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及根茎类药材仓储害虫种类、危害及快速检测技术
1
作者 尚素琴 魏彬 +3 位作者 王永丽 陈潇潇 陈垣 薛华丽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2-558,共7页
根及根茎类药材在仓储期间极易发生虫蛀,已成为影响其贮藏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解目前国内根及根茎类药材上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及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采用数据库检索的方法进行了文献收集。结果显示,根及根茎类药材有10目43科133... 根及根茎类药材在仓储期间极易发生虫蛀,已成为影响其贮藏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解目前国内根及根茎类药材上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及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采用数据库检索的方法进行了文献收集。结果显示,根及根茎类药材有10目43科133种,因仓储害虫造成的采后损失可达15%~25%,仓储害虫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储粮害虫上,对储药害虫报道较少,基础研究薄弱,不能支撑药材贮藏期害虫的防控需求。同时综述了仓储害虫虫蛀对药材的品质影响,以及虫蛀药材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根及根茎类药材采后仓储害虫的安全、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从而助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及根茎类药材 仓储害虫 种类鉴定 品质 快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五种甘草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小娜 邱黛玉 蔺海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6-253,共8页
为探索5种甘草属植物在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药用价值,以栽培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及黄甘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特性及根部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栽培的5种甘草属植物学特性... 为探索5种甘草属植物在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药用价值,以栽培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及黄甘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特性及根部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栽培的5种甘草属植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刺果甘草主茎高、小叶数及地上部分鲜重最高,黄甘草居最低水平;甘草根长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但根部鲜重与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及刺果甘草无显著差异;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均为3年生比2年生显著增加;3年生根中甘草酸含量除刺果甘草含量最低,其他4个种均达到药典标准,而甘草苷含量则只有甘草达到药典标准。综合各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指标,认为在甘肃河西荒漠化地区,甘草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可作为甘草药材的基源植物推广种植,而刺果甘草则可作为河西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植物学特性 甘草酸 甘草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年限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武睿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洋 焦旭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61,共9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撂荒地(CK)、生长1 a(BM-1Y)、3 a(BM-3Y)和5 a(BM-5Y)的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探究不同生长年限甘肃贝母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撂荒地(CK)、生长1 a(BM-1Y)、3 a(BM-3Y)和5 a(BM-5Y)的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探究不同生长年限甘肃贝母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甘肃贝母土壤理化因子和细菌菌群均有影响,其中BM-5Y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OM)、水解氮(HN)和速效磷(AP)的含量(P<0.05),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22.76%、9.28%、51.25%;BM-5Y处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P<0.05),其中OUT数、PD值及Chao I指数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7.23%、6.79%、6.47%。生长年限改变了细菌群落在门和属水平的群落组成,但各生长年限中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相对稳定,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在CK、BM-1Y、BM-3Y和BM-5Y处理中的相对丰度总和分别为82.28%、84.16%、83.12%和82.30%。土壤pH、OM、HN、AP及AK含量是驱动根际土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程度大小为:pH>AK>HN>AP>OM。土壤理化因子与各优势细菌门的相关性不同,pH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呈显著负相关(P<0.05),OM、HN和AP均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甘肃贝母生长年限延长(BM-5Y)会显著降低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栽培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质量对播期的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恩军 韩多红 +3 位作者 蔡子平 张勇 张芬琴 陈垣 《农学学报》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月2...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月22日较4月12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天,生长期缩短42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月12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月2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月22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月2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甘草对荒漠盐渍土改良效应及药材产量品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晔红 田聪慧 +2 位作者 黄翔 马淑菡 张祝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5期5-10,共6页
