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对接在筛选抗宫颈癌药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丹 张文艳 +6 位作者 罗仁洁 陈元静 韩雪 曲波 冯石芳 聂夏子 刘会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5-960,共6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下,五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因此研发新型抗宫颈癌药物对于治疗宫颈癌有重大的意义。分子对接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筛选药物有效成分、发...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下,五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因此研发新型抗宫颈癌药物对于治疗宫颈癌有重大的意义。分子对接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筛选药物有效成分、发现药物作用于肿瘤的靶点以及探索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分子对接技术在抗宫颈癌药物筛选、抗肿瘤靶标确定方面以及抗宫颈癌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筛选抗宫颈癌药物及新药研发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靶标蛋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1蛋白及其相关活性位点缺失突变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2
作者 代鹏钰 杨蕊 +2 位作者 章婷婷 马昕芸 刘会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4,共6页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昆虫BEVS)表达糖酵解酶α-烯醇化酶(ENO1)及其3种酶活性位点缺失突变的ENO1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为后续宫颈癌的代谢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优化后ENO1序列插入pFastBacTM...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昆虫BEVS)表达糖酵解酶α-烯醇化酶(ENO1)及其3种酶活性位点缺失突变的ENO1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为后续宫颈癌的代谢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优化后ENO1序列插入pFastBacTM1载体,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FastBac-ENO1。分别缺失ENO1发挥糖酵解酶功能的3个活性位点,进行优化后将其插入pFastBacTM1载体,获得3个活性位点缺失的重组质粒pFastBac-M1、pFastBac-M2和pFastBac-M3。通过转座、转染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V-ENO1、rBV-M1、rBV-M2和rBV-M3,利用WB法对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扩增重组杆粒rBacmid-ENO1、rBacmid-M1、rBacmid-M2和rBacmid-M3,获得大小约2000 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昆虫BEVS可表达ENO1蛋白及其3个酶活位点缺失的重组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其分子量约为52000,与预期相符。WB法鉴定这些蛋白能与特异性标签His-tag发生反应。结论:通过昆虫BEVS成功表达目的蛋白ENO1及其酶活性位点缺失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这些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为后续测定这些蛋白与ENO1单抗亲和力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烯醇化酶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蛋白表达 酶活性位点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力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媛 刘会玲 +1 位作者 吴丹 李宝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47-2351,共5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由于其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案各异。本文针对毒力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发病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由于其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案各异。本文针对毒力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发病机制、治疗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毒力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shRNA联合苦参碱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魏林珍 奉容花 王海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H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研究SHP-2shRNA联合苦参碱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靶向构建SHP-2的shRNA序列慢病毒载体,将其转染至人宫颈癌Hela细胞以沉默SHP-2基因,用Real-time PCR(RT-PCR)测定Hela细...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H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研究SHP-2shRNA联合苦参碱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靶向构建SHP-2的shRNA序列慢病毒载体,将其转染至人宫颈癌Hela细胞以沉默SHP-2基因,用Real-time PCR(RT-PCR)测定Hela细胞SHP-2 mRNA,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HP-2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SHP-2基因沉默联合苦参碱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设计并成功构建3组SHP-2基因的干扰序列(SHP-2 shRNA1、SHP-2 shRNA2和SHP-2 shRNA3)以及对照序列(NS),RT-PCR检测结果表明SHP-2 shRNA2慢病毒载体干扰效率最佳。筛选稳定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较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中SHP-2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CCK8提示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明显受限,且随着时间延长,联合组(SHP-2 shRNA2+苦参碱)增殖最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出SHP-2基因的shRNA慢病毒干扰系统,SHP-2基因沉默联合苦参碱可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 慢病毒载体 宫颈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基于5044例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苏姗 汤旭磊 +11 位作者 车红霞 甄洁玉 刘丽娟 赵楠 刘进进 关聪会 傅松波 王丽婷 李红利 张迪 王强梅 甄东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1-819,共9页
目的探讨甘肃兰州城关区中老年人群基线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开展的"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40~75岁居民的资料并于2014年开始随访,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5044例对象进行研... 目的探讨甘肃兰州城关区中老年人群基线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开展的"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40~75岁居民的资料并于2014年开始随访,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5044例对象进行研究。