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抗旱耐逆性评价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雯 白斌 +4 位作者 厚毅清 何瑞 郭莹 马瑞 王红梅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71-874,共4页
为进一步推进抗旱耐逆小麦品种的快速筛选及其推广应用,提高耐旱育种效率,通过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生产条件下灌浆期小麦气孔性状多年多点的测定,明确小麦灌浆期抗旱耐逆性判定规则,联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方法,从适用范围、规范... 为进一步推进抗旱耐逆小麦品种的快速筛选及其推广应用,提高耐旱育种效率,通过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生产条件下灌浆期小麦气孔性状多年多点的测定,明确小麦灌浆期抗旱耐逆性判定规则,联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方法,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原理、基本要求、田间管理、气孔性状调查分析、评价指标的计算及评价等级等方面总结出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抗旱耐逆性综合评价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孔 抗旱耐逆性 技术规程 雨养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肉质马铃薯‘陇薯03-1’繁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马铃薯抗蚜虫种质创新研究”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成果鉴定
2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8期14-14,共1页
2012年6月26日,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甘肃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完成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彩色肉质马铃薯‘陇薯03-1’繁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农科院院列项目"彩色肉质马铃薯品种资源鉴定与创新研究"和院列... 2012年6月26日,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甘肃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完成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彩色肉质马铃薯‘陇薯03-1’繁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农科院院列项目"彩色肉质马铃薯品种资源鉴定与创新研究"和院列科技支撑计划——农林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专项"马铃薯抗蚜虫种质创新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彩色肉质马铃薯‘陇薯03-1’繁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研究针对性强,技术路线正确,资料翔实,在彩色马铃薯试管薯高效生产、马铃薯病毒检测、试管苗耐盐性研究方面有创新,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鉴定 甘肃省农科院 彩色马铃薯 种质创新 生物技术 肉质 繁种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紫苏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文娟 罗俊杰 +1 位作者 陈军 欧巧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方紫苏种质资源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24,陇南和天水、平凉和庆阳之间分别具有更高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由38份紫苏地方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利用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对紫苏核心种质的7个表型性状、5个油用品质性状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胡麻白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宇 张辉 +4 位作者 叶春雷 马海灵 贾霄云 高凤云 孙涛 《中国麻业科学》 2015年第1期26-29,共4页
2011-2012年对甘肃省胡麻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了温度和湿度对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粉病在6月中下旬始发,7月中上旬达到高峰,且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零星发生至全田发生只需要15-20d左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 2011-2012年对甘肃省胡麻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了温度和湿度对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粉病在6月中下旬始发,7月中上旬达到高峰,且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零星发生至全田发生只需要15-20d左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20℃或高于25℃发生缓慢。最适温度下,降雨量大、高湿条件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白粉病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脱毒组培苗炼苗技术规程
5
作者 厚毅清 王立光 +2 位作者 张敏敏 刘耀权 裴怀弟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4-86,共3页
兰州百合是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之一,为促进兰州百合产业中优质脱毒种苗的高质量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多年试验和生产经验,从适用范围、苗体选择、炼苗方法与培养条件、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制定了兰州百合组培脱毒苗炼苗技... 兰州百合是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之一,为促进兰州百合产业中优质脱毒种苗的高质量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多年试验和生产经验,从适用范围、苗体选择、炼苗方法与培养条件、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制定了兰州百合组培脱毒苗炼苗技术规程。本规程的制定可提高兰州百合组培脱毒苗移栽的成活率,以期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脱毒苗 炼苗 组织培养 移栽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不同色彩陆地棉抗旱指标筛选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罗俊杰 石有太 +2 位作者 陈玉梁 王红梅 刘新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2-959,共8页
在甘肃省敦煌棉区高密度覆膜栽培模式下,以不同基因型的白色纤维、棕色纤维和绿色纤维10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正常供水与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棉花对水肥最敏感的花铃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期间的农艺性状指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在甘肃省敦煌棉区高密度覆膜栽培模式下,以不同基因型的白色纤维、棕色纤维和绿色纤维10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正常供水与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棉花对水肥最敏感的花铃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期间的农艺性状指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以确定棉花简单、易用的抗旱鉴定指标,为彩色棉花抗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的抗旱综合评价相关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花铃期叶片数、断裂比强度、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长度、无效果枝数、丙二醛含量、生育期和叶片相对电导率等10个指标,可有效鉴定棉花资源的抗旱性。D值与抗旱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根据D值的大小得出10个参试棉花材料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BC05-07-18-2、BC06-10、白色棉陇1-1-3、BC06-45、GC06-45、G3-1、陇棉2号、G3-6、陇棕棉1号、陇绿棉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花 抗旱性 指标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常彦莉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林玉红 黎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6,共6页
