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红细胞胞浆游离钙及脑实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金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体内红细胞胞浆游离钙(RBC[Ca2+]i)水平的变化及尼莫地平治疗后对RBC[Ca2+]i及脑实质密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随机分成HIE常规组(28例)和尼莫地平组(30例),以20例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体内红细胞胞浆游离钙(RBC[Ca2+]i)水平的变化及尼莫地平治疗后对RBC[Ca2+]i及脑实质密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随机分成HIE常规组(28例)和尼莫地平组(30例),以20例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连用10~14d。HIE患儿于治疗前、治疗3d和10~14d后各采集静脉血2ml,采用Fura-2/AM法检测RBC[Ca2+]i水平。HIE患儿均于生后第3~5d及10~14d行影像学检查。结果①HIE患儿RBC[Ca2+]i水平(2.81±0.43)显著高于对照组(2.15±0.18),P<0.01。HIE程度与患儿体内RBC[Ca2+]i水平有相关性。②HIE常规组和尼莫地平组患儿RBC[Ca2+]i水平于生后72h达到较高水平,然后逐渐恢复,至治疗10~14d后尼莫地平组患儿RBC[Ca2+]i水平(2.32±0.10)与HIE常规组(2.68±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尼莫地平组与HIE常规组在额叶皮质及枕叶皮质处CT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额叶髓质及基底神经节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C[Ca2+]i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尼莫地平能显著降低RBC[Ca2+]i水平,减轻脑损伤,且额叶皮质及枕叶皮质处脑实质密度恢复显著,提示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动态监测RBC[Ca2+]i水平可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对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红细胞胞浆游离钙 脑实质密度 尼莫地平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