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子生物学”教学课程改革、建设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彭云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97-2603,共7页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从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善课程考核综合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物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和途...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从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善课程考核综合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物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和途径。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不仅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与"学"达到了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物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的RAPD分析及Su11-4小种SCAR标记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孟亚雄 仲军 +5 位作者 马小乐 李葆春 赖勇 司二静 尚勋武 王化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0-186,共7页
本研究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的8个生理小种进行多态性标记分析,旨在寻找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标记,共选用2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中有147条可得到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14... 本研究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的8个生理小种进行多态性标记分析,旨在寻找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标记,共选用2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中有147条可得到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147条引物对甘肃省流行的8个条锈菌的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发现各致病小种间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引物S301在条中33号中扩增得到约507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9在条中32扩增得到长度约183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6在Hybrid46-8扩增得到约510 bp的特异条带;引物S2140在Su11-4扩增得到约317 bp的特异条带。另外,本研究还对扩增得到的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并进行测序分析,其中依据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Su11-4特异条带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成功将其转化为对Su11-4小种特异的SCAR标记,这对不同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快速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RAPD SCA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抗蚜品系‘J-31’和‘J-48’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胡秉芬 马小乐 +4 位作者 师桂英 李葆春 孟亚雄 尚勋武 王化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J-31’‘J-48’F1代都表现为抗蚜,经χ2测验其F2代群体抗感分离经比为3∶1,(χ2c=3.272 7,P>0.05;χ2c=1.058 6,P>0.05)符合孟德尔理论的比例.据此认为:春小麦抗蚜品系‘J-31’‘J-48’的抗蚜性为质量性状遗传,其抗性各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范士杰 王蒂 +3 位作者 张俊莲 白江平 宋吉轩 马智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1-279,共9页
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 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并用FLINT1模型对水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翻耕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cm)含水率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2.93%,6.30%和10.88%。封行后,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含水率比对照平均低6.35%和6.40%。FLINT1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地膜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栽培方式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有一定的水分胁迫。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增加25.6%,但是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降低15.8%。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方式 模型 土壤含水率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自刚 王志江 +6 位作者 方圆 孙万仓 袁金海 米超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9,共9页
为研究白菜型冬油菜的耐盐机制,以耐盐材料KY-1、KY-191和盐敏感材料NDJ为材料,采用NaCl模拟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征、离子稳态、光合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胚根... 为研究白菜型冬油菜的耐盐机制,以耐盐材料KY-1、KY-191和盐敏感材料NDJ为材料,采用NaCl模拟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征、离子稳态、光合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胚根伸长对盐胁迫更为敏感;盐胁迫下耐盐品系KY-1、KY-191种子萌发优于盐敏感品系NDJ。随着盐胁迫程度加深,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电导率、MDA含量逐渐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耐盐品系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盐敏感品系,而电导率、MDA含量均低于盐敏感品系。盐胁迫下幼苗Na+含量升高,K+含量降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但耐盐品系KY-1、KY-191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系NDJ;各品系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明显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综上所述,盐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耐盐品系通过K+积累缓解Na+毒害;渗透调节物含量提高抵御离子水势胁迫;能够维持较良好的胞内生理状态和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耐盐性 离子稳态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基因表达差异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骊 孙万仓 +9 位作者 刘自刚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李欣 张淑娟 袁金海 陈奇 王凯音 方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了解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基因的表达差异,以6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常温对照以及4℃、-4℃和-8℃低温处理5d后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三个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常温时白菜型... 