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当归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方晴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梁伟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9,共8页
针对当前当归连作土壤环境恶化问题,以传统翻耕20 cm为对照(CK),设置深翻40 cm(T1)、深松耕50 cm(T2)、深松耕60 cm(T3)3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够...
针对当前当归连作土壤环境恶化问题,以传统翻耕20 cm为对照(CK),设置深翻40 cm(T1)、深松耕50 cm(T2)、深松耕60 cm(T3)3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够有效降低0~6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其中T3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6.34%、12.28%和11.18%。(2)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3个处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显著降低16.11%、9.45%和24.37%;T2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11%、22.93%和60.51%,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39%、71.79%和46.44%。(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土壤质量最佳。(4)T2处理当归鲜产量、干产量、浸出物含量、阿魏酸含量、藁本内酯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114.70%、110.05%、24.33%、14.44%、38.14%。综上可知,深翻及深松耕均能有效改善当归连作地耕层土壤质量,提高当归产量及品质,且以深松耕50 cm措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当归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功能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姜小凤
郭凤霞
+1 位作者
陈垣
郭建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高通...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ITS1变异区的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真菌多样性差异不大,较对照D处理,A、B、C和E处理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低,Simpson指数较高。(2)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隶属于11门167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为优势属。(3)冗余度分析发现:在门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速效钾、电导率、pH值,在属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pH值、二氧化碳呼吸速率。(4)FUNGuild预测表明:植物病原体和木质腐生真菌功能群的相对丰度较高。综上所述,不同作物轮作较当归连作,降低了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真菌群落
功能群
轮作
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茬口对高寒阴湿区当归养分吸收特性和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姜小凤
郭凤霞
+1 位作者
陈垣
郭建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199,共10页
为建立高效经济的当归生产模式,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设置5种作物茬口(T_(1):豌豆-小麦-当归,T_(2):豌豆-蒙古黄芪-当归,T_(3):豌豆-马铃薯-当归,T_(4):豌豆-休耕-当归,CK:豌豆-当归-当归)进行田间试验,秋季收获后测定不同茬口...
为建立高效经济的当归生产模式,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设置5种作物茬口(T_(1):豌豆-小麦-当归,T_(2):豌豆-蒙古黄芪-当归,T_(3):豌豆-马铃薯-当归,T_(4):豌豆-休耕-当归,CK:豌豆-当归-当归)进行田间试验,秋季收获后测定不同茬口当归根、叶养分含量、根活性成分和产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隶属综合因子分析法确定5种茬口的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T_(2)处理有利于促进当归根、叶中氮、磷、钾吸收累积,根部氮、磷、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29.98%、32.96%、24.29%(P<0.05)、叶部氮、磷、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37.72%、42.08%、64.63%(P<0.05),且该茬口的当归产量、根的阿魏酸、浸出物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9.44%、17.37%、9.54%(P<0.05)。综合评价指数表现为T_(2)(0.74)>T_(4)(0.51)>T_(1)(0.48)>CK(0.29)>T_(3)(0.25)。综上可知,豌豆-蒙古黄芪-当归是高寒阴湿区当归高效经济生产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茬口
养分吸收
药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当归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方晴
陈垣
郭凤霞
梁伟
姜小凤
机构
甘肃
农业
大学农
学院
/
甘肃
农业
大学生命
科学
技术
学院
/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9,共8页
基金
西北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西北典型中药材宜机化生产农艺技术研究”(2109-000000-20-01-199092)
中央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道地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良种繁育建设”(ZYNF-2022-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175)
中药材当归及黄芪航天育种项目(XDZY-(2017)115)。
文摘
针对当前当归连作土壤环境恶化问题,以传统翻耕20 cm为对照(CK),设置深翻40 cm(T1)、深松耕50 cm(T2)、深松耕60 cm(T3)3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够有效降低0~6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其中T3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6.34%、12.28%和11.18%。(2)与CK相比,T1、T2、T3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3个处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显著降低16.11%、9.45%和24.37%;T2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11%、22.93%和60.51%,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39%、71.79%和46.44%。(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土壤质量最佳。(4)T2处理当归鲜产量、干产量、浸出物含量、阿魏酸含量、藁本内酯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114.70%、110.05%、24.33%、14.44%、38.14%。综上可知,深翻及深松耕均能有效改善当归连作地耕层土壤质量,提高当归产量及品质,且以深松耕50 cm措施效果最佳。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当归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产量
品质
Keywords
tillage methods
Angelica sinensis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quality
yield
quality
分类号
S567.2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功能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姜小凤
郭凤霞
陈垣
郭建国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省
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
农业
大学生命
科学
技术
学院
/农
学院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民生科技专项-乡村振兴专题22CX2NA007)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 GARS 11)
+4 种基金
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科技支撑项目(GSLK-202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2021YFD1100504
2021YFD11005041
2021YFD11005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547,31560175,31360317)。
文摘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ITS1变异区的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真菌多样性差异不大,较对照D处理,A、B、C和E处理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低,Simpson指数较高。(2)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隶属于11门167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为优势属。(3)冗余度分析发现:在门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速效钾、电导率、pH值,在属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pH值、二氧化碳呼吸速率。(4)FUNGuild预测表明:植物病原体和木质腐生真菌功能群的相对丰度较高。综上所述,不同作物轮作较当归连作,降低了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土壤真菌
真菌群落
功能群
轮作
连作
Keywords
soil fungi
soil fungal community
functional groups
crop rotation
continuous cropping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茬口对高寒阴湿区当归养分吸收特性和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姜小凤
郭凤霞
陈垣
郭建国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省
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
农业
大学生命
科学
技术
学院
/农
学院
农业
农村部西北
旱地
作物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部省共建
农业
农村部
旱地
作物抗逆增产及雨水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199,共10页
基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 GARS 11)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民生科技专项-乡村振兴专题(22CX2NA007)
+3 种基金
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科技支撑项目(GSLK-2022-6)
鲁甘科技协作计划项目(YDZX202109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项目(2021YFD1100504,2021YFD11005041,2021YFD11005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547,31560175,31360317)。
文摘
为建立高效经济的当归生产模式,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设置5种作物茬口(T_(1):豌豆-小麦-当归,T_(2):豌豆-蒙古黄芪-当归,T_(3):豌豆-马铃薯-当归,T_(4):豌豆-休耕-当归,CK:豌豆-当归-当归)进行田间试验,秋季收获后测定不同茬口当归根、叶养分含量、根活性成分和产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隶属综合因子分析法确定5种茬口的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T_(2)处理有利于促进当归根、叶中氮、磷、钾吸收累积,根部氮、磷、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29.98%、32.96%、24.29%(P<0.05)、叶部氮、磷、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37.72%、42.08%、64.63%(P<0.05),且该茬口的当归产量、根的阿魏酸、浸出物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9.44%、17.37%、9.54%(P<0.05)。综合评价指数表现为T_(2)(0.74)>T_(4)(0.51)>T_(1)(0.48)>CK(0.29)>T_(3)(0.25)。综上可知,豌豆-蒙古黄芪-当归是高寒阴湿区当归高效经济生产的适宜模式。
关键词
当归
茬口
养分吸收
药材质量
Keywords
Angelica sinensis
stubble
nutrient absorption
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分类号
S344.6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当归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方晴
陈垣
郭凤霞
梁伟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功能类群的影响
姜小凤
郭凤霞
陈垣
郭建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茬口对高寒阴湿区当归养分吸收特性和药材质量的影响
姜小凤
郭凤霞
陈垣
郭建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