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1年甘肃省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崔亚丽 焦凤媛 +3 位作者 王雯婕 景玉洁 李可可 魏莲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4-1074,共11页
目的分析2019—2021年甘肃省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甘肃省2019年1月—2021年12月各个医院≥65岁的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E试验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CLSI... 目的分析2019—2021年甘肃省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甘肃省2019年1月—2021年12月各个医院≥65岁的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E试验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CLSI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结果。结果甘肃省2019—2021年≥65岁的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分别为79.4%、80.4%和79%,均以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近3年均在35%左右,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35.2%、37.5%和3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7.9%、66.8%和71.1%,且MRSA和MRCN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粪肠球菌近3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屎肠球菌的检出率维持在2.5%左右;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分别从11.5%下降到7.6%,从2.3%下降到1.3%,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多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甘肃省老年患者临床分离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状严重,对老年患者临床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有助于临床为老年患者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耐药监测 抗菌药物 耐药率 多重耐药菌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液免疫因子建立区分OA与RA的机器学习模型
2
作者 梁勤 赵灵芝 +6 位作者 鲁彦 张锐 杨巧林 付慧 柳海平 张磊 李国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基于膝关节液中免疫因子、细胞计数分类、膝关节液涂片结果等25个指标,建立用于区分膝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分别选取100例和40例择期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A与RA患者。在术前抽取患者的膝关节液,检测... 目的基于膝关节液中免疫因子、细胞计数分类、膝关节液涂片结果等25个指标,建立用于区分膝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分别选取100例和40例择期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A与RA患者。在术前抽取患者的膝关节液,检测其中的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测量免疫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5、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MMP13、类风湿因子(R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等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涂片染色及镜检分类。通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OA或RA的独立影响因子。基于独立影响因子分别构建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各模型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共筛选出5个用于区分OA与RA的膝关节液指标,分别是IL-1β[优势比(OR)=10.512,95%可信区间(95%CI)为1.048-105.42,P=0.045)、IL-6(OR=1.007,95%CI为1.001-1.014,P=0.022)、MMP9(OR=3.202,95%CI为1.235-8.305,P=0.017)、MMP13(OR=1.002,95%CI为1-1.004,P=0.049)、RF(OR=1.091,95%CI为1.01-1.179,P=0.026)。综合ROC、校准曲线、DCA的结果,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性(0.979)、敏感度(0.98)、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95%CI为0.991-1)均最高,且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区分能力优于其他2种模型。结论基于膝关节液免疫因子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区分OA与RA方面有一定价值,能够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和防治OA与R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关节液 免疫因子 膝骨关节炎(OA) 类风湿关节炎(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蕾 常彦斌 +1 位作者 李可可 魏莲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2-735,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9年甘肃地区74所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2019年甘肃地区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389株,占...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9年甘肃地区74所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2019年甘肃地区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389株,占总菌株的4.76%,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493株,检出率3.50%,占所有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73.56%。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其次为分泌物、血液、尿液标本,分别为81.31%、4.25%、2.85%和2.05%;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为主,分别为43.80%、15.56%、9.43%和7.02%;菌株检出患者年龄分布以51~60岁最多,为619例(24.83%);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其中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结论甘肃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问题已非常严峻,需及时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动态,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红 陶慧敏 +4 位作者 鲁彦 蔡在礼 王平 马春郁 周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2-1217,共6页
