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路网拓扑解构下的时空异质化交通流预测
1
作者 侯越 张鑫 +2 位作者 袭著涛 王甜甜 马宝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2-2945,共14页
在城市路网中,整体一般路网交通流通常具有早、中、晚的时间异质性和路网关联差异的空间异质性,但局部特殊路网大多呈现Y形或环形拓扑结构,其交通流打破了整体路网的常规时空异质性模式,表现为非典型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关联分布。然而,现... 在城市路网中,整体一般路网交通流通常具有早、中、晚的时间异质性和路网关联差异的空间异质性,但局部特殊路网大多呈现Y形或环形拓扑结构,其交通流打破了整体路网的常规时空异质性模式,表现为非典型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关联分布。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将路网作为整体进行建模,忽略了局部特殊路网的影响。鉴于此,为解决现有研究中Y形、环形路网影响考虑不充分及各类路网节点空间关联关系存在时变问题,提出特殊路网拓扑解构下的时空异质化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时滞影响下的动态图生成模块,构建反映当前时间步路网空间关联关系的图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特殊路网解构及动态映射模块,分离出Y形、环形路网时序特征及其时滞动态图。继而利用特殊路网影响下的空间特征提取模块,对整体路网、Y形、环形路网独立建模。实验基于公开高速路网数据集,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前先进的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E_(mae)、E_(rmse)在PEMSD4、PEMSD8、成都-滴滴数据集上性能分别提升了4.9074%、4.3404%、3.2295%、0.1667%、1.2677%、1.1861%。同时相较于将路网视为整体进行建模,所提模型的E_(mae)、E_(rmse)在PEMSD8数据集上性能分别提升了8.6514%、6.5366%,进一步证明考虑局部特殊路网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所提模型能充分考虑局部特殊路网对整体交通路网的影响,为时空异质化交通流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图卷积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特殊路网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赋能交通产品抽检质量控制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政 张好杰 +2 位作者 杨延平 董金德 李玲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2,127,共6页
针对区块链与交通行业传统业务融合落地应用困难的现状,从交通产品抽检过程中涉及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入手,通过对目前交通产品检测结果公信力不足及检测全过程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的调查分析,结合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 针对区块链与交通行业传统业务融合落地应用困难的现状,从交通产品抽检过程中涉及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入手,通过对目前交通产品检测结果公信力不足及检测全过程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的调查分析,结合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证可溯的特性,明确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交通产品抽检系统节点设置及其数据流向应用场景,实现全过程重要节点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促使检测结果真实、准确,为品质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交通产品 质量控制 风险 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作用下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时变研究
3
作者 张文静 张戎令 +4 位作者 张岩 王玉林 张富奎 王先龙 安康乐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1,共9页
为探究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环境下辉长岩(SMK)、花岗岩(LBH)、辉绿岩(HYS)、片麻岩(LFS)、硅化英安岩(SSH)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强度、孔结构等混凝土宏-微观试验,研究了5种粗骨料所制备混凝土在Na_(2)SO_(4)溶液半浸泡下经历不... 为探究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环境下辉长岩(SMK)、花岗岩(LBH)、辉绿岩(HYS)、片麻岩(LFS)、硅化英安岩(SSH)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强度、孔结构等混凝土宏-微观试验,研究了5种粗骨料所制备混凝土在Na_(2)SO_(4)溶液半浸泡下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时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次数的增加,HYS混凝土和LFS混凝土表观损失较为严重,内部部分粗骨料疏松,强度降低且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界面黏结强度降低;在冻融循环初期,5组混凝土试件内孔隙快速扩展且有较多新的孔隙萌生,小孔数量增加,大孔数量减小,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在冻融循环后期,试样内部大孔径孔隙增多,LFS混凝土内部部分粗骨料疏松膨胀,混凝土开裂加剧;LFS混凝土孔隙扩展最大,HYS混凝土孔隙扩展次之;在冻融循环后期,5组混凝土试件的孔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且与孔隙变化呈正相关,但强度降低幅度与粗骨料自身性质相关。该研究可为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环境下粗骨料质量控制及混凝土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粗骨料劣化 冻融循环 硫酸盐腐蚀 抗蚀系数 孔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4
