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宁县旱地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
作者 高玉红 牛俊义 +3 位作者 高梅花 刘宏胜 李映 刘琎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7-9,共3页
在会宁县旱地条件下,进行了10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05052-14-6-7、05044-12-8生育期均为115 d,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表现早熟;出苗率分别为86%、89%;折合产量分别为2 702.25、2 828.5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0.45%... 在会宁县旱地条件下,进行了10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05052-14-6-7、05044-12-8生育期均为115 d,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表现早熟;出苗率分别为86%、89%;折合产量分别为2 702.25、2 828.5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0.45%和5.54%。且综合性状好、抗旱性强、抗倒伏,小麦熟性好、色泽好,建议推荐进入区域试验。05152-6-1-8生育期为117 d,出苗率84%,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建议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品比试验 产量 会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宁县中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2
作者 景卫国 任亮 任稳江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38-41,共4页
对引进的15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个玉米新品种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表现好的品种有郑单958、中单909、联创808、敦玉13号。郑单958产量达到15 259.5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97%,在会... 对引进的15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个玉米新品种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表现好的品种有郑单958、中单909、联创808、敦玉13号。郑单958产量达到15 259.5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97%,在会宁县表现为中晚熟,株高、穗位、茎粗适中,果穗均匀,秃顶率低、穗粒数较多、子粒饱满、百粒重高、株粒重与穗粒重较高,有较强的抗旱性与适应性,可初步确定为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引种试验 会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宏胜 徐振峰 +3 位作者 闫志利 牛俊义 高玉红 李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8,共8页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在玉米生长后期,各种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含量又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之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碱解氮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密度确定为6.75@104株·hm-2时,最佳施肥量为纯N 210 kg·hm-2、P2O516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施肥 酶活性 氮磷养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配比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春春 高玉红 +4 位作者 郭丽琢 刘宏胜 录亚丹 杨萍 杨天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8-203,296,共7页
为优化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氮肥运筹并最终提高子粒产量,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硝态氮/铵态氮分别按1∶0(N1)、1∶1(N2)、1∶2(N3)、1∶3(N4)、2∶1(N5)、3∶1(N6)配比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 为优化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氮肥运筹并最终提高子粒产量,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硝态氮/铵态氮分别按1∶0(N1)、1∶1(N2)、1∶2(N3)、1∶3(N4)、2∶1(N5)、3∶1(N6)配比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施下玉米的叶面积、光合势相比单施硝态氮均有所提高,以硝铵比为3∶1(N6)最佳,较N1叶面积和光合势分别提高12.59%~39.85%、13.71%~25.00%。提高硝态氮的施用比例利于改善玉米的光合性能,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氮素形态配施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单施硝态氮的干物质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5.45%~52.74%和3.85%~9.93%。其中N6配比下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最高,较其它配比分别平均提高了17.13%和4.73%,是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配比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宏胜 牛俊义 李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687-14688,共2页
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原代号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历时12年(1999~2011年)选育而成。2011年12月31日通过技术鉴定。2012年1月9~12日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原代号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历时12年(1999~2011年)选育而成。2011年12月31日通过技术鉴定。2012年1月9~12日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甘春25号。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性强,千粒重高,成熟落黄好。2009、2010年2年22点(次)国家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平均3 185.40 kg/hm2,较统一对照定西35号增产9.06%,2011年参加国家西北春麦旱地组生产试验,5点(次)均表现增产,折合平均产量1 936.35 kg/hm2,较统一对照定西35号增产18.01%,居参试材料第1位,增产显著。2010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甘春25号进行了适宜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当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磷酸二胺施量为96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 985.6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甘春2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新品系A005-1适宜密度与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宏胜 李映 牛俊义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5-7,共3页
