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子平 王国祥 +2 位作者 马忠明 张开乾 刘学周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9-24,共6页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中药材种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重视新品种选育,加速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推进制种园区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强度;建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种业 发展现状 对策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地中药材当归栽培及抽薹防治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国祥 蔡子平 +1 位作者 米永伟 武伟国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71-76,共6页
总结分析了近年当归栽培技术相关研究,归纳了当归栽培的适合条件,阐述了严重制约当归产量和质量的抽薹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
关键词 当归 质量 栽培 抽薹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庆旭 张陆海 +3 位作者 蔡子平 刘燕 龚艳 曹光乔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结合根茎类中药材... 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结合根茎类中药材关键栽培农艺技术,针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从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概述机械化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区域多为丘陵山地,种植面积分散且较小;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方式和栽培农艺要求较多且复杂,农机农艺难融合;关键环节机具存在作业质量差等现象,中药材机具投入收益率不高,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现有机具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足、易被仿制,企业对中药材机械化研发积极性低。提出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种植模式向标准化发展、关键环节机具向高质高效发展、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以期为中药材生产装备研发提供参考,助力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茎类中药材 道地中药材 种植方式 栽培农艺 机械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廷红 张东佳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92-95,共4页
从基地建设、优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及生产规模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现状,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良种使用率;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强人才支撑和技术培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等发展甘肃省无公害中药材的建议。
关键词 甘肃 无公害中药材 生产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宽叶羌活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云霞 张东佳 +4 位作者 魏莉霞 龚成文 米永伟 高国莹 王国祥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4-17,共4页
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收集宽叶羌活种苗,制定宽叶羌活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宽叶羌活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宽叶羌活单根鲜重、根粗、根长为评价指标,将收集到的33份宽叶羌活种苗采用K均值聚类法分为3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生产实际制... 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收集宽叶羌活种苗,制定宽叶羌活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宽叶羌活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宽叶羌活单根鲜重、根粗、根长为评价指标,将收集到的33份宽叶羌活种苗采用K均值聚类法分为3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生产实际制定宽叶羌活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结果显示,甘肃省宽叶羌活种苗划分成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根鲜质量2.1 g≤W<3.0 g,根长19.0 cm≤L<26.0 cm;二级种苗单根鲜质量W≥3.0 g,根长L≥26.0 cm;三级种苗单根鲜质量1.2 g≤W<2.1 g,根长12.0 cm≤L<19.0 cm。建议宽叶羌活移栽种植中将一级种苗作为主要生产用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羌活 种苗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蒙古黄芪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蔡子平 王宏霞 +5 位作者 王国祥 杜弢 晋玲 王亚丽 米永伟 朱田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收集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蒙古黄芪种苗,制定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为黄芪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共收集35份蒙古黄芪种苗,测定各产区种苗单株鲜重、根长、根粗、芽体长... 目的:收集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蒙古黄芪种苗,制定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为黄芪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共收集35份蒙古黄芪种苗,测定各产区种苗单株鲜重、根长、根粗、芽体长、芽体个数、病斑度等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种苗分级。后将不同等级种苗移栽,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蒙古黄芪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6.17 g,根长≥39.09 cm,根粗≥6.07 mm;二级种苗的单株鲜重为5.73~6.16 g,根长为31.32~39.08 cm,根粗为5.64~6.07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为3.27~5.72 g,根长为25.11~31.31 cm,根粗为5.02~5.63 mm。结论:黄芪产量随着种苗等级降低而减少,生产中采用一、二级种苗进行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种苗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党参覆膜穴孔育苗技术规程 被引量:4