通过在盐碱地上栽培甘草,分别测定其耕作层0~15 cm、15~30 cm、30~45 cm、45~60 cm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以及甘草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指标,探查甘草的耐盐抑盐效果以及盐渍土对栽培甘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甘草后,盐渍化土壤中p H... 通过在盐碱地上栽培甘草,分别测定其耕作层0~15 cm、15~30 cm、30~45 cm、45~60 cm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以及甘草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指标,探查甘草的耐盐抑盐效果以及盐渍土对栽培甘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甘草后,盐渍化土壤中p H值、总盐量,K^+、Na^+、Ca^(2+)、Mg^(2+)、Cl^-和SO_4^(2-)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还表明:中轻度盐碱地对甘草产量和有效成分无明显影响。结论:栽培甘草后,盐渍化土壤中K^++Na^+/Ca^(2+)+Mg^(2+)明显下降,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中轻度盐碱地适合甘草栽培并有利于甘草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盐碱地 耐盐抑盐 理化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肖婉君 郭凤霞 +6 位作者 陈垣 刘兰兰 陈永中 焦旭升 张碧全 白刚 金建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有机肥 药材产量 根性状 抗病性 早期抽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轮作模式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及药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袁洪超 郭凤霞 +2 位作者 陈垣 白刚 梁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193,共11页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轮作模式 土壤特性 药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传猛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杨慧珍 张学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共9页
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全面调查,旨在揭示其资源现状及蕴藏量,为其动态监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该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265个套方,1060... 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全面调查,旨在揭示其资源现状及蕴藏量,为其动态监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该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265个套方,1060个样方中,发现分布有野生湿生扁蕾居群的生态区有3 个,占调查总生态区的42.86%;样地有3个,占调查总样地的5.66%;套方有11个,占调查总套方的4.15%;样方有26个,占调查总样方的2.45%.分布面积约1.27km2,药材蕴藏量3474.36kg,经济量2605.77kg,年允收量912.02kg.植株性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11~2.86,农艺性状差异大,10 个性状变异系数变幅23.08% ~61.83%,侧根数变异最大,叶对数变异最小,单株鲜重和干重、花朵数、基部节间长等性状变异程度也均高于平均值.在海拔2234~2699m 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株高、茎粗、花朵数、单株重均呈增大趋势.湿生扁蕾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级别系数为0.60,受威胁级别为二级,保护等级为II级.以上说明宕昌县域内野生湿生扁蕾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但资源分布稀少,分布区域狭窄,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宕昌县 野生湿生扁蕾 中药资源 分布 药材蕴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小琴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郭爱峰 袁洪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1-1838,共8页
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播种后2年生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5、10、15、20和25mmol·L^(-1)),以喷施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倒苗率变化和倒苗期地下部分生理特性,探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 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播种后2年生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5、10、15、20和25mmol·L^(-1)),以喷施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倒苗率变化和倒苗期地下部分生理特性,探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CaCl_2处理均可推迟甘肃贝母倒苗高峰期,有效延长甘肃贝母生长期,从而提高鳞茎产量;各CaCl_2浓度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基本表现为15 mmol·L^(-1)>20 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2)不同CaCl_2溶液喷施后倒苗期较CK推迟效应显著,比CK倒苗高峰期推迟3~7d,并推迟3~6d结束倒苗高峰,其中以喷施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最佳。