腰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引起腰痛相关的主要慢性疾病,致残率很高[1]。以往研究表明,IVDD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的病理学过程。目前研究认为IVDD发生发展主要与椎间盘生物力学失衡、椎间盘感染、炎... 腰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引起腰痛相关的主要慢性疾病,致残率很高[1]。以往研究表明,IVDD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的病理学过程。目前研究认为IVDD发生发展主要与椎间盘生物力学失衡、椎间盘感染、炎症及衰老等相关,最终表现为椎间盘各组织和结构变化,致使椎间盘塌陷和不能维持运动。蛋白质组学具有高通量、大规模、系统性地分析蛋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检测、诊断和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提供治疗靶点。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人类IVDD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旨在发现相关差异表达蛋白,从而帮助研究者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IVDD发病机制,并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腰椎间盘退变 早期检测 差异表达蛋白 椎间盘 生物标志物 慢性疾病 I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雯洁 张启科 +3 位作者 冯友繁 刘凤磊 侯金霞 魏小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EBV相关检测结...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EBV相关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结果8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1.5岁,自起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7个月;以发热、血细胞(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减少、淋巴结及肝脾大为主要表现。血浆EBV核酸(DNA)定量均>1.0×103。EBV感染细胞分选结果显示,3例为T淋巴细胞感染,2例为NK细胞感染,3例为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共同感染。8例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见异型淋巴细胞,6例可见噬血细胞。流式细胞术(FCM)分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未检出异常细胞群,不表达髓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标记,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7.5%(3例),病理组化显示大部分病例(6例,75.0%)表达CD3,部分病例表达CD4、CD8、CD56、TIA-1,EBER均为阳性。患者经治疗后生存率为50.0%(4例),随访时间为6~51个月,1年生存率为85.7%,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结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变,可出现致死性并发症,应尽早诊断,个体化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EB病毒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TNF-α、ILs、MMPs、YKL-40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赵灵芝 梁勤 +4 位作者 鲁彦 张锐 杨巧林 付慧 柳海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人甲壳质酶-40(YKL-4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膝关节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人甲壳质酶-40(YKL-4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膝关节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KOA患者,根据K~L标准将其分为KL~3级和KL~4级两组。在术前抽取患者的膝关节液,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和ELISA方法检测膝关节液中TNF-α、IL-1β、IL-6、IL-8、IL-15和MMP-3、MMP-9、MMP-13、YKL-40的表达水平。采用两组间比较和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KL~4的独立影响因素。选择Spearman法分析上述分子与K~L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名KOA患者中男性25名,女性75名,平均年龄64.32岁,平均病程为8.98年。KL~3级55人、KL~4级45人。TNF-α、IL-1β、MMP-13、YKL-40在KL~3中表达较高,IL-6、IL-8、IL-15、MMP-3、MMP-9在KL~4中表达较高。IL-15、MMP-9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L-15[优势比(OR)=1.575,95%可信区间(95%CI):1.286~1.929,P<0.001]和MMP-9(OR=1.032,95%CI:1.008~1.056,P=0.01)是KL~4的独立危险因素。IL-15(r=0.220,P<0.05)、MMP-9(r=0.297,P<0.05)分别与K~L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5、MMP-9在KL~4级患者中高表达。IL-15和MMP-9是KL~4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K~L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L-15与MMP-9有望为临床对该疾病的进展和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炎性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DIC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耿方敏 贺元旦 +4 位作者 李文娟 刘茜茜 张红微 陆章平 魏莲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基于脓毒症患者评价5种DIC评分系统,探讨不同DIC评分系统在诊断脓毒症患者中DIC发生和预后的价值,比较不同的DIC评分系统对脓毒症并发DIC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脓毒... 