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 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混合5~10℃层积150d基本完成生理后熟,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温度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黑暗下10~15℃内,随温度升高发芽质量显著改善,15℃发芽最佳,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90.67%和89.33%。当温度超过15℃,发芽质量又显著降低,高温还抑制芽的伸长。以上结果说明经后熟处理后,温度是决定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生产中当土温达15℃是甘肃贝母种子最佳播期,育苗期应保湿遮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种子 后熟作用 吸水动态 温度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凤霞 常彦莉 +3 位作者 林玉红 王三喜 朱君 陈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选用5年生甘肃贝母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5天开始测定籽粒千粒鲜、干重和含水量,对种子灌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鲜重在开花后66 d达到最大,随... 选用5年生甘肃贝母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5天开始测定籽粒千粒鲜、干重和含水量,对种子灌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鲜重在开花后66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41~66 d,至花后97 d灌浆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水出现1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籽粒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籽粒干重与脱水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甘肃贝母种子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干重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77~82 d(7月底-8月初),种果尚未开裂,种子含水率在40%以下,茎杆尚未完全枯黄时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籽粒灌浆 LOGISTIC方程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农家品种与改良品种的HMW-GS变异及品质效应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望鸿 王红梅 李玉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0-935,共6页
为了解甘肃冬小麦农家品种和改良品种HMW-GS变异及品质效应,为小麦品质改良和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采用SDS-PAGE法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340份品种的HMW-GS和其中252份的沉淀值、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结果表明,340份品种在Glu-1位点共有1... 为了解甘肃冬小麦农家品种和改良品种HMW-GS变异及品质效应,为小麦品质改良和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采用SDS-PAGE法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340份品种的HMW-GS和其中252份的沉淀值、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结果表明,340份品种在Glu-1位点共有14种亚基变异,34种亚基组合形式。Glu-A1位点共有3种变异,亚基缺失(null)的频率最高,1和2*亚基出现的频率改良品种(36.9%)比农家品种(12.0%)高;Glu-B1位点共有7种变异,7+8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改良品种比农家品种降低36.1个百分点;Glu-D1位点有4种亚基变异,2+12亚基出现频率最高,改良品种比农家品种降低11个百分点,5+10亚基的频率改良品种较农家品种提高17.6个百分点。含5+12亚基的农家品种及含14+15亚基的改良品种综合品质较优。从供试改良品种中筛选出在2个以上基因位点具有优质亚基的品种46个,其中10个品种在3个位点上都具有优质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沉淀值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梨地方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SSR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欧巧明 王玉安 +3 位作者 崔文娟 李红旭 罗俊杰 王发林 《中国果树》 2017年第5期15-21,31,共8页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地方梨(Pyrus L.)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28对SSR引物对119份甘肃省梨地方品种或类型进行鉴定分析。供试28对SSR引物中有7对引物具有较好的多态性,7对引物共扩增出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条,平均...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地方梨(Pyrus L.)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28对SSR引物对119份甘肃省梨地方品种或类型进行鉴定分析。供试28对SSR引物中有7对引物具有较好的多态性,7对引物共扩增出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3.27%;观察杂合度(H0)介于0.068~0.809,平均为0.59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介于0.365~0.680,平均为0.545;香农指数(I)介于0.713~1.482,平均为1.094;引物NH005b、NH007b及NH008b多态性较好,品种鉴定效率较高。所有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074~1.000,平均为0.597;聚类分析显示,7对SSR引物可将119份供试梨品种资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1.076处分为7组,主成分分析和UPGMA结果基本一致;群组内各品种资源由于其遗传相似性,更多地被聚在一起,但主成分分析并没有很明显地被分为多个类群或者分成几个主成分。研究结果揭示了甘肃省梨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广泛的遗传变异,还对根据形态特征无法确定归属的梨品种据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适当归类,为进一步分类和利用甘肃省梨地方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地方品种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香农指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NAi技术沉默大麦B-Hordein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静雯 张正英 李淑洁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为限制大麦籽粒中贮藏蛋白的积累,降低其蛋白质含量,以大麦幼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大麦B组醇溶蛋白基因gp4/antisense gp4片段与Ubi启动子相连导入大麦,经PCR检测证实,含有gp4反向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 为限制大麦籽粒中贮藏蛋白的积累,降低其蛋白质含量,以大麦幼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大麦B组醇溶蛋白基因gp4/antisense gp4片段与Ubi启动子相连导入大麦,经PCR检测证实,含有gp4反向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大麦。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B-Hordein mRNA积累受到明显抑制。收获T1代籽粒,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表明,2个转基因大麦株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4%、11.7%)较对照(12.3%)降低。因此,利用RNA干涉技术降低大麦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B醇溶蛋白基因 农杆菌介导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消除法诱导啤酒大麦单倍体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淑洁 李静雯 张正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3-857,共5页