为了解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基因的表达差异,以6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常温对照以及4℃、-4℃和-8℃低温处理5d后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三个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常温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基因未被激活,处于同一水平;随着温度的降低,白菜型冬油菜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的相对表达量均上升,且均在-4℃时到达峰值;而甘蓝型冬油菜Bn COR25在4℃时到达峰值,Cu/Zn-SOD在-4℃时到达峰值,Bn ICE1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始终低于常温水平;-8℃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各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在整个温度降低过程中,始终表现为白菜型冬油菜Bn COR25、Bn ICE1和Cu/Zn-SO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说明,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间抗寒性的较大差异与这3个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低温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回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孙万仓 曾秀存 +4 位作者 刘自刚 杨刚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为了解轮回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改良北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和产量。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轮回选择后代为材料,调查越冬率,鉴定农艺性状,分析生态环境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轮... 为了解轮回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改良北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和产量。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轮回选择后代为材料,调查越冬率,鉴定农艺性状,分析生态环境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轮回选择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轮回选择世代的升高,越冬率明显增加,轮回选择代数与越冬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轮选效果因材料而显著差异,抗寒性强的品种经轮回选择后越冬率的增幅与遗传增益幅度都要比抗寒性弱的品种小。株高、主花序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均随轮选世代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而单株角果数降低,抗寒性差的品种遗传增益增幅较大。生态环境对轮回选择效果有较大影响,在气候条件更为严酷的酒泉试点,轮回选择的遗传增益幅度更大。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花序角果数均与轮回选择群体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C0群体中,各性状对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但在C1、C2和C3群体中发生了变化,尤其单株角果数,在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C1和C2群体中和耐寒品种天油2号C1和C3群体中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负向作用。选择更寒冷的生态环境和抗寒性强的基因型进行轮回选择是改良北方冬油菜抗寒性及经济性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轮回选择 抗寒性 经济性状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寒区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武军艳 方彦 +6 位作者 刘翠平 孙万仓 史永弟 黄纪红 曹杰 刘自刚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了了解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北方旱寒区抗寒、耐旱冬油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对抗寒性不同的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苗期抗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后,油菜叶绿素含... 为了了解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北方旱寒区抗寒、耐旱冬油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对抗寒性不同的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苗期抗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后,油菜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组织含水量与抗旱性不存在相关性,根系活力与抗旱性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抗寒性 白菜型冬油菜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生长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亚杰 石强 +3 位作者 何建强 张俊莲 白江平 王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然而马铃薯的生产却易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生长模型将马铃薯生理生态过程和相互关系进行量化表达,分析其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从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方式,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目前,...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然而马铃薯的生产却易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生长模型将马铃薯生理生态过程和相互关系进行量化表达,分析其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从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方式,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目前,国际上开发了一些较成熟的马铃薯生长模型,如SUBSTOR-potato,NPOTATO,LINTUL-POTATO模型等,应用在国内马铃薯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来说中国马铃薯生长模型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生长模型研究的分析总结,得出国内外马铃薯生长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偏重C、N素研究,缺少P、K素研究;模型所需要的参数较其他作物模型更为复杂。同时,综合分析现有各个生长模型的原理与技术路线的异同点与优缺点,指出马铃薯生长模型需在遗传参数和气候参数方面加以深化研究,并展望了利用作物生长模型指导国内马铃薯生产相关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决策管理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玉汇 王丽 +4 位作者 杨宏羽 余斌 李元铭 张俊莲 王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GBSSI是马铃薯块茎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为培育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根据GenBank登录号X58453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马铃薯块茎GBSSI相似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 GBSSI是马铃薯块茎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为培育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根据GenBank登录号X58453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马铃薯块茎GBSSI相似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BSSI相似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克隆的GBSSI相似基因与报道的GBSSI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8%,其开放阅读框长1824bp,编码607个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淀粉合成功能,基因序列已注册到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EU403426。以此基因CDS内542bp的靶标序列作为干扰区段,扩增GBSSI的正反向基因片段,并引入237bp的内含子序列,构建由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具有"正义基因片段gbssA-内含子VP1-ABI3-like protein-反义基因片段gbssB"的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BI121g-PgABI。本研究结果将为淀粉合成的进一步研究和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RNAI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份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34