(3)10~25mmol·L^(-1) CaCl_2处理均可有效增强甘肃贝母倒苗期根系活力和鳞茎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以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期根系TTC活力最高,鳞茎SOD、POD和CAT活性最强。(4)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aCl_2处理下甘肃贝母倒苗期鳞茎抗性及生活力由强至弱依次为15mmol·L^(-1)>20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研究表明,15mmol·L^(-1) CaCl_2为甘肃贝母延迟倒苗期、增强苗期鳞茎抗逆性、提高鳞茎产量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外源钙 倒苗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种苗大小对当归物候特征、抗逆生理特性及药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宇晓 郭凤霞 +4 位作者 陈垣 王红燕 焦旭升 金建琴 刘晓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为了探索航天搭载对当归成药特性的诱变效应,通过对航天诱变当归种子育成种苗分级移栽,研究种苗大小对当归成药期物候特征、抗逆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苗越大其返青率、移栽成活率、早期抽薹率越高,前期生长发育... 为了探索航天搭载对当归成药特性的诱变效应,通过对航天诱变当归种子育成种苗分级移栽,研究种苗大小对当归成药期物候特征、抗逆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苗越大其返青率、移栽成活率、早期抽薹率越高,前期生长发育态势越好,表现为大苗成药栽培期株高、株幅、叶柄粗、复叶数、叶面积等生长发育指标优异;种苗大小对当归生长期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前期小苗抗氧化系统薄弱,膜脂过氧化程度大,后期大苗抗氧化活性低于小苗,膜脂过氧化程度变大;种苗大小对当归成药栽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小苗栽产量最高(6382.46 kg/hm^(2)),中苗栽次之(3159.44 kg/hm^(2)),大苗栽最低(1073.48 kg/hm^(2))。可见,航天诱变育种对当归种苗的物候特征、抗逆性、产量及质量影响较大;因育成的小种苗移栽后产量较高,质量优异,可在后期研究和生产中选择小种苗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种苗 成药期 航天诱变 早期抽薹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贝母种子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美玲 郭凤霞 +1 位作者 陈垣 武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9-417,共9页
为进一步探明甘肃贝母种子后熟脱休眠机理,本研究对其种子不同后熟阶段水提取液不同质量浓度下小白菜种子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影响程度随其所处后熟阶段的不同而异... 为进一步探明甘肃贝母种子后熟脱休眠机理,本研究对其种子不同后熟阶段水提取液不同质量浓度下小白菜种子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影响程度随其所处后熟阶段的不同而异。在形态后熟阶段,与对照相比,水提取液浓度为2.5 mg·mL-1时,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水提取液浓度的提高,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明显的化感抑制效应,化感效应指数RI值逐渐降低,当水提取液浓度为40 mg·mL-1时,化感抑制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生理后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化感效应,各处理组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对照,但随着水提取液浓度的提高,化感效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水提取液浓度为5 mg·mL-1时,小白菜苗高、根直径与单苗鲜重均较对照显著提高(P<0.05)。综上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内源化感抑制物质在后熟不同阶段具有明显差异,从形态后熟转入生理后熟后,种子内源化感抑制物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甘肃贝母种子中内源抑制物质的种类特性及生产实践中打破其种子休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小白菜 水提取液 化感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丸粒化对党参农艺性状及药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碧全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蔡子平 焦旭升 王红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82-89,共8页
【目的】研究丸粒化党参种子工厂化育成种苗的成药特性及药材产量。【方法】选用生荒土为填充剂,添加不同浓度(0,0.2,0.4和0.6%,对应处理为WG_(1)、WG_(2)、WG_(3)、WG_(4))桃胶粉作为粘合剂,对党参种子丸粒化处理,以普通种子为对照(CK)... 【目的】研究丸粒化党参种子工厂化育成种苗的成药特性及药材产量。【方法】选用生荒土为填充剂,添加不同浓度(0,0.2,0.4和0.6%,对应处理为WG_(1)、WG_(2)、WG_(3)、WG_(4))桃胶粉作为粘合剂,对党参种子丸粒化处理,以普通种子为对照(CK),采用工厂化机械穴盘育苗及大田成药栽培。【结果】当粘合剂浓度为0.2%~0.4%时种子丸粒易成形,与CK相比较,种子丸粒化不同程度提高了党参工厂化育苗的成苗率,WG_(3)和WG_(2)成苗率分别提高24.3%和18.0%,WG_(4)提高15.0%。成药生长期也表现出种子丸粒化的优势,WG_(2)种苗返青率显著提高8.3%,WG_(3)和WG_(4)分别提高6.7%和3.3%.粘合剂浓度为0.2%~0.4%时党参成药后药材个体质量较优异,折干率高,药材鲜产量差异性较为显著,WG_(2)、WG_(3)和WG_(4)药材鲜产量分别为9133、8920、8653kg/hm^(2)、较CK分别提高11.6%、9.0%和7.3%。而WG_(1)种子成苗率、种苗返青率及成药产量均与CK相当。利用10个成苗和成药性状指标计算的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WG_(2)(0.9567)>WG_(3)(0.6247)>WG_(4)(0.5732)>CK(0.2863)>WG_(1)(0.0043)。