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风沙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
1
作者 周晔 杨靖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7期19-21,共3页
甘肃省风沙区自然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蚀剧烈,沿线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已然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G312线七墩—瓜州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甘肃省风沙区公路工程在水土保持设计时存在风力侵蚀严重、土壤结皮与植被恢复困难... 甘肃省风沙区自然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蚀剧烈,沿线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已然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G312线七墩—瓜州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甘肃省风沙区公路工程在水土保持设计时存在风力侵蚀严重、土壤结皮与植被恢复困难、特殊性岩土较多等难点,并结合风沙区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性提出风沙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专项措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临时措施等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措施设计 公路工程 风沙区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沥青路面长期老化后沥青微观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晓杰 乌兰 +1 位作者 张国宏 李晓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13-3219,共7页
选择了道路石油沥青、实验室Pressure Vessel Aging(PAV)老化及沥青路面长期老化沥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与基质沥青及实验室老化沥青相比,SK90#沥青在经过路面长期老化后,沥青的力学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针入度与延度下降,软... 选择了道路石油沥青、实验室Pressure Vessel Aging(PAV)老化及沥青路面长期老化沥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与基质沥青及实验室老化沥青相比,SK90#沥青在经过路面长期老化后,沥青的力学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针入度与延度下降,软化点与粘度升高。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可知,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发生氧化发应,生成羰基和亚砜基官能团,且小分子链减少,大分子链增加;运用热重分析仪测定了沥青老化前后的热稳定性,发现老化前后沥青的热稳定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石油沥青 老化 红外光谱 凝胶渗透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黄土地基承载力测试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建芳 赵天宇 +1 位作者 李论基 王骑虎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9-146,共8页
地基承载力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的基本和关键参数,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通过实测甘肃省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成因黄土的地基承载力,分析了黄土地基的压缩变形规律与机理。研究表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黄土地基... 地基承载力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的基本和关键参数,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通过实测甘肃省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成因黄土的地基承载力,分析了黄土地基的压缩变形规律与机理。研究表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黄土地基的破坏模式及承载力大小,黄土地基承载力同时也与土体含水率、液塑限密切相关。尽管依据土体物理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回归关系式形式有所不同,但计算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通过对比分析各回归关系式的适宜性及优缺点,结合规范推荐值和实测值,给出了甘肃省陇西地区和陇东地区一般新黄土的地基承载力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陇东 陇西 载荷试验 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喻冰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2期166-166,共1页
在关注生态城市环境保护问题的同时,生态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组合,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本文将生态城市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 环境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陇东地区边坡生态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刘树娜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6期53-54,共2页
甘肃省陇东地区是西北地区典型巨厚黄土层区,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裸露边坡稳定性极差,水土流失严重,边坡生态防护显得极其关键。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理念的深入,公路生态建设与修复也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公路绿色... 甘肃省陇东地区是西北地区典型巨厚黄土层区,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裸露边坡稳定性极差,水土流失严重,边坡生态防护显得极其关键。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理念的深入,公路生态建设与修复也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公路绿色环境的需求而持续加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应运而生。基于此,简要介绍边坡生态防护定义、内涵及设计原则,分析甘肃省陇东地区边坡生态防护存在的问题,提出该地区进行边坡生态防护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生态防护 问题 甘肃省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腐蚀波纹腹板-钢底板箱梁竖向挠度的研究
6
作者 唐先习 甘子玉 +2 位作者 张己存 臧小萌 甘亚南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5,63,共7页
