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路径
1
作者 寇宴榕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力争到2035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该文全面分析了甘肃省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 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力争到2035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该文全面分析了甘肃省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供水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甘肃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高质量发展 发展路径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TOPSIS法在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雨晴 席海洋 +1 位作者 李斌 程文举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4,共8页
饮水安全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针对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改进TOPSIS法以及障碍度模型,评价了甘肃省2005、2015以及2020年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比较了改进TOPSIS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的差异,以期建... 饮水安全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针对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改进TOPSIS法以及障碍度模型,评价了甘肃省2005、2015以及2020年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比较了改进TOPSIS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的差异,以期建立适用于甘肃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005-2020年,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水平逐步提升,2020年各地市(州)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均已达到基本安全水平以上;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为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比,改进TOPSIS法的客观性更强,计算过程中的信息损失量小,可以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研究中进一步应用。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效,未来需围绕薄弱环节巩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改进TOPSIS法 障碍度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径流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
3
作者 李亚鹏 张文睿 +3 位作者 孙栋元 李斌 陈学林 高国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目的]综合分析甘肃白龙江径流量突变性及持续性,定量解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旨在为白龙江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白龙江流域1961—2021年白云站、舟曲站、武都站和碧口站4个水文站逐年、月... [目的]综合分析甘肃白龙江径流量突变性及持续性,定量解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旨在为白龙江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白龙江流域1961—2021年白云站、舟曲站、武都站和碧口站4个水文站逐年、月降雨量和径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滑动T检验、R/S分析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对白龙江径流量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及归因分析。[结果]①白龙江各站年径流量呈现不同程度减小趋势,且减少率从上游到下游呈增大趋势(碧口站〔-3.07×108 m^(3)/(10 a)〕>武都站〔-1.49×108 m^(3)/(10 a)〕>舟曲站〔-4.20×10^(7) m^(3)/(10 a)〕>白云站〔-3.40×10^(7) m^(3)/(10 a)〕的线性倾向率)。②白龙江上游最大月径流量发生在9月,中下游发生在7月,武都站年内径流极值比最大。③流域径流量突变点主要发生在1969年和1994年,所有站两次突变径流变化率均为负值,即突变前径流量高于多年平均值,突变后相反。④Hurst指数(H)表明白龙江中下游未来一段时间流域径流量将持续下降(H=0.53~0.77)。⑤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减小的贡献率为94.85%,人类活动影响的贡献率为5.15%。[结论]白龙江流域发生突变以后径流产生更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且未来持续此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径流量 趋势性 归因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饮水设施维修养护体系建设现状及提升策略
4
作者 刘芹 刘德凯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0期51-53,共3页
农村饮水设施作为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农村饮水设施维修养护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管理混乱,资金保障不足使得维修... 农村饮水设施作为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农村饮水设施维修养护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管理混乱,资金保障不足使得维修养护工作难以持续,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维修养护水平的提升,管理制度不完善则影响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深入探讨了农村饮水设施维修养护体系提升策略,提出了明确责任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人才培养,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旨在构建一个高效、规范、可持续的维修养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设施 维修养护体系 建设现状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5
作者 周振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24期197-198,共2页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涉及的要点内容比较丰富,在各建设管理环节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好每个环节的建设管理工作。饮水安全关乎群众的健康,所以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就要能按照规范要求执行,保障建设...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涉及的要点内容比较丰富,在各建设管理环节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好每个环节的建设管理工作。饮水安全关乎群众的健康,所以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就要能按照规范要求执行,保障建设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征以及建设管理问题进行阐述,探究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希望能为实践工程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安全 工程建设管理 问题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国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9,25,共4页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造成的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应有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农业...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造成的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应有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面、系统、高效的管理我省节水灌溉工程,转变管理模式,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技术管理,由粗放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由静态管理模式转向动态管理,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利用WEBGIS平台,研究开发了甘肃省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管理系统,为相关部门提取准确的数据信息及决策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节水 灌溉 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供水入户设施防冻方法
7
作者 刘芹 陈亚东 刘德凯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2期61-63,共3页
