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面粉色度相关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4
1
作者 朵茂惠 赵池铭 +9 位作者 汪军成 姚立蓉 司二静 杨轲 孟亚雄 李葆春 王化俊 李兴茂 尚勋武 马小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为了鉴定甘肃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STS标记鉴定了103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1BL/1RS易位系及与黄色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有37份材料为1BL/1RS易位系,占35.92... 为了鉴定甘肃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STS标记鉴定了103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1BL/1RS易位系及与黄色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有37份材料为1BL/1RS易位系,占35.92%;42份为非1BL/1RS易位系,占40.78%;其余均为片段易位或其他易位系。在黄色素含量分子检测中,Psy-A1位点有3个等位变异,Psy-A1a所占比例最大,频率达91.26%,Psy-A1b和Psy-A1c分别占7.77%和0.97%;Psy-B1位点的3个等位变异中,Psy-B1a、Psy-B1b和Psy-B1c频率分别为62.13%、28.16%和18.45%;Psy-D1位点有Psy-D1a和Psy-D1g两个等位变异,其中Psy-D1a分布频率为97.09%。在PPO活性等位基因中,与低PPO活性相关的基因Ppo-A1b和Ppo-B1a分别占34.95%、77.67%;与高PPO活性相关的基因Ppo-A1a、PPO-B1b、PPO-D1b分别占54.36%、19.46%.40.77%。黄色素含量和PPO活性相关的基因组成以中间类型居多。甘肃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中,1BL/1RS易位系材料频率有所下降,黄色素含量及PPO活性相关等位基因均有一定分布,在未来小麦育种工作中仍需加强面粉色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L/1RS易位系 黄色素含量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庄浪县农户吊炕的热效率模拟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牛叔文 钱玉杰 +1 位作者 胡莉莉 何保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3-201,J0005,共10页
中国西部黄土丘陵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取暖用能成为必然需求,炕是农村家庭的主要取暖设施。在甘肃庄浪县2个村的6户农家建造新式节能吊炕,并与传统炕一起进行室内外的温度观测和燃料使用记录,获取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matl... 中国西部黄土丘陵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取暖用能成为必然需求,炕是农村家庭的主要取暖设施。在甘肃庄浪县2个村的6户农家建造新式节能吊炕,并与传统炕一起进行室内外的温度观测和燃料使用记录,获取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matlab7.0程序,模拟分析冬季取暖期农户日常生活情景下2种炕的热效率。结果表明,每农户年平均取暖用能占到家庭生活用能的一半。高崖韩村吊炕户和传统户取暖用能折合标准煤分别为868.43和1338.51kgce,下湾村分别为956.36和1583.50kgce。吊炕的热效率在27%~37%之间,比传统炕高出一倍以上。使用吊炕能够有效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现阶段解决农户取暖问题的较好途径。因此建议,国家应像推广沼气一样推广吊炕的应用,改善农户冬季室内的热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设备 热损失 节能 模拟分析 吊炕 黄土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春小麦品种耐低磷性评价及种质筛选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露露 汪军成 +8 位作者 姚立蓉 孟亚雄 李葆春 杨轲 司二静 王化俊 马小乐 尚勋武 李兴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9-1009,共11页
筛选磷高效作物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和减少磷肥施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苗期的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等8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春小麦苗期的耐低磷特性,初步筛选耐低磷材... 筛选磷高效作物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和减少磷肥施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苗期的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等8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春小麦苗期的耐低磷特性,初步筛选耐低磷材料,并进一步进行成株期的耐低磷特性鉴定,筛选出耐低磷材料和磷敏感材料,分析其在低磷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材料苗期和成株期的各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小麦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苗期8个指标转化成4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2.60%),将成株期的10个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3.23%);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值,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苗期的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划分为耐低磷型(10份)、较耐低磷型(26份)、低磷较敏感型(91份)、低磷敏感型(35份)4类。选取耐低磷型材料(5份)和低磷敏感型材料(4份),进一步进行成株期鉴定,最终筛选1份耐低磷材料wp-35和1份磷敏感材料wp-119。通过分析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发现在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根系和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且耐低磷材料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磷敏感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春小麦耐低磷特性、培育耐低磷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低磷胁迫 种质筛选 综合评价 形态特征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