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夏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希文 韩志强 +8 位作者 邓玉芳 马进华 汪兰英 常琳燕 李小宇 赵小林 覃志江 马玉华 马尕克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7期280-280,285,共2页
阐述了临夏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临夏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临夏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临夏州中药材产业健康高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发展现状 建议 甘肃临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州双低油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燕 拜圣德 +2 位作者 兰春霞 王海龙 王兰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5期11-14,共4页
临夏州是我国主要的春油菜区。分析了临夏州双低油菜发展现状,针对双低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临夏 双低油菜 产业化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州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希文 李永清 +9 位作者 邓玉芳 马进华 李小宇 汪兰英 常琳燕 韩志强 马玉华 赵小林 覃志江 马尕克 《中国种业》 2018年第6期45-47,共3页
依据临夏州的自然气候特点,通过对近些年临夏州主栽玉米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种植施肥方法,以及不同玉米覆膜栽培方式下的产量比较,并对当前临夏州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出临夏州旱作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原因在于良种与良法相配... 依据临夏州的自然气候特点,通过对近些年临夏州主栽玉米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种植施肥方法,以及不同玉米覆膜栽培方式下的产量比较,并对当前临夏州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出临夏州旱作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原因在于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以及平衡施肥技术,为临夏州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州 旱作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州日光温室冬茬茄子嫁接栽培技术
4
作者 王秀清 马晓燕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2期210-211,共2页
本文作者从越冬茄子的选种、育苗、嫁接、定植及田间管理等几个环节介绍了嫁接技术的操作方法,说明了临夏州农科院技术人员利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与栽培品种进行嫁接,可大幅度提高茄子的产量和抗病性,使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冬茬茄子 嫁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锌马铃薯种脱毒及扩繁技术
5
作者 孟宪伟 章法源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8期32-33,共2页
富锌马铃薯含有丰富的锌元素,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很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积极推广富锌马铃薯种植,但存在病虫害严重及畸形薯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为此,笔者总结了优良富锌马铃薯种脱毒及扩繁技术... 富锌马铃薯含有丰富的锌元素,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很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积极推广富锌马铃薯种植,但存在病虫害严重及畸形薯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为此,笔者总结了优良富锌马铃薯种脱毒及扩繁技术,以期通过大量推广脱毒种薯种植,解决目前富锌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脱毒 富锌马铃薯 扩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高寒阴湿地区当归种苗繁育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唐黎葵 赵万千 +2 位作者 赵克旺 韩志强 马斌 《中国种业》 2015年第5期56-57,共2页
当归是我国常用大宗名贵中药材,主产于甘肃省海拔2000m以上的高寒阴湿地区。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度地带的高寒阴湿地区,气候冷凉湿润,适宜多种喜冷凉湿润类中药材种植。当归是临夏州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2000hm... 当归是我国常用大宗名贵中药材,主产于甘肃省海拔2000m以上的高寒阴湿地区。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度地带的高寒阴湿地区,气候冷凉湿润,适宜多种喜冷凉湿润类中药材种植。当归是临夏州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2000hm2左右。根据临夏地区当归种苗的栽植情况和种植方式,每年大概需要66.7hm2的育苗需求。目前,全州种植的种苗全部从临近的定西市岷县、漳县和渭源等地调入,多年来,整个临夏地区却无一家开展当归育苗工作的单位和农户。为此,我们专门考察了岷县和漳县等地多处当归种苗繁育基点,详细调查了当地的气候、地理和土壤环境条件,以及育苗程序和操作方法。经过调查和比较研究,认为临夏州的康乐县、和政县、临夏县和积石山县沿山一带2300m以上的高海拔冷凉阴湿地区具有和定西市当归育苗地区相类似的气候与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合当归种苗繁育。以此为参考,在临夏州的和政县和康乐县开展了当归育苗工作,取得了成功,填补了临夏地区无当归育苗的空白。现将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叙述,以指导当地当归育苗工作,帮助当归种植,促进临夏州中药材种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地区 种苗繁育 繁育技术 临夏州 当归 土壤环境条件 中药材种植 名贵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蚕豆菜用化发展趋势及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耘 张林森 +2 位作者 汪学英 杨彧红 石小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20-21,共2页