农村供水入户设施作为惠民利民的基础设施,自建设以来,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好评。受已建房屋和农村风俗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村民在建设农村供水入户设施时,选择将其建在室外院落及其周边,未能入厨入灶,造成了冬季防冻难的困境。该文通过... 农村供水入户设施作为惠民利民的基础设施,自建设以来,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好评。受已建房屋和农村风俗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村民在建设农村供水入户设施时,选择将其建在室外院落及其周边,未能入厨入灶,造成了冬季防冻难的困境。该文通过总结各地农村供水入户设施防冻经验做法,分析了基于保温池(箱)的农村供水入户设施地面以上防冻方法的明显优势,以期为科学选择农村供水入户设施防冻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入户设施 防冻方法 保温池(箱) 湿陷性黄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净化技术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与效益评估
8
作者 魏子涵 杨洁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4期49-51,共3页
该文主要围绕新型净化技术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与效益评估展开探讨。新型净化技术集成多项创新工艺,如采用膜分离技术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运用绿色化学方法确保净化过程环境友好,以及依托智能化控制系统保障水质稳定提升。该文首先... 该文主要围绕新型净化技术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与效益评估展开探讨。新型净化技术集成多项创新工艺,如采用膜分离技术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运用绿色化学方法确保净化过程环境友好,以及依托智能化控制系统保障水质稳定提升。该文首先阐述了新型净化技术的内涵,随后重点探讨了新型净化技术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策略,包括适配农村环境的技术选型、建设高效净化设施、实施智能化运营管理、构建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完善长效保障机制等。最后,该文从水质改善效益评估、经济成本效益评估、社会与环境效益评估等方面分析了新型净化技术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效益。研究表明,新型净化技术为农村供水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净化技术 农村供水 应用 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供水现状及优化措施
9
作者 魏子涵 杨洁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58-60,共3页
水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村供水在供水设施建设、水质保障、供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供水设施老化、水质稳定性不足、管理体系薄弱等挑战。该文提出推进供水设施改造升级、强化水质管控与检测、优化管理体... 水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村供水在供水设施建设、水质保障、供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供水设施老化、水质稳定性不足、管理体系薄弱等挑战。该文提出推进供水设施改造升级、强化水质管控与检测、优化管理体制与职责分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村民用水与保护意识等优化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促进农村供水体系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供水现状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水利数字化管理何以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水利数字化法治的调节效应分析
10
作者 余淑红 郑永山 刘斌杰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4,共11页
基层水利建设是我国乡村重点投入的基础建设领域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基层水利的数字化管理是否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24个省及自治区的112个县进行调研,... 基层水利建设是我国乡村重点投入的基础建设领域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基层水利的数字化管理是否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24个省及自治区的112个县进行调研,获得样本数据352份,通过Amos路径模型深入研究基层水利数字化管理对于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和具体路径。首先,基准研究结果表明,基层水利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其次,路径分析表明,基层水利数字化管理的运维能力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数据收集能力、监控预测能力、信息共享与展示能力对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智能决策能力对于乡村振兴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通过设置水利数字化法治高低分组,进行多群组分析,发现水利数字化法治的调节作用,即水利数字化法治水平越高,基层水利数字化管理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加强基层水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完善水利法治框架的建议,旨在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水利 数字化管理 乡村振兴 数字化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村供水现状与发展
11
作者 寇宴榕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农村供水工程是一项保民生、得民心、稳增长的惠民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步入新发展阶段,在深入且全面地总结甘肃省农村供水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后,需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大力推动农村供水... 农村供水工程是一项保民生、得民心、稳增长的惠民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步入新发展阶段,在深入且全面地总结甘肃省农村供水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后,需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大力推动农村供水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乡村振兴 农村供水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的PDA@ZnO/PVDF膜的结构及过滤性能
12
作者 魏子涵 郑永山 +1 位作者 翟英健 杨靖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20,共8页
目前有机染料的高效脱除已成为染料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膜,聚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聚多巴胺(PDA)和纳米氧化锌(ZnO)为改性剂制备PDA@ZnO/PVDF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PDA@ZnO/PVDF膜... 目前有机染料的高效脱除已成为染料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膜,聚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聚多巴胺(PDA)和纳米氧化锌(ZnO)为改性剂制备PDA@ZnO/PVDF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PDA@ZnO/PVDF膜制备过程中PDA、PVP、ZnO的添加量,随后对该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性能、亲水特性以及渗透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DA@ZnO/PVDF膜制备中PVP质量分数、PDA质量分数、ZnO质量分数分别为2%、0.8%、1.2%时,膜的渗透分离性能最佳。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了PDA@ZnO纳米颗粒与PVDF膜成功复合。扫描电镜(SEM)和膜孔隙结构测试表明,PDA@ZnO的加入显著改善了膜的内部孔隙结构。与未改性的对照膜相比,优选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亲水性均有显著提升,膜的脆性降低,其断裂伸长率达到19.5%。膜的渗透分离性能表明,优选复合膜的通量和截留率有明显提高,其纯水通量高达1196.21 L/(m^(2)·h),对分散深蓝HGL的截留率超过95%。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PDA@ZnO/PVDF膜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纳米氧化锌 PVDF膜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枸杞||苜蓿系统土壤硝态氮运移及累积的影响
13
作者 曹喆 刘斌杰 +4 位作者 郑永山 张云亮 王亚玉 于文静 许立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4,共10页