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新品系A005-1进行了适宜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小麦A005-1的产量均有重要影响,二者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当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磷酸二铵施量为96 kg/hm2时... 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新品系A005-1进行了适宜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小麦A005-1的产量均有重要影响,二者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当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磷酸二铵施量为96 kg/hm2时,春小麦新品系A005-1的产量最高,为1 985.6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A005-1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辣椒高垄栽培优化设计与田间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景卫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4期29-30,共2页
为提高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辣椒的种植技术水平,促进日光温室辣椒种植的增产增收,探索在日光温室辣椒种植上采用高垄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日光温室辣椒种植温湿度控制难、根茎部病害严重的问题,提高了日光温室辣椒的种植经济效益。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辣椒 高垄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宁地区旱地西瓜与马铃薯套种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景卫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3期26-27,共2页
为切实提高旱地农作物的种植效益,优化农作物种植栽培模式,在整合利用土地、光照和水资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会宁地区旱地西瓜与马铃薯的套种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种植效益,降低种植成本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旱地西瓜 马铃薯 套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特点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玉红 吴兵 +4 位作者 崔红艳 刘宏胜 常瑜 田雪梅 牛俊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其产量形成特点,以2016年甘肃省春小麦区域试验中07001-2-5、06044-3-7-12、06004-5-3、06005-4-1、04013-1-3-5、甘春25号和西旱2号等7个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和比较了不同... 为了探明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其产量形成特点,以2016年甘肃省春小麦区域试验中07001-2-5、06044-3-7-12、06004-5-3、06005-4-1、04013-1-3-5、甘春25号和西旱2号等7个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春小麦新品种(系)的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峰值。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均以06044-3-7-12最大,明显较对照西旱2号高10.08%和12.84%。干物质分配比例籽粒>茎秆+叶鞘+叶片>穗轴+颖壳。甘春25号、06044-3-7-12和06004-5-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高出33.39%、24.46%和14.37%。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占到72.84%~83.60%,其中甘春25号最高,较西旱2号显著高出4.43%。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的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均以甘春25号最高,其次是新品系06044-3-7-12,分别比西旱2号增产6.15%和3.17%,差异显著。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最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花前。其中,甘春25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新品种(系),对籽粒的贡献率较其它品种(系)高出2.89%~29.38%,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新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新品种(系)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覆盖和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胡麻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月萍 郭丽琢 +3 位作者 高玉红 李江龙 刘宏胜 夏张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覆膜、普通地膜和0.008、0.010、0.012 mm厚度的可降解地膜以及不施氮、单施化学氮肥(120 kg·hm^-2)、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配施(120 kg·hm^-2,2/3化学氮肥,1/3有机氮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覆膜、普通地膜和0.008、0.010、0.012 mm厚度的可降解地膜以及不施氮、单施化学氮肥(120 kg·hm^-2)、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配施(120 kg·hm^-2,2/3化学氮肥,1/3有机氮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胡麻生育期的差异较小(≤2 d),0.012 mm可降解地膜对生育进程的影响最接近普通地膜。普通地膜对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较可降解膜提高了12.88%~160.22%;0.012 mm可降解地膜对胡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接近于普通地膜,其干物质量较普通膜的降幅(11.41%~27.92%)低于其余2种降解膜(16.55%~61.57%);0.012 mm的可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灌浆速率无显著差异。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对胡麻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营养生长阶段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11.69%~16.44%,但对灌浆速率的提升作用较单施化肥小。3种可降解地膜具有与普通地膜同等的增产作用,覆膜后平均增产19.18%;施氮提高了籽粒产量,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和单施化肥间无显著差异。覆膜和施肥仅对干物质积累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试区胡麻生产上可用0.012 mm的可降解地膜代替普通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胡麻 干物质 灌浆速率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被引量:40
11
作者 董旭生 牛俊义 +5 位作者 高玉红 张小红 苏平 刘宏胜 景卫国 葸廷奎 《中国马铃薯》 2015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新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会宁半干旱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薯‘青薯168’、‘庄薯3号’和‘黑蛋’产量较当地大面积种植常规品种‘青薯168...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新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会宁半干旱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薯‘青薯168’、‘庄薯3号’和‘黑蛋’产量较当地大面积种植常规品种‘青薯168’(CK)增产32.19%以上,产量差异极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做为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马铃薯 品种比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旧膜种植蓖麻“3414”肥效试验初报
12
作者 薛俊武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47-49,共3页