【结论】党参种子丸粒化以生荒土为填充剂,添加0.2%~0.4%的粘合剂丸粒效果最佳,可有效提高党参成苗率和种苗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种子丸粒化 育苗 药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测定两种寄主肉苁蓉中6种苯乙醇苷成分含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青 郭晔红 +1 位作者 安芳芳 马桃桃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建立HPLC-QAMS同时测定梭梭-肉苁蓉和四翅滨藜-肉苁蓉醇提液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肉苁蓉苷A、管花苷A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含量。HPLC法测定6种苯乙醇苷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方法学考察RSD... 建立HPLC-QAMS同时测定梭梭-肉苁蓉和四翅滨藜-肉苁蓉醇提液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肉苁蓉苷A、管花苷A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含量。HPLC法测定6种苯乙醇苷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方法学考察RSD均<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16%~100.203%,RSD为1.645%~2.602%。以松果菊苷为内参物,计算其它5个成分的RCF分别为0.8839、1.0038、0.7510、0.8430和0.8515。利用RCF计算两种寄主肉苁蓉6种苯乙醇苷成分含量,QAMS与ESM测得的两种寄主肉苁蓉各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QAMS测定肉苁蓉醇提取液中6种苯乙醇苷成分的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及药效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高效液相色谱 一测多评法 苯乙醇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栽培对SP_(2)代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金建琴 张艳芳 +2 位作者 郭凤霞 陈垣 刘晓峰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研究有机栽培对SP_(2)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纯有机肥为基肥,设有CK(不施肥),OM1(750 kg/hm^(2)),OM2(1500 kg/hm^(2)),OM3(2250 kg/hm^(2)),OM4(3000 kg/hm^(2)),OM5(3750 kg/hm^(2))6个处理。每... 为研究有机栽培对SP_(2)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纯有机肥为基肥,设有CK(不施肥),OM1(750 kg/hm^(2)),OM2(1500 kg/hm^(2)),OM3(2250 kg/hm^(2)),OM4(3000 kg/hm^(2)),OM5(3750 kg/hm^(2))6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抽取30株,挂牌标记后测定SP_(2)代当归成药期生长发育动态(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和返青率、叶绿素、氮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基施纯有机肥可显著提高SP_(2)代成药株高、株幅、叶长和叶宽,其中OM3处理的返青率最高,为95%,与CK相比,增长了14.15%;不同指标表明各处理整体在9月长势最好,达到最高值。就9月份各指标而言,株高、叶宽在OM1处理下最好,株幅、叶长、叶绿素和氮含量均在OM3处理下最好。对种苗7个性状综评显示,各施肥处理综合因子指数大小依次为OM3(0.9558)>OM1(0.6459)>OM2(0.6005)>CK(0.4858)>OM4(0.2269)>OM5(0.0317),说明当归移栽有机肥施用量以2250 kg/hm^(2)为宜。综上所述,当归经有机栽培后可增强其抗逆性,获得的抗逆成药株将是当归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宝贵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有机肥 生长发育 相关分析 变异系数 综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旱地小扁豆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5
作者 高雅 郭凤霞 +2 位作者 陈垣 崔林刚 周洋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了探寻小扁豆合理安全施肥方案,在旱地基施不同量有机肥(O1:750 kg/hm^(2);O2:1500 kg/hm^(2);O3:2250 kg/hm^(2);O4:3000 kg/hm^(2);O5:3750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混合(C+O:161.7 kg/hm^(2)+1500 kg/hm^(2))、单施化肥(C:161.7 k... 为了探寻小扁豆合理安全施肥方案,在旱地基施不同量有机肥(O1:750 kg/hm^(2);O2:1500 kg/hm^(2);O3:2250 kg/hm^(2);O4:3000 kg/hm^(2);O5:3750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混合(C+O:161.7 kg/hm^(2)+1500 kg/hm^(2))、单施化肥(C:161.7 kg/hm^(2)),以不施肥(CK)为对照。通过测定出苗率、生长发育指标并在采收期测定产量指标,最后对各处理进行综合因子评判。发现在纯有机肥O3栽培条件下小扁豆出苗率最高为87.85%,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产量最高1356.30 kg/hm^(2),较CK和C分别显著增产32.68%和33.04%。处理CK株幅、一级分枝数均最大,但结荚率较低,经济产量低。处理C小扁豆茎粗、一级分枝数、生物量和产量均较低。纯施有机肥对小扁豆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有机肥施用量以2250 kg/hm^(2)为宜,建议在小扁豆标准化栽培中推荐应用,以改变经济作物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粮食绿色有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扁豆 农艺性状 有机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播和春播育苗对党参苗栽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亚兰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郭志军 刘希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在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对白条党参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苗栽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揭示党参冬播和春播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播种季节,为党参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西县气候条件适... 