临夏州利用蚕豆生产的独特地理优势,依靠蚕豆良好的商品特性,采用协会牵头,"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新模式,通过调整以干籽粒为主的生产模式,依靠技术创新与生产方式创新,积极利用废旧农膜进行菜用蚕豆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农户每... 临夏州利用蚕豆生产的独特地理优势,依靠蚕豆良好的商品特性,采用协会牵头,"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新模式,通过调整以干籽粒为主的生产模式,依靠技术创新与生产方式创新,积极利用废旧农膜进行菜用蚕豆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农户每亩纯收入较干籽粒生产增加3 800元,同时本文作者还提出了蚕豆菜用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菜用化 蚕豆青荚 采摘时差 观光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西固区大棚甜瓜新品系引进比较试验
8
作者 陈斐 赵丽娜 +8 位作者 雷娅红 陈德功 丁静 何小琴 谭璀榕 苏光俊 马军光 钱伟 杨成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1期30-33,42,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兰州市西固区大棚种植的甜瓜新品系,开展了大棚甜瓜新品系引进比较试验,研究甜瓜生育期、生物学特性、产量、抗病性等性状。结果表明:厚皮甜瓜23-7比对照品系23-8增产22.29%,中心糖含量达到16%;薄皮甜瓜新苑6号比对照品... 为了筛选出适合兰州市西固区大棚种植的甜瓜新品系,开展了大棚甜瓜新品系引进比较试验,研究甜瓜生育期、生物学特性、产量、抗病性等性状。结果表明:厚皮甜瓜23-7比对照品系23-8增产22.29%,中心糖含量达到16%;薄皮甜瓜新苑6号比对照品系增产16.63%,中心糖含量达12%;且2个甜瓜品系外观商品性好,主要病害抗病性强,综合表现优于其他供试品系,可作为大棚甜瓜主栽品系在西固区及相同气候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大棚种植 品质 产量 品系 西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紫斑牡丹的接穗采选与储藏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强 曾建兵 白云飞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期31-32,共2页
根据临夏州紫斑牡丹接穗采集、接穗遴选及其对接穗储藏的反复实践,总结出了提高紫斑牡丹嫁接成活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旨在进一步提升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紫斑牡丹 接穗采选 储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芩栽培技术和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霞 罗小明 +2 位作者 李爱堂 乔国莉 喇凤英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10期45-47,共3页
甘肃黄芩为黄芩属的一种植物,其栽培的经济效益和药理药效作用突出,本文从植物形态、栽培技术研究、药理药效研究三个方面对甘肃黄芩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扩展对甘肃黄芩的认识,并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甘肃黄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甘肃黄芩 植物形态 栽培 药理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高寒阴湿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
11
作者 杨希文 常琳燕 《中国种业》 2017年第9期85-87,共3页
临夏高寒阴湿地区面积约5.1万hm^2,以种植春油菜为主,为甘肃省双低春油菜主产区之一。为更好地提高该区油菜种植效益,本文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总结近几年来试验成果及参考国内外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选择适宜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品种... 临夏高寒阴湿地区面积约5.1万hm^2,以种植春油菜为主,为甘肃省双低春油菜主产区之一。为更好地提高该区油菜种植效益,本文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总结近几年来试验成果及参考国内外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选择适宜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品种、种子播前处理、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以及油菜籽贮藏等油菜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油菜 机械化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高寒阴湿地区当归制种技术
12
作者 李华 赵万千 +1 位作者 王林成 郭青范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7期218-219,共2页
根据临夏州高寒阴湿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等生态环境条件,通过适宜的田块选择,制种田的播种,成药期和留种期田间管理,种子采收、加工和储藏等过程,总结了适合当地的当归制种技术,为当归优质种苗繁育和高效种植提供良种保障。
关键词 高寒阴湿 当归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杀虫剂对蚕豆象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昶 张丽娟 +1 位作者 郭延平 闵庚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7-211,共5页
