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分层模型的甘肃省国道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分析
1
作者 陈涛 曾铭 +1 位作者 余遥 胡潇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0-797,共8页
对甘肃省普通国道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_(CI))的自然衰减规律建立统计模型.考虑到甘肃省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完全不同的气候环境的情况,根据降水量、日照时长等环境数据对不同路段进行聚类,基于年交通当量(整个年度内的交通当量)与P_(CI)数据... 对甘肃省普通国道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_(CI))的自然衰减规律建立统计模型.考虑到甘肃省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完全不同的气候环境的情况,根据降水量、日照时长等环境数据对不同路段进行聚类,基于年交通当量(整个年度内的交通当量)与P_(CI)数据,利用吉布斯采样进行贝叶斯推断建立贝叶斯分层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下,贝叶斯分层模型在测试集的整体表现优于非分层模型.年交通量对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域国道路段的P_(CI)的影响没有区别;具有较大P_(CI)初始值的路段其P_(CI)值经历一年期衰减后倾向于增大,同时P_(CI)初始值对P_(CI)的衰减起到缓解作用.不同区域P_(CI)初始值的影响程度不相同,河西地区国道路段的P_(CI)初始值对缓解未来一年P_(CI)的衰减作用最大,其次为陇东南地区,最弱为兰州地区及陇东高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状况指数 年交通当量 贝叶斯分层模型 吉布斯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安全设施施工安全管理——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养施工与管理》
2
作者 赵建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59-2059,共1页
公路安全设施施工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公路运行安全。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安全设施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已成为行业共识。
关键词 施工安全管理 公路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泥石流安全风险预防措施——评《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与聚落减灾——以岷江上游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维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92-3292,共1页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对工程进度、人员安全及沿线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一旦发生泥石流,则破坏力巨大,不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泥石流灾害风...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对工程进度、人员安全及沿线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一旦发生泥石流,则破坏力巨大,不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与聚落减灾——以岷江上游为例》以岷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及聚落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重大经济损失 岷江上游 减灾策略 山区公路建设 山区地形 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能及机理
4
作者 林梅 雷雨 +1 位作者 李萍 张强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002,共12页
为探究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黏附性能及黏附机理,采用光电比色法和接触角法对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黏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动力学软件MS构建了沥青与集料的界面模型,以黏附功对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黏... 为探究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黏附性能及黏附机理,采用光电比色法和接触角法对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黏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动力学软件MS构建了沥青与集料的界面模型,以黏附功对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黏附性能进行了量化。从原子尺度对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机理以及温湿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料种类对于黏附性能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沥青种类对于黏附性能的影响;在碱性集料缺乏的地区,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花岗岩的黏附性效果最优,因此此类地区推荐使用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作为沥青胶结料;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可以明显改善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随着集料氧化物碱性增强,沥青中的极性分子在集料表面从“倾斜分布”转为“平行分布”,从而增强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性能。本研究在微细观层面揭示了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界面黏附机理,旨在为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橡胶 分子动力学 界面黏附性 界面黏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沥青再生剂配比设计以及抗老化性能
5
作者 白中良 李萍 +3 位作者 王晖 李伟 张强 李宁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7-1618,共12页
沥青路面回收料由于老化程度不同,采用一种再生剂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路用性能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文针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选用基础油分、增塑剂、增黏树脂及抗老化材料为原材料,采用极差分析法及响应曲面法制备沥... 沥青路面回收料由于老化程度不同,采用一种再生剂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路用性能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文针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选用基础油分、增塑剂、增黏树脂及抗老化材料为原材料,采用极差分析法及响应曲面法制备沥青再生剂,通过闪点、差热-热重法、四组分分析等测试对再生剂性能进行分析,并且对再生沥青的针入度、延度以及流变性能等进行测试,验证其抗老化性能以及再生效果。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结合极差分析法可以有效提高多影响因素下再生剂配比设计;随着沥青老化程度的增加,所需再生剂中增黏树脂的含量会降低、增塑剂的含量会增大,再生剂中应具有45%以上的重质组分保证再生剂的热稳定性;残留针入度以及延度可以对再生剂的抗老化的性能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再生剂 响应曲面法 热稳定性 抗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IVM的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
6