作者 李一鸣 刘屺阳 +2 位作者 张戎令 刘德安 张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4-2834,共11页
针对传统曲率模态差法在结构损伤识别应用中振型节点处损伤识别不敏感与损伤程度反映不准确的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曲率模态差法存在局限性的原因。经过改进曲率模态差指标,提出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和单元损伤估算方法,从理... 针对传统曲率模态差法在结构损伤识别应用中振型节点处损伤识别不敏感与损伤程度反映不准确的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曲率模态差法存在局限性的原因。经过改进曲率模态差指标,提出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和单元损伤估算方法,从理论层面解决了曲率模态差指标的不足。此外,通过室内简支梁试验及实际连续梁桥有限元算例,验证了新指标较曲率模态差指标在损伤识别及程度分析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出了完整曲线法,对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的使用进行补充,通过模拟无损桥梁模态曲线,为实际桥梁检测时无损状态下模态参数难以获得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后研究了噪音对新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能够准确识别结构损伤位置;2)单元损伤估算方法准确度为94.9%,相较于节点损伤估算法提高23.4%,可以较好地反映结构损伤程度;3)完整曲线法拟合复相关系数均值为0.995,与无损结构模态曲线的拟合负相关系数均值为0.935,属于高度相关,表明完整曲线法可以有效模拟桥梁无损状态下的模态曲线;4)噪音作用下,新指标可以准确识别结构损伤位置,损伤程度估算准确度下降2.6%,完整曲线法对无损模态曲线的拟合负相关系数均值为0.866,减小0.069,仍属于高度相关,说明噪音对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单元损伤估算方法及完整曲线法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桥梁损伤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曲率模态 桥梁损伤识别 曲线拟合 损伤程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连接方式的预制装配空心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军 于博 +3 位作者 王小平 刘屺阳 耿江玮 杜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6-1699,共14页
为了研究预应力连接(MQ-1)、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MQ-2)和承插式连接(MQ-3)3种连接方式的预制装配式空心薄壁墩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后浇带连接部位的破坏形态,通过室内拟静力试验在双向受力作用下得出了3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试件位... 为了研究预应力连接(MQ-1)、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MQ-2)和承插式连接(MQ-3)3种连接方式的预制装配式空心薄壁墩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后浇带连接部位的破坏形态,通过室内拟静力试验在双向受力作用下得出了3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试件位移滞回曲线,并对试件进行位移延性分析、残余位移分析、刚度退化分析、耗能能力分析及纵筋应变分析,对比研究预应力连接装配式桥墩、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装配式桥墩与承插式连接装配式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预应力连接试件在桥墩与承台连接处产生1条环向贯通裂缝,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试件后浇带产生大面积网状裂缝,承插式连接试件在后浇带产生多条不规则的放射状裂缝,且都为典型的弯曲破坏;2) 3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试件滞回曲线均呈捏缩型,捏缩效应随荷载的增大而加强,并且预应力连接的试件承载能力大于其他2种连接试件;3)预应力连接试件与其他2种连接试件相比,残余位移降低50%左右,同时由于配置了预应力筋,提高试件的自复位能力;4)预应力连接试件相较于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试件位移延性大92%、与承插式连接试件相比位移延性大24%,同时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试件相较于承插式连接试件位移延性少55%;5)通过加载预应力连接试件、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试件和承插式连接试件,等效刚度分别降低至初始刚度的12.0%、8.8%、7.4%;6)预应力连接试件相较于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试件耗能能力降低35.94%、与承插式连接试件相比耗能能力降低35.65%,配置了预应力筋并未提高试件的耗能。