在旧膜再利用条件下,进行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蓖麻"3414"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施N 310 kg/hm2、P2O536 kg/hm2、K2O 52.5 kg/hm2处理的蓖麻折合产量最高,为5 304.2 kg/hm2,比不施肥增产304.2%。蓖麻对氮、钾两种养分敏感,对磷... 在旧膜再利用条件下,进行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蓖麻"3414"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施N 310 kg/hm2、P2O536 kg/hm2、K2O 52.5 kg/hm2处理的蓖麻折合产量最高,为5 304.2 kg/hm2,比不施肥增产304.2%。蓖麻对氮、钾两种养分敏感,对磷反应不敏感。最佳施肥量为N 267.0 kg/hm2、P2O557.0 kg/hm2、K2O 45.0 kg/hm2,此时理论目标产量为4 5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膜 “3414”试验 全膜双垄沟播 产量 蓖麻 会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庄浪8号在半干旱区的引种试验示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红 刘宏胜 +1 位作者 符国忠 薛俊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535-13536,共2页
[目的]推动冬小麦种植较好较快发展。[方法]1999~2004年在会宁县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冬小麦新品种引进和区域试验、示范。[结果]庄浪县农技中心选育的强冬性庄浪8号新品种,中早熟,生长势强,根系发达,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田间生长整齐,... [目的]推动冬小麦种植较好较快发展。[方法]1999~2004年在会宁县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冬小麦新品种引进和区域试验、示范。[结果]庄浪县农技中心选育的强冬性庄浪8号新品种,中早熟,生长势强,根系发达,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田间生长整齐,穗大粒多。当保苗在321万~495万株/hm^2时,千粒重38~52 g,生育期280~310 d,具有秆硬、抗倒、抗冻、抗旱、抗病、丰产稳产、落黄好等优点。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平均产量达3 225 kg/hm^2。[结论]庄浪8号已成为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粮草兼丰的主要冬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庄浪8号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全膜玉米密度配置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向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4期60-62,66,共4页
中部半干旱地区全膜玉米栽培不提倡双穗,群体中有双穗且空秆率较低最为合理,调控要依降雨和肥力而定,现阶段生产水平下,中北部以播种3 650~3 765株/666.67 m2为限、南部以3 400~4 240株/666.67 m2为宜。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全膜玉米 密度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全膜玉米宏观平衡施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向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58-59,61,共3页
运用“3414”设计.全膜玉米氮磷钾三因素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南部施纯氮15.9-21.0kg/666.7m2,五氧化二磷5.2-10.4kg/666.7m。、氧化钾3.5~8.2kg/666.7m2,中北部施纯氮15.9-21.7ks/666.7m2、五氧化二磷8.3-12.9kg/... 运用“3414”设计.全膜玉米氮磷钾三因素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南部施纯氮15.9-21.0kg/666.7m2,五氧化二磷5.2-10.4kg/666.7m。、氧化钾3.5~8.2kg/666.7m2,中北部施纯氮15.9-21.7ks/666.7m2、五氧化二磷8.3-12.9kg/666.7m2、氧化钾1.9-5.4kg/666.7m2,可望达到最高产量,是现阶段依肥力施肥的极限宏观控制值;南部施纯氮14-4~18.4kg/666.7m2.五氧化二磷5.9-8.9kg/666.7m2,氧化钾2.0-6.0kg/666.7m2,中北部施纯氮11.5-16.2kg/666.7m2、五氧化二磷7.5-9.9kg/666.7m2.氧化钾2.1-3.5kg/666.7m2,施肥利润最大,是现阶段依肥力施肥的上限宏观控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全膜玉米 平衡施肥 利用率 地力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A005-1选育报告
16
作者 李映 刘宏胜 牛俊义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9期6-7,共2页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品种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009年11个点折合平均产量3629.25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7.00%,居...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品种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009年11个点折合平均产量3629.25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7.00%,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2010年11个点折合平均产量2742.00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0.03%,居10个参试品种(系)第5位。接种抗病性鉴定对条锈病免疫,中感白粉病。籽粒容重764g/L,含粗蛋白(干基)16.9%,沉降值35.5mm;湿面筋含量36.0%,面团稳定时间1.7min。该品系株高60~127cm,千粒重37.3~60.6g,生育期88~120d,早熟。适宜在甘肃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兰州、甘南、临夏州以及宁夏西吉、海原县及青海大同县等年降水量200~600mm、海拔1600~3000m的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新品系 A005—1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十种方法
17
作者 马宗雄 《农家科技》 2010年第9期32-32,共1页
1.改进饲养方法。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养牛羊实行传统的放牧饲养方法,由于这种饲养方式使畜禽活动量大。用以维持和满足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大,而且费工费时难管理,工效低。为此,必须改牛羊常年放牧... 1.改进饲养方法。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养牛羊实行传统的放牧饲养方法,由于这种饲养方式使畜禽活动量大。用以维持和满足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大,而且费工费时难管理,工效低。为此,必须改牛羊常年放牧饲养为圈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利用率 营养物质需要量 饲养方法 放牧饲养 饲养方式 代谢过程 活动量 牛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十种方法
18
作者 马宗雄 《农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饲料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旱作农业区谷子无公害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
19
作者 姚正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3期224-226,共3页
谷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是谷子的主产区之一。甘肃中部这一历史上污染程度低、至今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旱农耕作区,生态环境具备生产无公害谷子的条件,按照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要求生产谷子,开发绿色食品,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 谷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是谷子的主产区之一。甘肃中部这一历史上污染程度低、至今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旱农耕作区,生态环境具备生产无公害谷子的条件,按照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要求生产谷子,开发绿色食品,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旱作农业区 谷子 无公害生产 技术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