7
作者 蔡子平 王国祥 +2 位作者 王宏霞 米永伟 武伟国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84-87,共4页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苗圃建设、播种、苗圃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采制、种苗采挖、贮苗、包装、运输等方面总结制定了甘肃省党参覆膜穴孔育苗技术规程。
关键词 党参 覆膜穴孔育苗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半夏立枯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魏莉霞 胡永建 +2 位作者 卢晓红 高微微 陈文庆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年第4期75-77,共3页
对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半夏种植区发生半夏立枯病大田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观察,经病原菌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证病、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的病原。结果发现,半夏田间发病明显症状为植株青枯,叶片蜷曲、渐渐枯萎,茎基部溢缩... 对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半夏种植区发生半夏立枯病大田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观察,经病原菌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证病、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的病原。结果发现,半夏田间发病明显症状为植株青枯,叶片蜷曲、渐渐枯萎,茎基部溢缩、干枯。菌落在PDA平板上25℃培养生长速度快,菌丝有隔膜,初期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至黄褐色,分枝处成直角,菌落棕色,生长均匀,后期平板上会出现棕褐色团状菌丝,菌落背面土黄色至黄褐色。柯赫氏法则证病,明确其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鉴定 茎基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黄芪覆膜穴孔育苗技术规程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子平 王国祥 +2 位作者 王宏霞 米永伟 武伟国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87-89,共3页
规定了黄芪覆膜穴孔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建设、播种、苗圃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采制、种苗采挖和包装运输等内容。
关键词 黄芪 覆膜穴孔育苗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养农业区黄芩轻简化膜间直播种植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永伟 龚成文 +2 位作者 杨晓波 邵武平 张廷红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为进一步推进甘肃省雨养农业区黄芩种植机械化、精量化和轻简化生产,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与产地加工等方面总结出了雨养农业区黄芩轻简化膜间直播种... 为进一步推进甘肃省雨养农业区黄芩种植机械化、精量化和轻简化生产,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与产地加工等方面总结出了雨养农业区黄芩轻简化膜间直播种植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膜间直播 轻简化 技术规程 雨养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板蓝根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波 张立军 +1 位作者 蔡子平 牛家瑜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32-1036,共5页
通过对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下板蓝根的生长动态和产量及药用成分的测定,得出河西灌区板蓝根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以指导河西灌区板蓝根生产的科学施肥。以当地板蓝根主栽品种安徽亳州种为试材,开展了板蓝根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研究。结果表... 通过对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下板蓝根的生长动态和产量及药用成分的测定,得出河西灌区板蓝根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以指导河西灌区板蓝根生产的科学施肥。以当地板蓝根主栽品种安徽亳州种为试材,开展了板蓝根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西灌区板蓝根生产中N的适宜用量为255~300 kg/hm^(2),苗期、生长旺盛期、收获期对N的需求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需氮量的9.21%、43.65%、47.14%;P_(2)O_(5)的适宜用量为150~225 kg/hm^(2),苗期、生长旺盛期、收获期对P_(2)O_(5)的需求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P_(2)O_(5)需量的15.80%、25.91%、58.29%;K_(2)O的适宜用量为150~225 kg/hm^(2),苗期、生长旺盛期、收获期对K_(2)O的需求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K_(2)O需量的20.83%、19.38%、5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氮磷钾 养分需求 施肥量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苗末端损伤对移栽后当归幼苗根系形态建成与抗性生理的影响
12
作者 米永伟 龚成文 +1 位作者 邵武平 李媚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1,共10页
以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品种‘岷归2号’为实验材料,设置种苗末端切除1/2、1/3、1/4和不切根(CK)4个处理,比较末端损伤程度对移栽后幼苗根系形态、生物量分配、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当归幼苗根系形态建... 以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品种‘岷归2号’为实验材料,设置种苗末端切除1/2、1/3、1/4和不切根(CK)4个处理,比较末端损伤程度对移栽后幼苗根系形态、生物量分配、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当归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和抗性生理应对种苗末端损伤的策略。结果显示,切根后幼苗的侧根发生位点上移,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根尖数、根平均直径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切根1/3时达到最大。切根显著增加了根系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POD酶活性,加剧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其中,切根1/3时可溶性糖含量和POD酶活性最高,切根1/2时脯氨酸和MDA含量最高。生长综合性能依次为切根1/3>1/4>1/2>CK。因此,当归种苗末端切除1/3时有利于幼苗的根形态建成,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相对较高,根系损伤对幼苗的伤害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根系损伤 根形态 渗透调节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灌区半夏玉米间作生产技术规程