研究目的:本文综合考虑波纹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褶皱效应、剪力滞以及铁木辛柯剪切变形等因素,研究中将氯离子侵蚀视为组合箱梁翼板和腹板厚度的减小,据此推导出该类组合结构的弹性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而应用理论分析、有限元... 研究目的:本文综合考虑波纹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褶皱效应、剪力滞以及铁木辛柯剪切变形等因素,研究中将氯离子侵蚀视为组合箱梁翼板和腹板厚度的减小,据此推导出该类组合结构的弹性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而应用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进行氯盐环境组合箱梁腐蚀规律以及其挠度演化的研究。研究结论:(1)钢底板厚度减小对组合箱梁竖向挠度影响很大,而RC顶板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波纹钢腹板厚度减小对组合箱梁竖向挠度无影响;(2)氯盐溶液浸泡,组合箱梁基本为均匀腐蚀,干湿循环频次增加,腐蚀速度加快,箱梁挠度大幅增加;(3)随着氯离子腐蚀加剧,基于组合箱梁顶底板应力测试值反演其腐蚀层厚度,进而修正组合箱梁的竖向挠度,第三侵蚀阶段其修正率达12.5%;(4)本文研究对波纹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耐久性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箱梁 氯离子侵蚀 理论分析 试验研究 挠度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路用性能与微观特性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涛 余乐 +3 位作者 何兆益 张明明 唐磊 魏定邦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3-1439,1450,共8页
为研究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路用性能与微观特性的影响,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分析了生物基温拌再生剂WR-1和WR-2的热稳定性,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评价了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常规物理性能的再生效果,... 为研究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路用性能与微观特性的影响,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分析了生物基温拌再生剂WR-1和WR-2的热稳定性,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评价了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常规物理性能的再生效果,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测力延度仪(FDT)研究了生物基温拌剂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微观官能团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两款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生物基温拌再生剂掺量的增加,老化沥青的软化点、黏度、复数模量、车辙因子和应变恢复率逐渐减小,针入度、延度、相位角、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和拉伸柔度逐渐增大,屈服应变能和拉断功先增后减,生物基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改善显著,但对高温流变性能有不利影响;WR-1和WR-2均通过物理稀释溶解作用对老化沥青官能团进行再生,相同掺量下WR-1对老化沥青路用性能和微观特性的再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温拌再生剂 老化沥青 路用性能 微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综合优选模型分析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及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建 严松宏 +1 位作者 曾志刚 刘海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87-3496,共10页
为解决当前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多、参建各方侧重点不同、无法定量描述比选方案等难题,在充分调研中外高速公路及铁路选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并将其概括为经济、技术、安... 为解决当前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多、参建各方侧重点不同、无法定量描述比选方案等难题,在充分调研中外高速公路及铁路选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并将其概括为经济、技术、安全和环境4个方面,共计16个具体影响因子;依托西和—宕昌高速公路工程,组织项目区域所在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检测单位及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共计164人组成专家组,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16个选线影响因子重要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境指标中3个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平均分值较高,反映了工程建设领域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建立方案比选的优选模型,以依托项目灯塔—蒿林村段路线的方案比选为例,在AHP的基础上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 solution,TOPSIS)对比选方案进行优选,4种比选方案的优越度分别为2.84、0.56、0.72、2.15,即方案1最优。研究成果在全面分析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用AHP-TOPSIS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模型,在充分利用专家经验的同时,又能客观、科学的对比选方案进行最优解排序,较好地解决了山区高速公路选线问题,可为类似线形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选线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AHP)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综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激发大掺量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与水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窦占双 李晓民 +5 位作者 秦宏涛 魏定邦 武旭 闫升 张富强 韩方元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本研究以大掺量粉煤灰(m(矿渣粉)∶m(粉煤灰)=1∶3(质量比))为基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获得不同复掺方式下的复合激发剂,通过XRD、FT-IR、TG-DTG、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激发剂单掺和复掺对大掺量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力学性能和水化机... 