在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对白条党参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苗栽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揭示党参冬播和春播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播种季节,为党参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西县气候条件适宜党参育苗.冬播和春播育苗条件下,党参种子出苗进程变化趋势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春播后46~48d.与春播田相比较,冬播育苗田0~20cm 土层含水量高,党参种子提早6d出苗,苗栽产量提高47.8%,个体质量优异.春播育苗田出苗率较冬播田提高27.3%,但苗栽个体小,商品性差.以上说明,党参冬播育苗对规避春季干旱具有一定意义,建议党参规范化育苗按比例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方法,以降低春季遇严重干旱造成的春播种子不发芽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冬播,还是春播进行党参育苗时,播种后均应及时采取保墒措施,以覆盖小麦秸秆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种苗 土壤含水量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齐浩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曹师 郭志军 杨育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42,共24页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两两互作对唐古特大黄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为NP>PK>NK、PK>NP>NK。除高氮处理(N3P2K2)外,其余施肥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均优于《中国药典》标准,总灰分及水分均达标。唐古特大黄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三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的反应施肥量同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唐古特大黄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氮74.06kg/hm2,磷55.07kg/hm2,钾36.56kg/hm2,产量可达12384.3kg/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73.33kg/hm2、磷54.58kg/hm2、钾36.37kg/hm2,产量为12012.6kg/hm2,经济效益为196126.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3414”肥料设计 施肥模型 经济效益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紫贝母花器官特征及有性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垣 徐博琼 +3 位作者 郭凤霞 白刚 张荩凤 张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与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对漳县人工栽培的暗紫贝母花器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花器官特征和有性繁育系统,为暗紫贝母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鳞茎播种栽培3年的暗紫贝母植株单花顶生,偶见2花,花两性... 采用田间试验与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对漳县人工栽培的暗紫贝母花器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花器官特征和有性繁育系统,为暗紫贝母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鳞茎播种栽培3年的暗紫贝母植株单花顶生,偶见2花,花两性,初现花蕾绿色,花暗紫色,有淡黄色格纹,开花期5-6月,单花寿命6~8d,花钟形,同被花,花被6,2轮,离生雄蕊6枚,5枚紧围雌蕊,1枚外围,子房上位,柱头3裂,短裂片外露,毛状有分泌物。开花前柱头高于雄蕊,开放后雄蕊高出柱头,开花当天花粉量最大,活力最高并维持3d时间。花被长1.5cm的绿蕾柱头已具较强可受性。花药开裂与强柱头可受性同步,但后者持续期更长(6d以上)。单花花粉数约6000粒、胚珠数在160颗以上,花粉胚珠比(P/O)37.5,杂交指数(OCI)为4。传粉媒介为风媒和虫媒,访花者为蜂类、蝇类和蜘蛛,但数量极少,有性繁育系统应属于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花器官特征 花粉活力 柱头可受性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锐明 郭凤霞 +3 位作者 安黎哲 陈垣 郭爱峰 曹师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增加,幼苗的半致死NaCl浓度分别为150mmol·L^(-1)和130mmol·L^(-1)。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苗MDA含量在250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2.5和3.5倍,而在200mmol·L^(-1) 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1.1和1.5倍。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的膜结构在盐胁迫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幼苗盐敏感损伤浓度为100~250mmol·L^(-1)。二者相比而言,蒙芪L07-22在测定的多数指标中表现出更高的苗期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相对含水量 相对电导率 膜脂过氧化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农茬口对当归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伟 郭凤霞 +3 位作者 陈垣 白刚 袁洪超 金彦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6,共12页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栽培当归的农茬口和田间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茬口当归田共发生杂草15种,隶属9科15属,主要优势种群为锦葵、欧洲千里光、苦苣、繁缕、刺儿菜和甘露子。当归田杂草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因茬口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季相消长跃变程度更大,随季节延后杂草多样性下降,优势种杂草利用资源的相似性更高,锦葵和欧洲千里光随当归返青而滋生,随当归生长发育而迅速蔓延,成为占优势的恶性杂草,对当归的危害性最大,导致杂草群落稳定性降低,在当归重茬和马铃薯茬田单生优势度更为突出,优势杂草潜在恶化危害性增大,但在油菜茬田杂草生长量最小,与当归生长竞争势较弱,使当归始终占据优势生态位,说明油菜茬口较利于当归栽培,但根据恶性杂草物候特征及早防除更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农茬口 当归田 杂草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