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睡眠剥夺诱导术后疼痛敏化的证据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建军 王彩红 +5 位作者 郭玲玲 李秀霞 张杰 徐紫清 侯怀晶 杨克虎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目的通过证据图系统描述和评价术前睡眠剥夺导致术后疼痛敏化的临床研究,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和中国生... 目的通过证据图系统描述和评价术前睡眠剥夺导致术后疼痛敏化的临床研究,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8月,获取术前睡眠剥夺导致术后疼痛敏化的干预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对其研究特征、方法学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分别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AMSTAR-2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对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展示。结果最终纳入35项观察性研究(31项队列研究、4项病例对照研究)、15项随机对照试验和4项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发文量方面,2018年以后迅速增加,并于2022年达到峰值,且该领域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较少。证据图结果显示,22项研究为“高质量”,24项研究为“中等质量”,8项研究为“低质量”,多数(30项)研究结果表明术前睡眠剥夺可诱导术后疼痛敏化,仅2项研究认为睡眠障碍与术后疼痛敏化无明显关联,10项研究不确定睡眠剥夺可诱导术后疼痛敏化。结论整体证据表明,术前睡眠剥夺可诱导术后疼痛敏化,但评价维度单一且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建议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规范化的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障碍 术后疼痛 疼痛敏化 证据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谢卫华 李小龙 +6 位作者 张瑛 王彩红 薛建军 王春爱 汤峰 徐紫清 侯怀晶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9-643,共5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学领域的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MIRI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因素。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近年来...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学领域的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MIRI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因素。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近年来在心肌保护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探讨了右美托咪定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Nrf2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显著减轻MIRI的机制与作用,旨在为临床上MIRI的防治提供策略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群移植对神经认知恢复延迟小鼠炎症反应以及菌群和代谢产物的研究
3
作者 唐璐 张斌森 +3 位作者 张笑佳 宋文静 都忠莹 王春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探讨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elayed neurocognitive recovery,dNCR)小鼠认知能力、肠道菌群及代谢物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为dNCR患者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式。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elayed neurocognitive recovery,dNCR)小鼠认知能力、肠道菌群及代谢物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为dNCR患者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式。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菌群移植组3组。采用胫骨中段骨折的方式建立dNCR模型,收集健康小鼠粪便进行FMT。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行为学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 1,ZO-1)及海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S-100β)的蛋白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来检测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认知功能受损而菌群移植后改善了认知损害。模型组血清以及海马中IL-6、IL-1β和TNF-α高于其他2组。模型组结肠组织中ZO-1蛋白含量低于其他2组(P=0.000),而NSE及S-100β高于对照组和菌群移植组(P=0.000)。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组织结构破坏,而菌群移植后改善了这些变化。3组之间的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相似。基于bray_curtis的PCoA发现模型组与对照组、菌群移植组明显分离。模型组和菌群移植组的优势菌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为主,模型组中厚壁菌、脱硫弧菌和变形杆菌高于另两组,而拟杆菌降低。代谢分析中PLS-DA分析显示3组明显分离。热图显示出模型组与对照组、菌群移植的明显差别,与对照组和菌群移植组相比,模型组中色氨酸、5-羟色胺、吲哚等代谢物含量减少,而溶血磷脂酰胆碱增加。结论: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失调以及炎性反应可能是dNCR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而FMT可能通过这机制能够改善麻醉/手术后小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神经认知恢复延迟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代谢产物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彩红 魏晓涛 +4 位作者 赵永强 徐紫清 崔一阳 周婷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6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TEAS用于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TEAS用于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RCTs,共纳入患者3538例,其中TEAS组1799例,对照组17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0~24 h 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4,95%CI 0.44~0.68,P<0.001),术后补救性止吐例数明显降低(RR=0.54,95%CI 0.38~0.77,P<0.001)。两组术后穴位刺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 0.15~2.51,P=0.500)。结论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ONV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彩红 魏晓涛 +4 位作者 赵永强 薛建军 徐紫清 崔一阳 周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28,共8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电针(EA)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 目的 系统性评价电针(EA)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纳入EA用于治疗妇科手术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患者958例,其中EA组477例,对照组481例。与对照组比较,EA组术后0~48 h 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5,95%CI 0.47~0.65,P<0.001),术后48 h内PONV评分明显降低(MD=-0.40分,95%CI-0.65~-0.16分,P=0.001),术后补救性止吐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8,95%CI 0.16~0.51,P<0.001)。结论 采用EA可明显降低妇科手术PONV发生率和补救性止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妇科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铁死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秦晓宇 张斌森 +3 位作者 张笑佳 逯晓婷 刘鸿鑫 王春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POCD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POCD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老年POCD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POCD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POCD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老年POCD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OCD的作用机制。