13
作者 陈文庆 魏莉霞 +1 位作者 张东佳 李玉萍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随着半夏市场需求的增长,人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针对老产区半夏连作障碍严重、倒茬周期长、可种植半夏土地越来越少的问题。通过种植措施的优化、人工种植技术的改良,开展半夏异地种植(扩繁),为半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促进玉... 随着半夏市场需求的增长,人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针对老产区半夏连作障碍严重、倒茬周期长、可种植半夏土地越来越少的问题。通过种植措施的优化、人工种植技术的改良,开展半夏异地种植(扩繁),为半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促进玉米种植地经济效益的增加。按照灌区半夏间作技术要求及种植目标,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环境及土壤要求、大田整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采挖收获、初加工及保存等方面总结提出了灌区半夏玉米间作生产技术规程,以更好地指导半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玉米间作 种植模式 连作障碍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和方式对甘肃渭源蒙古黄芪育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米永伟 蔡子平 +5 位作者 武伟国 王国祥 王宏霞 彭云霞 龚成文 魏莉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6-202,共7页
以陇芪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播种量(90,150,210kg/hm^2)和播种方式(条播,撒播,覆膜穴播)两因素育苗,育苗结束后秋季测定种苗质量指标和产量,旨在揭示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互作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以陇芪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播种量(90,150,210kg/hm^2)和播种方式(条播,撒播,覆膜穴播)两因素育苗,育苗结束后秋季测定种苗质量指标和产量,旨在揭示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互作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交互条件下育苗,蒙古黄芪种苗个体质量和群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90kg/hm^2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种苗单根鲜重、根长和根粗等个体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种苗产量先极显著提高后下降,产苗数持续增加,优质种苗率显著下降。在同一播量条件下覆膜穴播方式育成种苗个体质量最优,优质种苗率均比条播和撒播高,并随播种量递增,苗产量较撒播和条播呈先增加后下降,而产苗数呈下降趋势。播种量150kg/hm^2条件下采用覆膜穴播育成单位面积优质种苗数最多。说明在保证种苗个体质量和单位面积产苗数的前提下,渭源蒙古黄芪育苗采用覆膜穴播方式,种子播种量为150kg/hm^2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播种量 播种方式 种苗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直播当归物质积累与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龚成文 米永伟 +1 位作者 邵武平 谢志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确定当归种子直播的合理施肥方案,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组合试验,研究氮、磷、钾3个因素在3种不同施肥量[N(75、150、225 kg/hm^(2))、P_(2)O_(5)(37.5、75.0、112.5 kg/hm^(2))、K_(2)O(37.5、75.0、112.5 kg/hm^(2))]组合配施下当归的... 为确定当归种子直播的合理施肥方案,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组合试验,研究氮、磷、钾3个因素在3种不同施肥量[N(75、150、225 kg/hm^(2))、P_(2)O_(5)(37.5、75.0、112.5 kg/hm^(2))、K_(2)O(37.5、75.0、112.5 kg/hm^(2))]组合配施下当归的根形态、药材产量及质量(阿魏酸、挥发油、醇溶性浸出物和灰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量配施对当归根系分支数、植株生物量及药材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_(1)P_(3)K_(2)处理根鲜质量最大(65.25 g),分支数最多(11.9个);其次为N_(2)P_(3)K_(1),根鲜质量为63.28 g,分支数为10.2个,且其当归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6.31%和0.108%;处理N_(3)P_(2)K_(1)当归挥发油含量最高(1.137%)。综合考虑当归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直播当归最佳氮磷钾配施处理为N_(2)P_(3)K_(1),即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112.5、3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种子直播 施肥 氮磷钾 生物量 阿魏酸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栽培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质量对播期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恩军 韩多红 +3 位作者 蔡子平 张勇 张芬琴 陈垣 《农学学报》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月2...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月22日较4月12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天,生长期缩短42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月12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月2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月22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月2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种植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成文 米永伟 +2 位作者 张东佳 邵武平 王浩亮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当归为伞形科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甘肃、云南、湖北等地,其栽培模式主要有育苗移栽和种子直播两种。通过对比分析种植模式形成的历史与缘由、种植环节与成本、药材性状与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发现当归最早采用作畦种子直播,明清时期由于春... 当归为伞形科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甘肃、云南、湖北等地,其栽培模式主要有育苗移栽和种子直播两种。