本研究以大掺量粉煤灰(m(矿渣粉)∶m(粉煤灰)=1∶3(质量比))为基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获得不同复掺方式下的复合激发剂,通过XRD、FT-IR、TG-DTG、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激发剂单掺和复掺对大掺量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力学性能和水化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激发剂中对大掺量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激发效果最佳的是Na_(2)SiO_(3),当Na_(2)SiO_(3)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7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17.5、31.7 MPa。多种激发剂复掺下对大掺量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激发效果最佳的组合质量比为m(Ca(OH)_(2))∶m(Na_(2)SiO_(3))=2∶1,7、14 d抗压强度分别为27.5、35.5 MPa,28 d抗压强度提升至49.2 MPa,达到了42.5水泥的强度指标。这是因为在碱性环境下粉煤灰的活性物质发生二次火山灰反应,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等水化产物逐渐增多,显著增强了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本研究不仅为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也为固废复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化学激发剂 正交试验 抗压强度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棚承载机制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 严松宏 +1 位作者 王文 孙纬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建立合理准确的管棚理论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对推动管棚预支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隧道开挖、支护的施工过程以及未开挖段由于掌子面扰动而导致管棚约束反力有所降低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的管... 建立合理准确的管棚理论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对推动管棚预支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隧道开挖、支护的施工过程以及未开挖段由于掌子面扰动而导致管棚约束反力有所降低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的管棚荷载结构模型,同时引入Pasternak弹性地基模型来确定初期支护及掌子面前方岩体对管棚的约束反力,推导出每一循环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管棚的受力和变形解析表达式,并通过叠加法求解掌子面掘进至任意位置时管棚的受力和变形分布;通过案例比对,验证了本文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管棚钢管环向间距越小、直径越大越有利于提升管棚的预加固能力;管棚合理搭接长度为1.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管棚 设计参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地震隐伏发震构造的浅层地震勘探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卢育霞 袁道阳 +4 位作者 胡明清 裘国荣 刘琨 张莲海 王伟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采用浅层高分辨率多次覆盖共中心点地震反射技术,对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隐伏发震构造:民乐—永昌断裂和童子坝河断裂,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地震勘探剖面揭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与先前推测的断裂性质基本一致,为逆冲断层,... 采用浅层高分辨率多次覆盖共中心点地震反射技术,对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隐伏发震构造:民乐—永昌断裂和童子坝河断裂,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地震勘探剖面揭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与先前推测的断裂性质基本一致,为逆冲断层,倾向北东,倾角越往深部越缓,约在30°—45°之间,测线处上断点深度小于15m;童子坝河隐伏断裂根据地震剖面结合地貌特征及区域应力分析,可判定具正断层特性,倾向南西,倾角约77°,并非以前所认为的逆冲断层.上述两条断裂于晚第四纪表现出了一定的新活动性,其共同作用导致了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和MS5.8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地震 隐伏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民乐—永昌断裂 童子坝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湿轻骨料对甘肃河西地区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博 南雪丽 +2 位作者 杨蓝蓝 唐维斌 李荣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9-995,共7页
为解决甘肃河西地区混凝土构筑物早期收缩开裂问题,以预湿轻骨料作为内养护材料,通过室内模拟河西地区气候条件,研究了预湿轻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自收缩、干燥收缩以及毛细管负压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湿轻骨料可以有效改善河西... 为解决甘肃河西地区混凝土构筑物早期收缩开裂问题,以预湿轻骨料作为内养护材料,通过室内模拟河西地区气候条件,研究了预湿轻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自收缩、干燥收缩以及毛细管负压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湿轻骨料可以有效改善河西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混凝土收缩开裂问题;但预湿轻骨料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应对其掺量加以控制;预湿页岩陶粒的内养护效果要好于预湿粉煤灰陶粒,且页岩陶粒引入水量为内养护水量的70%时,对混凝土内养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预湿轻骨料 河西地区 内养护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加固黄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13