可见在相同的设计参数下,通过研究发现预应力连接的试件抗震性能要优于其他2种连接试件,这可为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制装配桥墩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后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一体化相变骨料制备及物理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新雨 董敏琪 +1 位作者 姜周 李双洋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将相变材料掺入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水化热控制技术,现有的研究多将相变材料直接掺入大体积混凝土,这将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为解决这一缺陷,制备了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相变骨料用以替代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达到既有效... 将相变材料掺入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水化热控制技术,现有的研究多将相变材料直接掺入大体积混凝土,这将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为解决这一缺陷,制备了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相变骨料用以替代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达到既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又保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效果。然后,测试了复合相变骨料的筒压强度和搅拌破碎率;并采用未封装的相变骨料和环氧树脂封装的复合相变骨料制备了两种不同的相变混凝土,测试了两种相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后,通过DSC试验测试复合相变骨料的热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未封装的相变骨料,采用环氧树脂封装的相变骨料制备的相变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显著提升;此外,复合相变骨料适宜的相变温度及较大的热焓值,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相变骨料,可以替代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以制备相变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骨料 制备过程 力学性能 DSC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侵蚀性桩基废弃泥浆高效脱水固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天宇 马军 +3 位作者 王骑虎 安亮 王迎春 李论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5-300,共6页
桩基等工程施工过程会产生大量废弃泥浆,其含水率高、粘粒含量高且具有污染性,一般呈强碱性。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废弃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本文依托甘肃某公路工程项目,取施工现场废弃泥浆进行室内试验,分别采用聚... 桩基等工程施工过程会产生大量废弃泥浆,其含水率高、粘粒含量高且具有污染性,一般呈强碱性。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废弃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本文依托甘肃某公路工程项目,取施工现场废弃泥浆进行室内试验,分别采用聚合氯化铝(PAC)、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复合絮凝剂对废弃泥浆进行絮凝脱水试验,得到了复合絮凝剂最佳掺配比为每500 mL废弃泥浆中添加PAC 3.5 g+APAM 22 mL。采用复合固化剂(CG-T1和水泥)对废弃泥浆底泥进行固化试验,通过加州承载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评价了其固化效果,结果表明,CG-T1对强度的提升作用较小,水泥可以有效提高固化土的强度。考虑经济和环保效益,研究了复合固化剂固化效果,提出了复合固化剂最优配比,研究结果可指导现场废弃泥浆高效环保处理后应用于路基填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泥浆 絮凝脱水 固化 加州承载比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自发光涂料最佳配比设计及隧道壁面敷设应用光环境模拟
8
作者 陈龙 冯小伟 +4 位作者 胡学奎 何兆益 陈瑞璞 张海红 陈宏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6-1537,共12页
为探究长余辉自发光涂料产品最佳配比及工程敷设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光学+力学综合体系共计24项性能指标,在数理统计检验基础上,联合信息熵权法IEW+灰色关联度法GRA+多准则排序法VIKOR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并对其在隧道壁面的光环境效应进行... 为探究长余辉自发光涂料产品最佳配比及工程敷设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光学+力学综合体系共计24项性能指标,在数理统计检验基础上,联合信息熵权法IEW+灰色关联度法GRA+多准则排序法VIKOR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并对其在隧道壁面的光环境效应进行场景实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1)影响色差值及磨耗质量损失等性能变化的因素,作用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荧光粉水平>填料水平>颜料水平;影响照度、亮度、荧光寿命及抗滑、黏附等性能变化的因素,作用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荧光粉水平>颜料水平>填料水平。2)基于光学体系指标评价涂料产品性能时,方案⑨最优、方案⑦和方案⑧依次次之;基于力学和综合体系指标评价涂料产品性能时,方案⑤最优、方案⑥和方案④依次次之。3)隧道壁面敷设长余辉自发光涂料时,行车区域内照度和亮度特征参数分别为敷设普通涂料的1.3~1.5倍和2.5~2.8倍,而照度和亮度在断面域内波动程度前者分别为后者类型的1.2倍和2.9倍。