目的基于脓毒症患者评价5种DIC评分系统,探讨不同DIC评分系统在诊断脓毒症患者中DIC发生和预后的价值,比较不同的DIC评分系统对脓毒症并发DIC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4h内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资料。分别使用5种DI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5种DIC评分系统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中诊断率及出院转归的差异;绘制5种DIC评分系统的ROC曲线,评估各个评分系统在诊断脓毒症患者中DIC的准确性。结果脓毒症的病死率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加重逐渐升高(P<0.05);5种评分系统DIC与非DIC的出院转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AAM诊断的病例中包含了JMHW、CDSS和部分ISTH,非显性ISTH诊断的病例中包含了ISTH;ISTH、JAAM、JMHW、CDSS、非显性ISTH 5种评分系统诊断DIC病例中,未愈与死亡分别是非DIC病例的3.0、3.8、4.2、3.9、3.0倍。结论JAAM评分系统对于成人脓毒症患者的诊断率和敏感性较高;CDSS和JMHW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DIC 评分系统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枸橼酸杆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
8
作者 李可可 魏莲花 +85 位作者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7,共8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枸橼酸杆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按照CHINET统一技术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21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枸橼酸杆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按照CHINET统一技术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21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5—2021年共分离出枸橼酸杆菌属细菌12855株,其中弗劳地枸橼酸杆菌7925株,占61.65%,克氏枸橼酸杆菌2589株,占20.14%。7年间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在全部细菌和肠杆菌目细菌中的检出占比呈上升趋势,2015年分别占0.76%和1.76%,2021年分别占0.94%和2.09%。科室来源主要为外科病房(32.33%±5.42%),其次为内科病房(26.92%±3.70%)。标本来源主要分离自尿液(34.15%±1.01%)及呼吸道(22.23%±2.09%)。2015—2021年枸橼酸杆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有所升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从9.5%和8.3%下降到5.5%和5.8%,对环丙沙星、替加环素以及多黏菌素耐药率波动幅度较小;在所有枸橼酸杆菌属细菌中,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结论枸橼酸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及细菌耐药监测,以遏制细菌耐药率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枸橼酸杆菌属细菌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不同毒力基因型志贺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郗宁 韩俭 吴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检测2007年兰州市分离的不同毒力基因型志贺菌株致病力情况,探讨毒力基因型与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志贺菌,以腹腔注射为感染途径,测定其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分别为virA+ipaH+... 目的检测2007年兰州市分离的不同毒力基因型志贺菌株致病力情况,探讨毒力基因型与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志贺菌,以腹腔注射为感染途径,测定其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分别为virA+ipaH+setlA、virA+ial+ipaH+setlA+setlB+sen、virA+setlA、virA+ial+ipaH+setlA+sen、virA+ipaH+setlA+sen、virA+ipaH+setlA+setlB、virA+ial+ipaH+setlA+setlB)志贺菌LD50分别为:1.422×109cfu/mL、6.653×107cfu/mL、6.653×108cfu/mL、1.422×109cfu/mL、1.422×109cfu/mL、6.653×108cfu/mL、3.062×109cfu/mL;结果表明,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志贺菌之间存在致病力差异,其中以基因组合为virA+ial+ipaH+setlA+setlB+sen的福氏志贺菌Ⅳ菌株的LD50最小,致病力最强。结论志贺菌的毒力基因型与致病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毒力基因型 致病力 半数致死量(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抗氧化剂对DNA的损伤和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国安 司玉春 +3 位作者 冯瑞丽 丁兰 杨红 徐晓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3,共4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几种抗氧化剂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DNA的损伤及对由H2O2引 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可引起明显的细胞DNA损伤,并呈浓度依赖性;芦丁 在较高浓度时,引起损伤.7,8-二羟基-14-甲基香豆素,7-羟基-4...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几种抗氧化剂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DNA的损伤及对由H2O2引 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可引起明显的细胞DNA损伤,并呈浓度依赖性;芦丁 在较高浓度时,引起损伤.7,8-二羟基-14-甲基香豆素,7-羟基-4-甲基香豆素即使浓度达100 μmol/L也 不引起细胞DNA损伤.Vc、亚硒酸钠和甘露醇,在较高浓度时均可引起微弱的损伤,只有Vc引起 的损伤较严重.