作者 胡雯欣 张珺璟 +3 位作者 辛存林 任珩 许华 朱珂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为评估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区,探究层次分析法-信息量耦合模型(AHP-IVM)对于研究区的适用度,基于638处泥石流灾害点位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面曲率、地形起伏度、沟谷密度、距水系距离、水土流失敏感性、距断层距离、工... 为评估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区,探究层次分析法-信息量耦合模型(AHP-IVM)对于研究区的适用度,基于638处泥石流灾害点位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面曲率、地形起伏度、沟谷密度、距水系距离、水土流失敏感性、距断层距离、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和距道路距离12个泥石流灾害关键控制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AHP-IVM进行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区划.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易发性分区合理性条件、典型泥石流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的验证.结果表明,在所有环境变量中,距道路距离和高程是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AHP-IVM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评价效果更优,基于其将研究区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类易发区,经合理性条件和典型灾害事件检验,分区结果有较高的置信度,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易发性整体上沿道路向两侧递减,较高、高易发区内灾害密度超过0.6401处/km^(2),尤其K377~K465段,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面积最大,占道路两边区域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性 耦合模型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法 G212线陇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集构建和改进BiSeNetV2的矿山道路检测研究
7
作者 毛永强 柳霞 李炜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5-211,共7页
自动检测和识别矿山道路不仅能够提高矿山运输安全,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对矿山道路进行自动检测,研究选取了某实验矿山,使用专业设备采集了矿山区域的道路图像。随后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来提升图片质量,并引入中值滤波来进行数据去... 自动检测和识别矿山道路不仅能够提高矿山运输安全,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对矿山道路进行自动检测,研究选取了某实验矿山,使用专业设备采集了矿山区域的道路图像。随后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来提升图片质量,并引入中值滤波来进行数据去噪处理,以构建检测数据集。在检测模型上,研究采用了双边分割网络模型,并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改进,即细节分支、语义分支和特征恢复。研究结果显示,检测模型的准确率最大值为97.82%,比四种对比模型的最大值分别高了10.63%、7.07%、6.17%和5.55%。该模型的F1最大值为0.993,综合性能较好。Dice系数最大值为0.975,更接近于1,且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204和1.110。此外,在计算消耗上,该模型的耗时、中央处理器利用率和内存占用率的最大值分别为83 ms、11.37%和10.95%,明显优于对比算法。研究设计的矿山道路检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对矿山行驶卡车提供道路识别和指引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中值滤波 BiSeNetV2 道路 检测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陇南市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评价
8
作者 张珺璟 任珩 +1 位作者 许华 曹红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222,共12页
【目的】通过开展泥石流危险严重性评价以降低泥石流灾害损失,为陇南市的发展规划、应急措施制定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陇南市普通国道沿线3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变级数法,基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知识决... 【目的】通过开展泥石流危险严重性评价以降低泥石流灾害损失,为陇南市的发展规划、应急措施制定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陇南市普通国道沿线3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变级数法,基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知识决策4个维度,构建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评价体系,对陇南市普通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进行评估。【结果】陇南市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阈值范围为:0.6880~0.7657,一般(评分值0.6880~0.6889)、轻度(0.6934~0.6996)、中度(0.7067~0.7200)、高度(0.7224~0.7373)和极高危险(0.7408~0.7657)等级的泥石流沟分别占7.5%、12.5%、15%、27.5%、25%。泥石流高发区位于G212国道的有13个路段,分别为:G212 K461+600、G212 K370+745、G212 K299+680、G212 K358+095、G212 K369+820、G212K370+110、G212K656+125、G212K395+500、G212K639+015、G212K299+585、G212K494+260、G212 K637+100、G212 K650+880;G247国道有6个路段:G247 K861+150、G247 K850+800、G247 K868+500、G247 K595+500、G247 K852+360、G247 K688+850、G247 K600+795,G247国道有1个路段:G567 K176+892。【结论】陇南市国道沿线泥石流严重危害区域位于白龙江、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宕昌中部、武都中北部、文县中部、礼县中部等地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是地质环境、气象水文、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突变级数法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烟沥青复掺配比优化及抑烟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萍 陈修乐 +3 位作者 张强 念腾飞 王育兴 王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3-1933,共11页
为抑制沥青在高温下烟气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及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本文进行了抑烟沥青复掺配比优化研究。基于单掺抑烟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及自制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的沥青产烟结果,结合熵权法与遗传算法进行抑烟沥青复... 为抑制沥青在高温下烟气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及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本文进行了抑烟沥青复掺配比优化研究。基于单掺抑烟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及自制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的沥青产烟结果,结合熵权法与遗传算法进行抑烟沥青复掺配比优化,并分析优化复掺抑烟剂在沥青中的分散均匀性、储存稳定性及其对沥青特征官能团的影响;基于优化复掺配比的抑烟沥青高、中、低温性能测试,并对其抑烟效果进行评价,验证优化复掺配比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抑烟剂均匀分散于沥青中,且未对沥青特征官能团产生改变,优化复掺抑烟沥青满足储存稳定性要求。优化复掺抑烟剂对沥青高、低温性能具有改善作用,并提升了沥青中温抗疲劳性能。沥青烟收集前后滤管颜色变化表明该沥青烟富集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优化复掺抑烟沥青具有显著抑烟效果,最大抑烟率为99.7%。优化复掺配比下的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小,证明了该优化复掺配比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烟沥青 熵权法 遗传算法 抑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压加气混凝土蒸养压力与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10
