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下门诊规律随访和院外APP活跃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陈琳凤 王晨霞 贺金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62-2768,共7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的全球患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应对策略方面,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展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的短期干预效果,长期效果的评估亟待完善,关于随访频率和AP... 背景2型糖尿病(T2DM)的全球患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应对策略方面,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展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的短期干预效果,长期效果的评估亟待完善,关于随访频率和APP活跃度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尚缺乏纵向研究支持。目的了解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下门诊规律随访和院外APP活跃度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并分析规律随访的影响因素,为逐步引导T2DM患者规律随访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2023年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共同照护门诊管理的44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记录将其分为规律随访组(随访频次≥1次/3个月)和非规律随访组。查阅患者近3年健康档案,收集患者的代谢指标[BMI、腰围、臀围、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并发症筛查情况、院外APP活跃度。比较是否规律随访患者及不同APP活跃度患者的代谢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规律随访的影响因素。结果规律随访组患者90例(20.1%),非规律随访组患者358例(79.9%)。规律随访组患者的APP活跃度优于非规律随访组(P<0.05)。规律随访组患者的HbA_(1c)水平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规律随访组患者随访3年的HbA_(1c)达标率高于非规律随访组(P<0.05),主动筛查频次高于非规律随访组(P<0.05)。不同配对血糖监测次数、饮食打卡次数、线上沟通时长、登录APP时长强度患者随访3年的HbA_(1c)水平显示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P<0.05),但APP活跃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采用药物治疗、入组时HbA_(1c)水平较高的T2DM患者具有更高的规律随访倾向(P<0.05)。结论在共同照护模式下,门诊规律随访是控制T2DM患者血糖的有效方式,应鼓励患者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同时,患者参与APP的活跃度与血糖控制密不可分,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线上活动,尤其是对于医疗资源可及性较差的患者,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控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共同照护模式 门诊随访 APP活跃度 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