通过对比分析种植模式形成的历史与缘由、种植环节与成本、药材性状与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发现当归最早采用作畦种子直播,明清时期由于春季干旱,直播保苗困难,形成了“育苗-假植-移栽”的种植模式。传统育苗移栽模式需进行垦荒育苗,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种苗质量和产量难以保证,还易造成生态破坏。种苗繁育必须选用三年种,种子生产周期需3年;同时要通过起苗、假植、移栽等多个环节,种苗易受机械损伤,引起麻口病发生;早期抽薹问题无法避免,药材外观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现代育苗措施虽能一定程度解决早期抽薹和生态环境问题,但存在成本高、移栽缓苗慢、储藏易烂苗等问题。当归直播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归二年种,缩短了种子生产周期,简化了种植环节,有效规避了早抽薹,阻断了麻口病传播途径,保持了当归原有形态,药材性状与质量均符合药典标准要求。当归直播种植模式成本明显降低,具有较强的优势和推广前景,同时也为当归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存在前期保苗投入高、药材个头小等问题。通过探讨两种模式的技术优势与劣势,为创新当归种植模式及克服技术瓶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移栽 直播 药材性状 抽薹 麻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黑河湿地典型植物芦苇生理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王宏霞 张亚娟 高宏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36-542,共7页
了解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黑河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以黑河湿地典型植物芦苇为试材,研究了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芦苇可... 了解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黑河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以黑河湿地典型植物芦苇为试材,研究了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芦苇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干旱胁迫初期,芦苇机体内启动自我防御功能,诱导出自身的抗旱蛋白,致使芦苇体内可溶性蛋白升高;当干旱胁迫继续加重时,其自身防御系统遭到破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芦苇叶片最小荧光(F0)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大荧光(F_(m))、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则下降较明显,说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芦苇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反应中心传递电子能力下降,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受到抑制。干旱胁迫下,芦苇叶片MDA含量持续升高,说明芦苇对于干旱非常敏感,而SOD、POD和CAT酶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干旱胁迫导致芦苇叶片细胞膜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细胞膜受到破坏,最终引起膜结构的损伤,干旱胁迫初期芦苇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来减缓膜损伤,但是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不能阻止干旱带给芦苇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黑河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肥对当归药材产量与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武平 米永伟 +3 位作者 龚成文 顿志恒 冯守疆 张美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46,共4页
筛选适宜当归生长、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配方肥,为当归标准化栽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0-15-10、18-13-9、27-14-10和18-23-10(N-P_(2)O_(5)-K_(2)O)4个配方处理,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测定根长、芦头茎粗、... 筛选适宜当归生长、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配方肥,为当归标准化栽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0-15-10、18-13-9、27-14-10和18-23-10(N-P_(2)O_(5)-K_(2)O)4个配方处理,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测定根长、芦头茎粗、单根鲜重及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配方肥对当归药材形态性状、鲜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肥18-13-9(N-P_(2)O_(5)-K_(2)O)按1050 kg/·hm^(2)基施对当归成药期根部物质积累、药材商品性状及鲜产量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就药材质量性状而言,施肥在促进当归根系物质积累的同时降低了药材质量性状,但各指标均高于药典标准。综合当归药材产量和质量性状指标,长效硫基肥18-13-9(N-P_(2)O_(5)-K_(2)O)按1050 kg/·hm^(2)基施更适合当归标准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配方肥 商品性状 浸出物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唑染色法快速测定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彭云霞 张东佳 +2 位作者 武伟国 米永伟 蔺海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1-4,共4页
采用四唑染色法研究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对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染色效果)的影响,探讨测定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方法,明确其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测定值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染... 采用四唑染色法研究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对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染色效果)的影响,探讨测定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方法,明确其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测定值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得到生活力(X)与发芽率(Y)线性关系为Y=2.603X-1.617(r=0.985)。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染色时间3 h、TTC浓度0.2%,测得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唑染色法 小叶黑柴胡 种子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