作者 胡文阁 常宝宏 张永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基于蒸压加气混凝土,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蒸养压力与力学性能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破坏形态包括斜面剪切破坏、纵向劈裂破坏、边角破坏三种形态,普通混凝土X型破坏现象未出现,与普... 基于蒸压加气混凝土,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蒸养压力与力学性能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破坏形态包括斜面剪切破坏、纵向劈裂破坏、边角破坏三种形态,普通混凝土X型破坏现象未出现,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端部效应对加气混凝土试块影响要小。在进行数值模拟以及数据处理之后所形成的应力云图之中能够发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下层钢筋所对应的最高应力可提升至屈服强度355MPa,不仅如此受压区钢筋未形成屈服阶段。结合混凝土应力云综合分析发现,在混凝土跨的中底部都存在相对显著的受拉损伤现象,加气混凝土板材发生剪切破坏、弯曲破坏,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四分点加载处有混凝土应力集中现象出现。试件JQ1、JQ2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较好,两个试件开裂荷载数值结果以及试验值之间比值可达到0.92~1.01,最终所获得的极限荷载数值结果以及试验值两者间的比值可达到0.99~1.04,所形成的偏差属于可接受区间之内。而进行试件JQ1的模拟所获得的开裂荷载与试验值间形成了小幅度偏差,试验极限荷载为38.5kN,数值模拟极限荷载为38.0kN,偏差为1.30%,数值模拟值和承载能力试验值相差较小,数值模拟比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压加气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加电气石粉沥青的抑烟效果及其沥青混合料产烟预估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萍 陈修乐 +2 位作者 王盟 念腾飞 丁攀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3-90,共8页
抑制热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过程中烟气释放,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施工人员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制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对沥青烟进行收集,以重量法得到的抑烟率为评价指标,对电气石粉加入沥青的抑烟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集料... 抑制热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过程中烟气释放,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施工人员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制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对沥青烟进行收集,以重量法得到的抑烟率为评价指标,对电气石粉加入沥青的抑烟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集料比表面积理论-面积折减法建立了沥青混合料产烟率模型,并对AC-13、OGFC-13、SMA-13级配类型混合料产烟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气石粉粒径的减小及掺量的增加,沥青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增大,延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黏度增大;掺入电气石粉的沥青具有较好的抑烟效果,其中10μm的电气石粉,掺量为14%时沥青的技术性能及抑烟效果最好;建立的混合料产烟率模型,在预测松散状态下混合料的产烟较为有效,且SMA-13级配类型的混合料产烟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电气石粉 抑烟效果 沥青混合料 产烟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翟晓成 丁攀 +3 位作者 雷雨涛 臧超杰 张富奎 李萍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为避免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优化时采用经验法所选最优级配曲线不足,基于响应曲面法对级配类型AC-20大掺量(30%)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优化设计,得到当集料19 mm筛孔通过率为97.2%、4.75 mm筛孔通过率为39.3%、0.075 mm... 为避免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优化时采用经验法所选最优级配曲线不足,基于响应曲面法对级配类型AC-20大掺量(30%)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优化设计,得到当集料19 mm筛孔通过率为97.2%、4.75 mm筛孔通过率为39.3%、0.075 mm筛孔通过率为6.0%、油石比为4.48%时,所得配合比为最优设计结果,最优条件下模型预测值为空隙率4.00%、间隙率为13.17%、饱和度为70%、稳定度为11.75 kN.试验证明: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较小(均不大于3%),说明建立的二阶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响应曲面法可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有效预测,并给出40%~70%RAP掺量的级配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 大掺量RAP 响应曲面法 级配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雷润祥 王永吉 张富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77-3184,共8页
本文结合甘肃柳敦公路试验段工程实例,研究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GRA)路面性能。通过常规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MSCR)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等方法分析研究了GRA性能,并对GR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A与苯乙烯... 本文结合甘肃柳敦公路试验段工程实例,研究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GRA)路面性能。通过常规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MSCR)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等方法分析研究了GRA性能,并对GR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相比,针入度降低了12.7%,软化点、高温稳定性及其高温抗变形能力相当,抗应力变形能力及应力敏感性有所提升;GRA与橡胶SBS改性沥青相比,软化点增加了14.1%,弹性恢复增加了6.5%,针入度相当,高温稳定性及其高温抗变形能力有所提升。GRA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表现出良好的路用性能,现场混合料更易于压实,渗水较小、强度较高,但构造深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 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