11
作者 赵小强 彭云玲 +1 位作者 李健英 任续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5,51,共7页
选用16份玉米自交系,采用NaCl胁迫处理,测定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相关生长与生理指标,对盐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鲜重、胚根鲜重均呈下降趋势... 选用16份玉米自交系,采用NaCl胁迫处理,测定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相关生长与生理指标,对盐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鲜重、胚根鲜重均呈下降趋势,幼苗期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上升,相对含水量下降。87-1、8723和78599-1属于高耐盐性自交系;LX9801、TS141、A413、137、81162等属于中等耐盐自交系;廊黄、昌7-2、478和成687属于耐盐性自交系;9046和65232属于敏感性自交系;543和136属于高敏感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萌发期 幼苗期 耐盐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士杰 王蒂 +3 位作者 张俊莲 白江平 李其义 李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6-109,共4页
利用AMM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8~2009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系)是B01-31-9和9902-4,适宜在贵州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AMMI模型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玉米耐旱自交系与旱敏感自交系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云玲 王涛 +2 位作者 李燕 张为龙 方子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为了探讨玉米(Zea mays)的耐旱机理,为玉米耐旱种质改良提供材料,本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旱自交系廊黄、昌7-2和旱敏感自交系TS141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用盆栽法对其形态与生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 为了探讨玉米(Zea mays)的耐旱机理,为玉米耐旱种质改良提供材料,本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旱自交系廊黄、昌7-2和旱敏感自交系TS141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用盆栽法对其形态与生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玉米自交系的存活率降低,叶片中的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保护酶SOD和POD的活性增加。干旱胁迫下,与旱敏感自交系TS141相比,耐旱系廊黄和昌7-2存活率较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保护酶SOD和POD的活性也比较高,相对电导率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玉米自交系 苗期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肥及生物菌肥对西兰花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东 秦舒浩 +4 位作者 曹莉 代海林 赵凉霞 李小龙 韩建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6,52,共5页
试验以西兰花‘格斯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微肥及复合生物菌肥对西兰花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复合生物菌肥、底肥添加剂、斯德考普、菲范和顶绿之后,西兰花叶片的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MDA含... 试验以西兰花‘格斯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微肥及复合生物菌肥对西兰花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复合生物菌肥、底肥添加剂、斯德考普、菲范和顶绿之后,西兰花叶片的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以复合生物菌肥的效果最明显.同时施用复合生物菌肥、底肥添加剂、斯德考普和菲范之后,西兰花的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复合生物菌肥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微肥 生物菌肥 生长特征 生理特性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春性油菜杂交后代抗寒性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刚 王丽萍 +8 位作者 孙万仓 曾秀存 刘自刚 李学才 方彦 武军艳 赵艳宁 董红业 王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1,共7页
选用抗寒性强的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春油菜(Parkland)杂交的后代群体(F1,F2和 BC1)为研究对象,以降温前后的油菜 SOD 、POD 、CAT 、可溶性蛋白和 MDA 等5个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异情况为依据,结合越冬率数据对... 选用抗寒性强的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春油菜(Parkland)杂交的后代群体(F1,F2和 BC1)为研究对象,以降温前后的油菜 SOD 、POD 、CAT 、可溶性蛋白和 MDA 等5个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异情况为依据,结合越冬率数据对杂交后代进行抗寒性分析。研究表明:降温后,所有单株的生理生化指标都增加。降温前SOD 、POD 、CAT 、可溶性蛋白和 MDA 值分别介于131.16~489.50 U·g -1、8.59~68.44 U·g -1、2.63~20.85 U·g -1、2.53~7.80 mg·g -1和3.69~13.67 mg·g -1 。 降温后,分别为290.87~796.88 U·g -1、22.63~101.5 U·g -1、8.89~48.30 U·g -1、4.46~10.68 mg·g -1和5.77~21.25 mg·g -1 。 生理生化指标和越冬率均发生分离,F1代生理生化变异系数小,而以冬性亲本为母本的后代越冬率(70.27%)高于春性亲本为母本的后代(64.48%) 。 F2代和 BC1代变异较大,其中 BC1代中以冬性亲本为轮回亲本的群体越冬率(71.43%~76.19%)明显高于以春性亲本为轮回亲本群体的越冬率(38.46%~43.75%) 。 相关性分析表明这5个生理生化特性与越冬率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7、0.757、0.665、0.567和-0.663。分析结果表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合越冬率对冬春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分析是可行的,能够筛选出抗寒优良单株,为白菜型冬油菜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杂交后代 抗寒性 生理生化特性 越冬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彭云玲 赵小强 +1 位作者 任续伟 李健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4,共6页