作者 赵天宇 安亮 +2 位作者 谌文武 王迎春 李论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0-1627,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技术是新兴的岩土工程绿色加固技术,在黄土边坡加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MICP加固黄土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外界环境、材料特性和加固方式等因素外,...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技术是新兴的岩土工程绿色加固技术,在黄土边坡加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MICP加固黄土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外界环境、材料特性和加固方式等因素外,钙源、胶结液浓度、养护龄期和养护方式等对微生物加固黄土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以陇西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巴氏芽孢杆菌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固化黄土试样,开展不同钙源、胶结液浓度、养护龄期和养护方式条件下MICP固化黄土试样抗剪强度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钙源为氯化钙,胶结液浓度1.0 mol/L且试样养护7 d条件下,MICP技术对黄土试样的加固效果更好,与素黄土相比,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高了4.95和1.34倍。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路基加固和边坡治理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 微生物 黄土加固 钙源 胶结液浓度 养护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作用下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时变研究
14
作者 张文静 张戎令 +4 位作者 张岩 王玉林 张富奎 王先龙 安康乐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1,共9页
为探究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环境下辉长岩(SMK)、花岗岩(LBH)、辉绿岩(HYS)、片麻岩(LFS)、硅化英安岩(SSH)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强度、孔结构等混凝土宏-微观试验,研究了5种粗骨料所制备混凝土在Na_(2)SO_(4)溶液半浸泡下经历不... 为探究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环境下辉长岩(SMK)、花岗岩(LBH)、辉绿岩(HYS)、片麻岩(LFS)、硅化英安岩(SSH)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强度、孔结构等混凝土宏-微观试验,研究了5种粗骨料所制备混凝土在Na_(2)SO_(4)溶液半浸泡下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时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次数的增加,HYS混凝土和LFS混凝土表观损失较为严重,内部部分粗骨料疏松,强度降低且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界面黏结强度降低;在冻融循环初期,5组混凝土试件内孔隙快速扩展且有较多新的孔隙萌生,小孔数量增加,大孔数量减小,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在冻融循环后期,试样内部大孔径孔隙增多,LFS混凝土内部部分粗骨料疏松膨胀,混凝土开裂加剧;LFS混凝土孔隙扩展最大,HYS混凝土孔隙扩展次之;在冻融循环后期,5组混凝土试件的孔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且与孔隙变化呈正相关,但强度降低幅度与粗骨料自身性质相关。该研究可为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环境下粗骨料质量控制及混凝土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粗骨料劣化 冻融循环 硫酸盐腐蚀 抗蚀系数 孔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盐冻融循环下机制砂混凝土的劣化规律及寿命预测
15
作者 刘昊信 乔宏霞 +3 位作者 马法荣 付勇 魏定邦 张磊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4-1645,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TMSC)和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GMSC)进行复合盐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机制砂混凝土(MSC)的损伤劣化规律及服役寿命。利用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损失率等宏观指标及XRD、SEM等微观指标来表征MS... 本文通过对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TMSC)和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GMSC)进行复合盐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机制砂混凝土(MSC)的损伤劣化规律及服役寿命。利用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损失率等宏观指标及XRD、SEM等微观指标来表征MSC的损伤劣化规律及腐蚀机理,同时根据GM(1,1)预测模型对MSC复合盐冻融循环失效次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盐冻融循环次数增加,两种MSC的质量损失率先减小后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抗压强度损失率逐渐增大。复合盐冻融循环200次后,TMSC和GMSC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29%和1.75%,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3.30%和58.70%,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为42.16%和45.58%。TMSC和GMSC分别在复合盐冻融循环204和193次后失效,服役寿命分别为22.47、21.26年,在复合盐冻融环境下TMSC较GMSC表现出更优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复合盐冻融循环 损伤劣化 GM(1 1)模型 服役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温差地区钢-混组合梁温度效应及其适用公式
16
作者 宋毅 张戎令 +3 位作者 樊江 武维宏 黎并宇 刘永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为探究西北大温差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效应,得到适用于西北大温差地区的温度梯度作用计算公式,基于兰州地区内桑园子黄河大桥主桥设计了1∶5相似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缩尺模型,并开展模型温度场特征试验研究。... 为探究西北大温差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效应,得到适用于西北大温差地区的温度梯度作用计算公式,基于兰州地区内桑园子黄河大桥主桥设计了1∶5相似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缩尺模型,并开展模型温度场特征试验研究。研究基于大温差作用下日照辐射和骤然降温2种温度作用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温度场分布特征规律及时程关系特性,通过分析组合梁温度场相关试验结果,揭示了2种温度作用下钢-混组合梁温度时程变化特性,确定了钢-混组合梁的最不利温度梯度荷载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日照辐射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温度影响大于骤然降温变化的影响;日照辐射温度作用工况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温度时程变化规律由于“遮挡效应”使其不完全满足正弦函数关系,钢梁腹板温度时程曲线存在突出拐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在混凝土桥面板和钢梁结合处的局部范围内存在一定温差,最高可达4.5℃;混凝土桥面板温度场变化相对于环境温度变化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更适合于西北大温差地区且连续性更好的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最不利竖向正、负温度梯度二次抛物线拟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大温差地区类似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温度梯度荷载计算与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 温度场 西北大温差 最不利温度梯度 适用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简支组合箱梁破坏机理及设计问题研究
