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菌性脊柱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辅助灌注冲洗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申林明 朱海 +4 位作者 王正平 李依奇 刘贝 温发延 柳永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2-729,共8页
目的:观察布氏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灌注冲洗的作用。方法:将2022年8月~2023年12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布氏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灌注冲洗的作用。方法:将2022年8月~2023年12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4.1±7.8岁;观察组男11例,女4例,年龄42.1±6.6岁。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庆大霉素灌注冲洗治疗。术后第1天起,使用庆大霉素80mg+生理盐水3000mL持续清洗创面,连续冲洗2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1周、2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术后1年根据Suk分级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ESR和CR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CR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ESR低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低于术前水平(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ESR、CRP、VAS评分、ODI在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ESR、CRP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LL和DH较术前均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体融合率为100%,观察组为93.33%。两组患者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BS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行灌注冲洗可辅助降低患者的炎症标志物,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灌注冲洗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术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平 白梅花 李景周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0-683,共4页
目的考察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VAS评分、AOFAS评分、骨代... 目的考察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VAS评分、AOFAS评分、骨代谢指标[25(OH)D、β-CTX、BGP]、炎症因子(TNF-α、IL-6)、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β-CTX、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0.05),AOFAS评分、25(OH)D、BGP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西乐葆 足踝骨折 糖尿病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依奇 柳永明 +4 位作者 陈耀龙 杨引君 刘贝 温发延 李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13-920,共8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集中于脊柱局部侵蚀椎体等组织引发腰背疼痛等相关症状,即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近年来,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发病率增高,临床中漏诊和误诊也时有发生。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发病机制...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集中于脊柱局部侵蚀椎体等组织引发腰背疼痛等相关症状,即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近年来,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发病率增高,临床中漏诊和误诊也时有发生。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定论,故临床前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动物模型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方式,合适的模型研究对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有指导意义。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较为复杂,动物模型建立相对困难。作者通过对已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后续动物造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疾病模型 动物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