蚕豆象严重危害蚕豆生产,常造成蚕豆产量损失,商品价值丧失。为了筛选蚕豆象防治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用6种常规杀虫剂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48h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的毒力最高,5%阿维毒死蜱EC毒... 蚕豆象严重危害蚕豆生产,常造成蚕豆产量损失,商品价值丧失。为了筛选蚕豆象防治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用6种常规杀虫剂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48h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的毒力最高,5%阿维毒死蜱EC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2.451mg/L和23.867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吡虫啉EC>20%阿维·杀虫单ME>5%阿维·毒死蜱EC;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防效最高,5%啶虫脒EC次之,两者防效均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6种药剂防效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5%吡虫啉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阿维·毒死蜱EC>20%阿维·杀虫单ME。据此可知,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具有较高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中应用,但需注意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蚕豆象 毒力测定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拌种对春油菜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果 黄勇 +4 位作者 黄青岩 王立 李继平 惠娜娜 刘卫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9-274,共6页
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 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春油菜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其中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的影响大于25 g/L咯菌腈FSC拌种;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均高于单剂拌种;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白粉病的最高防效可达59.3%,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油菜茎象甲最高防效可达69.2%。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春油菜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产量分析,最佳种植密度为28.5万~34.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拌种 白粉病菌 茎象甲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征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亚玲 刘辉 +1 位作者 刘阳 李春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研究“汾豆牧绿2号”、“南夏豆25”、“南黑豆20”和“南豆5号”4种大豆品种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旨在为大豆品种的抗性评价及其豌豆蚜危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光周期10Light∶14Dark、温度(23±1)℃,湿度... 研究“汾豆牧绿2号”、“南夏豆25”、“南黑豆20”和“南豆5号”4种大豆品种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旨在为大豆品种的抗性评价及其豌豆蚜危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光周期10Light∶14Dark、温度(23±1)℃,湿度60%±10%,光照强度212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组建了两种色型豌豆蚜取食不同大豆品种,测定豌豆蚜龄期、发育历期、体重差、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红色型豌豆蚜发育历期和相对日均增长率均存在寄主的显著效应,“南夏豆25”组的发育历期所需时间最长(8.30 d),“南黑豆20”组最短(7.29 d);相对日均增长率“南夏豆25”最低,比“汾豆牧绿2号”、“南黑豆20”和“南豆5号”分别减小31.25%、25.00%和12.50%;若虫存活率“南黑豆20”上最高;喜食品种依次为“南黑豆20”>“汾豆牧绿2号”>“南豆5号”>“南夏豆25”。2)绿色型豌豆蚜在各龄期、发育历期和相对日均增长率均差异显著,在“南豆5号”上发育历期所需时间最长(8.84 d),在“南夏豆25”上最短(7.81 d);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南豆5号”上最低,比“汾豆牧绿2号”、“南夏豆25”和“南黑豆20”分别减小6.25%、25.00%和12.5.0%;若虫存活率“南黑豆20”上最高;喜食品种依次为“南夏豆25”>“南黑豆20”>“汾豆牧绿2号”>“南豆5号”。综上,两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与不同大豆品种相关,且红色和绿色型豌豆蚜对不同大豆品种反应均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大豆品种 发育历期 相对日均增长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麦系列春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永平 曹世勤 +2 位作者 金社林 冯晶 谭璀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临夏州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作者于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低温温室和甘谷试验站进行了苗期、成株期分小种接种鉴定,并于201...