方法2022年1月—2023年2月选取18~20月龄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组(n=24)。根据术后3、7 d两个观察时间点将每组大鼠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术后3 d亚组、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每组12只。采用剖腹探查手术建立POCD模型,选取电针组大鼠百会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海马中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Fe^(2+),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铁蛋白重链1(FTH1)、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术后3、7 d大鼠组别与时间对大鼠术前认知功能训练逃避潜伏期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训练时间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显著(P_(时间)<0.05),组别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不显著(P_(组间)>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血清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血清IL-6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TH1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FTH1低于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7 d亚组海马组织视野内细胞核双核膜结构清晰,核周隙未见明显增宽,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内少量线粒体膜破裂,膜结构消失;部分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可见部分髓鞘断裂,排列紊乱;电针组术后3、7 d亚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和神经元铁死亡可能是POCD发生的重要病因机制;电针能够改善POCD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全身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铁死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并发症 电针 百会 内关 炎症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晓红 陈丽萍 +4 位作者 张杰 丁凡帆 徐紫清 侯怀晶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854,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检索所有关于电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s,共计773例患者,其中术前电针组421例,对照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术前电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MD=-0.56,95%CI-0.84~-0.28,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6.40 h,95%CI-9.27~-3.53 h,P<0.00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MD=-8.45 h,95%CI-10.37~-6.52 h,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MD=-16.88 h,95%CI-23.92~-9.83 h,P<0.001)均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75,95%CI 0.57~0.98,P=0.04)、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0.78 d,95%CI-1.38~-0.19 d,P=0.010)。结论手术前电针干预可有效促进手术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缩短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减少PONV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电针干预 术后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及容量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东红 陈丽萍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7-50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及容量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体位变动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麻下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80例,男82例,女98例,年龄65~8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及容量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体位变动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麻下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80例,男82例,女98例,年龄65~8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六组:0.45%罗哌卡因20 ml组(A_(1)组)、0.45%罗哌卡因10 ml组(B_(1)组)、0.45%罗哌卡因5 ml组(C_(1)组)、0.25%罗哌卡因20 ml组(A_(2)组)、0.25%罗哌卡因10 ml组(B_(2)组)和0.25%罗哌卡因5 ml组(C_(2)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腰麻前按照上述剂量行超声引导下术侧PENG阻滞。记录神经阻滞前、神经阻滞后5、10 min时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记录腰麻摆体位时活动时NRS评分。记录术后当天及第1天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和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血肿形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前六组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神经阻滞前比较,神经阻滞后5 min、10 min时A_(1)组、B_(1)组、C_(1)组、A_(2)组和B_(2)组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神经阻滞后10 min C_(2)组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神经阻滞后5 min比较,神经阻滞后10 min C_(2)组静息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神经阻滞后10 min比较,腰麻摆体位时C_(1)组、C_(2)组活动时NR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C_(1)组比较,神经阻滞后5 min、10 min、腰麻摆体位时A_(1)组、B_(1)组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神经阻滞后10 min,腰麻摆体位时C_(2)组活动时NR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C_(2)组比较,神经阻滞后5 min、10 min、腰麻摆体时A_(2)组、B_(2)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当天B_(2)组股四头肌肌力完5级例数明显多于A_(1)组、A_(2)组和B_(1)组(P<0.05)。六组均无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血肿形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对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体位变动有良好的镇痛效果,0.25%罗哌卡因10 ml可提供良好镇痛的效果,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髋部骨折 体位变动 蛛网膜下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丽萍 徐紫清 +4 位作者 侯怀晶 赵晓红 武琰娇 王东红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2-958,共7页
目的系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7月,收集T... 目的系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7月,收集TEAS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研究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患者980例,TEAS组503例,对照组477例。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MD=-1.38,95%CI-1.87~-0.90,P<0.001)、首次排便时间(SMD=-0.81,95%CI-1.26~-0.36,P<0.001)和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SMD=-1.13,95%CI-1.69~-0.57,P<0.001)均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40,95%CI 0.27~0.58,P<0.001)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MD=-1.72 d,95%CI-3.22~-0.22 d,P=0.02)明显缩短。结论TEAS可有效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 结直肠癌 术后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