以耐旱性不同的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耐旱系廊黄和昌7-2与旱敏感系TS141的花期耐旱性差异。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以及株高下降,枯叶率升高,相对含水... 以耐旱性不同的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耐旱系廊黄和昌7-2与旱敏感系TS141的花期耐旱性差异。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以及株高下降,枯叶率升高,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渗透调节剂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增加。但是各个指标在不同自交系内变化的幅度不同。与旱敏感系TS141相比,耐旱系廊黄和昌7-2的生长受抑制程度较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幅度较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升高的幅度较大。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开花时间间隔(ASI)延长,雄穗一级分枝数减少,产量降低。与旱敏感系TS141相比,耐旱系廊黄和昌7-2的ASI延长时间较短,雄穗一级分枝数减少的幅度较小,产量下降幅度较小,特别是单穗重和穗粒数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玉米自交系 开花期 生理生化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gt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桂民 张金文 +3 位作者 王蒂 张俊莲 陆艳梅 高宜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7,53,共8页
糖苷生物碱(SGAs)是一类存在于茄科和百合科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与植物的抗逆性和产品品质有密切关系.茄啶葡糖基转移酶(SGT2)是SGAs合成代谢途径的末端关键酶之一,研究其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对于SGAs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有重要的作用... 糖苷生物碱(SGAs)是一类存在于茄科和百合科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与植物的抗逆性和产品品质有密切关系.茄啶葡糖基转移酶(SGT2)是SGAs合成代谢途径的末端关键酶之一,研究其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对于SGAs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到马铃薯茄啶葡糖基转移酶基因(sgt2)起始密码子上游2 098bp的启动子序列,已注册到GenBank(注册号:KC331038).构建该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fp∶∶gus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1304sgt2p,采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瞬时表达,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gt2p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表明:gus基因在转化烟草叶片中高效表达,克隆的启动子具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糖苷生物碱 茄啶葡糖基转移酶 启动子克隆 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4种病毒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8
作者 庞博 刘秀丽 +2 位作者 张金文 王蒂 张俊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我国马铃薯病毒主要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常发生复合侵染。根据GenBank中4种马铃薯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4种病毒CP基因全长... 我国马铃薯病毒主要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常发生复合侵染。根据GenBank中4种马铃薯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4种病毒CP基因全长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序列同源性96%以上;针对4种病毒CP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在一个PCR体系中同步对4种病毒进行扩增,得到421、202、516、330bp的特异性条带,优化建立了能同步检测PVY、PVX、PVS和PLR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检测结果证明优化后的多重RT-PCR体系能在田间样品中快速、高效地检测出4种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检测 多重RT-PCR 马铃薯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峰 宋小霞 +3 位作者 方永丰 李永生 张同祯 王汉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36,共6页
采用1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和2个玉米新选育的自交系(B73、478、掖107、9046、Mo17、ZX09-1002、340、F83、昌7-2、综31、598、黄201)按4×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了32个杂交组合,并对玉米8个主要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 采用1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和2个玉米新选育的自交系(B73、478、掖107、9046、Mo17、ZX09-1002、340、F83、昌7-2、综31、598、黄201)按4×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了32个杂交组合,并对玉米8个主要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行数、穗粗、行粒数、百粒质量和出籽率6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而秃尖和单穗粒质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影响.12个自交系中9046、Mo17、昌7-2和F83的GCA相对效应值较高,32个杂交组合中黄201×478、Mo17×9046和F83×9046的SCA相对效应值较高.新选育的自交系F83配制的杂交组合,后代一般表现出具有果穗大小适中、秃尖较短、单穗粒质量较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且综合表现较好;新育系ZX09-1002在改良品种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和单穗粒质量4个方面性状上表现突出,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余4个穗部性状需要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穗部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杂交后代抗寒性与植物学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丽萍 杨刚 +10 位作者 孙万仓 张正丽 王月 董红业 赵艳宁 孔德晶 鲁美宏 杨宁宁 刘自刚 方彦 武军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6,共6页
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白菜型春油菜品种Parkland杂交后代群体的感温性(冬春性)、植物学特性、越冬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全部表现为冬性,可见冬性为显性,F2代和BC1冬春... 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白菜型春油菜品种Parkland杂交后代群体的感温性(冬春性)、植物学特性、越冬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全部表现为冬性,可见冬性为显性,F2代和BC1冬春性发生分离,F2代冬春性均符合4∶1的分离,而BC1中以Parkland为轮回亲本时,后代冬春性符合1∶1的分离,以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为轮回亲本时,后代冬春性之比为4∶1。(2)以越冬率为抗寒指标分析发现陇油7号×Parkland杂交后代的抗寒性比陇油9号×Parkland杂交后代抗寒性强,这与冬性亲本抗寒性强弱一致,各世代抗寒性强弱依次是:以冬性为轮回亲本的BC1>F2>F1>春性为轮回亲本的BC1。(3)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越冬率与冬春杂交后代主要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心叶色>生长习性>冬春性>叶色。分析得出,植株形态特征与抗寒性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心叶为紫色、叶色深绿或浅绿、匍匐或半直立生长的幼苗,其越冬率较大,抗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杂交后代 冬春性 生物学特性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