17
作者 甘亚南 王根会 +2 位作者 张紫辰 樊江 尹明干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177,共8页
改进型组合箱梁是以平钢板置换传统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下翼板(RC板)而建造的新型钢混结构。为完善该类结构设计理论,其更为精准的力学分析尤为必要。对改进型组合箱梁悬臂板和上下翼板设置了2个不同的剪滞纵向位移差函数,同时引入剪滞... 改进型组合箱梁是以平钢板置换传统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下翼板(RC板)而建造的新型钢混结构。为完善该类结构设计理论,其更为精准的力学分析尤为必要。对改进型组合箱梁悬臂板和上下翼板设置了2个不同的剪滞纵向位移差函数,同时引入剪滞翘曲应力和弯矩自平衡条件,进而建立该类组合箱梁的弹性控制微分方程,基于此实现改进型组合箱梁力学性能弹性阶段的精细化分析,其破坏模式则主要以试验研究为主。研究表明:简支改进型组合箱梁,其钢底板正应力约为顶板的20倍,而钢底板与顶板的设计强度之比为13.6,因此,竖向弯曲状态该类结构钢底板将会发生屈服破坏;由于剪力滞效应影响,钢底板与腹板相交处,钢底板首先发生屈服,继而随着竖向荷载增加,其屈服点逐渐向钢底板横向中心延伸;改进型组合箱梁破坏形式,钢底板首先屈服,且其挠度快速增加,继而上翼板(RC板)压溃;基于改进型组合箱梁破坏特点,通过施加预应力筋,并合理调整箱梁材料和断面几何参数,进而实现顶板和钢底板的协调破坏。因而,本文方法是对改进型组合箱梁力学性能演化规律的探索,其分析成果将对该类结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效应 理论分析 试验研究 破坏机理 改进型组合箱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合比下砂泥岩填料蠕变力学模型
18
作者 尚亚琼 杨柯红 +1 位作者 蔺国骞 曹利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揭示砂泥岩填料在不同配合比下的蠕变力学特性,开展不同配合比下的砂泥岩填料剪切蠕变试验。试验发现填料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由此定义反映不同配合比及载荷时间的黏弹性模量,以此描述填料黏弹性变形,建立非定常... 为揭示砂泥岩填料在不同配合比下的蠕变力学特性,开展不同配合比下的砂泥岩填料剪切蠕变试验。试验发现填料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由此定义反映不同配合比及载荷时间的黏弹性模量,以此描述填料黏弹性变形,建立非定常弹性体来描述瞬时弹性变形,引入SP元件构建表征黏塑性变形的非定常黏塑性体,得到不同配合比下的砂泥岩填料非线性蠕变力学模型。同时采用新建模型和基础模型模拟填料蠕变试验数据,验证了新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结论为码头砂泥岩混合填料地基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比 泥岩颗粒含量 砂泥岩填料 蠕变 非线性 黏弹性模量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劣化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及易损性研究
19
作者 王勇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9,共13页
为系统研究材料性能劣化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及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确保其合理的抗震设计,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铁路重力式桥墩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材料性能劣化对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在验证了有限元建模方法正确性的基... 为系统研究材料性能劣化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及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确保其合理的抗震设计,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铁路重力式桥墩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材料性能劣化对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在验证了有限元建模方法正确性的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墩进行了IDA时程分析,并对96条地震波作用下桥墩地震反应的平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易损性曲线得到桥梁在不同服役时间桥墩的地震破坏概率。结果表明,材料性能劣化将显著减小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墩的水平承载力、等效刚度和耗能能力,但是会增大桥墩的位移延性系数;随着桥梁服役时间和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桥墩的地震响应及地震破坏概率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严重破坏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增幅较大。因此,在对特殊复杂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材料性能劣化对其抗震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数值计算 钢筋混凝土桥墩 材料劣化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海相页岩气解吸类型及其地质成因
20
作者 岳锋 赵天宇 +1 位作者 安亮 李论基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页岩气解吸规律可间接反映其富集程度和保存条件。基于变温解吸实验及解吸气成分测试,划分南方海相页岩气解吸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南方海相页岩气有4种解吸类型:①常温解吸型。在地表温度条件下即大量解吸页岩气,解吸气以甲烷为... 页岩气解吸规律可间接反映其富集程度和保存条件。基于变温解吸实验及解吸气成分测试,划分南方海相页岩气解吸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南方海相页岩气有4种解吸类型:①常温解吸型。在地表温度条件下即大量解吸页岩气,解吸气以甲烷为主,良好的生气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较发育的裂缝系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②地温解吸型。在地层温度条件下开始大量解吸,解吸气以甲烷为主,弱盖层封闭和侧向散失所导致压力封闭条件的缺失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③高温解吸型。在90℃以上高温条件下开始大量解吸,解吸气中O2和N2含量较高,浅埋藏作用和破坏的保存条件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④高温低气型。在高温条件下解吸气含量较低,解吸气中基本不含烃类气体,长期深埋藏作用和破坏的保存条件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常温解吸型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条件,地温解吸型目前不具备经济开发条件,高温解吸型和高温低气型无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类型 地质成因 海相页岩气 保存条件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