当预先用抗氧化剂保护细胞后再用50 μmol/L H2O2处理,发现7,8-二羟基-4-甲基香 豆素的保护作用最强,槲皮素次之,保护作用具浓度依赖性.而芦丁、7-羟基-4-甲基香豆素、Vc和 亚硒酸钠在浓度<50 μmol/L时,无任何保护作用.甘露醇在低浓度可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在较高浓 度25 μmol/L和50 μmol/L时则保护作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抗氧化剂 细胞DNA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萍 吕文涛 +1 位作者 高志凌 杨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_9)在心力衰竭(心衰)中变化以及福辛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测定59例心衰患者(心衰组)以及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 TNF-α、MMP_9及脑钠肽(BNP)的浓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检...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_9)在心力衰竭(心衰)中变化以及福辛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测定59例心衰患者(心衰组)以及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 TNF-α、MMP_9及脑钠肽(BNP)的浓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将心衰组随机分为27例常规治疗者和32例加用福辛普利者,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心衰组血浆 TNF-α、MMP_9及 BNP 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心功能恶化,增加越显著(P 均<0.05)。心衰组血浆 TNF-α、MMP_9浓度分别与 BNP 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 TNF-α与 MMP+9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5)。福辛普利能改善心功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 (P 均<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浆 TNF-α、MMP_9与 BNP 水平三者密切相关,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心衰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福辛普利能改善心功能,也降低血浆中 TNF-α和 MMPs 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福辛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水煎剂对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彦 秦晓民 +1 位作者 徐敬东 李德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连水煎剂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大鼠子宫浆膜层包埋一对微型Ag AgCl电极 ,用Biolop98生物机能系统记录子宫肌电活动 ,观察腹腔注射黄连水煎剂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以及M受体、组胺H1受体、... 目的 :探讨黄连水煎剂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大鼠子宫浆膜层包埋一对微型Ag AgCl电极 ,用Biolop98生物机能系统记录子宫肌电活动 ,观察腹腔注射黄连水煎剂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以及M受体、组胺H1受体、α受体、L型钙通道及前列腺素合成酶分别被阻断或抑制后这种作用受到影响。结果 :黄连水煎剂可以显著增强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 ,阻断M受体与H1受体后 ,该作用部分减弱 ;阻断L型钙通道后 ,该作用基本消失 ;阻断α受体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后 ,该作用不受影响。结论 :低、中、高剂量黄连水煎剂均可不同程度增强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 ,该作用可能通过M受体、组胺H1受体及L型钙通道发挥作用 ,与α受体及前列腺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水煎剂 未孕大鼠 子宫平滑肌 电活动 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温度对冻干分枝杆菌菌种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李侠 居军 +2 位作者 陈保文 刘裕田 王国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8-250,共3页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菌种 培养温度 冻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分子标志物环状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鲁彦 李德红(综述) 杨伟林(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多物种细胞中结构稳定、高度保守、表达量丰富、可充当微小RNA海绵、具有剪切和转录调控、亲代基因修饰功能的内源性单链闭合circRNA。circRNA主要通过套索驱动的环化、内含子配对驱动的循环...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多物种细胞中结构稳定、高度保守、表达量丰富、可充当微小RNA海绵、具有剪切和转录调控、亲代基因修饰功能的内源性单链闭合circRNA。circRNA主要通过套索驱动的环化、内含子配对驱动的循环、内含子环化方式合成。在胃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不同种类的circRNA作用不一致。部分circ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微小RNA/p53/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轴等机制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相反,部分circ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通过与miRNA间的海绵作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目前,已在人类唾液、胃液、血浆等成分中检测出胃癌相关的circRNA,提示circRNA具有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干预circRNA表达提高抗肿瘤药物敏感度,体外合成具有抑癌基因作用的circRNA,或下调具有癌基因作用的circRNA下游信号蛋白是胃癌治疗的有效手段。circRNA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胃癌 生物标志物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碱联合聚肌胞苷酸免疫抑瘤机制及减毒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志荣 王文佳 +4 位作者 王苏杰 魏勤 杨凤鸽 张蕊 李青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5,共8页
