脂乳和酪蛋白溶液的热稳定性、乳化性及浊度的变化,并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酪蛋白胶束表面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由于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相互作用及酪蛋白自身发生离解、聚集过程,导致脱脂乳和酪蛋白溶液的热稳定性下降、乳化性降低、浊度增大,脱脂乳的增减幅度都明显大于酪蛋白溶液,在70℃以上尤为明显。其中在70~90℃时脱脂乳沉淀量由1.46%增至3.19%,酪蛋白溶液变化较小;乳化活力指数和乳化稳定性两者都随温度上升而降低;脱脂乳浊度在60℃以上显著增加(P<0.05),酪蛋白溶液由0.28~0.33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脱脂乳 酪蛋白 热稳定性 乳化性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雪梅 梁琪 +2 位作者 张卫兵 张炎 包振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了解提高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与苦味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苦味程度的变... 为了了解提高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与苦味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苦味程度的变化,并利用RP-HPLC对p H值4.6可溶性氮提取物肽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干酪成熟过程中以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等所体现的蛋白质降解程度。提高成熟温度导致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增加,特别是15℃在成熟早期能较快增加干酪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RP-HPLC分析显示从5℃提高到15℃时,干酪p H值4.6可溶性氮提取物亲水性肽含量增加,疏水性肽含量降低。除5、10、15℃成熟2个月干酪具有非常轻微的苦味之外,15℃成熟干酪比5、10℃成熟干酪具有较强苦感,成熟4个月后,10、15℃成熟干酪具有中等较强苦味,且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为加快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提供了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温度 牦牛乳硬质干酪 蛋白质降解 苦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牦牛乳硬质干酪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瑛 梁琪 +2 位作者 张炎 宋雪梅 李学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57-162,共6页
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别添加嗜温、嗜热和混合(嗜温∶嗜热=1∶1)三种发酵剂制作硬质干酪,研究在1~180 d成熟过程中,不同类型发酵剂制作的干酪中蛋白降解和ACP(酸性磷酸酶)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发挥... 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别添加嗜温、嗜热和混合(嗜温∶嗜热=1∶1)三种发酵剂制作硬质干酪,研究在1~180 d成熟过程中,不同类型发酵剂制作的干酪中蛋白降解和ACP(酸性磷酸酶)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发挥作用的ACP主要来自发酵剂,且干酪中蛋白降解受ACP影响显著,ACP与PPN(多肽氮)呈强正相关性(r=0.720),与CN(酪蛋白氮)和PN(蛋白氮)呈强负相关性。三种干酪PPN在60~120 d均保持稳定状态。不同类型的发酵剂对干酪蛋白降解强弱不同,过强或过弱均会影响到干酪的品质,嗜温发酵剂对干酪蛋白降解最弱,该干酪风味比较清淡;嗜热发酵剂对干酪蛋白降解能力最强,该发酵剂制作的干酪苦味较重,但组织状态较好;混合发酵剂对蛋白降解适中,该干酪发酵风味浓郁,组织状态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硬质干酪 蛋白水解 酸性磷酸酶 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联合GC—MS分析不同牦牛乳干酪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4
17
作者 巨玉佳 梁琪 +2 位作者 张炎 张卫兵 宋雪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
通过电子鼻技术辅助GC—MS分析牦牛乳硬质干酪与软质干酪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己酸(15.184%)和2-丁醇(28.96%);软质干酪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丁酸(14.024%)和己酸(10.257%)。用Fishe... 通过电子鼻技术辅助GC—MS分析牦牛乳硬质干酪与软质干酪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己酸(15.184%)和2-丁醇(28.96%);软质干酪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丁酸(14.024%)和己酸(10.257%)。用Fisher分类法可以明显的区分两种水分含量不同的干酪,电子鼻技术主成分分析图累计贡献率达到9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干酪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高产凝乳酶地衣芽孢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卫兵 梁琪 +4 位作者 乔海军 米兰 张炎 杨敏 甘伯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4-176,184,共4页
以产凝乳酶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提高菌株的凝乳活力。经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凝乳活力较高且水解活力较低的突变株DES-6,其凝乳活力为184.65SU/mL,比原菌株增加了15.41%,水解活力为23.35U/mL,比原... 以产凝乳酶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提高菌株的凝乳活力。经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凝乳活力较高且水解活力较低的突变株DES-6,其凝乳活力为184.65SU/mL,比原菌株增加了15.41%,水解活力为23.35U/mL,比原菌株降低了64.80%。传代实验表明,突变株DES-6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地衣芽孢杆菌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自合作藏区优良乳酸菌的酸奶发酵剂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虹 梁琪 +2 位作者 张卫兵 张炎 米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1-235,256,共6页
用从合作藏区分离筛选的嗜热链球菌Q4、保加利亚乳杆菌G4混菌发酵酸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因素、水平,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混菌酸奶发酵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41.2℃、蔗糖添加量为5.2%、接种量3%、复配比例... 用从合作藏区分离筛选的嗜热链球菌Q4、保加利亚乳杆菌G4混菌发酵酸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因素、水平,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混菌酸奶发酵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41.2℃、蔗糖添加量为5.2%、接种量3%、复配比例1∶1条件下发酵酸奶,所得的产品品质最好。在此条件下酸奶感官评价评分预测值为88.52,验证实验的感官评价评分为89.67±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初乳及其过渡乳中维生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文鹏程 崔娜 +3 位作者 梁琪 张卫兵 杨敏 任发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21-124,128,共5页
以牦牛分娩后7d内初乳及过渡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泌乳时期其维生素A、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牦牛初乳中VA、VE、VB1、VB2和VB3在分娩后第1d含量最高,分别为367.76、780.11、93.41、367.76... 以牦牛分娩后7d内初乳及过渡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泌乳时期其维生素A、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牦牛初乳中VA、VE、VB1、VB2和VB3在分娩后第1d含量最高,分别为367.76、780.11、93.41、367.76、98.93μg/100g,之后随分娩后泌乳天数的增加急剧下降(p<0.05),3d后下降速度趋于平缓;VB5在分娩后第1d含量最低,为201.49μg/100g,3d内含量急剧上升(p<0.05),随后速度趋于平缓;VB6和VB11不受泌乳天数的影响;初胎牦牛初乳及过渡乳中VA、VE、VB1含量高于经胎;其他维生素含量不受胎次影响。本文为合理开发利用牦牛乳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初乳 维生素A 维生素E B族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