水土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过量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累积,严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探索适宜农业种植与管理措施,减少农田中硝酸盐的残留及淋溶,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以枸杞||苜蓿系统为对象,设置4个灌水水平(W0:45%~55%田间... 水土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过量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累积,严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探索适宜农业种植与管理措施,减少农田中硝酸盐的残留及淋溶,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以枸杞||苜蓿系统为对象,设置4个灌水水平(W0:45%~55%田间持水量(θ_(FC));W1:55%~65%θ_(FC);W2:65%~75%θ_(FC);W3:75%~85%θ_(FC))和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通过分析不同水氮调控下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分布及累积变化,研究水氮调控对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营养生长期和盛花期,不同水分条件下,N1与N0、N2与N3之间的硝态氮差异不显著,但N2和N3的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分别较N0和N1增加了70%~318%(p<0.05)和98%~201%。增加施氮量对8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枸杞秋果期,W1、W2和W3条件下,8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较W0分别减少了47%~51%、33%~44%、22%~47%、2%~20%。W3条件下,硝态氮的淋溶深度有所加剧。在W1、W2和W3条件下,N0处理的硝态氮累积量依次为:30 cm>90 cm>150 cm>120 cm,而在W0N1、W1N2、W3N3处理中,150 cm处的硝态氮累积量大于120 cm处。随着灌水水平增加,硝态氮呈向下淋溶的趋势,施氮量增加则导致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异系数(CV)普遍为中等变异(0.1<CV<1.0)。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优于传统回归模型。为了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累积与氮素淋失,建议枸杞||苜蓿系统采用轻度水分亏缺(W2:65%~75%θ_(FC))和中等施氮量(N2: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苜蓿 滴灌系统 硝态氮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耿东梅 赵鹏 +2 位作者 陈亚东 张裕年 段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hiai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开展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程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包括24种植物,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一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中重要值最大的分别为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方差比率分析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总体上呈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群落处于波动演替状态。Ochiai系数0~0.3的种对占总对数的72.83%,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灌木有白刺(21.728)、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10.321)、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5.711);多年生草本有芦苇(12.556)、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4.874)、荒漠黄耆(Astragalus grubovii)(4.248);一年生草本有猪毛菜(9.340)、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7.822)、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6.237)。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对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碟果虫实(Corispermum patelliforme)(0.84)、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和戈壁驼蹄瓣(Zygophyllum gobicum)(0.77)、黄花补血草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0.77)、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i)和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0.75)。群落物种生态位重叠均值为0.12,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重视种间关系,选择种间竞争小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种间关联 生态位 青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Borda组合模型的枸杞品质水氮调控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云亮 马彦麟 +4 位作者 高亚林 齐广平 郑永山 吕鏸乐 汪金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8,197,共11页
为筛选出合适的枸杞(Lycium barbarum L.)水氮供应阈值,利用模糊Borda组合模型评价了不同水氮组合对枸杞品质的调控效应。以三年生‘宁杞5号’枸杞为对象,分析了4个水分调控水平(以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θ_f的百分比控制土壤水分上、... 为筛选出合适的枸杞(Lycium barbarum L.)水氮供应阈值,利用模糊Borda组合模型评价了不同水氮组合对枸杞品质的调控效应。以三年生‘宁杞5号’枸杞为对象,分析了4个水分调控水平(以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θ_f的百分比控制土壤水分上、下限),即充分灌溉W0(75%~85%θ_f)、轻度水分亏缺W1(65%~75%θ_f)、中度水分亏缺W2(55%~65%θ_f)、重度水分亏缺W3(45%~55%θ_f),和4个施氮水平,即不施氮N0(0 kg·hm^(-2))、低施氮量N1(150 kg·hm^(-2))、中施氮量N2(300 kg·hm^(-2))、高施氮量N3(450 kg·hm^(-2)),对枸杞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构建模型对枸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同一水分调控下中低量施氮可提高枸杞果实果径,较高施氮量提高3.39%~5.19%,随水分亏缺程度加剧枸杞果径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其中W0、W1和W2较W3分别提高8.01%、9.44%和6.92%;枸杞果长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N2处理提高最大(4.39%),随水分亏缺程度加剧呈降低趋势,各处理较重度水分亏缺提高2.50%~9.57%;水分调控、施氮水平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枸杞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W1N2处理的总糖、多糖、脂肪、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了3.32%~16.93%、7.49%~54.72%、6.50%~45.89%、2.29%~47.41%和4.14%~28.34%;W2N3处理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较其余处理提高了11.12%~86.16%;W0N2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了7.15%~71.67%;W2N1处理的总酚含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了8.54%~65.98%。即轻中度水分亏缺、低中施氮量水平时有利于枸杞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形成。(2)各处理枸杞品质的评价值因模型不同存在明显不一致。剔除主成分分析后,隶属函数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模型3种单一模型各自的评价结果与除该单一模型外其余2种模型评价结果的Kendall相关系数通过了Kendall-W协和系数事前检验,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可进行组合评价。(3)对均值法和模糊Borda评价法构建的组合评价模型进行事后检验发现,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与各单一模型评价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高于均值法。(4)对基于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的枸杞品质评价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水氮供应阈值分别为348.40~385.08 mm和270.46~298.92 kg·hm^(-2)时,枸杞的综合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水氮调控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牧区土壤风蚀、水蚀分析
16
作者 王玉梅 张佳宁 《中国草食动物》 2011年第6期62-64,共3页
我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2%,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文章仅对牧区草地土壤风蚀和水蚀加以分析,同时对草地开垦与风蚀、水蚀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识到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活动,是目前加速草地土... 我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2%,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文章仅对牧区草地土壤风蚀和水蚀加以分析,同时对草地开垦与风蚀、水蚀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识到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活动,是目前加速草地土壤侵蚀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土壤侵蚀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了解影响土壤侵蚀的最为关键因子,将对防止土壤侵蚀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草地开垦 土壤 风蚀 水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