拟筛选出与聚肌胞苷酸(PolyIC)联合应用的附子有效剂型及给药方式,用于抗肿瘤治疗,初探其抑瘤免疫机制及PolyIC对附子有效成分的减毒效应.应用附子不同层次剂型,水煎剂、总生物碱及乌头碱纯品,分别联合PolyIC灌胃或腹腔给药移植瘤小鼠,... 拟筛选出与聚肌胞苷酸(PolyIC)联合应用的附子有效剂型及给药方式,用于抗肿瘤治疗,初探其抑瘤免疫机制及PolyIC对附子有效成分的减毒效应.应用附子不同层次剂型,水煎剂、总生物碱及乌头碱纯品,分别联合PolyIC灌胃或腹腔给药移植瘤小鼠,测抑瘤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分析坏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干扰素,噻唑蓝、流式细胞术分别测脾脏淋巴细胞相对活性、T细胞亚型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再选抑瘤最佳的药物测其毒性,乌头碱单倍剂量每日给药联合PolyIC隔日给药(非同步)、或乌头碱双倍剂量联合PolyIC均隔日给药(同步),测体重、血清酶、器官指数及存活率.结果显示,单独用药组、乌头碱灌胃联合组抑瘤率低于阳性对照,其余4个联合组与其无差异,其中乌头碱腹腔联合组抑瘤率最高为59.12%±19.64%,且仅该组肿瘤坏死面积大于阳性对照;其血清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IFN-),脾脏淋巴细胞活性、分化决定簇抗原3、分化决定簇抗原4、分化决定簇抗原8(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未治疗组,CD8^(+)T细胞CTLA4表达降低.乌头碱与PolyIC同步给药组体重高于非同步组,其存活率与未治疗及PolyIC组无差异,乌头碱组小鼠均死亡,提示乌头碱腹腔注射联合PolyIC抑瘤效果最佳,机制与IFN-α、IFN-分泌及T细胞抗肿瘤免疫有关;PolyIC可减毒乌头碱,两者同步给药减毒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生物碱 乌头碱 聚肌胞苷酸 肿瘤 TOLL样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聚焦超声波对细粒棘球蚴囊壁药物通透性的影响
16
作者 孙萃萍 叶华 +5 位作者 刘婧 王炜 高海军 包根书 韩俭 景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19,共4页
将人工接种感染的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包囊90个,随机分为A^E 5组,分别用多频聚焦超声不同功率和组合方式进行超声照射.多频聚焦超声辐照后的各组包囊置于含1 00μg/mL阿苯达唑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经不同时间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将人工接种感染的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包囊90个,随机分为A^E 5组,分别用多频聚焦超声不同功率和组合方式进行超声照射.多频聚焦超声辐照后的各组包囊置于含1 00μg/mL阿苯达唑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经不同时间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粒棘球蚴囊内的药物质量浓度,以评价不同功率及辐照次数、辐照后含药培养液中不同培养时间对囊壁药物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以改变细粒棘球蚴囊壁的药物通透性.三频联合与单频相比,以及两次以上照射与单次照射相比,细粒棘球蚴囊内药物质量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包囊继续在含药培养基中培养,可进一步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本研究证实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使细粒棘球蚴囊壁药物通透性持续增加.多频联合超声作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频、多次照射优于单次照射.多频多次照射、适当延长包囊在药物中的培养时间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聚焦超声波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透性 细粒棘球绦虫 囊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其抗性研究
17
作者 闫亚芳 林赋桂 +2 位作者 景双艳 余甜 魏莲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02-1605,共4页
热带假丝酵母菌已成为第3种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生物膜是住院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感染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但是,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研... 热带假丝酵母菌已成为第3种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生物膜是住院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感染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但是,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研究少且分散。为此,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基因调控、抗性和抗性机制等多方面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生物膜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调节因子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其抗性研究
18
作者 闫亚芳 林赋桂 +2 位作者 景双艳 刘小芳 魏莲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51-755,共5页
光滑念珠菌是亚洲第三或第四种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原体,占念珠菌血流感染的29%,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度相关。但是,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 光滑念珠菌是亚洲第三或第四种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原体,占念珠菌血流感染的29%,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度相关。但是,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少且分散。为此,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基因调控、抗性和抗性机制等多方面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生物膜 调节因子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