为了探索完善染色体消除法诱导啤酒大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以7个啤酒大麦F1代材料为母本,分别以1个二倍体和1个四倍体的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结果表明,二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平均为28.13%,四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为... 为了探索完善染色体消除法诱导啤酒大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以7个啤酒大麦F1代材料为母本,分别以1个二倍体和1个四倍体的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结果表明,二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平均为28.13%,四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为0。研究了试验期间的环境日最高温度、不同授粉时间和授粉后激素处理对授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试验期间环境日最高温度低于22℃、啤酒大麦去雄后2d进行授粉、授粉后第1~3d每天用Dicamb∶2,4-D∶GA3=1∶2∶75(质量比,各激素浓度分别为1、2、75mg·L-1)的混合激素喷授粉小花1次,可获得最高的杂交结实率。同时,分析了不同年际间授粉结实率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和不同倍性的球茎大麦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消除法 啤酒大麦 单倍体诱导率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组培小鳞茎诱导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裴怀弟 林玉红 +3 位作者 李淑洁 厚毅清 叶春雷 张海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29-32,共4页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兰州百合鳞片不同部位芽诱导和试管小鳞茎生根膨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最佳外植体为鳞片下部,其次为鳞片中部,鳞片上部不适于作外植体材料。组培小鳞茎一次膨大和二次膨大分别处理60、90、120d的鲜重和横径...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兰州百合鳞片不同部位芽诱导和试管小鳞茎生根膨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最佳外植体为鳞片下部,其次为鳞片中部,鳞片上部不适于作外植体材料。组培小鳞茎一次膨大和二次膨大分别处理60、90、120d的鲜重和横径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二次膨大比一次膨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组织培养 诱导 小鳞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运晖 赵瑛 欧巧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69-76,共8页
引据相关文献,概述了紫苏叶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紫苏叶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在保护地黄瓜栽培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瑛 罗俊杰 +1 位作者 王方 张运晖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62-65,共4页
概述了微生物菌肥的作用,分析了微生物菌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及对黄瓜连作障碍的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菌肥在黄瓜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黄瓜 栽培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运晖 赵瑛 欧巧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63-71,共9页
对紫苏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究了紫苏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紫苏籽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地区胡麻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进京 王云涛 +1 位作者 叶春雷 陈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95-96,共2页
根据甘肃中部地区当地条件、多年试验研究,从选用良种、轮作倒茬、选地整地、配方施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甘肃中部地区胡麻栽培技术。
关键词 胡麻 栽培技术 甘肃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与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运晖 赵瑛 罗俊杰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分子蒸馏技术联用的优势。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应用领域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军 叶春雷 +1 位作者 王炜 李进京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烯效唑和多效唑对现蕾期和盛花期胡麻生长、叶片生物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胡麻化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分2次喷施均可以...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烯效唑和多效唑对现蕾期和盛花期胡麻生长、叶片生物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胡麻化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分2次喷施均可以明显降低胡麻的株高和重心高度,明显增加茎粗,进而影响胡麻产量形成。4个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与清水对照相比,平均株高降低15.09%和19.22%,平均重心高度降低10.47%和20.18%,平均鲜重降低7.73%和13.51%,平均茎粗增加7.69%和13.33%,且盛花期喷施的效应更加明显。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同处理间CAT含量、SOD含量、MD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CAT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OD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喷施烯效唑处理和清水对照SOD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喷施多效唑处理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995 g/hm2兑水450 kg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995 g/hm2兑水450 kg效果良好,能够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有效地增强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生长调节剂 产量 抗倒伏 生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陇春22号高产栽培施肥模型研究
20
作者 崔文娟 周谦 +2 位作者 郭发祥 欧巧明 倪建福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12期7-10,共4页
在定西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农田生态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春小麦陇春22号高产栽培施肥模型。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小麦 陇春22号 施肥模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