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临夏州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作者于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低温温室和甘谷试验站进行了苗期、成株期分小种接种鉴定,并于2010-2014年对临麦系列春小麦品种‘临麦32号’-‘临麦36号’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8个试验点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临麦32号’苗期对所有供试菌系均表现感病,成株期对CYR29和CYR32表现中抗-中感;‘临麦33号’除对CYR29苗期表现免疫、成株期表现中抗-中感外,对其余供试菌系均表现感病。对自然诱发的条锈病,两品种也表现感病;‘临麦34号’和‘临麦36号’除对新菌系G22-9、G22-14表现感病外,对其余菌系表现抗病,但自2013年开始两品种在田间也表现感病;‘临麦35号’全生育期对接种及自然诱发的条锈菌均表现抗病。苗期选用24个国内外供试条锈菌单孢菌系进行基因推导分析,发现供试临麦系品种抗性谱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的抗性谱均不一致,初步推测供试临麦系品种含有未知抗条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品种 临麦系列 抗条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茉莉酮酸甲酯及感染内生真菌促进醉马草抗虫性的生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雅丽 陈振江 +4 位作者 魏学凯 张海娟 刘阳 刘辉 李春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9,共9页
醉马草所携带的内生真菌能促进共生体的生长和提高共生体的生物与非生物逆境抗性。在温室栽培条件[温度:(25±2)℃;湿度:37.7%~48.3%]下,以来自甘肃榆中的醉马草种质资源,栽培E+、E-幼苗后分别喷施200和400 mg·L^-1浓度茉莉酮... 醉马草所携带的内生真菌能促进共生体的生长和提高共生体的生物与非生物逆境抗性。在温室栽培条件[温度:(25±2)℃;湿度:37.7%~48.3%]下,以来自甘肃榆中的醉马草种质资源,栽培E+、E-幼苗后分别喷施200和400 mg·L^-1浓度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以模拟昆虫的取食,测定了醉马草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外源喷施MJ能够诱导醉马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降低,总酚含量显著(P<0.05)增加。MJ处理对E+和E-醉马草防御能力的诱导有所不同,对于E-醉马草,MJ处理显著提高了其防御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而对于E+醉马草,MJ处理显著(P<0.05)增加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力。表明MJ处理对内生真菌侵染的醉马草主要通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总酚含量以及提高体内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等途径来降低宿主植物的适口性,从而抑制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对其抗虫性有增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酮酸甲酯 内生真菌 醉马草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齐杨菊 陈振江 +3 位作者 李振霞 刘辉 王莉花 李春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5-86,共12页
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 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病害 病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归熟地种苗及成药产量与质量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慧 郭增祥 +5 位作者 赵万千 王惠珍 王盼 刘东 赵鑫 杜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7-1544,共8页
【目的】比较研究当归熟地育苗试验及大田栽培试验,分析当归产区熟地育苗的适宜播期和播种量。【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当归熟地育苗试验,测定当归种苗形态指标及产量,移栽后统计成活率、早期抽薹率、植株... 【目的】比较研究当归熟地育苗试验及大田栽培试验,分析当归产区熟地育苗的适宜播期和播种量。【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当归熟地育苗试验,测定当归种苗形态指标及产量,移栽后统计成活率、早期抽薹率、植株特征,采挖后测定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结果】不同播期和播种量育成当归种苗在大小、产量及移栽后成活率、早期抽薹率、形态指标、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方面均有差异。第1、2播期所产当归种苗单根重在0.45~0.63 g,符合生产要求。第2播期5 kg/667m^(2)的播种量下药材产量比同播期7 kg/667m^(2)的高76.26%,且早期抽薹率为0。【结论】熟地育苗应在6月下旬进行,播种量控制在5~6 kg/667m^(2),苗龄控制在110 d,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当归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熟地育苗 播期 播种量 成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龙 张芸 +2 位作者 郭延平 邵扬 杨彧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3次药后7、14、21 d的平均防效为81.44%、90.41%、86.85%,并能增加蚕豆产量、种子百粒重,可在甘肃省春蚕豆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蚕豆 赤斑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