4)场景仿真模拟能够准确合理表征长余辉自发光涂料在隧道壁面实际敷设应用光学工况,该类型涂料产品可有效增强隧道行车光环境,但需注意断面域内光环境特征参数的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长余辉自发光涂料 光学体系性能指标 力学体系性能指标 最佳配比 隧道断面光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昌智 李春清 +2 位作者 陈敦 范善智 张青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13-3820,共8页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低温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的问题。基于纳米材料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发现,低温养护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衰减10%左右;掺入纳米二氧化硅...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低温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的问题。基于纳米材料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发现,低温养护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衰减10%左右;掺入纳米二氧化硅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20%左右,最佳掺量是2%。通过压汞、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微观试验数据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养护下纳米二氧化硅都能促进水泥水化,消耗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产生更多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硅铝酸钙凝胶,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优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升混凝土的性能。相比常温环境,低温下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效果略有下降,但其完全可以弥补低温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纳米二氧化硅 抗压强度 孔隙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对土的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孟祥传 周家作 +3 位作者 韦昌富 张坤 沈正艳 杨周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2-960,共9页
利用测温法和核磁共振法测量了不同浓度典型盐溶液(Na Cl、Na2CO3)饱和重塑粉土的冻结温度及冻结特征曲线,并与不同浓度的Na Cl、Na2CO3纯溶液作对比分析,研究初始含盐量对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冻结温度随初始含... 利用测温法和核磁共振法测量了不同浓度典型盐溶液(Na Cl、Na2CO3)饱和重塑粉土的冻结温度及冻结特征曲线,并与不同浓度的Na Cl、Na2CO3纯溶液作对比分析,研究初始含盐量对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冻结温度随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同浓度Na Cl溶液饱和土样的冻结温度低于相应纯溶液的冻结温度,但相同浓度(<0.6mol/L)Na2CO3溶液饱和土样的冻结温度却比纯溶液的冻结温度高;同一负温下,土样中未冻水含量随Na Cl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多,但随Na2CO3初始含盐量的变化不明显。通过机制分析,表明盐类型和含盐量对土水势具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改进的广义Clapeyron方程,将含盐分土冻结温度表达式引入未冻水含量预测模型,得到了能够考虑不同含盐量影响的土体未冻水含量的定量表达,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为合理的预测不同温度下含盐土体的未冻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温度 未冻水含量 盐溶液浓度 核磁共振 Clapeyro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器布置偏心距对阻尼器耗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文星 王玉山 周力强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17-2125,共9页
在结构的消能减震中,粘滞阻尼器常采用悬臂墙式布置。研究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悬臂墙式阻尼器不同的偏心距会进一步影响阻尼器在结构中的耗能效果。为了分析阻尼器布置偏心距对其耗能的影响,从而修正结构附加阻尼比,引入阻尼器布置... 在结构的消能减震中,粘滞阻尼器常采用悬臂墙式布置。研究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悬臂墙式阻尼器不同的偏心距会进一步影响阻尼器在结构中的耗能效果。为了分析阻尼器布置偏心距对其耗能的影响,从而修正结构附加阻尼比,引入阻尼器布置偏心距位移参数。结果表明:当阻尼器居中布置时,其布置偏心距位移参数大于1,修正后的附加阻尼比计算结果略大于"抗规"计算,这说明"抗规"计算相对保守;当阻尼器布置存在偏心时,其布置偏心距位移参数小于1,修正后的附加阻尼比计算结果小于"抗规"计算,这说明采用修正后的附加阻尼比计算更为合理。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阻尼器布置偏心距位移参数修正附加阻尼比的计算方法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从而为分析阻尼器在结构中的耗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结构 阻尼器布置偏心距 附加阻尼比 阻尼器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EWM两级特征融合和NGO-GRU的梁桥损伤诊断
12