根据25(OH)D四分位水平将基线人群分为Q1、Q2、Q3、Q4组,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各组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1)基线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FPG)、OGTT-2h后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无相关性(P>0.05);(2)平均随访3.4±0.6年后发现,无论在正常糖耐量人群中还是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糖尿病前期亦或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均未见显著降低(P>0.05);(3)T2DM患者随访后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随访前(63.4%vs 60.6%),且随访后的Hb A1c、FPG、2h-PG水平较随访前明显下降,但与Q1组比较,无论是血糖控制达标率还是Hb A1c、FPG、2h-PG水平,Q2、Q3、Q4组随访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基线25(OH)D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及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OH)D 正常糖耐量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级层面“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金炎 张凤娃 +6 位作者 武红 丁兆红 李秀霞 周玉珊 刘金萍 张雪 张亚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基于政策工具角度分析我国省级层面“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文本的内容和结构,为后续相关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政策工具—发展过程”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各省“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 目的:基于政策工具角度分析我国省级层面“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文本的内容和结构,为后续相关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政策工具—发展过程”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各省“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3份政策文本,部委单独发文数量(61.5%)多于联合发文数量(38.5%);共生成169条文本编码,其中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分别占比19.5%、62.1%、18.3%,政策探索阶段、试点阶段、推广阶段分别占比6.5%、50.3%、43.2%。结论:各省份三类政策工具内部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过多;各阶段政策工具侧重点不同;部门间缺少协作,后期仍有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政策工具 政策文本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的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强梅 甄洁玉 +10 位作者 关聪会 赵楠 刘进进 李红利 傅松波 汤旭磊 韩艳萍 苏姗 张迪 刘丽娟 甄东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7-1464,共8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中老年人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的基线资料,随机抽取兰州市3个社区中40~75岁的符合条件的常住居民1003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空腹血糖、负荷后2 h血糖和自报糖尿... 目的探讨兰州市中老年人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的基线资料,随机抽取兰州市3个社区中40~75岁的符合条件的常住居民1003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空腹血糖、负荷后2 h血糖和自报糖尿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分别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评价肾功能。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蛋白尿的患病率及eGFR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GR和DM是否是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RI)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eGFR随ACR增加的趋势。结果在整个研究人群中,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分别为26.2%、27.4%和2.5%。DM组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GR组和NGT组(P均<0.05)。无论是否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蛋白尿、CKD及RI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随着CKD1期进展到CKD4期,高龄、DM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病史、DM、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IGR人群中,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113、1.904、2.608,P均<0.05)。在DM人群中,年龄、冠心病、肥胖、高TG血症及高LDL-C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69、2.535、3.359、1.827、2.690,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显著增加蛋白尿和RI的风险,OR分别为1.543(P=0.000)和1.446(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综合显示:虽然eGFR在DM和IGR患者中的恶化趋势相似,但IGR不是蛋白尿或RI的显著危险因素(OR=1.057,P=0.355;OR=0.918,P=0.614)。结论DM是蛋白尿及RI的显著危险因素,IGR不是蛋白尿及RI的显著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女性,强烈建议筛查蛋白尿和eGFR,以预防终末期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糖代谢状态 蛋白尿 慢性肾脏疾病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状与肾功能快速下降及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无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孟迪 尹鸿涛 +5 位作者 甄洁玉 丁雨露 王玉洁 孙琳楠 何风英 甄东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人群基线抑郁症状与肾功能快速下降以及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开展的“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40~75岁e GFR≥60 mL·min-1·1.73 m-2且无蛋白尿的居民并于2014年开始随访,对...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人群基线抑郁症状与肾功能快速下降以及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开展的“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40~75岁e GFR≥60 mL·min-1·1.73 m-2且无蛋白尿的居民并于2014年开始随访,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并且符合要求的4961例参与者进行研究。根据PHQ-9问卷得分将基线人群分为2组:无抑郁症状和有抑郁症状组。使用Cox回归比较两种抑郁状态下各组的肾功能快速下降以及慢性肾脏病(CKD)发病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1)PHQ-9得分与基线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ALB)、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无关;(2)在平均随访3.4±0.6年后,有33.9%基线时有抑郁症状的参与者出现肾功能快速下降,有3.6%进展为CKD;(3)平均随访3.4±0.6年后发现,肾功能快速下降及进展为CKD的发病风险与有无抑郁症无关(P>0.05),即使对抑郁症进行不同分类,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抑郁症状的有无与普通人肾功能快速下降及进展为CKD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慢性肾病 肾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槿皮乙酸通过调控PAX2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关德凤 秦天生 杨永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91-2298,共8页
目的探讨土槿皮乙酸通过调控PAX2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shRNA干扰技术构建PAX2低表达Hela细胞株,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sh-PAX2组、土槿皮乙酸组、土槿皮乙酸+sh-PAX2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 目的探讨土槿皮乙酸通过调控PAX2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shRNA干扰技术构建PAX2低表达Hela细胞株,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sh-PAX2组、土槿皮乙酸组、土槿皮乙酸+sh-PAX2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String预测PAX2潜在作用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中β-catenin的定位。结果土槿皮乙酸可时间-浓度依赖地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各宫颈癌细胞中PAX2蛋白表达与土槿皮乙酸对各细胞的IC50均呈负相关(P<0.05)。土槿皮乙酸可抑制Hela细胞中PAX2蛋白表达;土槿皮乙酸和低表达PAX2均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可降低Bcl-2、Cyclin D1、Survivin、MMP2、MMP9、β-catenin和p-β-catenin蛋白和升高BAX蛋白表达(P<0.05),可使Hela细胞中β-catenin的进核量减少。结论土槿皮乙酸在宫颈癌细胞中抑制PAX2表达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槿皮乙酸 PAX2 宫颈癌 凋亡 迁移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