作者 项长生 刘辰雨 +2 位作者 赵华 刘屺阳 李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277-12286,共10页
为了提高损伤识别中单一指标对损伤的灵敏度和抗噪能力,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提出联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熵权融合(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的两级特征融合方法,并使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orthern goshawk... 为了提高损伤识别中单一指标对损伤的灵敏度和抗噪能力,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提出联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熵权融合(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的两级特征融合方法,并使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进行桥梁损伤程度预测。首先,基于传统的模态应变能理论,构造出对角模态应变能比,由此衍生出对角模态应变能比变化率,对角模态应变能比耗散率,标准化对角模态应变能比差指标。其次,使用主成分分析实现指标内特征提取,熵权法融合指标间的特征,从而构造出加权决策指标(weighted decision index,WDI)。将单个模态应变能衍生指标输入到NGO-GRU混合神经网络中,损伤程度为输出,从而建立指标值与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损伤量化。通过三跨连续梁桥数值模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权决策指标具有良好的损伤定位能力和抗噪性,混合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损伤预测精度,预测准确率为9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梁桥 模态应变能 主成分分析(PCA) 门控循环单元(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面型式及槽宽比对高填明洞土压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永泽 李盛 +3 位作者 后浩斌 马莉 贡力 余云燕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压力的影响,结合顾安全公式,分析高填明洞沉降差与土压力间的函数关系,并修正该函数,使其可以适用与不同的截面型式与槽宽比下的高填明洞。结果表明:(1)B/b确定,明洞采用矩形截面时,接触力链在洞顶分布,平均土压力更大,明洞采用拱形截面时,平均土压力更小,但拱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2)明洞截面型式一定,随着B/b的增大,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与沉降差均随之增大,当B/b较小时,边坡作用增强,外侧土柱沉降降低,对内土柱的作用力变小,从而导致明洞顶竖向土压力更小;(3)内外土柱沉降差与附加土压力呈线性相关,相对于矩形截面,拱形截面下较小的沉降差会产生相同的附加土压力,更有利于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明洞 截面型式 槽宽比(B/b) PFC2D 土压力 沉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耦合冻融循环环境下玻璃粉对混凝土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鸿玮 汪金满 +2 位作者 王鑫 石旭东 杨艳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1,共9页
设计了质量分数5%、10%及15%的Na_(2)SO_(4)溶液耦合冻融循环腐蚀试验.分析了玻璃粉对混凝土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揭示了Na_(2)SO_(4)溶液浓度对混凝土腐蚀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玻璃粉对混凝土孔隙结构及界面过渡区(ITZ)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设计了质量分数5%、10%及15%的Na_(2)SO_(4)溶液耦合冻融循环腐蚀试验.分析了玻璃粉对混凝土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揭示了Na_(2)SO_(4)溶液浓度对混凝土腐蚀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玻璃粉对混凝土孔隙结构及界面过渡区(ITZ)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量为0~10%时,玻璃粉对混凝土抗腐蚀性能存在显著的提升作用,而掺量大于15%时,玻璃粉对混凝土抗腐蚀性能存在劣化行为.Na_(2)SO_(4)溶液浓度大于7.5%时,C_(b)、i_(m)及S均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宏观表现为Na_(2)SO_(4)溶液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掺加5%及10%的玻璃粉混凝土ITZ劈拉强度分别增大了13.17%、10.89%,ITZ宽度分别降低了15、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SO_(4)溶液 玻璃粉 结冰膨胀率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疲劳与愈合-疲劳试验的沥青再生性能研判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龙 陈宏斌 +2 位作者 何兆益 李朋 王晓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116,共9页
为充分认知RAP废旧沥青再生性能,分别借助常规力学性能试验、疲劳性能试验和疲劳-愈合-疲劳性能试验,针对不同老化程度废旧基质沥青和废旧SBS改性沥青添加4%~12%再生剂进行评价,并对比探讨不同评价方法及其特征指标的再生规律。结果表明... 为充分认知RAP废旧沥青再生性能,分别借助常规力学性能试验、疲劳性能试验和疲劳-愈合-疲劳性能试验,针对不同老化程度废旧基质沥青和废旧SBS改性沥青添加4%~12%再生剂进行评价,并对比探讨不同评价方法及其特征指标的再生规律。结果表明:当再生剂掺量以2%幅度增加时,再生基质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各项常规力学性能指标呈线性或多项式函数逐步恢复,而复数剪切模量G^(*)和疲劳寿命N_(f)基本以均等程度发生衰减,愈合指数HI以10%~30%增幅显著提高。其中,再生剂对废旧基质沥青和长期老化沥青的改善效应明显分别高于废旧SBS改性沥青和短期老化沥青,并且在应力控制模式下,各项行为结果的变化规律均较应变模式下清晰。以原样沥青为性能还原基准,当采用疲劳性能试验评价时,所需再生剂掺量最多,在12%及以上;当采用常规力学性能试验评价时,所需再生剂掺量居中,在10%~12%及以上,选择高温性能指标进行研判时可取下限值;当采用疲劳-愈合-疲劳性能试验评价时,所需再生剂掺量最少,在8%~12%区间内。推荐采用疲劳-愈合-疲劳试验替代疲劳性能试验,并采用及愈合指数HI替代G^(*)和N_(f)研判再生沥青流变力学性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废旧基质沥青 废旧SBS改性沥青 再生性能 疲劳寿命 愈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RAP沥青界面融合行为的量化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龙 陈宏斌 +2 位作者 李朋 胡朋 何兆益 《建筑材料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1-819,共9页
采用荧光显微镜(FM)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多因素组合下高掺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沥青界面融合行为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荧光图像可辨别RAP沥青与新添沥青界面融合行为的发生,随新添沥青掺量(ω)增加,平均光密度(AOD)、累计光密度... 采用荧光显微镜(FM)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多因素组合下高掺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沥青界面融合行为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荧光图像可辨别RAP沥青与新添沥青界面融合行为的发生,随新添沥青掺量(ω)增加,平均光密度(AOD)、累计光密度(IOD)、图像灰度值(IGL)均线性增大;随加热温度和新添沥青标号提高,界面融合速率(DS)、融合程度(DOB)和界面扩散激活能(Q)均显著增加,各层位处新添沥青掺量(w)趋于均匀一致,分布离散系数(DDC)逐渐减小;随加热时间延长,DS和DDC快速衰减,其余各量化指标增大并趋于稳定,表明改善沥青界面融合效应的关键在加热初期阶段.当粉胶比较小(0、1.0)时,加热温度每增长20℃,DS相对提升50%~120%;提高沥青标号或添加再生剂可分别提升DS值2、10倍左右,降低DS衰减幅度10%~50%;添加再生剂能够提升DOB值2~3倍,其改善沥青界面融合的效果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 界面融合行为 量化评价 光密度 融合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聚合物改良的粉土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演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尚高鹏 秦小军 刘路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11601-11608,共8页
为了研发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粉土加固材料,采用再生聚酯纤维与无机固化剂对路基粉土进行了改良,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为了研发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粉土加固材料,采用再生聚酯纤维与无机固化剂对路基粉土进行了改良,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分析改良粉土的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演化,结果表明:路基粉土的路用性能可由再生聚酯纤维与无机固化剂有效提高,在经过28 d的养护后,改良粉土的回弹模量大于40 MPa、98%压实度下,掺入0.2%纤维改良土的CBR值达到45%;改良粉土最大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可达到约900 kPa,对于路基粉土,可再生聚酯下纤维的最优掺量约为0.2%;改良土颗粒间孔隙得到胶结物质不同程度的填充,土体中相互交错分布的纤维能最大程度地抑制纤维土裂隙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酯纤维 粉土 力学特性 微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分析的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原材料优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海红 刘贵勇 +1 位作者 杨艳华 杨小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PPA改性沥青具有价格低廉、储存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好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而PPA与沥青间复杂的配伍性是阻碍PPA改性沥青应用的重要原因.为优选具有最佳改性效果的PPA改性沥青原材料,提出综合考虑沥青的高温性能、流变特性及低温性能,... PPA改性沥青具有价格低廉、储存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好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而PPA与沥青间复杂的配伍性是阻碍PPA改性沥青应用的重要原因.为优选具有最佳改性效果的PPA改性沥青原材料,提出综合考虑沥青的高温性能、流变特性及低温性能,以层次分析-模糊数学法(AHP-FUZZY)建立PPA改性沥青原材料综合优选模型,优选具有最佳配伍性的基质沥青及PPA原材料.将所选取的原材料宏观性能测试结果带入模型计算得出各PPA改性沥青掺配方案的优越度,结果表明,壳牌90^(#)基质沥青与相对质量分数为115%的PPA配伍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多聚磷酸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